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浙江语言现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浙江语言现状辑录省内吴语人口和普通话人口的统计。曾经“说吴语的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1]

家庭语言统计[编辑]

浙江吴语临海话的语音样本。长期盛行于台州一带,至推普为止

对于家里“幼年以家乡祖语和父母交谈,求学后改用普通话和父母交谈”的语言替换现象,一直有争议究竟是80后家长主动,还是00后子女主动。为此2012年调查浙江金华市曹宅镇90名学生,53人说是自己最先改用普通话交谈,23人说不清楚,14人说是父母。[2]2016年访问嘉兴市少年与父母交谈的语言,67个样本里,50.7%仅用普通话,33.4%杂用普通话与嘉兴话,11.9%仅用嘉兴话[3]

母语统计[编辑]

国家语委在1999至2001年的第一次全国语言调查,南方方言区各省(含浙江)都有逾93%最先学习当地语言[4]

官方对吴语现状的表态[编辑]

浙江省档案局副巡视员沈伟光少校在2012年指:“(吴语目前)往往局限在乡里、家庭、弄堂里,加深了认为方言仅是市井俚语的错觉;……造成的是吴方言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注 1]……目前来看,吴方言很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逐渐消失的声音亟待保护和传承。”[5]2012年海宁档案局普查海宁话,“老人们都觉得稀奇,又有点兴奋,自己从小到大说的话如今变成了宝贝。”[6]

2004年浙江出身的周思源教授撰文“保护语言决不等于保护方言,汉语要保护,但是方言不必保护”,此文得到教育部转载。[7]

相关条目[编辑]

脚注[编辑]

  1. ^ 关于浙江吴语衰退的新闻,另见:

引用来源[编辑]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浙江日报2005-04-0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黄晓东. 浙江金华农村中小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社会语言学》. 2015, (2).  该论文的摘要版见:[社科视窗3]金华方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 2018-01-18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3. ^ 徐冰如. 嘉兴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文教资料》. 2017, (5)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4. ^ 佟乐泉 (编).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B002号《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 语文出版社. 2006年12月(调查日期为1999年9月至2001年12月): 表01至表30 [2020-12-14]. ISBN 9787801848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绿皮书统一由国家语委发布.
  5. ^ 沈伟光. 沈伟光在全省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会讲话提纲. 又转载至:沈伟光. 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全面实施.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摘录版亦刊于新华网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 浙江在线——转自新华网.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6日). 
  6. ^ 11名“发音人”首次聚首上演没有硝烟的PK赛.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2-03-02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7. ^ 周思源. 杭州方言何需保护. 中华读书报 (光明日报社). 2004年6月23日. ,删节版公开于杭州方言何需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2005-09-02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