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海什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11日 (一) 00:40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阿尔·哈金
阿尔·哈金(伊本·海什木)
出生公元(965-07-01)965年7月1日[1] (伊斯兰历354 年)[2]
现今伊拉克巴士拉
逝世1040年3月6日(1040歲—03—06)(74歲)[1] (伊斯兰历430年)[3]
法蒂玛王朝埃及开罗
居住地巴士拉
开罗
知名于《光学之书》、《有关托勒密的疑点》、《世界的结构》、《运动模式》、《光论》、《地方论》等, 科学方法, 实验科学, 实验物理学, 实验心理学, 视知觉, 解析几何, 天文学, 天体力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数学
受影响自亚里士多德, 欧几里得, 托勒密
施影响于伊本·魯世德, 威特罗, 罗吉尔·培根, 开普勒

海什木(阿拉伯语:محمد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هيثم أبو على البصري,拉丁化:Abū ʿAlī al-Ḥasan ibn al-Ḥasan ibn al-Haytham)是阿拉伯学者、物理学家、数学家,全名穆哈默德·本·哈桑·本·海什木·巴士拉,其名在西文中又写作Al Hazen,中文译作“海桑”、“哈金”等。有大量著作和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科学发现,尤其在光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

生平

海什木出生于公元965年7月1日(伊斯兰历354年)在伊拉克巴士拉城。被认为是在不同学科都有杰出的成绩,如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等,他早期学习工程,读希腊科学的书,和关于安达卢西亚学说的精华,接收并发展了这些学说。当时的埃及哈里发召集他参与控制尼罗河泛滥的工程,但是经过他的研究发现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而招致哈里发非常愤怒。于是海什木就以装疯的方式避免了严重惩罚,转而被软禁,直到哈里发1021年死去。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大量重要的数学论文。

科学成就

著作

注释

  1. ^ 1.0 1.1 Lorch 2008
  2. ^ Charles M. Falco, Ibn al-Haytham and the Origins of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sis (PD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 Systems (ICCES), November 27–29, 2007 [2010-01-30] [永久失效連結]
  3. ^ Franz Rosenthal, Al-Mubashshir ibn Fâtik. Prolegomena to an Abortive Edition, Oriens (Brill Publishers), 1960–1961, 13: 132–158 [136–7], JSTOR 1580309 
  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athsong.com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主要文献

其他文献

  • Graham, Mark. How Islam Created the Modern World. Amana Publications, 2006.
  • Omar, Saleh Beshara, Ibn al-Haytham and Greek optic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scientific methodolog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June 1975 
  • Saliba, George, Islamic Science and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Reneissance, MIT Press, 2007, ISBN 0-262-19557-7 
  • Belting, Hans, Afterthoughts on Alhazen’s Visual Theory and Its Presence in the Pictorial Theory of Western Perspective, in: Variantology 4. On Deep Time Relations of Arts,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Arabic-Islamic World and Beyond, ed. by Siegfried Zielinski and Eckhard Fürlus in cooperation with Daniel Irrgang and Franziska Latell (Cologne: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0), pp. 19–42. [1]
  • Siegfried Zielinski & Franziska Latell, How One Sees, in: Variantology 4. On Deep Time Relations of Arts,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Arabic-Islamic World and Beyond, ed. by Siegfried Zielinski and Eckhard Fürlus in cooperation with Daniel Irrgang and Franziska Latell (Cologne: Verlag der Buchhandlung Walther König, 2010), pp. 19–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