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伪斜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伪斜体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0年12月16日 (三) 16:34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正体(Roman type)和斜体(italic type)并排显示的例子,可看出明显的字形变化。
同样的例子但使用伪斜体(oblique type),可看出字形未变化。

伪斜体oblique type)是西文字体的一种样式,是在正常字体样式基础上,通过倾斜字体实现的一种字体样式。

概述[编辑]

西文中有两种斜体:oblique type和 Italic type。倾斜时伴随着字形的变化的称为Italic(意大利体),而倾斜时单纯将原字体向右倾斜形变的称为Oblique type。中文语境下,经常将oblique type和 Italic type两者都译作「斜体」,并未细分。理论上说“斜体”应该是这两种字体的合称,

按照上述定义,中文(汉字)的斜体实际上都是单纯将字面从正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的“伪斜体”。传统排版中,汉字一般不使用斜体。电脑的普及给字体变形带来了极大方便,才将西文这一习惯延伸到中文中。例如,“维基百科”的斜体样式为“维基百科”

人们对名称的混乱可能起始于字体设计师阿德里安·弗魯提格命名其开发的 UniversFrutiger 字体。按照该观点,一般无衬线体通常是没有真正的斜体(即意大利体)的,但Gill SansGoudy Sans英语Goudy Sans就是两个著名的例外。在微软Windows Vista附带字体中就有很多无衬线体拥有其斜体(意大利体),比如 Trebuchet MS 字体。

纯正的、字形经过设计师仔细加工的伪斜体数量很少(如Helvetica体、Univers体的家族成员),这些字形虽然倾斜但保持圈画的比例和直画的粗细。

绝大多数的伪斜体都没有这样加工过,尤其是在电脑显示上,当指令需要调用斜体却没有相应的斜体(意大利体)文件可以使用时,程序会自动强制性地将原字形加以倾斜,汉字的显示也是如此。所以相对于“真”斜体(意大利体)而言,这种电脑自动描绘的就成了“伪”斜体。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