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福州公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州公交51路使用的金旅XML6145J98C型三軸城市客車

福州公交是指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內的公共汽車交通運輸系統,截止2018年福州市全市共有21家公交運營企業,其中福州市轄區(暫不含長樂區)內共有5家運營,即福州公交集團及其馬尾公司、福州閩運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責任公司福州華威公交巴士有限公司和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共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共有277條線路(包括市轄區外公司進入市轄區內的線路,暫不包括長樂閩運公司的域內線路),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為市轄區內公交線路的行業主管部門,對公交線路的經營權管理和公交線路規劃與審批,而在各縣和縣級市中則為各自所轄的交通局主管,由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對其監督。福州公交目前是福州市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1][2]

歷史

[編輯]

總體概貌

[編輯]

古時福州,城市公共交通長期處於「擔而肩者,輦而牛者」狀態,以徒步、乘輿、肩挑、畜馱為主要方式。自從有馬路後,開始有人拉的單人座位「黃包車」,馬拖的裝有玻璃窗的「馬車」。民國6年(1917年),城區計有客運馬車40輛,自行車90輛,人力車838輛。民國9年,發展有以自行車拖帶單人座(後改雙人座)三四輪車,俗稱「腳踏輦老鼠拖尾」。民國22年,黃包車發展到4500多輛(含「家車」734輛)。「家車」是官僚、富紳乘坐的人力車,裝飾講究,夜間點起車燈,鈴聲叮噹,招搖過市。當時,出租人力車的車館100多家。1949年末,城區計有黃包車4000多輛,三四輪車300多輛,自行車4301輛。

  民國7年,延福泉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兩年後從上海購進8輛舊車拼裝成4輛公共汽車,經營南門至萬壽橋1條線路,民國18年,經營失敗倒閉。民國19年、20年、23年,又相繼成立民辦的復興、福峽汽車公司和官辦的福馬車務所。同時,有專營小車出租業務的私營企業。抗日戰爭中,民國28年前後全部倒閉。抗戰勝利後,民國37年3月,原「復興」、「福峽」2個車行舊員重組「福州復興福峽汽車公司聯合辦事處」,拼湊了10餘輛舊車,恢復市內部分營運線路。民國38年8月聯營處接受省經建公司和福興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三方組成經建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但由於地方不靖,油料奇缺等原因,1949年10月前倒閉,破車分給職工抵欠薪,市內公共交通汽車再度停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省軍管會從省運輸公司抽調2輛「小道奇」,組成省運輸公司泉州分公司福州支公司客車隊,經營肅威路至萬壽路1條線路。1950、1951年客車隊先後更名為福州支公司和省運輸公司公交股,地址在鼓樓區城守前3號。1952年1月1日,成立福州市公交公司,擁有21輛公共汽車,職工122人,營運線路2條,里程13公里。1957年,營運車輛發展到67輛,職工540人,線路10條,營運里程286.39萬公里,營業收入186.25萬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2~4倍。1958年由於封山育林和「大煉鋼鐵」木炭緊張,占公司營運車輛75%的「福特」、「道奇」等木炭車,面臨停駛。後改裝為炭化煤球車,營運生產仍取得一定的發展。1965年,營運車輛達107輛,營運線路達25條。

  1978年後,走上振興發展階段。特別在1986年後,逐步實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橫向經濟聯合,全面推廣「265」先進車組優質服務經驗,提倡「服務第一,乘客至上,團結奮鬥,貴在堅持,永不滿足,不斷創新」的企業精神;並與34個單位建立共建關係。1986年以來,共湧現19名全國、省、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和優秀駕乘人員。1989年省政府授予省級先進企業,1989年與1952年對比,營運車輛、營運路線、營業線路總長分別增長16.2倍、20倍、44倍。1991年列入國家二級企業,市公交公司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國營公交企業。

  進入90年代,市公交事業更大發展,改變以往只有公共汽車的單一形式,初步形成以公共汽車、電車為主體,大小出租車為輔,摩托車、四輪車為補充的全民、集體、合資、個體多種經濟成份、多種形式的專業、社會共辦城市交通網絡。

