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 (秦楚之際)
齊國(前209年—前203年),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在前221年被秦國滅亡,改為齊郡、琅邪郡兩郡。秦末民變中,田儋復興齊國,都城在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區),後為田假、田市。滅秦之後,前206年正月,項羽分封諸侯,以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田榮一統三齊,傳田廣、田橫。前203年,韓信奉劉邦的命令攻齊,而劉邦為顧全大局亦派多員援軍助其滅齊,以韓信為齊王。
秦二世時期
[編輯]田儋復國
[編輯]田儋是狄縣人,戰國時齊王田氏的同族。田儋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是當地有勢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強盛,很得人心。陳涉在開始起兵自立為楚王的時候,派遣周巿攻取並平定了魏地,向東打到狄縣,狄縣固守縣城。田儋假裝綁住自己的家奴,帶領着手下的年輕人去縣府,稱在拜見縣令之後殺死有罪的家奴。在拜見縣令的時候,他們乘機殺死他,然後又召集有勢力的官吏和年輕人說:「各地諸侯都已經反秦自立,齊地是古代封建的諸侯國,而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同族,應當為王。」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並且起兵攻打周巿。周巿的軍隊撤走以後,田儋乘機帶兵東進,奪取並平定了齊國故地[1][2][3]。
共立周巿
[編輯]魏咎在戰國時期魏國被封為寧陵君,秦國滅亡魏國,就把他放逐外地廢作平民百姓。陳勝起義稱王,魏咎前往追隨他。陳勝派魏國人周巿帶兵奪取魏地,魏地被攻佔後,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擁立周巿為魏王,周巿說:「天下混亂,忠臣才能顯現出來。現在天下都背叛秦國,從道義上講,一定要擁立魏王的後代才可以。」秦二世二年十一月,齊國、趙國各派戰車五十輛,協助周巿做魏王。周巿辭謝不肯接受,卻到陳國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陳勝才答應把魏咎放回去立為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國去,周巿最後做了魏國的相[4][5][6]。
誅公孫慶
[編輯]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被殺。秦嘉等人聽說陳勝的軍隊已經兵敗逃走了,就立景駒為楚王,率兵到了方與,準備在定陶附近襲擊秦軍。秦二世二年二月,秦嘉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會見齊王田儋,想聯合他一同進兵。田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向我請示就自立為王呢?」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而立王,楚國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才能立王呢?何況楚是首先起義反秦的,理當號令天下。」田儋誅殺了公孫慶[7][8]。
田儋被殺
[編輯]秦二世二年四月,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魏咎,情況緊急,魏咎派周巿到齊國來求救。秦二世二年六月,齊王田儋帶領軍隊援救魏國。章邯在夜間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進行偷襲,把齊魏聯軍打得大敗,殺死了周巿,在臨濟城下殺死田儋。臨濟被章邯包圍,魏咎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條件。談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田儋的堂弟田榮收集田儋的殘部向東逃跑到了東阿。秦二世二年七月,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的消息之後,於是就擁立戰國時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以此來抗拒諸侯。田榮在敗逃東阿的時候,章邯進行圍追阻截。武信君項梁聽說田榮情況危急,於是就領兵來到東阿城下,並且一舉擊敗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項梁則乘勝追擊。但田榮對齊人立田假為齊王一事非常氣憤,於是在秦二世二年八月就帶兵回去,攻擊追逐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在此以前已到趙國求救,也就留在趙國不敢回去了。田榮於是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項梁派劉邦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9][10][11][12]。
作壁上觀
[編輯]秦二世二年九月,項梁追擊章邯以後,章邯的軍隊反倒日漸強盛,於是項梁就派遣使者通報齊國和趙國,要兩國共同發兵攻打章邯。田榮說:「如果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那我們才肯出兵。」楚懷王說:「田假是我們同盟國的君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投靠我們,殺了他是不合道義的。」趙國也不願意用殺田角、田間來和齊國作交易。齊國人說:「手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手,足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足。為什麼呢?因為倘若不這樣的話,就要害及全身。而現在田假、田角、田間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並不是手足骨肉之親,為什麼不殺掉他們呢?況且若是秦朝再得志於天下的話,那麼不僅我們要身受其辱,而且連祖墳恐怕也要被人挖出呢。」楚國、趙國都不肯依從齊國,齊國也非常生氣,最終也不肯出兵援救。章邯果然擊敗了楚軍,並且殺了項梁,楚軍往東潰逃,而章邯也就乘機渡過黃河,圍攻趙國的巨鹿。項羽前往援救趙國,由此也就非常怨恨田榮[13][14][15][16]。
勾結宋義
[編輯]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宋義因預測項梁失敗而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軍;楚懷王任命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宋義軍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宋義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秦二世三年十月,齊將田都背叛田榮,往助項羽救援趙國。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宋襄,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英布、蒲將軍都歸屬項羽。正當這時,燕、齊、楚聽說趙國危急,都來救援。張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萬多人趕來,都在陳余旁邊安營紮寨,卻不敢攻擊秦軍。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北,跟從項羽救援趙國[17][18][19]。
