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
南昌縣 | |
---|---|
縣 | |
坐標:28°32′48″N 115°56′29″E / 28.54667°N 115.94139°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江西省南昌市 |
設立 |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
語源 | 南方昌盛[1] |
政府駐地 | 蓮塘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1,810.7 平方公里(699.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2] | |
• 常住 | 1,452,502人 |
• 密度 | 802人/平方公里(2,078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916,463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贛語昌都片南昌縣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30200 |
電話區號 | 791 |
車輛號牌 | 贛A |
行政區劃代碼 | 360121 |
國內生產毛額(2021年) | ¥1195.57億 |
網站 | 南昌縣人民政府 |
南昌縣為中國江西省下轄縣份,隸屬南昌市管轄。南昌縣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三面環抱南昌市主城區,縣政府駐澄湖北大道99號。
地理上,南昌縣位於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全縣東西寬36公里,南北77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9′至116°19′、北緯28°16′至28°58′之間。縣境東鄰進賢縣、南接豐城市、東北瀕鄱陽湖,西和北與新建區隔贛江相望,中西部與南昌市區呈合抱之勢。全縣轄域總面積為1,839平方公里,2021年末,南昌縣戶籍總人口為1073014人,比2020年末增加8463人。
縣域位置
[編輯]南昌縣位於江西中部偏北,在贛江、撫河下游。位處東經115°49'~1l6°19'、北緯28°16'~28°58'之間。東鄰進賢,南接豐城,東北瀕鄱陽湖,西和北與新建相隔贛江,中西部與南昌市區呈抱合之勢。
歷史沿革
[編輯]歷代變更 | |
---|---|
設立 | 高帝五年(前202年) |
使用狀況 | 江西省南昌市轄縣 |
西漢 | 南昌縣 |
新朝 | 宜善縣 |
東漢 | 南昌縣 |
三國 | 南昌縣 |
西晉 | 南昌縣 |
東晉/十六國 | 南昌縣 |
南北朝 | 南昌縣 |
隋朝 | 豫章縣 |
唐朝 | 豫章縣→鍾陵縣→南昌縣 |
五代十國 | 南昌縣 |
北宋/遼朝 | 南昌縣 |
南宋/金朝 | 南昌縣 |
現代 | 南昌縣 |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漢將灌嬰駐軍當地,設豫章郡,次年(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首建「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郡治,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縣境含今之南昌、新建、豐城、進賢4縣地及附近一些地域;三國時魏黃初二年(221年)與豐城縣分治,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與新建縣分治,崇寧二年(1103)與進賢縣分治[3]:1
秦朝前
[編輯]秦朝
[編輯]- 前223年秦滅楚,設置三郡(會稽、章、九江),地屬九江郡。郡治壽春。[3]:5
- 始皇二十六年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地仍屬九江郡;[3]:5
- 漢高帝元年(前206年)屬於九江王國;[3]:5
- 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屬於淮南王國。[3]:5
漢朝
[編輯]- 高帝五年(前202年)灌嬰渡江破吳郡,分九江郡立豫章郡,平定豫章同年,始建南昌縣(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東[4]),隸屬豫章郡,為郡治。[3]:2