  1994年末,市內除公共汽車、電車外,還有大小出租車3218輛,二輪摩托車3.55萬輛,輕便摩托車2.44萬輛。市公交公司,擁有職工3716人,各種營運車輛519輛(含:長途車20輛,出租車74輛),擁有4個分公司,1個大修廠,6個車隊以及三山巴士有限責任公司、三山貿易公司、出租汽車公司、廣告公司、職工醫院等基層單位,配套設施較齊全。但由於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擴大,人口增加,車輛激增,加以長期以來對公交事業看成是「福利型」服務行業,票價偏低、企業虧損(1994年虧損1082.87萬元)、國家資金投入不多等因素,影響城市公交事業進一步發展,城市交通擁擠仍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市公交車輛營運線網密度,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卻低於沿海14個開放城市,城區線網密度僅0.9公里/平方公里。許多地方尤其不少新村群內尚未通車,市民中每天僅有3.4%(2.8萬多人)乘坐公共汽車,而自行車卻猛增,1994年末,報牌在冊的已有111.6萬輛,比1949年增加100多倍。據測算3米寬車道用於公交車,每小時可通過2萬人次,而自行車只能通過7000車次,導致不少交叉路口堵塞,影響公交汽車運行速度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3]

鼓樓區

[編輯]

公交場站

[編輯]

1978年末,市公交公司擁有營運車輛184輛,鼓樓區僅有南門兜和火車站等停車場,車輛收班後,有100多輛車集中停放在停車場,十分擁擠,出入場經常出現堵塞。線路上的站點大部分是借(租)用公房、民宅或臨時路邊搭蓋,有的站點甚至設在報廢的車廂內,沿途停靠站,多是露天的。

  1978年以後,公交場站建設逐步受到重視。1981年,建成斗門停車場。1990年,因舊城改造、興建華橋廣場需要,拆除南門兜停車場。迄1995年末,轄內有2個停車場。始發站點共有47個,其中鼓樓區內主要始發站有3個,沿途停靠站共1481個(含始發站)。

  1.停車場 

  城守前停車場 位於鼓樓區(原大根區)城守前3號,1950年建成。原址系省公路局、省運輸公司,1952年,市公交公司成立,成為公司第一個停車場。佔地面積1.48萬平方米,可停放單車70輛;停車場建有木結構雙層辦公樓1幢,機修車間、職工宿舍、食堂等。城守前是個巷,只容單行,車輛進出十分困難,加以公司不斷發展,車輛增加,1957年,遷址台江區交通路1號(原康樂路2號),該場停用。

  南門停車場 位於鼓樓區古田路38號,1971年建。佔地面積1656平方米,總投資9895元,市民用建築工程公司施工。建有辦公樓、車間、小食堂、洗車坪等,可停放單車32輛。1990年11月10日,公司與福州華升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共建華榕廣場合同書。1995年1月8日,分得華榕廣場9~10層為公司辦公樓,該場已不存在。

  火車站停車場 位於鼓樓區華林路54號,1978年11月建,佔地面積3449.82平方米,總投資93.513萬元,福州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建有綜合樓、職工宿舍、旅社、洗車坪、小食堂,可停放單車30輛或電車15輛。至1995年,該停車場仍延續使用。

  斗門停車場 位於鼓樓區茶園街道,地址華林路東段,1981年11月建。佔地面積3.66萬平方米,總投資625萬元。北京電車公司、長樂古槐建築公司、福清三山建築隊、江田建築隊和市二建公司等單位承建。建有綜合樓、主車間、油庫、電房、洗車坪、食堂等,可停放單車150輛或電車80輛,綜合樓為第三分公司辦公樓。至1995年,該停車場仍延續使用。

  2.主要始發站點 

  西門站 位於鼓樓區湖濱路西端,為1路公交始發站,1950年租用一間民宅。1965年,建成1幢木結構單層站房,1982年,改建成1幢3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面積110平方米。1995年仍延續使用。

  鼓樓站 位於鼓樓區鼓屏路56號(租用),該站為9、18、19路和李園專線4條線路的始發站。該站點原設在鼓屏路61號(租用),1969年10月遷到此站,面積約40平方米。1995年,該始發站仍在延續使用中。

  火車站站 位於鼓樓區華林路54號,1980年11月建。面積305平方米,分4個簽票點。1995年,該站系5、17、20、22、26、51路和農大、西山、新店、總院專線以及4條小公共汽車等共14條線路的始發站。五、六隊隊部也設在此。

