高苑科技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高苑科技大學
Kao Yuan University
KYU logo.png
高苑科技大學校徵
高苑校園一隅.jpg
高苑校園一隅
创办时间1989年成立高苑工業專科學校
1991年改名高苑工商專科學校
1998年改制高苑技術學院
2005年改制高苑科技大學
学校类型私立科技大學
校长趙必孝
教师人數171人 (110學年度)
学生人數3,140人(110學年度)
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
高雄市路竹區中山路1821號
網站https://www.kyu.edu.tw/

高苑科技大學是位於高雄市路竹區南部科學園區高雄園區旁的科技大學。1986年籌設、1989年「私立高苑工業專科學校」正式招生,1991年更名為「私立高苑工商專科學校」,1998年8月改制為技術學院,2005年升格為現制「高苑科技大學」。目前計有規劃與設計學院、機電學院、商業暨管理學院、等三個學院、七個研究所、十二個科系、五個學位學程。2022年教育部將大同技院及高苑科大限期改善,改善期限至2023年5月31日止,若未改善最快2023年8月起停招、2024年停辦。

校史[编辑]

  • 1986年,承租台糖土地籌設「私立高苑工業專科學校」,由余陳月瑛擔任創辦人、余玲雅擔任董事長。[1]
  • 1989年,「私立高苑工業專科學校」設立,聘請廖峰正教授擔任校長
  • 1991年更名為「私立高苑工商專科學校」。1995年成立進修專校。
  • 1998年奉教育部核定改制為「高苑技術學院」,大學部二年制技術系開始招生,並附設專科部及進修專校。原夜間部隨著學校改制而更名為進修部。
  • 1999年,四年制技術系正式招生。
  • 2000年成立進修學院。
  • 2002年,增設經營管理研究所,資訊管理與傳播系分拆為資訊管理系及資訊傳播系。
  • 2003年,化學工程系更名為生化工程系。
  • 2004年,增設高分子環保材料研究所;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建築系、國際貿易系更名為財務金融系。
  • 2005年8月改名為「高苑科技大學」,設工程學院、機電學院和商業管理學院。
  • 2006年,增設電子工程研究所、電機工程研究所、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研究所、路工技術研究所及建築研究所。自動化工程系更名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高苑湖
  • 2007年,路工技術研究所更名為土木工程研究所、高分子環保材料研究所更名為化工與生化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系更名為化工與生化工程系、財務金融系更名為國際商務系。
  • 2008年,成立資訊學院。增設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資訊科技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光電科學與工程系。
  • 2009年,增設休閒運動管理系。
  • 2010年,增設綠色能源科技系、學士影視傳播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化工與生化工程系新設材料技術組與應用生物技術組。
  • 2011年,增設扣件產業技術整合碩士學位學程、香妝養生保健學位學程、綠環境設計學位學程、文化創意設計與數位整合學位學程、觀光與遊憩事業經營學位學程。建築系建築科技組改名建築系建築設計組;學士後影視傳播設計學士學位學程改名學士後資訊傳播設計學士學位學程。
  • 2012年3月,任命曾燦燈為高苑科技大學校長
  • 2012年,增設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多媒體動畫遊戲學位學程、空間資訊應用學位學程、銀髮族事業管理學位學程、觀光與遊憩事業經營學位學程。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增設流通管理組與創意行銷組之分組。停招光電科學與工程系、化工與生化工程系材料技術組、化工與生化工程系應用生物技術組、學士後資訊傳播設計學士學位學程。
典範園區
  • 2013年,空間資訊應用學位學程改名行動多媒體設計學位學程。資訊科技與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系所合一,改名資訊科技應用系暨碩士班。工程學院改名規劃與設計學院。
  • 2014年,資訊傳播系分設影視傳播設計組、數位媒體設計組之分組。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增設電腦輔助設計組。經營管理研究所併入企業管理系為經管理碩士班。
  • 2015年,觀光與遊憩事業經營學士學位學程改名觀光事業管理系,停招國際商務系。
  • 2016年,扣件產業技術整合學位學程與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整併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暨扣件產業技術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綠色能源科技系改名綠色能源應用系、銀髮族事業管理學位學程改名銀髮事業暨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改名化妝品應用系;化工與生化工程研究所與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整併為化妝品應用系暨碩士班。
  • 2016年,9月9日奉教育部核定本校講座教授兼機電學院院長張學斌博士擔任代理校長。
  • 2017年,3月1日奉教育部核定聘請趙必孝教授擔任校長。
  • 2019年,香妝與養生保健系與香妝與養生保健系碩士班(改名暨整併)、電競與動畫遊戲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多媒體動畫學位學程。
  • 2020年,機械與自動化機電科技系碩士班暨碩士在職專班(改名暨整併)、企業管理系更名為數位經營管理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與資訊傳播系改名暨整併為資訊傳播與行銷系。
  • 2021年,智慧科技應用系增設(四技日間部、四技進修部)。
  • 2022年9月, 教育部召開第二次「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依私校退場條例規定首度公開二間專案輔導學校名單,包括高苑科技大學,若未改善,最快明年8月起停招、後年停辦;對此,校方表示,若有健全的董事會,又能如期捐資,校務有望在期限內改善;校方董事會則暫未回應。 退場審議會中27人出席,二分之一委員同意,高苑科大、大同技院均有「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不能清償債務或嚴重影響校務營運」、「積欠教師薪資並予以開罰」等狀況,再度將兩校列為專輔學校,改善期限至明年5月31日止,若未改善最快明年8月起停招、後年停辦。