楚漢戰爭時期
[編輯]項羽分封
[編輯]項羽已經保全了趙國,又降服了章邯等秦朝將領,西向入咸陽進行殺戮,滅了秦朝,然後又分封諸侯王。漢元年十二月,項羽分齊國為三齊。漢元年正月,齊更名為臨菑。分為濟北,分為膠東。漢元年二月,項羽於是把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都城在即墨。齊國將領田都因跟隨項羽共同救趙,接着又進軍關中,因此項羽立田都為臨菑王,治所在臨淄。戰國時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在項羽正渡河救趙的時候,接連攻下了濟北城池多座,然後帶兵投降了項羽,項羽因此立田安為濟北王,治所在博陽。田榮因為違背項羽不肯出兵援助楚、趙兩國攻打秦朝,因此不能被封為王;趙國將領陳余也因為失職,只受封南皮周圍的三個縣,沒有被封為王,這兩個人都很怨恨項羽[20][21][22]。
三齊並王
[編輯]項羽既已回到楚國,所封諸侯也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漢元年五月,田榮發兵抗擊臨菑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榮扣留了膠東王田市,不讓他到膠東的治所。田市手下的人說:「項羽強大而凶暴,而大王應該到自己的封國膠東去,若是不去的話,一定有危險。」田市非常害怕,於是就逃跑去膠東。田榮得知後勃然大怒,急忙帶人追趕膠東王田市,漢元年六月在即墨把他殺死了。於是故齊相田榮就自立為齊王,回來又攻打濟北王田安,並且在漢元年七月把他殺死。漢元年八月,濟北併入齊國,田榮全部佔有了三齊之地。田榮把將軍印授給彭越,讓他在梁地反楚。陳余私下派張同、夏說勸齊王田榮說:「項羽主持天下事,不公道。現在把以前的諸侯王都封在壞地方,而把他自己的群臣諸將都封在好地方,驅逐了原來的君主趙王,讓他往北徙居到代地,我認為這樣是不合適的。聽說大王您已起兵反楚,而且不聽從項羽的不義之命,希望大王您接濟我一部分兵力,讓我去攻打常山,恢復趙王原有的地盤。我願用我們的國土給你們齊國作屏障。」齊王田榮答應了,就派兵赴趙。陳余發動三縣全部兵力,跟齊軍合力攻打常山國,把常山王張耳打得大敗。張耳逃走去歸附漢王劉邦。陳余從代地把原趙王歇接回趙國,趙王歇因此立陳余為代王[23][24][25][26]。
田榮被殺
[編輯]漢王劉邦率軍順原路返回關中,平定了三秦,項羽聽說劉邦已經兼併了關中,將要東進,齊國、趙國又都背叛了自己,非常生氣。於是用以前的吳縣令鄭昌為韓王,抵擋漢軍。命蕭公角等攻打彭越,彭越打敗了蕭公角等。劉邦派張良去奪取韓地,並送給項羽一封信說:「漢王失去了做關中王的封職,所以想要得到關中,若能遵循以前約定,就立即停下來,不該再向東進。」又把齊、梁二地的反叛書送給項羽,說:「齊國想要跟趙國一起滅掉楚國。」楚軍因此就放棄了西進的打算,向北去攻打齊國了。項羽向九江王英布徵調部隊,英布推託有病,不肯親自去,只派部將率領幾千人前往。項羽因此怨恨英布。漢二年十二月,項羽向北到達城陽,田榮也帶領部隊來與項羽決戰。田榮沒有打勝,逃到平原,平原的百姓把他殺了。項羽於是北進,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全部活埋了田榮手下投降的士兵,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項羽奪取齊地直到北海,殺死了許多人,毀滅了許多地方。齊國人聚集起來,一起造項羽的反。漢二年二月,項羽立故齊王田假為齊王。漢二年三月,田榮的弟弟田橫收集了齊軍逃散的士卒共有幾萬人,在城陽反擊楚軍,攻擊齊王田假,田假逃亡楚國,楚國將他殺死。而在這時,漢王劉邦帶領諸侯的軍隊擊敗楚軍,進入彭城。項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放開齊軍回去,在彭城對漢兵發起攻擊,接着就是與漢軍的多次交鋒,在滎陽相持不下。因此田橫於漢二年四月再次得以收復齊國大小城邑,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田橫自為丞相輔佐他,並專斷國政,所有政事,無論大小,皆由田橫決定[27][28][29][30][31][32][33]。
楚漢相爭
[編輯]漢二年,漢王劉邦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也相繼投降。劉邦又聯合齊王田廣、趙王歇共同攻擊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本部在彭城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劉邦指揮諸軍打敗項羽。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34]。
漢軍平齊
[編輯]田橫平定齊國三年之後,漢王劉邦派酈食其到齊國,向齊王田廣和丞相田橫遊說,要他們歸順漢朝。齊國派華無傷、田解帶領軍隊在歷下駐紮以抗拒漢軍,韓信以相國身份指揮右丞相曹參、御史大夫灌嬰、傅寬、打敗了齊國在歷下駐紮的守軍,擊垮了齊國守將田解,灌嬰所率領的郎中騎兵俘虜了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接着又攻入臨淄,齊將盧罷師歸屬韓信。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着,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食其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你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用大鼎烹殺了酈食其,帶兵向東逃到高密,丞相田橫逃到博陽,守相田光逃向城陽,將軍田既帶領軍隊駐守膠東。項羽派龍且、周蘭前去救援齊國,呂澤丁復、蔡寅、王周、陳涓等軍在彭城攻打龍且,漢四年十一月,灌嬰的部將丁禮與呂澤等人在彭城將龍且斬首,灌嬰所率領的士卒活捉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領十人,灌嬰親手活捉亞將周蘭。曹參俘虜齊王田廣。灌嬰繼續追擊,又俘虜了齊國守相田光。灌嬰繼續進軍,到達博陽。而田橫聽到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轉過來與灌嬰交戰。在嬴下,田橫的軍隊被灌嬰打得大敗,灌嬰所率領的士卒斬殺齊國騎將一人,活捉騎將四人。田橫逃到梁地,投歸彭越。這時,彭越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又像為了劉邦,又像為了項羽。曹參和陳武在龍且被殺後向膠東進軍,在這裏大敗田既並在戰鬥中殺死了他;灌嬰攻克嬴縣、博縣,在千乘把齊將田吸打得大敗,所率士卒將田吸斬首。漢四年十二月,齊屬漢為郡
韓信乞王
[編輯]整個齊國降服且平定後,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假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着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着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假王呢?」漢四年二月,劉邦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35][36][37][38][39][40][41]。