-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置揚州刺史部,豫章郡南昌縣屬之。[3]:2
- 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縣易名宜善縣。郡治九江。[存在爭議][3]:2
-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豫章郡南昌縣。[3]:2
三國
[編輯]-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孫策據江東,以孫賁為豫章太守,[3]:2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封孫權為南昌侯,[3]:2
- 建安中期,孫權據吳,析南昌地置富城、鍾陵、宜豐三鎮。[5]
-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封孫權為吳王。孫權析縣南境為富城縣(今之豐城市)自此南昌、豐城分治不合。[3]:2
晉朝
[編輯]- 太康元年(280年)屬揚州豫章郡。[3]:2鍾陵鎮升為鍾陵縣,隸於豫章郡。[5]
- 元康元年(291年)屬江州豫章郡。[3]:2晉屬江州,為州治。[6]
- 永嘉元年(307年)《晉書》:彭澤改隸潯陽,省宜豐、鍾陵歸屬南昌縣。[3]:2
南北朝
[編輯]- 南朝宋(420~479年)屬江州豫章郡。[3]:2
- 《宋書》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縣。[3]:2
- 梁(502~557年)屬豫章王國。[3]:2
- 梁末置豫寧郡,豫章郡存縣八,大同二年(536年)移豐城屬巴山郡,存縣七,復置宜豐、鍾陵,領縣九。[3]:2
- 陳(557~589年)屬江州豫章郡。[3]:3
- 永定二年(558年),移新淦屬巴山郡,存縣八;永定三年(559年)以縣西境置西昌縣[存在爭議],統縣復為九。[3]:3
隋朝
[編輯]- 隋開皇九年(589年)更名豫章縣,屬洪州總管府洪州。省艾,永修、豫寧、新吳入建昌。 [3]:3
- 大業初(605年)屬豫章郡;鍾陵縣併入豫章縣。豐城還屬豫章郡。豫章郡領豫章、建昌、建城、豐城四縣。 [3]:3
唐朝
[編輯]- 武德五年(622年)《唐書》:析置鍾陵縣。於西境置南昌縣 (唐朝)(縣誌作西昌縣),以南昌縣 (唐朝)置孫州,於建昌縣置南昌州總管府,孫州隸之。洪州領豫章、豐城、鍾陵三縣。[3]:3
- 武德八年(625年)省鍾陵縣、南昌縣 (唐朝)(縣誌作西昌)入豫章縣,孫州,南昌州廢。[3]:3
- 貞觀元年(627年)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屬江南道洪州。[3]:3
-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為十五道,屬江南西道洪州。[3]:3
- 天寶元年(742年)洪州復改豫章郡,本縣屬之。[3]:3
- 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洪州,本縣屬之。[3]:3
- 寶應元年(762年)避代宗(李豫)諱,更名鍾陵縣。[3]:3
- 貞元元年(785年)《元和郡縣圖志》雲寶應元年十二月復名南昌縣。《唐書》雲貞元中改,此後縣名均稱南昌。[3]:3
五代十國
[編輯]宋朝
[編輯]- 開寶八年(975年)是年平江南,歸宋。屬洪州[3]:3
-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西境置新建縣,自此南昌、新建分治不合[3]:3
- 至道三年(997年)《宋史》: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天聖析為十八,元又析為二十三。屬江南西路洪州。[3]:3
- 崇寧二年(1103年)升南昌之進賢鎮為進賢縣。《縣誌》又雲:大觀二年劉清風鄉入進賢。自此南昌、進賢分治不合。[3]:4
- 建炎四年(1130年)《宋史》建炎元年洪州與江寧府並升帥府。建炎四年合江東西為江南路,紹興(年號)初復為東西路,洪州隸江南西路。[3]:4
- 隆興元年(1163年)升洪州為隆興府。[3]:4
元朝
[編輯]明朝
[編輯]- 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農曆正月,朱元璋占領南昌後,改變元朝建制,將龍興路改為洪都府,依舊置江西行省,治吉安。二月,還治南昌。次年,改洪都府為南昌府。[7]:100
