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會議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7月30日) |
總部 | 里加 |
---|---|
工作語言 | |
類型 | 政府間組織 |
成員 | |
領導人 | |
• 總幹事 | Agnija Antanoviča |
• 愛沙尼亞代表團秘書 | Merilin Reepalu |
• 拉脫維亞代表團秘書 | Ingrīda Sticenko |
• 立陶宛代表團秘書 | Renata Godfrey |
歷史 | |
• 成立波羅的海會議 | 1990年12月1日 |
• 通過波羅的海會議章程 | 1991年11月8日 |
• 波羅的海會議結構和規則協議 | 1994年6月13日 |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入北約 | 2004年3月29日 |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入歐盟 | 2004年5月1日 |
面積 | |
• 總計 | 173,116平方公里 |
人口 | |
• 2020年估計 | 6,043,273 |
• 密度 | 34.9/平方公里 |
GDP(PPP)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 2.19億美元[1][2][3] |
GDP(國際匯率)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 1.24億美元[1][2][3] |
貨幣 | 歐元(EUR) |
波羅的海會議(英語:Baltic Assembly, BA,愛沙尼亞語:Balti Assamblee,拉脫維亞語:Baltijas Asambleja,立陶宛語:Baltijos Asamblėja)是一個區域政府間組織,促進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之間的合作,試圖令三國在眾多國際議題上有共同立場,但會議的決定只具有建議地位。波羅的海會議的預算由三國政府負擔。會議的官方語言是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總部位於拉脫維亞里加。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這是一篇與愛沙尼亞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這是一篇與拉脫維亞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這是一篇與立陶宛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