武蒯策反
[編輯]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羽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說:「天下人對秦朝的統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滅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併整個天下,不肯罷休,他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太過份了。況且漢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項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而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再次進攻項王。他是這樣地不可親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作戰,最終還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夠延續到今天,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啊。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敗,舉足輕重的是您。您向右邊站,那麼漢王勝,您向左邊站,那麼項王勝。假若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了。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如今,放過這個時機,必然要站到漢王一邊攻打項王,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武涉走後,齊國人蒯徹想出奇計打動韓信叛漢,規勸韓信謀反,但韓信除了深得劉邦的信任與重用外,本身並沒有實力叛漢,韓信帶兵數年,還沒有自己的班底,也沒有培養出一個高級將領,自己的周圍全是劉邦的親信,而且在齊並非只有韓信所部,漢軍另有規模不小的好幾支部隊,韓信膽敢有異動,會一敗塗地。蒯徹鼓動韓信叛漢最終被韓信拒絕[42][43][44]。
楚漢決戰
[編輯]韓信做了齊王,在劉邦陳下之戰打敗項羽後到達陳縣,與漢王劉邦會合,漢五年,劉邦和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韓信率領三十萬大軍與楚軍正面對陣,劉邦讓孔聚在左翼,陳賀在右翼,劉邦領兵居中,周勃、陳武跟在劉邦的後面作為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項羽的軍隊大約有十萬。韓信首先跟楚軍交鋒,不利,向後退卻。劉邦讓孔聚、陳賀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韓信乘勢再次攻上去,及彭越、英布、劉賈、周殷等諸侯從各處圍攻楚軍,三面夾擊中大敗楚軍於垓下。項羽的士兵聽到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楚地,項羽戰敗逃走,楚軍因此全部崩潰。劉邦派騎將灌嬰追殺項羽,一直追到東城,殺了八萬楚兵,終於攻佔平定了楚地。只有魯縣人還為項羽堅守,不肯降服,因為楚懷王當初封項羽為魯公。劉邦就率領諸侯軍北上,把項羽的頭給魯縣的父老們看,魯人這才投降。於是,劉邦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羽葬在穀城。然後回師定陶,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兵權。韓信與劉邦會師時,曹參留在齊國平定齊國尚未降服的地方[45][46][47][48][49][50][51]。
漢高帝時期
[編輯]韓信徙楚
[編輯]漢五年正月,劉邦稱楚地已經平定,義帝沒有後代,想安撫楚地民眾,就另定楚地之主。齊王韓信了解楚地風土人情,劉邦於是遷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城下邳。劉邦封魏相國建城侯彭越為梁王,封地為魏故地,都於定陶。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即皇帝位,建立漢朝,是為漢高帝[52][53][54]。
田橫自刎
[編輯]漢王劉邦消滅了項羽,立為皇帝,封彭越為梁王。田橫害怕被殺,就帶領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個小島之上。漢高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認為田橫兄弟本來就平定了齊國,齊國的賢士大都依附於他,如今要讓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攬的話,以後恐怕難免有禍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橫之罪並且召他入朝,田橫卻辭謝說:「我曾經烹殺了陛下的使者酈生,現在我又聽說酈生的弟弟酈商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漢朝將領,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詔進京,請求您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呆在這海島上。」使者回來報告,漢高帝立刻下詔給衛尉酈商說:「齊王田橫將要到京,誰要敢動一下他的隨從人員,立刻滿門抄斬!」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節把皇帝下詔指示酈商的情況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橫,並且說:「田橫若是來京,最大可以封為王,最小也可以封為侯;若是不來的話,將派軍隊加以誅滅。」田橫於是和他的兩個門客一塊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洛陽。在離洛陽三十里遠,有一個叫屍鄉的地方,這一天田橫等人來到此地驛站。田橫對漢使說:「作為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一新。」於是就住下來。田橫對他的門客說:「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而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人家的兄長,再與他的弟弟來並肩侍奉同一個主子,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於心就毫不羞愧嗎?再有,皇帝陛下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快馬飛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說完之後,就自刎了,命兩個門客手捧他的頭,跟隨使者飛馳入朝,奏知漢高帝。漢高帝說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從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個人接連為王,難道不是賢能的人嗎!」漢高帝忍不住為他流下了眼淚,然後拜田橫的兩個門客為都尉,並且派兩千名士卒,以諸侯王的喪禮安葬了田橫。安葬完田橫之後,兩個門客在田橫墓旁挖了個洞,然後自刎,倒在洞裏,追隨田橫死去。漢高帝聽說此事之後,大為吃驚,認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才。漢高帝聽說田橫手下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又派使者召他們進京。進京之後,這五百門客聽到田橫已死,他們也都自殺。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橫兄弟確實是能夠得到賢士擁戴的人[55]。
