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勢角站

坐标24°59′23″N 121°30′33″E / 24.98972°N 121.50917°E / 24.98972; 121.5091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24.96.181留言2021年2月10日 (三) 21:1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南勢角站

Nanshijiao Station[註 1]
位置 臺灣
新北市中和區
捷運路163號
地理坐标24°59′23″N 121°30′33″E / 24.98972°N 121.50917°E / 24.98972; 121.50917
运营机构台北捷運
途经线路 中和新蘆線中和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車站
车站层数地下四層
出口数目4
无障碍车站
站台島式月台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O01
( 工程代碼:O19 )
网站www.metro.taipei
历史
启用日期1998年12月24日
营运信息
乘客數量
37,480[1]人次(2022年12月)
排行第44名/119站
首班车 中和新蘆線
迴龍:06:00
蘆洲:06:04
末班车 中和新蘆線
迴龍:00:00
蘆洲:00:03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台北捷運 下一站
终点站 中和新蘆線
O01
景安
O02

南勢角站位於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為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中和線)的捷運車站

過去臺灣鐵路管理局中和線(現已廢止)亦曾於此處設有「中和車站」,屬於貨運車站。 車站與位於其南側的中和機廠共構。

車站概要

車站位於捷運路下方,車站代碼為O01,在尚未採用2016年之車站代碼前採用的則是工程代碼O19

車站構造

地下四層車站,一個島式月台,四個出入口。[2] 本站設有半高式月台門

車站樓層

中和新蘆線月台
蘆洲線、新莊線通車前,終點為北投站(攝於2007年6月)
南勢角站3號出口
地面 出入口 出入口
地下
三樓
大廳層 車站大廳、詢問處、自動售票機驗票閘門
洗手間(付費區內)
地下
四樓
一月台 中和新蘆線迴龍蘆洲方向(O02 景安站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二月台 中和新蘆線迴龍蘆洲方向(O02 景安站

車站出口

出口皆位於車站北端,無障礙電梯位於出口3。出口4設有聯合開發大樓。

  • 出入口1:南山路(和平街與南山路399巷口)(此出口設有捷運共構住宅大樓)
  • 出入口2:和平街(此出口設有捷運共構住宅大樓)
  • 出入口3:捷運路(此出口設有捷運共構住宅大樓)
  • 出入口4:興南路一段(捷運路與興南路一段路口) 設有無障礙電梯往返地面(此出口設有捷運共構住宅大樓)

利用狀況

本處除了捷運站外,在站內1號出口旁,設有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快樂小舖」,由身障店員販售二手衣物與生活用品[3]。於4號出口周邊的興南路、景新街有設「捷運南勢角站」、「景新街」站牌。而位於本站東南方的興南夜市,每逢例假日有許多的人潮。

根據2022年12月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37,480[1],在台北捷運各站中排行第44名。此外也為了防止人員蓄意跳軌等因素,本站於2016年增設半高式月台門來保護民眾與行車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本站是中和新蘆線中最後一個裝設月台門的捷運車站。

歷年旅客人次紀錄
年間 單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計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1998 沒資料 [4] [註 2]
1999 2,889,540 2,874,551 5,764,091 7,917 15,792
2000 4,973,489 4,846,298 9,819,787 13,589 26,830
2001 4,862,227 4,723,429 9,585,656 [註 3]
2002 5,199,693 4,968,026 10,167,719 14,246 27,857
2003 5,055,138 4,766,583 9,821,721 13,850 26,909
2004 5,416,862 5,178,622 10,595,484 14,800 28,949
2005 5,462,761 5,239,047 10,701,808 14,966 29,320
2006 5,628,549 5,378,270 11,006,819 15,421 30,156
2007 5,777,123 5,524,762 11,301,885 15,828 30,964
2008 5,976,057 5,710,589 11,686,646 16,328 31,931
2009 5,841,517 5,532,806 11,374,323 16,004 31,163
2010 5,859,220 5,570,440 11,429,660 16,053 31,314
2011 6,067,377 5,767,751 11,835,128 16,623 32,425
2012 6,334,487 6,013,383 12,347,870 17,307 33,737
2013 6,797,459 6,584,214 13,381,673 18,623 36,662
2014 7,066,269 6,873,977 13,940,246 19,360 38,192
2015 7,270,801 7,078,806 14,349,607 19,920 39,314
2016 7,508,684 7,305,679 14,814,363 20,516 40,476
2017 7,570,062 7,316,478 14,886,540 20,740 40,785
2018 7,735,191 7,518,974 15,254,165 21,192 41,792

