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后冷战时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苏联解体前后东欧的政治势力变化对比。下:1991年8月22日,时任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挥舞着俄罗斯国旗来庆祝俄罗斯的民主化。

后冷战时代(英语:post–Cold War era)是一段以冷战结束为始,持续至今的历史时期,代表了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的历史。这一时期在国际上发生了较大的政治局面变动,如许多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成员在此时开始纷纷成为主权国家,以及市场经济制度在东欧地区的引进与发展。这一时期的开端也象征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首度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标志着一超多强局面的开始。

与冷战时期相比,后冷战时期早期的主要特点是稳定和裁军。此时的美国和俄罗斯都大幅削减了核武库存。前东欧集团的大部分国家都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多数苏联的前卫星国以及三个位于波罗的海的原苏联加盟国都加入了欧盟北约。在此期间的前二十年,北约经历了三轮扩张,法国重新加入北约指挥部。

俄罗斯为首的一些前苏联加盟国成立了集安组织以取代已经解散的华约。此外,俄罗斯还与中国和其他几个友好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入了非军事性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而后两者都包含了中国这一快速崛起中的大国。在21世纪初,为应对中国崛起,美国的奥巴马当局英语Presidency of Barack Obama将战略力量重新平衡亚太地区

截至2024年11月16日,后冷战时代的主要危机包括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内战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刚果战争第一次以及第二次车臣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俄格战争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俄乌战争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与此同时,同样还在进行中的叙利亚内战被普遍视为该地区内各个区域和世界级大国英语Foreign involvement in the Syrian civil war之间(主要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一系列相互重叠的代理人战争

随着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00年出任俄罗斯总统上台执政,俄罗斯逐渐变得更加专制并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得更加激进。这导致了其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恶化。随着制裁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国际孤立以及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前景,自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格局开始进一步恶化[1][2][3]

习近平在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处理国际关系上采取更加进取的手段,甚至发起“战狼外交”,西方传媒称习近平将美国视为中国的头号敌人[4]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出席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习近平将统一台湾作为其中一个优先考虑策略。习近平在2019年向台湾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遭抵制和反对,在民主进步党籍的蔡英文连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习近平又积极部署“武统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空前紧张。中国大陆很可能会在2027年前攻打台湾,并试图在亚洲地区取代美国的影响力[5][6]。《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认为,中国年轻世代在中共宣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成长,趋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7]。随着特朗普在2016年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亦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特别是在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的中美贸易战则是让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升温,2023年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逮捕令以来的首次会晤外国领导人[8]。美国总统拜登曾警告习近平:“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将有严重后果”[9]欧盟北约也曾经表示:“如果中国试图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或帮助俄罗斯减少因制裁受到的影响,将面临严重后果”[10][11]

背景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布林肯:后冷战时代已经终结 | DW | 15.09.2023. DW.COM. [2023-10-22]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23年“后冷战时代”结束的另一种想像 | 联合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中文(简体)). 
  3. ^ 印太纵览 - 沙利文: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面对一个决定性的十年.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10-27 [202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简体)). 
  4. ^ 金哲. 习近平的“东升西降”世界观与现实的矛盾. 美国之音. 2021-03-24 [202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简体)). 
  5. ^ 美印太司令警告「中國恐6年內攻打台灣」 將與台灣軍隊聯合訓練維持防衛力. 2021-03-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6. ^ Helen Davidson. China could invade Taiwan in next six years, top US admiral warns. Taipei. 2021-03-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7. ^ 存档副本.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8. ^ 習近平訪俄・中俄領袖會晤 普京:兩國有很多共同目標. 香港01. 2023-03-20 [2023-03-23] (中文). 
  9. ^ Xi tells Biden Russia-Ukraine fighting is in ‘no one’s interest’. Al Jazeera. 2022-03-18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10. ^ 北約秘書長警告中國別支持俄,果然又被網友噴了.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11. ^ 美歐多次警告 中國還敢軍援俄羅斯嗎?.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拓展阅读

[编辑]
  • Aziz, Nusrate, and M. Niaz Asadullah. "Military spending, armed conflic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44.1 (2017): 47-68.
  • Bartel, Fritz. The Triumph of Broken Promises: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Rise of Neoliberal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2023-10-22]. ISBN 97806749767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Henriksen, Thomas H. Cycles in US Foreign Policy Since the Cold War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 Jones, Bruce D., and Stephen John Stedman. "Civil Wars & the Post–Cold War International Order." Dædalus 146#4 (2017): 33-44.
  • Menon, Rajan, and Eugene B. Rumer, eds. Conflict in Ukraine: The Unwinding of the Post–Cold War Order (MIT Press, 2015).
  • Peterson, James W. Russian-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Oxford UP, 2017).
  • Sakwa, Richard. Russia against the Rest: The Post–Cold War Crisis of World Order (Cambridge UP, 2017) 362pp online re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ood, Luke B.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and security in post–Cold War We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18.4 (2017): 5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