參考文獻
[編輯]-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元年九月,齊王田儋始。儋,狄人。諸田宗彊。從弟榮,榮弟橫。秦二世二年十月,儋之起,殺狄令自王。
- ^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周巿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巿。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田儋者,狄人也。故齊王田氏族也。儋從弟田榮,榮弟田橫,皆豪,宗強,能得人。陳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巿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詳為縛其奴,從少年之廷,欲謁殺奴。見狄令,因擊殺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儋,田氏,當王。」遂自立為齊王,發兵以擊周巿。周巿軍還去,田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十一月,齊、趙共立周巿,市不肯,曰「必立魏咎」雲。
- ^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寧陵君咎為魏王。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巿為魏王,周巿不肯。使者五反,陳王乃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巿卒為相。
- ^ 《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遷咎為家人。陳勝之起王也,咎往從之。陳王使魏人周巿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與立周巿為魏王。周巿曰:「天下昏亂,忠臣乃見。今天下共畔秦,其義必立魏王后乃可。」齊、趙使車各五十乘,立周巿為魏王。市辭不受,迎魏咎於陳,五反,陳王乃遣立咎為魏王。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二月,景駒使公孫慶讓齊,誅慶。
- ^ 《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併力俱進。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四月,臨濟急,周巿如齊、楚請救。六月,儋救臨濟,章邯殺田儋。榮走東阿。咎自殺,臨濟降秦。七月,齊立田假為王,秦急圍東阿。沛公與項羽北救東阿,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八月,項救東阿破秦軍,乘勝至定陶,項梁有驕色。楚救榮得解歸,逐田假,立儋子市為齊王,始。
- ^ 《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章邯已破陳王,乃進兵擊魏王於臨濟。魏王乃使周巿出請救於齊、楚。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隨市救魏。章邯遂擊破殺周巿等軍,圍臨濟。咎為其民約降。約定,咎自燒殺。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秦將章邯圍魏王咎於臨濟,急。魏王請救於齊,齊王田儋將兵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魏軍,殺田儋於臨濟下。儋弟田榮收儋余兵東走東阿。齊人聞王田儋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相,田間為將,以距諸侯。田榮之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項梁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章邯走而西,項梁因追之。而因榮怒齊之立假,乃引兵歸,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齊相角亡走趙;角弟田間前求救趙,因留不敢歸。田榮乃立田儋子市為齊王,榮相之,田橫為將,平齊地。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自號為武信君,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起東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從項梁月余,項羽已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台。項梁號武信君。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破之。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九月,田假走楚,楚趨齊救趙。田榮以假故,不肯,謂「楚殺假乃出兵。」項羽怒田榮。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項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項梁使使告趙齊,發兵共擊章邯。田榮曰:「使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肯出兵。」楚懷王曰:「田假與國之王,窮而歸我,殺之不義。」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曰「蝮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間於楚、趙,非直手足戚也,何故不殺?且秦復得志於天下,則齮齕用事者墳墓矣。」楚、趙不聽,齊亦怒,終不肯出兵。章邯果敗殺項梁,破楚兵,楚兵東走,而章邯渡河圍趙於鉅鹿。項羽往救趙,由此怨田榮。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十月,齊將田都叛榮,往助項羽救趙。十二月,故齊王建孫田安下濟北,從項羽救趙。
