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刺史部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豫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南部東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西北角及山東省西南角。
名稱由來
[編輯]「豫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指的是黃河與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之間的區域。[參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豫州即其一。[註1]《尚書·禹貢》載:「荊、河惟豫州。」《釋名》曰:「豫在九州之中,安豫也。」《太康地記》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其地,南據荊,北距河。」《呂氏春秋》云:「河、漢之間為豫州。」《爾雅·釋地》載:「河南曰豫州。」
西漢豫州刺史部
[編輯]西漢時,領潁川郡、汝南郡、梁國、沛郡4個郡國。
東漢豫州刺史部
[編輯]東漢時,領潁川郡、汝南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6個郡國。
豫州刺史
[編輯]- 張敞(漢宣帝時)
- 鮑宣(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 鐔顯(漢安帝時)
- 馮煥(漢安帝元初六年、119年)
- 楊秉(漢順帝初年)
- 周敞(漢順帝時)
- 沖定(漢順帝、漢桓帝時)
- 周景(漢桓帝初)
- 周慎(漢桓帝時)
- 張方(漢桓帝、漢靈帝時)
- 炅褒(漢靈帝初)
- 孫賓碩(漢靈帝時)
- 成某(漢靈帝時)
- 王允(漢靈帝中平元年至二年、184年—185年)
- 黃琬(漢靈帝中平末年)
- 某典(漢靈帝中平五年三月、188年)
- 孔伷(漢獻帝初平年間)
- 孫堅(漢獻帝初平年間)
- 周㬂(漢獻帝初平年間)
- 郭貢(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
- 劉備(漢獻帝興平年間至建安初年)
- 劉某(漢獻帝建安初年)
- 劉威(漢獻帝建安初年)
- 陰夔(漢獻帝建安初年)
- 王思(漢獻帝建安十一年至十二年、206年—207年)
- 呂貢(漢獻帝建安末年)[3]
註釋
[編輯]- ^ 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註:
參考資料
[編輯]出處
[編輯]- ^ 《史記·夏本紀》:「荊河惟豫州」;《史記集解》引孔安國曰:「西南至荊山,北距河水。」
參:
書籍
[編輯]-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地圖
[編輯]參見
[編輯]行部 | |||||
---|---|---|---|---|---|
司隸校尉部 |
| ||||
豫州刺史部 | |||||
冀州刺史部 | |||||
兗州刺史部 | |||||
徐州刺史部 | |||||
青州刺史部 | |||||
荊州刺史部 | |||||
揚州刺史部 | |||||
益州刺史部 | |||||
涼州刺史部 |
| ||||
并州刺史部 | |||||
幽州刺史部 | |||||
交州刺史部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