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內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內障
Cataract
裂隙燈照射下顯現出因白內障而渾濁的水晶體
症狀
  • 顏色退色(Faded colors)
  • 視野模糊
  • 光線四周出現光暈(halos around light)
  • 難以接受亮光
  • 夜盲[1]
併發症意外跌倒英語Falling (accident)抑鬱視覺受損[2][3]
起病年齡漸進的(Gradual)[1]
類型lens disease[*]monogenic disease[*]疾病眼部疾病[*]
病因自然老化英語senescence眼睛受損接觸輻射線英語radiation exposure、眼睛手術後遺症[1][4]
風險因素糖尿病吸煙、長時間暴露在太陽光下、酒精[1]
診斷方法視力測試[1]
預防太陽眼鏡、不吸煙[1]
治療眼鏡白內障手術[1]
盛行率6000萬 (2015)[5]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眼科學
ICD-119B10
ICD-9-CM366.8
OMIM601371、​116200
DiseasesDB2179
MedlinePlus001001
eMedicine1210914
Orphanet98640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白內障拉丁語cataract)是因為眼睛水晶體混濁而造成視力缺損的疾病[1],可入侵單眼或雙眼[1]。該病的症狀包含彩度降低、視線模糊、近視增加、復視、光源產生光暈、畏光,以及黑暗環境下視覺障礙[1]。白內障可能導致駕駛困難、閱讀障礙,以及識人能力減低[6]的問題。而視覺減退則會提升跌倒憂鬱的風險[2]。該病為全球半數眼盲及33%視力受損病例的原因[3][7]

白內障最常見的原因為老化,其他原因則包含創傷、輻射線暴露、先天性英語childhood cataract、眼睛手術後的併發症,或是其他原因[1][4]。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吸煙陽光暴露過久,以及酒精[1]。造成白內障的原因為,沉積在水晶體的蛋白質團塊或黃棕色色素導致水晶體的透明度減低,進而使視網膜能感測到的光線下降[1]。它的診斷方式為視力測試[1]

預防方法包含配戴太陽眼鏡及禁煙[1]。症狀初期或能藉由配戴眼鏡改善[1]。若效果不佳,唯一有效的療法為白內障手術,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換上人工水晶體,不過通常只有白內障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需要進行手術[1],一般而言,手術可提升生活品質[8]。然而,白內障手術在許多國家仍無法實施,尤其是女性、鄉村居民,以及文盲等患者,特別少進行手術[4][9]

全球約2000萬人因白內障而眼盲[4],該病佔美國盲眼人口病因的5%,在非洲及南美則接近六成[9]。在發展中國家,兒童因白內障導致眼盲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中10-40人,發達國家則為每十萬人1-4人[10]。白內障的比例會隨年齡提高[1],在美國80歲以上的老人有半數以上罹患此病[1]

描述

[編輯]

白內障是一種眼睛晶狀體發生混濁的疾病,在中醫學又稱「圓翳內障」。白內障可致,其流行情況因地而異。一般來說,隨着年齡的增長,白內障的發病率逐漸提高。

晶狀體的混濁位置可以在皮質(lens cortex)、核[11][12](lens nucleus,核部、核質)、前囊、後囊等處。然而,晶狀體的混濁不一定影響視力,只有出現在視軸上的混濁對視力的影響較大,例如後囊下的混濁,由於其處於眼球這個光學系統的節點處,因此即使是較小的混濁也對視力有較大的影響。

典型的白內障的臨床表現是視力漸進下降,由於晶狀體的密度變化,還可能伴有近視度數加深,單眼復視(單眼看東西時出現多個物像)等症狀。一般不伴有眼紅眼痛。目前雖然有許多藥物,但尚無藥物可以使白內障的進程逆轉。因此,真正可以使患者視力恢復的治療仍是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已經混濁的晶狀體,並植入人工晶狀體以提高患者的視力。往日,礙於手術技術的限制,皮質型白內障的手術需要到成熟期才可以進行,此時患者基本上已經沒有視力。但目前白內障手術的技術已經突破此限制,其適應症大大放寬。

分類及成因

[編輯]
每10萬人中患白內障的失能調整生命年(2004年)[13]
  無資料
  少於90
  90-180
  180-270
  270-360
  360-450
  450-540
  540-630
  630-720
  720-810
  810-900
  900-990
  多於990
  • 老年性白內障
  • 皮質型白內障
  • 核型白內障
  • 先天性白內障
  • 外傷性白內障
  • 並發性白內障
  • 代謝性白內障
  • 中毒性白內障
  • 後發性白內障

由於水晶體的化學成分改變而導致混濁,其中以老化所造成的老年性白內障最為常見。依不同類型的白內障造成原因如下:

  1. 老年性白內障:由於長期紫外線的傷害及組織的老化,導致水晶體變硬而混濁所致,所謂人老「珠」黃,指的就是這一型的白內障,最早在四十歲左右即可發生。
  2. 先天性白內障:可能因為遺傳或者是胎兒時期的感染,在出生時即已發生水晶體混濁。
  3. 外傷性白內障:眼睛受傷也可造成白內障,舉凡撞擊、穿刺傷、電擊、高熱、化學藥品灼傷等,皆可能傷及水晶體。
  4. 續發性白內障:可續發於眼疾或全身性疾病,如青光眼虹彩炎糖尿病等,或是受某些特定的感染、藥物誘導,如皮質類固醇[14]

症狀主要症狀為無痛無癢的進行性遠距視力近距視力減退,會覺得有一層毛玻璃擋在眼前。其他症狀包括,複視、畏光、眩光、色彩失去鮮明度(通常是偏黃色的色調感覺)、覺得照度不夠,和經常需要更換眼鏡等症狀。水晶體也可能吸收水分而增厚,導致近視者度數加深,而老花眼者閱讀書報反而不需戴眼鏡,以為得到眼睛的「第二春」。當視力再也無法以更換眼鏡度數來改善時,就到了必須積極治療的時候。

預防

[編輯]

醫學文獻表明,佩戴防紫外線光的墨鏡有可能減慢白內障的發展。[15]

治療方式

[編輯]

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療。當白內障嚴重到影響個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此時便需是否考慮接受白內障手術,且不論視力是多少。

目前的白內障手術可概括分為兩類,分別為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及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為較舊式的白內障手術,[16]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則屬現代化的二代白內障手術。

現代化的二代白內障手術分兩步驟,第一步驟透過超聲波晶體乳化術,以超聲波將水晶體乳化後吸走,因為此步驟會留後囊。第二步驟,當後囊也出現混濁時在門診直接做雅鉻雷射。二代白內障手術,是打開前囊保留後囊,來進行晶體乳化術,保留後囊可以使晶體乳化容易進行,也能夠安全的放入人工水晶體。現在還有散光治療型人工水晶體,能藉由去除散光來加強改善患者術後視力,防藍光人工水晶體則加強防護3C電子產品黃斑部的損耗。[17]

至於有關某些市售的白內障藥水,這類眼藥以心理治療的層面較大,沒有證據證明有效。

術後視力保持

[編輯]

一般而言,軟性可摺疊式的人工水晶體在白內障手術植入眼內一段時間後,鏡片內容易產生細小的香檳液泡(Glistening)的現象,影響視力品質。手術前可與醫師討論手術的風險,以及慎選適合或不會產生香檳液泡的人工水晶體。手術後按時點藥與回診檢查。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Facts About Cataract. September 2009 [24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4). 
  2. ^ 2.0 2.1 Gimbel, HV; Dardzhikova, AA. Consequences of waiting for cataract surgery..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January 2011, 22 (1): 28–30. PMID 21076306. doi:10.1097/icu.0b013e328341425d. 
  3. ^ 3.0 3.1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Fact Sheet N°282. August 2014 [23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May 2015). 
  4. ^ 4.0 4.1 4.2 4.3 Priority eye diseases. [24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May 2015). 
  5. ^ GBD 2015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10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8 October 2016, 388 (10053): 1545–1602. PMC 5055577可免費查閱. PMID 27733282. doi:10.1016/S0140-6736(16)31678-6. 
  6. ^ Allen D, Vasavada A. Cataract and surgery for cataract. BMJ. 2006, 333 (7559): 128–32. PMC 1502210可免費查閱. PMID 16840470. doi:10.1136/bmj.333.7559.128. 
  7. ^ GLOBAL DATA ON VISUAL IMPAIRMENTS 2010 (PDF). WHO. 2012: 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3-31). 
  8. ^ Lamoureux, EL; Fenwick, E; Pesudovs, K; Tan, D. The impact of cataract surgery on quality of life..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January 2011, 22 (1): 19–27. PMID 21088580. doi:10.1097/icu.0b013e3283414284. 
  9. ^ 9.0 9.1 Rao, GN; Khanna, R; Payal, A. The global burden of cataract..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January 2011, 22 (1): 4–9. PMID 21107260. doi:10.1097/icu.0b013e3283414fc8. 
  10. ^ Pandey, Suresh K.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techniques,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20. ISBN 97807817430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4). 
  11. ^ 胡春玲, 張曉農, 惠延年. 老年性白內障晶狀體核硬度及相關因素研究[J]. 中華眼科雜誌, 2000, 36(5): 337-340.
  12. ^ 李傳寶, 李永華. 晶狀體病[J]. 中華診斷學電子雜誌, 2015, 3(3): 226-231.
  13. ^ Death and DALY estimates for 2004 by cause for WHO Member States (xl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int. 2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14. ^ SPENCER R, ANDELMAN S. STEROIDSAREBAD CATARACTS. 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 FORM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ON LONG TERM STEROID THERAPY. Arch Ophthalmol: 38–41. PMID 14303339. 
  15. ^ Epidemiology. 2003 Nov;14(6):707-12. Sun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for nuclear cataract.
  16. ^ 白內障 – 晴明護眼 www.EyeCareHK.org. [2019-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中文(香港)). 
  17. ^ 白內障術後「視茫茫」不是失手,陳瑩山(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