- ^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當是時,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張敖亦北收代兵,得萬餘人,來,皆壁余旁,未敢擊秦。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余棄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番君將梅鋗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元年十二月,項羽怨榮,殺之,分齊為三國。漢元年正月,齊更名為臨菑。分為濟北,分為膠東。漢元年二月,齊王田都始,故齊將。濟北王田安始,故齊將。膠東王田市始,故齊王。漢元年三月,齊王田都都臨淄。濟北王田安都博陽。膠東王田市都即墨。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項羽既存趙,降章邯等,西屠咸陽,滅秦而立侯王也,乃徙齊王田市更王膠東,治即墨。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入關,故立都為齊王,治臨淄。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兵降項羽,項羽立田安為濟北王,治博陽。田榮以負項梁不肯出兵助楚、趙攻秦,故不得王;趙將陳余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羽。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榮與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醜地,而王其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扞蔽。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餘悉發三縣兵,與齊併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陳餘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是時漢還定三秦。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元年五月,田榮擊都,都降楚。漢元年六月,齊王田榮始,故齊相,田榮擊殺市。漢元年七月,田榮擊殺安。膠東屬齊。項羽誅成。漢元年八月,濟北屬齊。漢二年十月,耳降漢。歇復王趙。
- ^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張耳之國,陳余愈益怒,曰:「張耳與余功等也,今張耳王,余獨侯,此項羽不平。」及齊王田榮畔楚,陳余乃使夏說說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今趙王乃居代!願王假臣兵,請以南皮為扞蔽。」田榮欲樹黨於趙以反楚,乃遣兵從陳余。陳余因悉三縣兵襲常山王張耳。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項王既歸,諸侯各就國,田榮使人將兵助陳余,令反趙地,而榮亦發兵以距擊田都,田都亡走楚。田榮留齊王市,無令之膠東。市之左右曰:「項王強暴,而王當之膠東,不就國,必危。」市懼,乃亡就國。田榮怒,追擊殺齊王市於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於是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並三齊之地。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並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徵兵九江王布。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此怨布也......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田榮怒,因自立為齊王,殺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楚令蕭公角擊彭越。彭越大破之。陳餘怨項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說說田榮,請兵擊張耳。齊予陳餘兵擊破常山王張耳。張耳亡歸漢。迎趙王歇於代,復立為趙王。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項羽大怒,北擊齊。是時項王北擊齊。田榮與戰城陽。田榮敗走平原。平原民殺之。齊皆降楚。楚因焚燒其城郭,系虜其子女。齊人叛之。田榮弟橫,立榮子廣為齊王。齊王反楚城陽。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當是時,諸侯見楚彊漢敗還,皆去漢復為楚。塞王欣亡入楚。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元年十二月,項籍擊榮,走平原,平原民殺之。二年二月,項籍立故齊王田假為齊王。三月,田榮弟橫反城陽,擊假,走楚,楚殺之。四月,齊王田廣始。廣,榮子,田橫立之。
- ^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
- ^ 《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項籍入關,王諸侯,還歸。彭越眾萬餘人,毋所屬。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漢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楚命蕭公角將兵擊越。越大破楚軍。
- ^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病不佐楚。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誚讓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項王方北憂齊、趙,西患漢。所與者獨九江王,又多布材,欲親用之。以故未擊。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齊王田榮兵敗,走平原。平原人殺榮。項王遂燒夷齊城郭,所過者盡屠之。齊人相聚畔之。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反擊項羽於城陽。而漢王率諸侯敗楚,入彭城。項羽聞之,乃醳齊而歸,擊漢於彭城。因連與漢戰,相距滎陽。以故田橫復得收齊城邑。立田榮子廣為齊王,而橫相之,專國政。政無巨細,皆斷於相。
- ^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四年二月,齊王韓信始。漢立之。漢王立信王齊。
- ^ 《史記》卷十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漢四年,齊初王信元年。故相國。
- ^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 ^ 《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封平以戶牖鄉。用其奇計策,卒滅楚。常以護軍中尉從,定燕王臧荼。
- ^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韓信遂平齊。乞自立為齊假王。漢因而立之。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不聽。