- 洪武九年(1376年)屬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南瑞道,洪都府改為南昌府[3]:4
清朝
[編輯]- 1644~1911年屬江西等處承官布政使司,分守南昌道分巡南瑞道,南昌府。[3]:4
民國
[編輯]-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及直屬州[3]:4
- 民國3年(1914年)全省設四道,屬豫章道。[3]:4
- 民國14年(1925年)7月成立南昌市政處,為設市進行籌備事宜。[8]:73
- 民國15年(1926年)道廢,縣直隸省,南昌縣城設南昌市,市縣分治。[3]:4但縣治未變動。
- 民國21年(1932年)江西省轄十三行政區,屬第一區。縣治今子固路。[3]:4行政區駐南昌。[9]同年撤銷南昌市但保留轄區監製由省領導[8]:116。
- 民國24年(1935年)江西省轄八區,屬第一區。行政區駐武寧。[3]:4同年年8月成立南昌市政委員會[8]:117。
- 民國26年(1937年)江西省轄八區,屬第一區。縣治移至萬舍。[3]:4同年7月恢復南昌市政府[8]:117。
- 民國28年(1939年)江西省轄十一區,屬第十一區。日本軍入侵南昌。省府三月移至吉安,冬移泰和。縣治移三江蔡家,行政區駐豐城。[3]:4
- 民國31年(1942年)江西省轄九區,屬第一區。行政區駐豐城。[3]:5
- 民國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縣治遷移蓮塘。[3]:5
- 民國35年(1946年)5月縣治遷謝埠。[3]:5
新中國
[編輯]- 民國38年(1949年)5月21日謝埠解放,6月15日南昌縣人民政府成立。8月20日縣治復遷蓮塘。屬南昌專區[3]:5
- 1958年9月與新建縣同劃歸南昌市轄[3]:5
- 1961年7月又同劃歸宜春專區轄[3]:5
- 1967年11月復劃歸南昌市轄,至今。[3]:5
行政區劃
[編輯]八月湖街道、蓮塘鎮、向塘鎮、三江鎮、塘南鎮、幽蘭鎮、蔣巷鎮、武陽鎮、岡上鎮、廣福鎮、昌東鎮、麻丘鎮、涇口鄉、南新鄉、塔城鄉、黃馬鄉、富山鄉、東新鄉、八一鄉、小藍經濟開發區、南昌縣銀三角管理委員會、南昌市五星墾殖場和江西省良種繁殖場。
縣治變遷
[編輯]灌嬰城
[編輯]高帝五年(前202年)灌嬰渡江破吳郡,分九江郡立豫章郡,平定豫章同年,始建南昌縣,隸屬豫章郡,為郡治。[3]:2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漢將灌嬰築豫章城(又稱灌嬰城),為豫章郡郡縣同治,這是南昌有城之始。城周長10里84步(約合今4121公尺),共設6門,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南門、松陽門、門昌門、北門、東門。城址在今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一帶。(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東[4])清末時,此地仍名為灌城鄉。[11]:102
三國吳鳳凰二年(273),吳豫章太守張俊,「建那東南雙闕」,修建了東南門城樓。[11]:102
東晉太元十四年(389),豫章太守范寧,將南昌城擴大,在原六門之外,又新辟了東北和西南兩個城門。城內「門有三塗」,「男女異路」,男行左,女行右,車行中間,這是古代「王制」對城市道路功能的一種規定。[11]:102
唐貞觀十一年(637)縣治向西遷移,灌嬰城自此被廢。
南昌城
[編輯]唐貞觀十一年(637):縣治向西遷移,重築新城,城界接近贛江、撫河(今撫河故道)。[11]:103又稱南昌城、洪都城,為洪州州縣同治,現今的南昌城區就是在洪都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為江南道為江南西道,治所洪州。[3]:3至此今日南昌市區再次成為江西行政中心至今。
此後唐、宋、元、明歷代多次對南昌城進行擴建整改[11]:103[12]。南唐宋建隆二年(961年)短暫遷都至南昌府(號「南都」),這是南昌僅有的一次建都史。[3]:3
近代治所變動
[編輯]民國15年(1926年)南昌縣城設南昌市,市縣分治。[3]:4但縣治未變動。
民國17年(1928年)城牆拆除,並用原城牆基礎建成榕門路和環城路。[11]:103
民國21年(1932年)縣治今子固路。[3]:4同年撤銷南昌市但保留轄區監製由省領導[8]:116。
民國26年(1937年)6月,省務會議決定自7月1日起成立南昌市政府,任命龔學遂為市長。[8]:73同年縣治移至萬舍。[3]:4市縣分治。
民國28年(1939年)日寇入侵南昌。縣治移三江蔡家。[3]:4