車輛

[編輯]
福州公交51路使用的金旅XML6145J98C型三軸城市客車

1.公共汽車

  1952~1958年,區內公共汽車都是「奇姆西」、「道奇」等型號進口車,多是美國在解放戰爭中作為美援提供給國民黨軍隊使用的。爾後,作為戰利品轉到地方民用。車輛破損不堪,有的用一條鐵鏈橫串代「車門」。因汽油奇缺,改燒木炭,車後背着一個木炭爐,稱為「木炭車」。1958年,市公交公司首批分配到松花江牌國產車2輛,區內公交汽車開始國產化。1959年,國產車佔全部營運車的8.8%。至1963年,市公交公司已先後購買解放牌引擎總成和躍進牌引擎總成26台等主配件,用以更新改造舊車24輛,更新的車輛採用廠內自編型號,如「福特」F-60L改型為FC-630型;「奇姆西」改型為FC-640型等。1964年國慶節前,技術人員自行設計試製雙軸「掛車」10輛。定型為FC-830型。1969年1月,技術人員徐常仁等19人設計試產鉸接車,從此區內有通道式公共汽車。

  1976年以後,除少數進口汽車作為教練車外,區內公交汽車實現國產化。國產車型號分別是:上海客車廠生產的SK644型單機公共汽車、常州客車製造廠生產的CK642型單機公共汽車、北京市無軌電車制配廠生產的BK640型單機公共汽車、福建產的JT660A型、福州市客車廠產的FZ661型鉸接式公共汽車等。

  1985年2月該公司與香港昌盛國際貿易公司合作經營的「福盛小巴士公司」在鼓樓區南門兜成立,港方提供30輛日本產豐田「卡斯特」帶空調26座中巴(小公共汽車),開闢線路6條。

  1990年10月,市公交公司引進美國產「丹拿」雙層公共汽車2部,底層座位43位,上層座位48位,另一種座位62位,行駛於南門至江濱路,後改為火車站至台江碼頭,區內始有雙層公交汽車。

  1992年1月,公司從福州客車廠購進鼓山牌FK6640ND小公共汽車10輛,由六車隊營運,補充51號電車線運力。同年4月,引進雙層公共汽車4部,如遇節假日需要,調整1~2部行駛於福州大學至火車站。同時,公司成立七車隊,管理小公共汽車。1993~1994年購進小公共汽車28輛。

  1994年7月1日,開通全省首條標準型無人售票線路——27路,投入8輛上海客車廠的SK6972HH3標準32座無人售票車,實行一票制,乘客上車主動投幣,不設找贖。9月20日,又開通11、14、51路3條無人售票線路,均為一票制。51路無人售票車為鉸接式,乘客前後門上車,中門下車,單車的和標準型無人售票車均由前門上車,後門下車。10月,由於購進的雙層公共汽車車輛已屬陳舊,車況不佳,加上零配件供應困難而停駛。

  1995年末,市公交公司計有公共汽車315輛,小公共汽車59輛。

  2.無軌電車

  1983年6月,市公交公司向上海客車廠購置SK561型鉸接式無軌電車15輛,SK561G型鉸接式無軌電車5輛。1983年9月29日,在火車站前停車場舉行通車剪綵典禮,成為全省第一條電車線路。1986年11月、1987年1月分別購進SK561G矽車5輛。1987年11月,從上海電修廠請來技術人員,對1983年購進的15輛屏板車進行矽車技術改造。1989年7月,購進SK561G矽車3輛(矽車容量為160客位,座位36,立位124;屏板車車容量為160客位,座位33,立位127。)1993年9月,購進SK561G矽車2輛,1994年更新無軌電車3輛,新增2輛。

  1995年末,市區共擁有無軌電車32輛,架設8.5公里長的電車線網(火車站至台江影院),區內有湯邊整流站,火車站回車場,斗門保養場,累計總投資625萬元。

運營公司

[編輯]

福州公交集團及其閩侯惠民巴士、馬尾惠民巴士、福州閩運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康馳新巴士有限責任公司福州華威公交巴士有限公司、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共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福州市立順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線路及車費

[編輯]

車費因線路而異,分為1元~12元不等。

註釋

[編輯]
  1. ^ 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福州市域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PDF). 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2-12-19 [2016-12-10]. [永久失效連結]
  2. ^ 福州公交集团. 福州公交集團.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0). 
  3. ^ 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州市志(第二册). 福建黨史方志網. 2016-09-18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