- ^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戮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仆嘗受相人之術。」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韓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對曰:「願少間。」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韓信曰:「何謂也?」蒯通曰:「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桀,建號一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遝,熛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捲,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夫銳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內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彊,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懷諸侯之德,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孰慮之。」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蒯生曰:「足下自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為誤矣。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後爭張黶、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於張黶、陳澤。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亨。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范蠡之於句踐也。此二人者,足以觀矣。願足下深慮之。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後數日,蒯通復說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聽不失一二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夫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豪厘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
- ^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田橫往從之。項羽數擊彭越等,齊王信又進擊楚。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軍中皆呼萬歲。乃歸而別去。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用張良計。於是韓信、彭越皆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谷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 ^ 《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羽。而參留平齊未服者。項籍已死,天下定,漢王為皇帝。韓信徙為楚王,齊為郡。參歸漢相印。
- ^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漢四年......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 ^ 《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漢王敗,使使召彭越,並力擊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漢王追楚,為項籍所敗固陵。乃謂留侯曰:「諸侯兵不從。為之奈何?」留侯曰:「齊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為魏相國。今豹死毋後。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早定。與此兩國約,即勝楚。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國;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齊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復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許二人,二人今可至。即不能,事未可知也。」於是漢王乃發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會垓下,遂破楚。
- ^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
- ^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齊地已定。韓信自立為齊王。使嬰別將,擊楚將公杲於魯北,破之。轉南破薛郡長。身虜騎將一人。攻博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度淮,盡降其城邑,至廣陵。項羽使項聲、薛公、郯公復定淮北。嬰度淮北,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
-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日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
- ^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五年正月,齊王韓信徙楚王。(齊王韓信)徙王楚。(齊)屬漢南四郡。二月甲午,王更號,即皇帝位於定陶。梁王彭越始。
- ^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 ^ 《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後歲余,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以彭越為梁王。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高帝聞之,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田橫因謝曰:「臣亨陛下之使酈生,今聞其弟酈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使還報,高皇帝及詔衛尉酈商曰:「齊王田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商狀,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裏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剄,下從之。高帝聞之,乃大驚,以田橫之客皆賢。吾聞其餘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於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太史公曰:......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余因而列焉。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