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摩擦
國共摩擦即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軍事衝突。
雙方觀點
[編輯]中國共產黨方面稱之為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高潮」,稱國軍為「頑軍」,國民政府則稱「中共破壞抗戰」。[1]:2159
1959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批判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彭德懷,回顧說:「同蔣介石抗日聯合,是暫時的,同國民黨兩次聯合(第一次是同孫中山)是暫時的。互相利用,暫時同盟,原則恰恰相反:己所不欲,要施於人。求生存、擴大,這是己之所欲,難道要資產階級也擴大?恰恰相反,己之不欲,自己不生存、不擴大,自己消滅,當然不是;要擴大;而且施之於人,不願國民黨擴大,準備條件消滅之。」[2]:235-236
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則稱「磨擦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階級鬥爭的藝術。」[3]:146
抗戰期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一再批評中共沒有信義。閻錫山告訴他,立場相同的人才有信義可講,國共兩黨立場相反,你說人家沒有信義,人家自己說這是革命。[4]:67
經過綜述
[編輯]局部抗戰時期,國共雙方即發生摩擦。1932年2月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中央蘇區紅軍在江西發動贛州戰役,並佔據大阪、上猶、崇義、南康、信豐諸縣。[5]:621933年1月,榆關抗戰爆發,江西紅軍乘機起兵新淦、撫州、東鄉,包圍南昌,佔領二十餘縣。[註 1]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是年冬,第八路軍擅自行動,越出防區,進入太行山區,成立晉察冀軍區和晉冀豫軍區,控制山西、察哈爾、河北、河南四省的邊區。[7]:521937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陷落,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中日進入相持階段,中共與國軍爭奪敵後地盤,國民黨加強中共於敵後的種種防堵措施。
1939年4月和6月,國民黨向各級組織下發《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和《共黨問題處置辦法》等文件。要求「各地區之國軍於暗中劃一地境線,不許十八集團部隊自由越境,若不服制止,即將其侵越之部隊剿滅」,但同時強調「在中央立場上,對各地方之磨擦衝突均視為地方事件,採取個別處理之方式」,「不宜全般破裂」。[8]:411-412
1939年6月21日,毛致電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在敵人『掃蕩』後,魯南局面混亂,山東省府秦啓榮部及東北軍損失很大。我應趁此機會將第一一五師師部及第六八六團蕭華一部開赴魯南,以鞏固魯南根據地。」[9]:278
1939年3月,山西省政府主席閻錫山將中共「犧盟會」所據各縣政權收回。11月26日,國民政府發動對日軍之冬季攻勢,閻錫山所屬第二戰區擔任主攻。28日,獨立第二旅韓鈞公開叛變,殺害「舊軍」軍官〔決死第四縱隊第十總隊魯應錄下屬第二營全數遭擊斃〕及其眷屬,又捕殺國民黨籍同志會、突擊團等抗日組織。12月7日,韓鈞發出虜電,決死隊第一縱隊薄一波、決死隊第二縱隊張文昂、決死隊第三縱隊戎伍勝、決死隊第四縱隊雷任民等陸續叛變,史稱晉西事變。
1940年初,鑑於衝突不斷,國民黨高幹上書蔣介石,要求明確防區:「將冀察戰區給予中共,發表朱、彭為總副司令,而將黃河以南以及長江流域所有中共部隊強制調赴北方,並示意只准向東四省發展,不准向南進出,在黃河以南尤其是長江流域,任何地方不容絲毫客氣。」目的是逼共抗日,「使中共轉向其鋒,與倭寇及偽組織直接衝突。」[8]:419
