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脑膜炎双球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脑膜炎双球菌
科学分类 编辑
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假单胞菌门 Pseudomonadota
纲: β-变形菌纲 Betaproteobacteria
目: 奈瑟菌目 Neisseriales
科: 奈瑟菌科 Neisseriaceae
属: 奈瑟菌属 Neisseria
种:
脑膜炎双球菌 N. meningitidis
二名法
Neisseria meningitidis
(Albrecht et Ghon, 1901) Murray, 1929
模式菌株
Sara E. Branham M1027 = ATCC 13077 = CCUG 3269 = CIP 73.10 = DSM 10036 = NCTC 10025

脑膜炎双球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奈瑟菌[1]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简称为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所导致的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而闻名,亦会造成脑膜炎球菌血症(一种致命性的败血症)。它只感染人类,并无寄生的动物,是唯一令细菌性感染脑膜炎成为流行病的病菌。约10%至20%的人群咽喉部一直携带脑膜炎奈瑟菌,而发生疫情时,病菌携带率可能会更高[1]

脑膜炎双球菌主要透过口水、呼吸道分泌物传染,包括咳嗽、打喷嚏、亲吻或透过水都会传染。它感染的方式是透过细长的性菌毛和表面蛋白质Opa和Opc黏附在细胞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0%以上的流脑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2]

临床表现

[编辑]
  • 脑膜炎是最为人知的情况。最初发病时不会出现脑膜炎特有的病征,并会迅速由发热头痛颈部僵直发展至昏迷死亡。病发的死亡率约为10%[注 1]。而即使在发病早期获得诊断并开始进行适当的治疗,仍将有5%到10%的患者通常在出现症状之后的24至48小时内死亡;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会致使10%至20%的幸存者发生脑损伤、听力损失或学习障碍[1]。怀疑患有脑膜炎会是临床急症及须接受立即的检查[6]。儿童的脑膜炎病征与感冒十分相似,即使是儿科专科医生也无法单凭幼儿的症状、抽血、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去确认儿童罹患脑膜炎,而是必须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才能确认是否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7][8][9]
  • 败血病较少受人重视且不太常见,但却属于脑膜炎球菌病的更为严重的形式(通常是致命的),其特点是出现出血性皮疹和快速发生循环衰竭[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患者中约有5%~20%会未经脑脊髓膜炎症状直接进展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3]。由于没有其他脑膜炎的病征,在身上出现的紫斑很容易被忽略。败血病在发病后的死亡率约为40%,而幸存者中约会有20%产生相关后遗症[3]。任何人出现的皮疹若被玻璃压过后而不会呈现白色,建议须立即前往医院求医。[10]并非所有出现紫斑都是因败血病所致,但其他的病因(如自发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类过敏性紫斑症)亦均需要接受检查。
  • 沃特豪斯-弗里德里克森二氏症候群(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WFC)是一种因突然的感染而引致大量及双侧的肾上腺出血。这种情况会导致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不足,休克,肢体末端坏死(gangrene change)广泛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以及全身广布的紫斑(purpura)。

英国的政策是若发现任何疑似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病的个案,均须在安排入院的同时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减少其后的感染能降低死亡率。

那些免疫系统有缺憾的人,如患有肾病症候群脾切除,会有较高风险受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在无脾的情况下,不论切除或缺憾,均要接受疫苗接种。

菌株

[编辑]

脑膜炎双球菌有13种不同的血清群,根据它们多糖类荚膜的抗原性结构而分类。五个血清群:A型、B型、C型、Y型及W135型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类患病个案的血清群。

  • A型:一般在下撒哈拉非洲国家出现,建议前往该地区前先接受A型及C型的疫苗接种。中国主要是此型脑膜炎广为流行。
  • B型:最为致命的菌株,在英国的病症中有40%就是由此菌株造成。由于B型有着能改变的特性,使该地未能研制普遍对抗此株的疫苗。但是在新西兰已发展出及使用一种名为MeNZB的疫苗,能抵抗某些特定的B型脑膜炎双球菌。
  • C型:在英国未有适合婴儿的疫苗前,造成该国约60%的婴儿病症。初期非结合型的A型及C型的疫苗对2岁以下的婴儿没有效用,而结合型的疫苗则能诱发婴儿的免疫系统。中国从安徽省开始,C型流脑较为流行。
  • W135型:对前往麦加朝圣的人造成麻烦,沙特阿拉伯经已规定所有欲前往朝觐的人须有接受W135型的疫苗的证明。
  • Y型:过往十年在北美洲引发病症。

其他菌株包括29-E型、H型、I型、K型、L型、X型及Z型。

疫苗

[编辑]

从疫苗的制备工艺上,可以分为:

  • 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培养后,提取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做成疫苗。优点是成本比较低。缺点是只能激发体液免疫,免疫维持时间短;且对小于2岁人群的免疫效果很差,而流脑主要威胁0-1岁人群。
  • 结合疫苗:流脑菌的荚膜多糖与特殊的载体结合,对小于2岁人群的免疫效果很好。
  • 蛋白疫苗:B群流脑菌的多糖成分或结合成分的免疫效果均很差,但B群流脑菌菌体的外膜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可制成疫苗。