圖片集[编辑]

教學單位[编辑]

規劃與設計學院 土木工程系暨碩士在職專班 建築系暨研究所
香妝與養生保健系暨研究所
商業暨管理學院 數位經營暨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應用外語系
英文組
日文組
數位經營管理系 休閒運動管理系
觀光事業管理系 資訊傳播與行銷系
機電學院 電機工程系暨研究所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暨扣件產業技術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智慧科技應用系 資訊科技應用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研究中心[编辑]

研究中心 防災中心 綠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工程系統整合研究中心 先進潔淨節能引擎研發與測試服務中心
航空產業智慧機械及製造資源整合中心

歷年日間部師生比及新生註冊率[编辑]

  • 110學年度日間部學生人數1723,專任老師人數161,日間部師生比10.7(學生數/老師數)。

[2]

  • 110學年度新生註冊率60.48%。
  • 111學年度新生註冊率24.51%。

[3]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資訊公開角度上[4],家長跟學生在選擇大學科系志願時,可參考註冊率,但還要綜合研究其他數據,公開平台上也有各校的教師數據、論文研究量能、輔系及雙主修數量、出國交流人次等,應從多方判斷教學品質,而非僅看註冊率。」[5]

國際合作姊妹校[编辑]

傑出校友[编辑]

年度 姓名 /職稱 服務單位
106年 陳榮瑞 /總經理 淳宜企業有限公司
黃堃典 /建築師 楊豐溢建築師事務所/明森建築開發有限公司
楊旭平 /負責人 鴻群實業社
魏季宏 /理事長 台中市政府青年審議會代表/彰化縣政府青年諮詢委員/澎湖縣政府青年顧問

中華民國全球愛護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台灣國際文教公益協會理事長/中華國際公共事務參與協會理事長

105年 黃瑞成 /總經理 弘霖食品國際有限公司/海之醇食品企業 擔任總經理職務
蔡信忠 /負責人 勝暉自動化有限公司 負責人
蔡明和 /經理 國泰人壽 專招高翔通訊處 通訊處經理
尤鎰鋒 /理事長 社團法人台南市觀光協會 理事長
羅雅玲 /主任工程師 日月光/凸塊技術工程處主任工程師
翁梓富 /設計總監 兩册空間製作 設計總監
陳秀卿 /董事長 得意中華食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104年 劉瀚元/董事長 喬治亞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楊品潔/董事長 米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彭瑋翔/負責人 吉林茶園
林建良/主任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圖書資訊中心
蘇育生/助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辜德典/助理教授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黃建盛/總經理 禾揚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上海分公司
103年 李慶禮 /總經理 松鉅電子企業有限公司
紀麗芳 /教授 福建省武夷學院旅遊系特聘客座教授
侯易佑 /副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李勝男 /執行副總經理 德翰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志哲 /負責人 翊威室內設計公司負責人
白蕙菱/小姐 日本鹿兒島 Misumi Misumi 企業集團高牧爾夫 企業集團高牧爾夫 球度假中心正式社員
蘇漢忠 /董事長 新樺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高淑莉 /營長 防空飛彈指揮部愛國者系統營
102年 郭淵源/董事長 國聯螺絲工業有限公司
董士緯 /經理 精誠資訊公司
蔣淑蓉/財務長 元佳宇有限公司
黃淳暉/助理教授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分校
韓大勇/主任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
丁香荺/團長 皇冠舞蹈團
林光浩/建築師 浩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101年 鄭倉奇 /董事長 緯士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俊銘 /總經理 綠化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蔡光明 /主任 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主任
吳信昌 /主任 國立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主任
呂孟宗 /先生 塔羅卜卜風創辦人 / 塔羅牌專家
林煌陸 /先生 國道公路警察局隊長
葉築育 /先生 歐亞科技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協理
何建旺 /先生 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理事


参閲[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2. ^ 日間學制生師比-以「校」統計. 
  3. ^ 教育部新生(含境外生)註冊率-以「校」統計 [1]
  4.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部,retrieved 2022-01-25.
  5. ^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大專校院註冊率差就不好? 教育部:要看財務及教學指標"[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電子報2021-12-28,.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