5月4日,毛澤東給東南局發出指示:「所謂發展,就是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範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抗日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向一切敵人佔領區域發展。例如在江蘇境內,應不顧顧祝同、冷欣、韓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評、限制和壓迫。西起南京,東至海邊,南至杭州,北至徐州,儘可能迅速地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將一切可能控制的區域控制在我們手中。」[9]:312
5月17日,葉飛率新四軍挺進縱隊進佔通揚河以北的郭村,李長江多次派人索還無果。六月下旬,李限令新四軍三天內離開。葉飛電告劉少奇,劉回電指示:「在衝突前爭取政治上的優勢」,「固守或以遊擊戰支持一二星期,讓頑固派進攻你們,你們自衛,造成充分政治理由,然後再由八路軍與四、五支隊援助你們協力側擊頑固派。」6月29日,李長江率兵包圍郭村,戰鬥打響。7月1日,挺進縱隊突襲李明揚軍後方宜陵,消滅其一個營和團部。2日,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殲李部3個團,迫使李部全線潰退。4日,陳毅指揮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分路出擊,一舉奪取塘頭,俘虜李部官兵近2000人。[10]:177[11]:280-284
7月,粟裕指揮新四軍渡過長江,駐守黃橋的何克謙部(屬桂系)不戰撤守。16日,國民黨提出「中央提示案」,要求縮編八路軍、新四軍,限制其防地,把活動在江南和整個華中的八路軍、新四軍都集中到黃河以北冀察兩省地區內。[12]:139-14030日,毛指示劉少奇等人,對國軍應積極備戰:「蘇北全部爲我必爭之地,韓德勤部攻我時,我應大舉反攻,一舉驅逐或殲滅該部,發展蘇北。如其對我不進攻,我則步步發展,待其攻時才大舉反擊。以保持有利原則。」[9]:31810月4日,韓德勤部進攻黃橋,企圖奪回駐地,遭新四軍嚴重打擊。13日,陳毅、粟裕令二、三縱隊進攻國軍防區姜堰,殲張少華部1000餘人,於次日攻佔姜堰。陳毅聲稱:「我們打姜堰的目的很簡單,是為求得和平。」[11]:294-297
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及副總長白崇禧,向八路軍正副司令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發出「皓電」。電報在細數1940年的國共衝突後,指責說[12]:138:
綜觀過去陝甘冀察晉綏魯蘇皖等地歷次不幸事件,及所謂人多鋼少之妄說,其癥結所在,皆緣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所屬部隊:一、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二、不遵編制數量自由擴充;三、不服從中央命令破壞行政系統;四、不打敵人專事吞併友軍。以上四端,實為所謂磨擦事件發生之根本,亦即第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非法行動之事實,若不予以糾正,其將何之成為國民革命軍之革命部隊?除蘇北事件委座已另有命令希切實遵照外,茲奉謝將前經會商並奉核定之中央提示案正式抄達,關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之各部隊,限於電到一個月內,全部開到中央提示案第三問題所規定作戰地境內,並對本問題所示其他各項規定,切實遵行,靜候中央頒發對於執行提示案其他各問題之命令。
11月30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電彭德懷,表達繼續南下發展之意:「國民黨的政策是將我封鎖於敵後與敵拼消耗,防我南移,以隔斷我軍。我在華北的主要方針是堅持鬥爭。南線黃克誠及彭明治、朱滌新支隊移華中。華中是國共必爭之地。目前南移是最好時機。」[13]:24112月4日毛在政治局會議上作總結,表示「去年反磨擦鬥爭取得了很大勝利,創立了華中各處的根據地,我軍擴大到五十萬人。」意即其根據地乃從國軍手中得之。[9]:335
