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姆登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姆登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早期托阿尔阶
奥姆登龙的胫骨距骨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科: 火山齿龙科 Vulcanodontidae
属: 奥姆登龙属 Ohmdenosaurus
Wild, 1978
模式种
里阿斯奥姆登龙
Ohmdenosaurus liasicus

Wild, 1978

奥姆登龙属学名Ohmdeno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于火山齿龙科,生存于侏罗纪早期(托阿尔阶)的德国。它的体型非常小型,约只有4米长。它的化石只有三根在巴登-符腾堡发现的四肢骨头。它的模式种里阿斯奥姆登龙O. liasicus),是由Rupert Wild于1978年描述、命名的。

历史

[编辑]

在1970年代,古生物学家Rupert Wild研究存放在侯兹马登博物馆蛇颈龙亚目肱骨化石。他发现这些骨头并非属于蛇颈龙亚目的,而是属于恐龙的。但由于这些骨头长期存放于博物馆内,使得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来源。化石的下部仍然陷在母岩中,有可能是来自于欧姆殿层附近的采石场。在1978年,Wild正式将这些骨头命名为里阿斯奥姆登龙O. liasicus),种名是早侏㑩世的旧名里阿斯统

描述

[编辑]

正模标本包含了右后肢的骨头:右胫骨距骨跟骨,都是发现于同一地层。胫骨量度至远端长约40.5厘米,显示它们是种小型蜥脚类恐龙。骨头的末端受到明显侵蚀,有些位置的表层是在化石处理过程时候受到破坏。胫骨很密及厚实,在末端特别的厚。胫骨上的突是用来连接肌肉的。远端分成两个髁,而近端则遂渐转密。在胫骨下连接的距骨,最长达14厘米,外型类似鞋子,顶端没有凸处。顶边的沟有可能是连接脚跟的。小型的跟骨应该直接在腓骨旁边。胫骨的末端及距骨的表面较为粗糙及有沟,都是用来连接软骨的。

奥姆登龙的化石母岩里,有海生蜗牛Coelodiscus,这些化石可能来自Posidoniau页岩层,是个海相沉积层,地质年代相当于托阿尔阶中期。有可能是这只恐龙死后,被水流冲刷到海洋里。

分类

[编辑]

欧姆殿龙被认为是早期、基础蜥脚下目恐龙。Wild在他的研究中将欧姆殿龙与蜥脚下目(如鲸龙)及原蜥脚下目(如板龙)作出比较。他发现欧姆殿龙的胫骨关节是成水平的,并认为欧姆殿龙的脚像柱子般,所以欧姆殿龙有可能是属于四足的蜥脚下目。另外,距骨没有了突出部分,也类似两足的原蜥脚类恐龙。他综合所有这些特征,认为欧姆殿龙是属于蜥脚下目的新

在1990年,John Stanton McIntosh将欧姆殿龙归类于火山齿龙科。但是,火山齿龙科是个“无法归类物种集中地”,许多暂时无法归类于基础型蜥脚类恐龙,被归类到火山齿龙科。由于目前对原蜥脚下目有更多的研究,在与火山齿龙比较下,发现胫骨非常相似。差别在于欧姆殿龙的距骨的侧向扁,且在蜥脚下目中较为弯曲。虽然没有其他的证据,欧姆殿龙通常都会分类在火山齿龙科下。到目前为止,火山齿龙科没有被准确地定义过。

参考资料

[编辑]
  • Wild, R. (1978). "Ein Sauropoden-Rest (Reptilia, Saurischia) aus dem Posidonienschiefer (Lias, Toarcium) von Holzmaden".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41: 1-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