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郡,中国古代的郡。辖区在今湖北省境。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析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县(刘宋时名苌寿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刘宋辖境约今湖北省钟祥、天门、京山、潜江、仙桃等市县地。南齐以后治所屡迁。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竟陵太守孙暠降于西魏,虽然次年又重新降梁,但西魏打败梁军后,梁所任的竟陵太守王叔孙杀了孙暠降魏,竟陵郡也重新为魏所有。[1]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以武昌、国川二县侨置竟陵郡,以安流民。[2]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郢州为竟陵郡。竟陵郡户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五,领八县:[3]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竟陵郡为郢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郢州为富水郡,复州为竟陵郡。竟陵郡领三县: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竟陵郡为复州。[4]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竟陵郡有8591户,44375口。[5]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竟陵郡有53385户。[3]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竟陵郡有8210户,44885口。[4]
-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年)十二月由太守改称,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三月改为太守。[26]
竟陵国(307年—311年)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竟陵王 |
|
司马楙 |
307年—311年 |
司马整子
|
竟陵国(424年—432年)/南谯国(432年—453年)/南郡国(453年—454年)丨食邑5000户→10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竟陵郡王→南谯郡王→南郡王 |
|
刘义宣 |
424年—454年 |
宋武帝第六子
|
广陵国(443年—449年)/隋国(449年—453年)/竟陵国(453年—459年)丨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广陵郡王→隋郡王→竟陵郡王 |
|
刘诞 |
443年—459年 |
宋文帝第六子
|
竟陵国(477年—479年)
|
以迎立顺帝之功封,食邑5000户→8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竟陵郡开国公 |
|
萧道成 |
477年—479年 |
|
进封齐公
|
竟陵国(482年—499年)/巴陵国(49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竟陵郡王 |
文宣王 |
萧子良 |
482年—494年 |
齐武帝第二子
|
2 |
竟陵郡王→巴陵郡王 |
|
萧昭胄 |
?—501年 |
萧子良子
|
宣城国(500年—501年)
|
以宣城、南琅邪、南东海、东阳、临海、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十郡为国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宣城王 |
|
萧宝融 |
500年—501年 |
齐明帝第八子
|
即皇帝位,国除
|
- ^ 1.0 1.1 《周书 卷二 帝纪第二》
- ^ 《陈书 卷三 本纪第三》
- ^ 3.0 3.1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4.0 4.1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 《晋书 卷一百 列传第七十》
- ^ 《晋书 卷七 帝纪第七》
- ^ 8.0 8.1 《晋书 卷八 帝纪第八》
- ^ 9.0 9.1 《晋书 卷七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 ^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
- ^ 《晋书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 ^ 12.0 12.1 《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
- ^ 《晋书 卷九 帝纪第九》
- ^ 14.0 14.1 《宋书 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 ^ 15.0 15.1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 ^ 《宋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六》
- ^ 17.0 17.1 《宋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四》
- ^ 《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 ^ 《宋书 卷五十 列传第十》
- ^ 《宋书卷九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 ^ 《宋书 卷八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
- ^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 ^ 《南齐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八》
- ^ 《宋书 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 ^ 《南齐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
- ^ 26.0 26.1 26.2 《梁书 卷一 本纪第一》
- ^ 27.0 27.1 27.2 《梁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 ^ 《梁书 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 ^ 29.0 29.1 《梁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九》
- ^ 《新唐书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 ^ 《旧唐书 卷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