12月12日,蔣中正明令江北的第21集團軍李品仙部,應配合新四軍於12月底之前由皖南移江北之行動,李當即遵令,部署為新四軍軍部北渡讓路,「一面宣傳送新四軍赴黃河北岸抗戰」。30日,毛澤東、朱德致項英、葉挺,表示對國府不信任:「皖北讓路,蔣雖口頭答應,但讓出巢、無、和、含四縣恐不易;李品仙已在佈置襲擊我的陰謀,仍以分批走蘇南為好。」[14]:17 1941年1月1日,項英和葉挺致電中央:「我們決定全部移蘇南,乘其佈置未完即突進,並採取游擊作戰姿態運動,發生戰鬥可能性很大,我們如遇阻擊即用戰鬥消滅之。」[14]:18國軍發現新四軍向南移動,認為中共欲回舊根據地江西,遂開始圍剿,史稱皖南事變。
1941年4月5日,毛澤東等致電八路軍與新四軍領導,作出繼續擴大根據地的指示:「在日蔣矛盾依然尖銳存在條件下,反共軍向我大舉進攻是不可能的,這一點給我黨在山東、華中鞏固擴大根據地以有利條件。」[11]:346
1942年9月,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寫下日記:「中共領導並不想打日本人,他們把戰爭看成是建立自己根據地的良好時機。而且,不是靠自己的部隊,而是靠日本和國民黨兩種力量的對峙來建立他們的根據地。要是日本人打敗了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政權被消滅了,八路軍部隊立刻就鑽進這個地區。必要時,他們會幹掉抗日統一戰線中的戰友,而奪取政權。毛澤東在侵略者面前向後退縮,卻在乘中央政府和日軍衝突之機為自己漁利。」[15]:71
1944年5月6日,保加利亞共產黨人季米特洛夫在日記中稱:「毛澤東有些片面地和明顯不適當地評價了國共關係和他們所參加的這場對日戰爭。……事實上,特區領導層相信,蔣介石是目前中共最主要的敵人。」特區領導人現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在為應付即將到來的國共衝突做好一切準備。而這樣的作戰實際上一直都在進行,僅僅在1943年裏,「新四軍就對中央軍進行了724次戰鬥,結果,擊斃擊傷8181人,俘獲9879人,奪取了34個據點,以及8622支步槍,507支散彈槍,以及200挺機關槍。」因此,日本在4月17日發動的針對河南地區的大規模進攻,明顯地受到了毛澤東等人的歡迎。「中共無意在這一地區幫助中央軍防禦日本人的進攻。」[16]
1945年6月,中共七大過後,「毛主席決定要向南方發展,這是對抗日戰爭正確路線新的發展。過去我們只強調了深入日本佔領區的敵後這是對的,但又不全面,現在要向另一個敵後,即國民黨佔領區的敵後,這就全面了。國民黨佔領區就全國來說,湘、鄂、贛是國民黨的薄弱環節。日本人的勢力也不雄厚。蔣經國在贛南能夠站住,我們也一定能站住!我們黨內,過去有些人(指王明等人)怕得罪蔣介石,不敢到他的『家裏』去搞革命,吃了大虧。現在這些人都改變了認識,糾正了錯誤,我們的事就好辦了。我們只要堅定地不怕日本人,不怕國民黨,我們就一定勝利!中央已經決定,由陳毅同志率數百名團以上幹部,其中要有相當數量的高級幹部,向南方發展,恢復湘、鄂、贛、閩四省蘇區老根據地,南方會成爲大的革命根據地。」[17]:144
中共學者聲稱:「對製造反共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新四軍被迫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三千二百餘次,斃、傷、俘軍官兵十四萬三千餘名。」[18]:868
衝突列表
[編輯]1938年
[編輯]- 4月
26日,朱紹良電:十八集團軍之孔團由鹽池進擾惠安堡附近甜水堡下馬關一帶,將各地民團槍枝繳去,現鹽池預旺地方民眾武力損失大半,設有匪患無法自衛。[19]
- 11月
19日,張蔭梧報告:日軍進攻南宮之際,共軍盡行他調,假手敵人以粉碎河北省政府。[20]:827
月間,中共滲透山東第六區行政專員范築先之抗日游擊隊,趁范築先殉職之際,由徐向前吞併。[20]:828第八路軍在冀中、冀南等地區襲擊國軍游擊隊。[20]:828
- 12月
30日,第十八集團軍合賀龍及趙成金、呂正操等部與東進縱隊、青年縱隊等,圍攻冀察戰區冀中游擊司令部於博野,以及小店等地區,並襲擊河北抗日民軍張蔭梧、喬明禮等部。[20]:828
1939年
[編輯]- 1月
1日,第八路軍在魯西收繳保安團隊槍枝,並攻城陷邑驅走縣長。[20]:829
- 3月