民國34年(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9月縣治遷移蓮塘。[3]:5
民國35年(1946年)5月縣治遷謝埠。[3]:5
民國38年(1949年)5月21日謝埠解放,6月15日南昌縣人民政府成立。8月20日縣治復遷蓮塘。[3]:5因考慮到蓮塘就近浙贛鐵路支線並有蓮塘站。[13]:20
萬舍街
[編輯]萬舍街起源於明代,20世紀20至30年代達到鼎盛。1939年日軍侵占導致居民逃散、商業蕭條。1945年日軍投降後,居民回歸,商業復甦。
1950年2月,萬舍街成為第十區萬舍鄉一部分,後建立初級和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萬舍管理區,1961年設人民公社,1968年改為大隊。1984年成立萬舍街居民委員會;今屬岡上鎮。[14][3]:25
1949年前夕屬第六區萬舍鎮;1949初屬第十區萬舍鄉;初級社時屬萬舍、東譚初級社;高級社時屬萬舍高級社;1955年屬岡上區萬舍鄉;1956年屬向塘區萬舍鄉;1958年屬超英人民公社萬舍大隊;1959年屬向塘公社萬舍管理區萬舍大隊;1961年屬向塘區萬舍公社萬舍大隊;1969年屬岡上公社萬舍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萬舍大隊改萬舍村民委員會;今屬岡上鎮。[15]
三江南街蔡家
[編輯]因村莊前後靠河,常有船隻停泊,漸成墟集。至南宋初年,墟集中心北移,以處三江口之南,稱南市,亦稱南街。後蔡姓繁衍,他姓衰遷,易今名。[16]
早住范姓,村名范家。據載,范氏系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後裔,村西建有范仲淹廟。宋元祐三年(1088),蔡氏由宜豐縣遷此,後有周、唐等姓遷入。[16]
1940年至1944年期間,南昌縣國民政府曾駐紮在南街蔡村。[17]
謝埠
[編輯]1946年至1949年南昌縣政府在地[18]。今屬青山湖區,有南昌縣政府舊址。[19]
蓮塘鎮
[編輯]蓮塘鎮位於縣境中南部,距省城南昌市15公里,是省城的南大門,也是本縣的古集鎮之一。自1949年縣人民政府遷至此地後,該地迅速發展,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55平方公里。1985年,該地有12個居委會和3個村民委員會,共有9184戶,44114人,其中城鎮居民7995戶,38704人。[3]:19
交通
[編輯]古道
[編輯]- 驛道
有兩條,均以南昌市章江門外章江鋪出起點,其一東達進賢,長30公里;其二南抵豐城,長55.5公里。境內支線從候村鋪出發,南達豐城袁渡,長22.5公里。
- 大道
- 從南昌市撫州門經羅家、烏沙港、麻丘街、拓林,至八字腦,長42.5公里;
- 從烏沙港經羅舍渡、幽蘭街,至徑口街,長20公里;
- 從謝埠經武陽街,至鬧上街,長15公里;
- 從羅家經太子殿、尤口街、滁搓,至趙圍,長12.5公里;
- 從市漢街經岡上,至新村墟,長11公里;其支線從岡上經荊林、合山、萬舍至蓮塘,長15公里;
- 從揚子洲經黃渡街、樓前,至蔣埠,長25公里;
- 從塘山經葉樓、蔣巷街,到樓前街,長15.5公里。[3]:297
公路
[編輯]- 國道
- 省道
沈三線、楊沙線、撫璜線[3]:298
鐵路
[編輯]- 國鐵
- 京九線在南昌縣內有青雲譜站、蓮塘站、南昌南站、向塘站、向塘西站、三江鎮站。
- 昌福鐵路在縣內有三江鎮站
- 南昌西環鐵路向塘站
- 滬昆線梁家渡站、潭崗站。
- 向潭鐵路和向梁鐵路,因梁家渡至潭崗直通線特大橋線路啟用後而不在正線段
- 城市軌道交通
航空
[編輯]南昌向塘機場坐落於縣向塘鎮,於1952年建成,1957年開始承擔民航業務,直至1999年民航業務轉往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南昌向塘機場現為軍用機場。
教育
[編輯]南昌縣中等教育實力強勁,擁有江西省重點中學: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南昌縣蓮塘第二中學。一般普通高中:南昌縣蓮塘第三中學、南昌縣蓮塘一中實驗學校、麻丘高級中學等優質高中。全縣每年數十人考入清華北大。教育水平名列江西縣域前茅。
宗教
[編輯]語言
[編輯]南昌縣絕大部分地區屬贛語昌靖片(昌都片),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今聲母送氣影響調類的分化。只有最南端的三江鎮和黃馬鄉屬贛語宜瀏片,調類分化不受聲母送氣影響,入聲只有一個,不分陰陽。三江和黃馬同其他地區在詞彙上也有差異,典型的如「玩兒」,三江和黃馬說「狠」,其他地區多說「韶」。
