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uciferianThomas/方針指引專案/共識方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共識是維基百科運作的核心原則之一。編者通過在方針指引框架下的編輯及討論產生共識:無異議的編輯一般假定具備共識,而有異議的情況下則通過在討論頁商討產生共識。維基百科上的共識並不要求一致同意,亦不能通過投票得出。

產生共識的過程

[编辑]

共識是編者互動下的自然產物。在編者修改頁面後,其他編者閱讀頁面後可決定是否跟進編輯。若編者無法通過編輯達成各方都滿意的版本,則會使用討論頁商議以形成共識。

共識應考慮所有合理意見。沒有人反對的觀點是為理想的共識。然而,現實中不容易達成一致同意,但編者仍可在多數人意見基礎下適當妥協,產生最廣為接受的方案為共識。

通過編輯產生共識

[编辑]
共識產生過程的簡化版流程圖

一般而言,未有異議且未被回退的修改均可假定英语Wikipedia:Silence and consensus為當前共識支持的版本。若有編者接續編輯且未遇異議,新版本則假定成為有共識支持的新版本。如此,維基百科的內容将逐步增长并随时间而逐步改善

即使面對異議、編輯被回退,除內容方針及指引限制外,多數編輯爭議可通過作一定妥協解決。在第一次被回退編輯時,編者應參考他人意見再改寫原先的編輯;若想不到如何改寫或再次被回退,則應在對應的討論頁新增章節討論。

維基百科建議編者在編輯時使用編輯摘要討論頁解釋自己的編輯,而回退他人編輯時更應如此。

勇於更新頁面,但切勿衝動編輯。除特定情況外,重複回退他人編輯違反維基百科的編輯戰方針;即使編者有使用編輯摘要「溝通」仍構成編輯戰。

通過討論產生共識

[编辑]

當編者無法通過編輯達成雙方接受的版本,編者應在討論頁新增章節發起討論。討論應以方針、來源及常識為論據,編者亦可提出可能更被各方接受的替代方案。即使討論結果未必能完全滿足所有人的期望,但仍應取各方觀點的最大公約數為共識。

徵求外部意見

[编辑]

若編者間難以達成共識,則可經請求評論徵求更廣泛的意見。这通常有助于解开简单、善意的讨论死结:旁观者清,未涉事的编者往往会带来全新的见解,有利于涉事编者找到他们没有发现的中间立场。

管理员協助或社群介入

[编辑]

有些情况下,争议会演变成人身攻击或意识形态化,而不仅仅是内容上的争议了;这些争议就需要管理员或整个社群的介入。管理员不可裁定内容,但可以执行方针(例如生者传记),或按方針處理不当扰乱共识过程的編輯。在与不肯让步的编者共事時,可以考慮請求管理員幫助,有时只需提醒一位管理员注意讨论页就足够了:一般说来,管理员通常都会监视大量的页面,因此有可能管理员会看到争议并作出回应。

常犯錯誤

[编辑]

下列是编者在尝试達成共识时易犯下的错误:

  • 维基外的讨论。我们不鼓励编者在其他网站、论坛、聊天工具、电子邮件或其他本项目外的地方讨论。这些讨论在“维基内”决定共识时是不予考虑的,并在它们被揭发后会引发猜疑和不信任情绪。尽管我们需要在维基外讨论少数问题以顾及隐私,但绝大多数维基百科相关的事項都应在维基百科上討論,这样它们将对所有参与者可见。
  • 傀儡真人傀儡。你完全可以邀请他人来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但試圖藉著呼朋引伴參與討論來擾亂討論的秩序,或用自己的其他帐号假装别人发言,都是不容接受。向维基百科通告板、维基专题或用户发送中立、資訊充足的信息是允许的,但妨礙共识形成而違反方針的行為,將被视作扰乱性编辑。
  • 倾向性的编辑。持续、過份地寻求某个编辑目标十分擾民,應該避免。只有编者愿意互相倾听、回应和合作編寫一篇更好的条目,共识过程才可順利運作。如若编者拒绝任何共识而固执己见,无限期地发表冗长辩论以实现其目标,那么他/她将会破坏掉共识过程。固执己见的人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总会有比他/她更加固执的人出现;有社群支持的页面本身才是这场长跑的赢家。
  • 四处张贴、换个管理员来执行和新瓶装旧酒。反复在不同页面或使用不同措辞提出相同的议题,会造成混亂和相當擾民。当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时,四处张贴,或者换下措辞来蒙骗其他编者都无助于事,因为迟早会有人发现你的所有议题。如果你足够细心能在各处讨论页标注链接的话,那你完全可以将正在进行的讨论聚集在一处,但更好的做法是选择一处最适合讨论共识的页面,并(尽可能)给出对问题的中立、明晰和客观的一段描述。参见選擇性搬出方针英语Wikipedia:Policy shopping
  • 就算一致認為要作出改變,但不代表要作出改變。就算所有編者根據善意和方針一致不滿意某條目的某一方面,但若沒有共識如何作出改變,貿然改變可能十分擾民。例如,有些人想完全刪除該部分,有些則反對刪除,但他們之間未能就如何修改達成共識。在這情況下,若該部分穩定存在已久,或由以往共識而來,則討論將勝於堅持己見。

判定共識

[编辑]

共识的级别

[编辑]

部分编者在特定地方和時間所达成的共识,不能凌駕更广泛的社群共识。例如,维基专题的参与者不能擅自决定某些通用的方针与指引不适用于该专题的条目,除非能说服更广泛的社群去同意他们的见解。

方针与指引反映既定共识,并应保持其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在方针的修改上,维基百科要求比其他页面更高的参与度和共识。重大修改应首先在互助客棧和讨论页提出,并提供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议题能在实施前充分讨论。小修改可以直接编辑,但亦应经过严格仔细的检查,並在編輯摘要、對應的讨论页互助客棧解釋自己的更改。任何用戶都有權回退無任何解釋且涉及实际内容的更改。在修改方针时,應缓慢而保守。积极谋求他人看法与同意的编辑,更容易为社群所接受。

無共識

[编辑]

共识可以修改

[编辑]

共识是可以改变的,过去的共识可被挑战,也并非必须遵守。再者,对共识的修订通常也是合理的。因此,“根据共识”和“违反共识”并不是接受或拒绝提议与行动的有效理由。尽管过去的“广泛讨论”能引导编者去了解过去的共识,但编者仍应重新审查每一提案的价值,进而重新确定共识是否已经改变。

维基百科会保持其灵活性:因为新人往往会带来全新的观点;维基百科的成长也会带来新的需求;当新事物出现时,人们的看法也会随时间改变;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完成某项工作。

一个代表小组可以代表整个社群作出决定。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会在事后的某个时刻,将共识的改变写入现有规程中去。但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下,没有什么是可以永久不变的。世界会改变,维基百科也必须要改变。在未来作出进一步改变是合理的,并时常有此需求的,哪怕在多年未变的情况下。

不需要共識的情況

[编辑]

在極少數情況下,社群共識可被其他方針及措施凌駕:

  • 来自维基媒体基金会理事会开发员的公告,特别是著作权、法律问题或服务器负载等方面公告。这些公告具备方针地位。
  • 基金会行动不在中文维基百科方针的管辖范围内。
  • 部分行为,如移除侵犯著作权以及明显违反生者传记的内容,通常无须讨论或共识,这主要是由于被移除的内容带有会实际危害到维基百科的风险。

參閱

[编辑]

與共識有關的維基百科論述和資料:

與共識有關的條目:

外部連結

[编辑]

Category:維基百科行為方針 Category:維基百科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