13日,第十八集團軍趙成金部等圍攻河北焉王莊之河北省保安第三旅劉鳳凱部。[20]:830
20日,沈鴻烈電:前日軍進攻八路軍樂陵寧津等根據地時該部毫不抵抗,致使高樹勛部被圍困寧津以北地區。[21]
- 4月
29日,劉伯承(第一二九師)部襲擊河北任邱縣國軍游擊隊。[20]:832
月間,鄧小平、劉伯承率中共冀中七支隊襲擊張蔭梧、趙雲祥、喬明禮、王子耀等部。[20]:832
- 5月
11日,廖磊電:八路軍、新四軍數千人在宿縣新里青谷費寨寧山橋一帶圍攻村莊、掠繳民槍。[22]
18日,廖磊電: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睢溪東寧岡橋一帶扣聯保主任,繳民槍百餘枝。[23]
- 6月
21日,第十八集團軍賀龍、呂正操、劉伯承等部,圍攻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於深縣北馬莊,復又幾度截擊於邢臺、贊皇等地,民軍旅長李俠飛等三百餘人陣亡。[20]:833同日,民軍獨立第一旅王子耀部,於21日夜間遭八路軍趙承金等部約二千人在北馬莊包圍,迄至22日尚在激戰中。[24]
- 8月
8日,第八路軍擅自委任縣長,圍攻長清縣政府。[20]:834
- 9月
月間,中共襲擊山東保安第八、二十七旅。[20]:835中共包圍解決第二戰區第三游擊師於察哈爾渾源,師長張誠德遇害。[20]:835
- 10月
2日,廖磊電:八路軍、新四軍在皖中及皖東北擴軍,新四軍在宿永間搜繳民槍並將宿縣常備隊鄭錫清等兩中隊強行編制,八路軍在泗縣睢寧間濫委團營長。[25]
10日,李宗仁電:新四軍第一團張文津部奪去台真鄉保長劉宗全、楊太芹自衛隊槍械,並將劉、楊兩人綁至六字門勒贖。[26]
18日,陳誠電:平江共黨余炳生派隊引導通城之日軍南犯,並親率部協助日軍進犯平江。[27]
28日,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報告,八路軍乘日軍掃蕩之際,向國軍進攻。[20]:836
- 11月
- 12月
9日,第十八集團軍於陝西定邊圍襲新一軍陳國賓團;中共圍剿河北阜城縣團隊,又趁寧晉縣團隊與日軍激戰之際偷襲。[20]:837
21日,第十八集團軍襲擊甘肅合水、鎮原兩縣。[20]:837
23日,山東臨淄八路軍李人鳳擅委縣長,捕殺縣府人員,以及圍攻劉榮亭部;第八路軍在隴東襲擊國軍。[20]:838
月間,第十八集團軍徐向前部開至山東,乘國軍與日軍激戰之際,到處圍攻地方團隊。[20]:838中共襲擊冀察戰區第三游擊支隊孫仲文部於鹽山,繳槍械千餘枝,孫仲文被害。[20]:838
1940年
[編輯]- 1月
12日,共軍劉伯承部圍攻河北冀察戰區游擊第四縱隊侯如墉部、第二縱隊夏維禮部、民軍喬明禮部等,造成軍事委員會檢閲官黎惠孚、徐竹齋及受校官兵一千二百餘人被殺害。[20]:839
17日,第十八集團軍攻擊景縣、阜城、故城、新河各縣。[20]:839
29日,石友三電:國軍第六十九軍一〇七六團及野戰補充團各一營於威縣北部游擊時,遭冀南遊擊縱隊楊秀漉部與八路軍攻擊。[28]
月間,中共在山西壽陽、榆次,迭次襲擊國軍新編第二師,並襲擊第二戰區游擊隊黎明部於山西香山大南溝一帶。[20]:840中共賀龍部襲擊冀察戰區第七游擊縱隊於靈壽,司令趙侗及由重慶派來抗日一百二十人均被殺。[20]:840
- 2月
9日,石友三電:八路軍攻擊威縣雪塔鎮,經守軍米文和旅陳營抵抗還擊,共軍向西北方退去。[29]
1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殲滅游擊隊孫鶴齡部,占魯南山區要地白彥。[20]:841
16日,蔣鼎文電:晉東八路軍與日軍相互避讓,似已達成默契,其中甚或涉及日蘇勾結問題。[30]
21日,第十八集團軍第五支家在山東招遠襲保安二十七旅,殺害別動總隊四十七梯隊司令趙鼎銘。[20]:841同日,中共第八路軍進襲山東商河後坊子國軍第二十五旅,旅長孫唐臣受傷被俘;又襲擊惠民國軍第六十二團,俘去官兵數十人。[20]:841山東陽穀縣特務隊被中共繳械,隊長王成章、指揮員王成式殉難。[20]:841-842駐山東蒙陰六區之縣保安隊被中共繳去步槍三十餘枝。[20]:842中共軍第五支隊乘山東日軍犯棲霞之際,猛襲招遠縣府及保安第二十七旅徐淑明部,縣長王振熙遇難。[20]:842
22日,中共第十八集團軍襲擊冀南國軍朱懷冰部。[20]:842