車站週邊

公車資訊

編號 經營業者 區間 備註
207 東南客運 內湖-捷運南勢角站
241 台北客運 中和-博愛路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275 台北客運 德霖科大-松山機場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796 台北客運 木柵-板橋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895 欣欣客運 南勢角-捷運公館站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F512副線 欣欣客運 烘爐地-光復國小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新北市新巴士。

公共藝術

「青春美樂地」為本站的裝置藝術創作品,以透明厚板之壓克力材料及環氧樹脂之形塑色彩,輕鬆、活潑、生動的調性,使整個空間呈現如旋律般的形色律動。作者為賴純純

歷史

  • 1998年12月24日:隨著捷運淡水線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古亭」段與中和線正式通車而啟用[5](p. 328)
  • 1999年11月11日:因新店線完工,改為只直通至淡水線北投站[5](p. 328)
  • 200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改採漢語拼音為主要譯名標準的新政策,站名的官方英譯由原本威妥瑪拼音Nanshih Chiao Station改為Nanshijiao Station[6]
  • 2012年9月29日:因應東門站完工啟用,「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開行最後列車,由301型001-002編組列車於23時04分自【北投往南勢角】,及301型011-012編組列車於23時整由【南勢角往北投】對開發車,「北投-南勢角」路線正式吹熄燈號。
  • 2012年9月30日:中和線列車隨新莊線東門站之啟用及「忠孝新生古亭」段完工通車,營運路線調整為「輔大-南勢角」、「蘆洲-南勢角」,本站發出兩種列車抵達大橋頭站後,分別往返蘆洲站與輔大站。營運達13年之久的「北投-南勢角」、「台北車站-南勢角」營運模式正式取消[5](p. 332)
  • 2013年6月29日:新莊線「迴龍輔大」段在啟用無新莊機廠的特殊調度下正式通車,營運路線調整為「迴龍-南勢角」。
  • 2014年4月7日:本站於上午9時39分發生供電異常,造成「永安市場-南勢角」段無法運轉,原行駛至本站的中和新蘆線列車被迫於頂溪站第2月台清車、調頭,捷運公司啟動本站至忠孝新生站公車接駁,無任何旅客受困,於10時8分恢復正常營運。
  • 2016年11月11日:本站半高式月台門正式啟用。

鄰近車站

  • 廢止營運模式
前一站 臺灣鐵路管理局 後一站
起迄站 中和線(台鐵)
終點站
前一站 台北捷運 後一站
「淡水-南勢角」列車 起迄站
「北投-南勢角」列車
「台北車站-南勢角」列車
「輔大-南勢角」列車
中和新蘆線營運區間)
  • 現行營運模式
前一站 台北捷運 後一站
中和新蘆線
中和線
起迄站

腳註

註釋

  1. ^ 舊譯Nanshih Chiao Station ( 2003年以前 )
  2. ^ 87年頂溪站、永安市場站、景安站及南勢角站亦無法詳細統計出其進站(出站)人次。
  3. ^ 不計算因納莉颱風的影響,9/17-部分路段停駛、9/19中和・新店線復駛[5](p. 122-124、129-130)

來源資料

  1. ^ 1.0 1.1 旅運量.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2. ^ 第二章 站場規劃.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6). 
  3. ^ 快樂小舖-捷運南勢角庇護工場 FB
  4. ^ 表格:臺北捷運各站進出人次. 臺北市交通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 2019-04-10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5. ^ 5.0 5.1 5.2 5.3 徐榮崇. 續修臺北市志 卷五 交通志 捷運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15年12月 [2020-01-04]. ISBN 97898604698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6. ^ 捷運站名改漢語拼音. 蘋果日報. 2003-11-24 (中文(臺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