當地習慣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把居贛江上遊方向的南部地區叫做「上南昌」,把居下游的北部地區叫做「下南昌」。這種劃分當然只是泛指,但根據「進城(進南昌城)」一詞的不同說法,完全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說「下城」的地區為上南昌,說「上城」的地區為下南昌。上南昌和下南昌說話有明顯不同,上南昌的古去聲清聲母字一般均受今聲母送氣影響而造成調類分化,下南昌沒有這種情況。只有羅家鄉特殊,地理上應劃歸上南昌(「進城」說「下城」),方言上則應劃歸下南昌。三江片地處全縣最上游,但傳統上所說的「上南昌」並未將其全包括在內,因為這片地區不少村鎮是後來從鄰縣劃入的。有趣的是,三江鎮一帶管去南昌叫「進城」,沒有「上城」、「下城」的說法。巧得很,這一片的方言同上南昌話也有明顯差別。
著名人物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千年文化工程《古縣探秘》特別節目組. 南昌县. 《古县探秘》. 2009-01-12 [2015-05-24]. CCTV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外部連結存在於
|title=
(幫助)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南昌縣誌編纂委員會. 《南昌县志》. 南海出版公司. 1990. ISBN 7-80570-031-1.
- ^ 4.0 4.1 南昌县_南昌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2).
- ^ 5.0 5.1 历史沿革_进贤县人民政府. jxx.nc.gov.cn.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2).
- ^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南昌市
- ^ 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昌市志(壹)》. 方志出版社. 1997年9月. ISBN 7-80122-202-4.[失效連結]
- ^ 8.0 8.1 8.2 8.3 8.4 8.5 劉斌. 《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区划志》. 方志出版社. 2005: 117 [2024-02-04]. ISBN 7-80192-16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 ^ 吳宗慈、辛際周《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總略》作駐新淦(《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區劃志》第69頁主釋1引)。
- ^ 2023年南昌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昌市志(壹)》. 方志出版社. 1997年9月. ISBN 7-80122-202-4.[失效連結]
- ^ sina_mobile. 南昌城记①︱南唐建都南昌的努力因何而失败?. news.sina.cn. 2020-04-01 [2024-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7).
- ^ 江西省城乡建设志.
- ^ 歷史地名查詢:萬舍街居民委員會
- ^ 歷史地名查詢:萬舍村民委員會
- ^ 16.0 16.1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南街蔡家-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
- ^ 虎嶺山人. 千年古村:三江南街蔡家.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3-01].
- ^ 蓮塘有個號. 谢埠,曾经比莲塘还要繁华的南昌县城.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3-01].
- ^ 青山湖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昌县政府旧址”修缮已近尾声.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