29日,喬明禮報告:遭第八路軍圍襲及其人員多被中共所殺。[20]:842同日,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報告:新四軍乘國軍與江浦日軍激戰時圍攻酴縣縣府。[20]:842
月間,中共派陳光、楊勇等部,圍攻魯西行署所在地歡城。[20]:842中共襲擊河北鹽山國軍高樹勛部及魯西兩個保安旅。[20]:842中共晉察冀軍區同令員聶榮臻和冀中第三縱隊司令員呂正操、政委程子華,率共軍進攻太行、冀南國軍。[20]:842-843
- 3月
1日,皖東共軍強繳滁縣、全椒常備隊槍械。[20]:843蔣鼎文呈報:中共陝北警備旅蕭勁光要脅新任第二區專員包介山不得往綏德到職。[20]:843
2日,第八路軍襲擊第一戰區校閲第二組。[20]:843同日,李宗仁電:共黨盤據皖南暗向日偽軍勾結,武力威脅滁全兩縣勒繳各團隊槍械,並乘日軍蠢動之際對國軍挑釁。[31]
3日,陝北中共王震部圍襲吳堡、義北等處保安團隊,一律繳械,並扣押清澗縣縣長。[20]:843新四軍強繳嘉山縣後備隊槍械。[20]:843國軍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在磁縣、武安遭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與呂正操部等四萬餘人包圍,陷於自衛戰中。[20]:843
5日,中共派軍包圍陝北延川縣政府,將其保安團隊繳械。[20]:843
6日,中共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邢仁甫部,襲駐山東無棣縣東良莊之省保安旅張子良部。[20]:843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補充團彭雄部襲擊山東費縣六區凹暴村。[20]:843魯蘇戰區第三縱隊孫子元部,途經第十八集團軍駐地,派往接洽之副官龍效鼎、張興蘭遭扣留,又遭襲擊,被擊斃士兵八名,傷十四名。[20]:843
12日,李樹春、廖安邦電:魯西共軍陳光趙成金等部調集精銳四萬餘人,圍攻我濮縣魯西行署及觀城等處。[32]
18日,中共艾光標部包圍山東沂水沙地鄉公所,繳去長短槍四十五枝。[20]:845
19日,第十八集團軍徐冀皓部將山東諜報員吳德明、陽穀縣府職員九人及蒙陰聯絡站副官曹盛章活埋。[20]:845
21日,八路軍襲擊秦啓榮部,迫近省府駐地僅有二十里。[20]:845中共派津浦縱蕭華部,襲擊山東省保安第二十五旅。[20]:845
22日,李宗仁電:日軍會攻古河時,共軍便衣隊三百餘攜短槍側襲國軍,共軍張雲逸率二千餘名共軍分途進佔周家山赤鎮等處,似掩護日軍模樣。至國軍克服古河追擊西撤日軍之際,共軍千餘又堵我前進並威脅古河。[33]
24日,合肥梁家集及二區石塘等處自衛槍枝,悉被新四軍繳去。[20]:845
26日,新四軍江北縱隊羅炳輝部在定遠、全椒、含山、和縣、嘉山等縣,襲擊國軍,驅除縣長。[20]:846中共攻佔陝北吳堡縣,並將該縣保安團隊繳械。[20]:846
30日,皖省黃絲灘護堤自衛隊槍枝,爲中共江北縱隊羅炳輝收繳。[20]:846中共以武力侵佔陝北綏德後,並佔領保德、河曲等處,榆林交通全被切斷。[20]:846
31日,新四軍於安徽方面襲擊國軍校閲委員,羅炳輝股圍攻縣施集常備隊並繳械。[20]:846
月間,中共在山東殺害軍事委員會中央調查統計局特派員陳文彬。[20]:846
- 4月
4日,中共乘國軍冀察戰區游擊第一縱隊丁樹本部與日軍激戰,在背後擾襲。[20]:846
7日,新四軍潛入湖北天門蔣家場,繳去國軍獨立大隊一中隊短槍五十餘枝。[20]:847
13日,共軍在魯襲擊國軍,並繳博興保安第八旅周勝芳、魯東焦環洲、嶧縣梁綴璐、招遠第二十七旅徐叔明等部隊槍械。[20]:847
21日,嚴立三電:共軍於黃陂東安南一帶搗毀稅所區署,於日軍分犯安北之際大舉東犯。[34]
23日,中共乘國軍與日軍在安澤作戰之際,裴麗生部向國軍襲擊。[20]:847
25日,共軍圍襲湖北黃坡禮山,李先念股攻擊國軍楊希超部。[20]:847
28日,八路軍攻陷沂水劉日萱部之駐地尚莊,圍攻魯蘇戰區第三縱隊秦啓榮所屬第九支隊。[20]:847-848
30日,中共軍隊驅逐陝西第二區行政專員何紹南,佔領綏德、米脂、吳堡、清間、葭縣。[20]:848
- 5月
5日,陝北榆林保安隊被八路軍繳械,官兵被扣押。[20]:848
15日,鹿鍾麟所部獨立游擊第四支隊李萬實第三大隊李本卿部,遭第十八集團軍青年縱隊陳再道襲擊,李本卿被中共槍決。[20]:848