现时美国有两种疫苗可以阻止脑膜炎双球菌疾病。商品名为“美那克查(Menactra®)”的疫苗适合11-55岁的病人。商品名为“美诺蜜(Menomune®)”的疫苗则适合其他年龄及旅行者。另外,亦有两种四价的脑膜炎双球菌疫苗(专针对A型、C型、W135型及Y型),分别为MCV-4(一种由赛诺菲·巴斯德发售的结合型美那克查疫苗)及MPSV-4(一种由赛诺菲·巴斯德发售的美诺蜜多糖疫苗)。

美诺蜜有着不同的问题。它的作用时间短(对少于5岁的孩童一般只有3年或更少),[11][12]因为它并不会产生记忆T细胞。倘以重复使用疫苗来解决这问题,只会造成降低的效能、抗体反应下降,所以它并没有任何后补剂。[13][14]与其他多糖疫苗一样,美诺蜜并不会产生经肠道免疫,所以用药的人体内仍然有脑膜炎双球菌定植,及不能发展族群免疫。[15][16]因此,美诺蜜只是适合需要短暂保护的旅行者,但却不适合公众健康。

美那克查有着与美诺蜜相同的多糖抗原,但它的多糖抗原与白喉类毒素结合。这种形式希望可以解决美诺蜜的限制。美那克查®现时只适合11-55岁的人使用,所以在此年龄以外的,都只可以使用美诺蜜。

一项研究指出,在比较两种疫苗后,76%的病人在使用MCV-4三年后仍然有保护(若与对照比较则有63%),但却只有49%正在使用MSPV-4有保护(与对照比较有31%)。[17]这表示须给予在使用疫苗时间性的建议,因现时仍未有任何证据显示疫苗能有多于三年的保护。

在中国,国家免疫规划供免费接种用的流脑疫苗是流脑A群多糖疫苗、流脑AC群多糖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的接种程序规定为:流脑疫苗接种4剂,其中第1、2剂用流脑A群多糖疫苗;第3、4剂用流脑AC群多糖疫苗。也可以选择接种自费但效果更好的脑膜炎疫苗。

一项于2015年的研究指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流脑疫苗接种工作[18]的逐步推进,中国大陆地区的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标化发病率由1990年的2.35/10万降至2010年的1.06/10万,降幅达54.89%;而标化死亡率由0.33/10万降至0.07/10万,降幅达78.79%。1990年度中国大陆脑膜炎球菌感染症共发病33573例,死亡4093例,经计算后当年该病的死亡率达12.2%;而2010年中国大陆脑膜炎球菌感染症则共发病14826例,死亡972例,经计算后当年该病的死亡率为6.6%,数值较1990年缩减了约50%[19]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与注释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依照来源不同,死亡率约为5%~15%[3][4][5]

引用

[编辑]
  1. ^ 1.0 1.1 1.2 1.3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www.who.int.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中文). 
  2. ^ www.m.chinacdc.cn. 流脑的流行状况如何?.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3. ^ 3.0 3.1 3.2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www.cdc.gov.tw.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3) (中文(繁体)). 
  4. ^ 卫生部发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公众预防指南》. www.gov.cn.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5.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公众预防指南. www.nhc.gov.cn. 2006-01-12 [2021-12-04] (中文). 
  6. ^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初始治疗和预后. www.uptodate.com.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7. ^ 初探兒童腦膜炎 -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epaper.ntuh.gov.tw.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8. ^ 小知识: 儿童脑膜炎. 《默沙东诊疗手册大众版》.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8) (中文(中国大陆)). 
  9. ^ 亲子日常, MamiDaily. 家长必知6大病征 腦膜炎雙球菌會「燒壞腦」? 近年個案有上升趨勢 家長必知6大病徵. MamiDaily 亲子日常. [2021-12-04] (中文(香港)). [失效链接]
  10. ^ Meningitis. NHS Direct. 04/06/2010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11. ^ Reingold AL, Broome CV, Hightower AW; et al. Ag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duration of clinical protection after vaccination with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A vaccine. Lancet. 1985, 2 (8447): 114–18. PMID 2862316. 
  12. ^ Lepow ML, Goldschneider I, Gold R, Randolph M, Gotschlich EC. Persistence of antibody following immunization of children with groups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s. Pediatrics. 1977, 60: 673–80. PMID 411104. 
  13. ^ Borrow R, Joseh H, Andrews N; et al. Reduced antibody response to revaccination with meningococcal serogroup A polysaccharide vaccine in adults. Vaccine. 2000, 19 (9–10): 1129–32. PMID 11137248. 
  14. ^ MacLennan J, Obaro S, Deeks J; et al. Immune response to revaccination with meningococcal A and C polysaccharides in Gambian children following repeated immunization during early childhood. Vaccine. 1999, 17 (23–24): 3086–93. PMID 10462244. 
  15. ^ Hassan-King MK, Wall RA, Greenwood BM. Meningococcal carriage, meningococcal disease and vaccination. J Infect. 1988, 16 (1): 55–9. PMID 3130424. 
  16. ^ Moore PS, Harrison LH, Telzak EE, Ajello GW, Broome CV. Group A meningococcal carriage in travelers returning from Saudi Arabia. J Am Med Assoc. 1988, 260: 2686–89. PMID 3184335. 
  17. ^ Vu DM, Welsch JA, Zuno-Mitchell P; et al. Antibody persistence 3 years after immunization of adolescents with quadrivalent 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J Infect Dis. 2006, 193 (6): 821–8. 
  18. ^ 流脑疫苗国家免疫规划进展顺利 接种方式可选择. www.gov.cn.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19. ^ 1990年和2010年中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疾病负担情况. www.jbjc.org.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来源

[编辑]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