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禁煙運動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德國的禁煙運動。在德國醫師首次研究出吸煙與肺癌的關聯後,納粹德國便開始強烈提倡禁煙運動,而開創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大眾禁煙運動。二十世紀初起,禁煙運動逐漸在各國生根,但除德國外成效明顯不彰。德國禁煙運動獲得權力漸長的納粹政府全力支持,成了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早期全世界影響力最甚的禁煙運動。德國國家社會主義者領袖譴責吸煙行為,有的更公然批判購買香煙。在納粹統治下,吸煙與其對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蓬勃發展。希特勒本人厭惡香煙,而納粹的生育政策亦融入了禁煙運動因素。禁煙運動並結合了反猶太主義與種族主義。
突出部之役是納粹德國在1944年12月16日在西部戰線發起的作戰。此次作戰包含許多支援的次作戰,如地板作戰和狮鹫行动等,這些作戰的計畫目標是撕裂英美盟軍戰線、佔領安特衛普並包圍和消滅盟軍四個軍,迫使盟軍在有利軸心國的條件下和談。阿登戰役是在幾乎完全無線電靜默的極度秘密情況下計畫完成,即使是「Ultra」也未顯示任何跡象。更糟的是盟軍的過份自信、忙於自己的進攻計畫、差勁的空中偵察和相對缺乏戰鬥經驗的美國第1軍團提升了突擊的效果。盟軍的情報部門完全未能察覺即將來臨的攻擊,而這意料之外的攻擊是發生在盟軍的強大空軍不能起飛的陰天,由德軍向盟軍防線薄弱部份發起進攻。
英苏入侵伊朗是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英国和苏联为了确保对伊朗的油田和援苏物资通道安全,联合出兵干涉伊朗的军事行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随即宣布中立。1941年7月18日和8月16日,英苏两国两次联合照会伊朗政府,要求驱逐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伊朗政府均未明确表示同意。8月25日凌晨,苏军从伊朗北部入侵伊朗,英军则在伊朗南部登陆。在北方战线,苏军的三支部队分别从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里海南岸、沙赫港入侵伊朗。在南方战线,英军占领了沙普赫尔港、阿巴丹港,并从卡仑河、伊拉克的哈纳根入侵伊朗。9月16日,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伊朗国王礼萨汗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停止。入侵的结果是礼萨国王退位,纳粹德国在伊朗境内的势力被全部肃清或者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肅清並流放到西伯利亚;另外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巴祖卡火箭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和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北非战场中缴获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们马上就发现了巴祖卡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着手仿制。德国设计师将弹头直径增加到88毫米(还有一些小的改动)并在德军中推广使用,这种武器被称作坦克杀手。由于新奇且易于识别,「巴祖卡」在军事术语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发射器。
無畏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1943年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無畏號退役封存,在韓戰後開始進行SCB-27C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於1954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稍後無畏號又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62年無畏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1,繼續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稍後無畏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分別擔任水星-宇宙神7號及雙子座3號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無畏號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無畏號在1974年退役,海軍在1981年將無畏號捐贈到紐約作博物館艦。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B-17轟炸機是美國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軍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