16日,閻錫山電:日軍由南由東進犯鄉吉之時,八路軍進至蘇家沿由北大舉南犯。[35]
- 6月
16日,沈鴻烈電:原駐大黃莊共軍部隊,聽聞新泰日偽軍進犯,不發一槍聞風而逃,該村即遭日偽軍佔領。經新四師沈營克復該村後,共軍反向該村連番猛襲。[36]
23日,嚴立三電:共軍張體學部著日軍軍服冒充日軍猛撲岡南,經黃岡自衛隊增援後共軍向回龍山竄退。聞共軍與日軍訂有互不侵犯條約且由各處偽維持會接濟共軍。[37]
- 7月
4日,新四軍在安徽強繳民槍,並在蘇北三次襲擊國軍李明楊部。[20]:849-850
16日,魯西國軍新五軍孫殿英等部受共軍第一一五師彭明冶、楊勇、楊尚華、蕭華、陳再道攻擊,退黃河以北。[20]:850第八路軍第一縱隊徐向前、朱瑞,山東縱隊張羥武、黎玉、王建安等攻擊沈鴻烈。[20]:850
19日,新四軍在江寧縣擄縣長、繳槍枝。[20]:850
25日,中共宋任窮、楊勇股襲擊范縣,並擄去威縣、任縣縣長。[20]:851
31日,沈鴻烈電:共軍約二百餘人進襲萊蕪雙城峪,與山東省政府教導團第三營激戰後敗退。[38]
月間,新四軍擅自渡江北襲擊江蘇省政府主席兼蘇魯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所屬蘇北游擊司令陳泰運部。[20]:851
- 8月
- 9月
- 10月
1日,衛立煌電:共軍乘劉戡軍主力進攻高平晉陽日軍之際,進攻浮山北部一帶,經三度交涉堅不撤軍,且堅守臨屯公路一線。[39]
5日,新四軍在蘇北黃橋一帶猛攻國軍,第三十三師師長孫啓人被俘,新四軍占阜寧。[20]:853
11日,鄂省中共李先念等部佔據京山、安陸、應山、雲夢、孝感等縣,擅委官吏,另組政府。[20]:853
26日,日軍經三里店、汀涇等處竄擾,新四軍任其深入,毫無抵抗。[20]:853
- 11月
20日,十八集團軍譚友林部,搶劫渦陽趙屯鄉公所。[20]:854
29日,新四軍配合日軍猛攻江蘇省臨時辦公地興化。[20]:854
- 12月
17日,顧祝同電:新四軍代淮安日軍購運棉花兩萬斤,日軍回以彈藥甚多。共軍進攻國軍時,日軍寂然不動且任其通過,日共通連情節確然。[40]
1941年
[編輯]- 1月
4日,新四軍不遵令北調,乘國軍第四十師南調換防之際,在蘇北三溪附近,集中七團兵力發動突擊,第四十師倉卒應戰,中共反指責國軍襲擊新四軍。[20]:856
11日,共軍襲擊贛榆縣,縣長兼保安旅長董毓佩殉職。[20]:856
12日,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在皖南涇縣解散新四軍,擒其軍長葉挺。[20]:856
- 3月
22日,熊斌電:壺關日軍進犯陵川東北時,八路軍第三縱隊何長二部工作人員參加。日軍賴其地形熟悉以其嚮導,故能深入范漢傑軍防地。[41]
26日,衛立煌報告:中共冒充龐炳勲部騷擾地方。[20]:860
- 4月
2日,中共黃克誠股襲擊冀省國軍根據地阜寧李圩村,前海防司令顧豹苓殉職。[20]:861
19日,蔣介石致衛立煌,中共化裝中央軍搶掠,後以共軍名義出現安慰民衆。[20]:861
- 5月
30日,共軍攻佔閩省武平縣,縣長被俘。[20]:862
- 6月
7日,中共陳毅、管文蔚兩部,配合日、僞軍,夾擊國軍蘇皖地區游擊第四縱隊陳中柱部,陳中柱殉職。[20]:862
- 8月
1日,第十八集團軍朱德率陳賡、薄一波、孫定國部襲擊晉省國軍王靖國、趙少銓部,並強佔馬璧。[20]:863
- 9月
20日,日軍於晉北沁河以東與國軍第九十八軍激戰時,十八集團軍亦進襲國軍,使九十八軍損失慘重,軍長武士敏憤而自戕。[20]:864
- 10月
23日,蔣鼎文電:共軍馮仁恩部竄至黃家院一帶,冒充日軍襲擊國軍。[42]
- 11月
1日,沁水縣長趙晉英被十八集團軍陳賡旅扣押。[20]:864
- 12月
1942年
[編輯]- 2月
11日,共軍張體學等部攻佔廣濟縣,縣長被俘。[20]:866
- 3月
- 4月
15日,中共鄧小平指揮第385旅、第386旅、決1旅、第212旅,攻擊浮山、翼城等地的國軍第61軍,國軍傷亡392人,被俘718人,並損失大量武器。[20]:866
- 8月
27日,共軍襲擊魯北莒縣及魯蘇戰區總部,煽動第111師常恩多部叛變。[20]:869
- 12月
月間,賀龍指揮第一二O師及軍區部隊,擊破駐綏德、隴東、關中的國軍及保安部隊。[20]:870
1943年
[編輯]- 1月
12日,中共第八路軍山東縱隊黃河支隊,襲擊晉南北齊河國軍防地。[20]:871
31日,新四軍第五師襲擊河南扶縣、箭廠、河鎮國軍。[20]:871
- 2月
18日,中共魯北徐向前部,進襲歷城西北國軍。[20]:871
28日,中共軍圍攻蘇魯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於諄水,韓直轄二旅被繳械,旅長李仲寰、縱隊指揮官王殿華被殺,韓亦被擄,經交涉始獲釋。[20]:871
- 4月
24日,魯省共軍對日妥協,對國軍乘機襲擊,國民黨委員李漢三被劫持,冠縣、臨朐縣書記長被殺。[20]:873
28日,太行山血戰,四萬日軍進攻國軍,第十八集團軍坐視不救。[20]:873
- 5月
15日,新四軍第五師一部,突擊鄂西隨縣與應城邊界之桑樹店國軍第一二七師朱乃瑞第三八一團一部。[20]:873
18日,新四軍第五師鄂東區司令羅厚福,倫襲鄂省黃崗、范家崗之挺進第十六縱隊第一支隊第一大隊,激戰一晝夜,國軍死傷甚重。[20]:873
- 7月
13日,國軍冀察戰區第二十七軍劉進部轉移至太行山區固縣附近,遭共軍伏擊,第八預備師師長陳孝強受傷被俘,團長易惠被共軍俘去。[20]:874
16日,中共新四軍獨立團毛春霖部,襲通許國軍挺進第四縱隊第三支隊。[20]:874
21日,中共第一一五師,倫襲徐州東北小塔山一帶國軍挺進第二十三縱隊韓治隆部,韓被俘,人員武器損失甚重。[20]:874
- 8月
6日,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一五師第一團李福澤部襲擊山東安邱縣北輝渠村,山東省政府建設廳長兼魯南行署主任秦啓榮殉職。[20]:874
10日,中共冀魯豫軍區部隊襲擊國軍李仙洲部。[20]:874
- 9月
2日,中共扣押米脂縣長高仲謙,並襲擊保安第十二團,殺害綏德、米脂、葭縣等縣公務員。[20]:875
1944年
[編輯]- 2月
18日,中共太岳軍區二分區部隊,攻擊浮山以南合鹿地區國軍第六十一軍。[20]:877
- 3月
10日,中共分子張炎,圍攻吳川、化縣、廉江等縣,搶劫民槍,殺害縣長。[20]:877
- 7月
10日,共軍包圍正陽蕭店保公所,並繳地方團隊軍械。[20]:879
- 9月
8日,中共以三十餘團兵力,在汾東攻擊山西浮山附近之國軍第六十一軍梁培璜部。[20]:879
12日,余漢謀電:共黨謝揚光部圍襲駐坳嶺獨二支隊一部。[43]
16日,江西定南共軍奪地方槍枝,自稱東南抗日救國軍。[20]:879
- 10月
1日,陳泰運電:共黨粟裕部集中兵力猛攻北寺馮甸,致國軍第三支隊第一大隊長等陣亡。[44]
3日,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報告:惠陽中共突襲平海西南門警所,搶劫槍械。[20]:880
14日,余漢謀電:共黨第二支隊二百餘進攻東孔縣。[45]
- 11月
7日,陳大慶電:共軍三個團猛攻所廠王團暨王樓金團孔營陣地,另有一股進攻十字樓趙團防地。[46]
- 12月
18日,伊區共軍進攻國軍機場,在冰達板被擊潰後向拜城屬之胡台黑鷹山先頭進犯。[47]
1945年
[編輯]- 1月
20日,閻錫山呈報:共軍配合日僞軍進犯聞喜堆治村。[20]:881
- 2月
21日,河南省政府主席劉茂恩報告:共軍襲擊伊陽縣。[20]:881
- 3月
8日,鄂南共軍竄占大磨山,並將咸寧自衛大隊解決。[20]:881同日,廣西傅白、陸川、徐間等處共軍強繳民槍,捕殺鄉縣長。[20]:882
- 5月
13日,共軍襲擊岳陽,俘去縣長黎自行,並攻擊游擊隊。[20]:883
- 6月
17日,劉茂恩電:土門失守後,雖吳協唐即赴督戰,傳撫士卒,惟共軍復分股進攻瓦屋,攻陷土門等。[48]
25日,中共在陝北淳化煽動保安團隊叛變,進而吞併各部,佔據淳化等縣城,與國軍胡宗南部發生激戰。[20]:884
- 7月
26日,中共冀魯豫軍區八分區部隊攻佔陽谷縣;四分區部隊攻佔廣宗縣。[20]:885
31日,中共冀魯豫軍區二分區部隊攻佔巨鹿縣。[20]:885
- 8月
15日,何柱國、陳大慶電:共軍楊國夫部進攻壽光田柳莊,與張景月、馬成龍部激戰並突破田柳莊西北角。[49]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民國閻伯川先生錫山年譜長編初稿》(五),閻伯川先生紀念會編,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 ^ 李銳. 庐山会议实录. 春秋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6901994.
- ^ 中華軍史學會會刊,抗戰勝利五十週年紀念學術研究論文,林玲玲。
- ^ 王鼎鈞. 关山夺路. 新知三聯書店. 2013. ISBN 9787108042293.
- ^ 陆军第一军附第二军第四师第一第二独立旅赣南战报. 歷史檔案. 1986, (21-28).
- ^ 〈一年來贛閩剿匪軍事之回顧〉,《人文月刊》第六卷第二期,1935年2、3月合刊,第280頁。
- ^ 郝柏村.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 天下文化. 2010. ISBN 9789862166512.
- ^ 8.0 8.1 楊奎松. 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2309630.
- ^ 9.0 9.1 9.2 9.3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 (編). 毛澤東軍事年譜.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9787219027912.
- ^ 葉飛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1988. ISBN 9787506502924.
- ^ 11.0 11.1 11.2 劉樹發. 陳毅年譜. 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9787010021560.
- ^ 12.0 12.1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編). 新四军 参考资料 5.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65-7140-1.
- ^ 王焰. 彭德懷年譜. 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9787010025131.
- ^ 14.0 14.1 中共黨史資料第37輯. 中央黨史出版社. 1991. ISBN 7800232689.
- ^ 彼得·弗拉基米洛夫. 延安日记. 東方出版社. 2004. ISBN 7506017032.
- ^ 楊奎松. 抗战期间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文献资料述评. 社會科學. 2006年, (2期) [202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2.
- ^ 邱會作回憶錄(上). 新世紀出版社. 2011. ISBN 9789881943064.
- ^ 鄭雲華, 舒健. 新四军抗战纪实. 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9787010050942.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朱紹良電. 國史館.
- ^ 20.000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10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20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20.027 20.028 20.029 20.030 20.031 20.032 20.033 20.034 20.035 20.036 20.037 20.038 20.039 20.040 20.041 20.042 20.043 20.044 20.045 20.046 20.047 20.048 20.049 20.050 20.051 20.052 20.053 20.054 20.055 20.056 20.057 20.058 20.059 20.060 20.061 20.062 20.063 20.064 20.065 20.066 20.067 20.068 20.069 20.070 20.071 20.072 20.073 20.074 20.075 20.076 20.077 20.078 20.079 20.080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85 20.086 20.087 20.088 20.089 20.090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20.095 20.096 20.097 20.098 20.099 20.100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20.107 20.108 20.109 20.110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20.118 20.119 20.120 20.121 20.122 20.123 20.124 20.125 20.126 20.127 20.128 20.129 20.130 20.131 20.132 20.133 20.134 20.135 20.136 20.137 劉鳳翰. 抗日战史论集——纪念抗战五十周年. 東大圖書. 1987. ISBN 9789571904979.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沈鴻烈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廖磊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廖磊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石友三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廖磊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李宗仁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陈诚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石友三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石友三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蒋鼎文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李宗仁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李树春、廖安邦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李宗仁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严立三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阎锡山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沈鸿烈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严立三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沈鴻烈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衛立煌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顾祝同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熊斌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蒋鼎文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余汉谋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陈泰运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余汉谋电.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陳大慶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朱紹良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劉茂恩電. 國史館.
- ^ 蔣中正總統文物. 何柱國、陳大慶電. 國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