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南毗邻上海市,南面毗邻浙江省,西面毗邻安徽省,北面毗邻山东省,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1]。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境内地势平坦,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省,整体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倾斜。[2]
江苏省东面毗邻黄海,海岸线长954千米[1];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比居全国之首,有“水乡江苏”之称[3]。由于地理上跨越中国南方和北方,江苏省的气候、植被同时具有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特征。[4]
地域
[编辑]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1%。全省可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5]
苏南地区
[编辑]苏南是指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五市[6][7]。传统苏南地区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的南京到上海一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4月25日公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8]。
苏中地区
[编辑]苏中地区是指江苏省中部扬州、南通和泰州三市[6][7]。广义的苏中属于苏北的一部分,是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今天的崇明、六合、江浦 、扬中都是曾经的苏中地区。扬中市原属苏北地区,被划入镇江后才归入苏南地区。崇明则在1958年底划入上海[9]。
苏北地区
[编辑]苏北指长江以北的江苏省,与苏南相对。传统意义上的苏北指代江苏省操江淮官话的扬州、淮安、南通、盐城、泰州的淮河故道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之间地区,这些地方是传统的“南方”地区,而非连云港、徐州、宿迁等操中原官话的“北方”地区;中国政府官方表述的苏北包括江苏省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省辖市[6][7]。
地质
[编辑]地质基础
[编辑]江苏省的地质构造,一般认为以盱眙—响水深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北区形成于太古代,构造比较稳定,是华北古陆的东南边缘部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层则多缺失,说明成陆以来,以隆升为主;南区是扬子古陆的最东端,形成于上元古代,自震旦纪以来各地质时代的岩层发育完整,说明自上元古代成陆以来,以沉降为主。[10]
地质灾害
[编辑]江苏省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极端气候、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为主要因素,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2008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32万元[11]。此外,江苏地处华北、华南两大地震区的交接部位,分属郯城~营口强震带的南段,扬州~铜陵中强地震带和上海~上饶地震带的东北段,是一个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12]。据史料和近代地震仪器记录分析,江苏省全省(含部分黄海海域)自汉文帝元年(前179)至1987年共发生大于4.75级的地震56次,其中1949年至1987年共发生8次,最高震级为6.0级[12]。清康熙七年(1668)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江苏全省均遭波及,其中苏北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赣榆县城崩,压死人无数;宿迁文庙、县城倒塌,震死五六百人[13]。
地形
[编辑]平原
[编辑]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和淮河的冲积平原,主要有长江下游两岸的苏南平原(包括太湖平原和高沙土平原,均属于长江三角洲)、江淮之间的江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淮北地区的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等,这些平原之间连为一片,面积约7.0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8.8%。全省的地势总体上相当低平,是中国地势最为低平的省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50米。[14]
山地
[编辑]与大片辽阔的平原形成鲜明对照,丘陵和低山仅仅孤立地散落于江苏省的西南部的南京、镇江、盱眙、东北角的连云港附近以及太湖附近,占全省面积的14.3%。省内主要山脉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等。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区境内的花果山(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点,海拔624.4米。境内著名山峰还有紫金山、汤山、栖霞山、青龙山和茅山等。[15]
海岛
[编辑]江苏沿海共有大小海岛13个,地理位置最北的为平岛,最东的为平岛东礁(平岛与山东省争议),最西的为秦山岛,最南的为开山岛。东西连岛是江苏最大的基岩海岛,陆域总面积5.548平方公里。江苏长江口的永隆沙和兴隆沙为沙积海岛,是由江心暗沙淤涨而成。[16]
水系
[编辑]河流
[编辑]江苏省境内水系发达,有长江、淮河、沂沭河三大水系,水面面积达1.73万平方公里,水面所占比例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尤其以长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平原最显著,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蛛网状,分布极为稠密,为大面积的水网密集地带。[17]
长江是江苏省最大的河流,呈东西向横穿江苏省,省境内长度400多公里,将江苏省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在江苏省境内,长江的支流有江苏省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汇入长江。淮河在历史上曾经流过江苏省中北部,注入黄海,不过,自1194年以后黄河夺取淮河河道入海,虽然黄河在1855年又再度向北注入渤海,但是淮河已经无法经由原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泽湖、高邮湖、京杭大运河注入长江。此外还有沂河、沭河、新沭河、秦淮河等。[17]
除了天然河流以外,江苏省的人工河道也极为众多,包括中运河、里运河、大运河等。其中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达690公里,江苏省有8座地级市均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占全部地级市数量(13个)的60%以上,孕育了苏州、淮安、无锡、镇江、扬州、徐州六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江苏省著名的人工河道尚有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等。[17]
湖泊
[编辑]江苏省也是中国淡水湖泊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省湖泊总面积达到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泽湖,分别名列中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滆湖、白马湖和阳澄湖;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长荡湖、邵伯湖、淀山湖、固城湖。这些湖泊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各种水产品的产地,拥有重要的航运价值,对于地势低洼的江苏省,在调蓄洪水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18]
湖泊 | 面积 km² |
所在地 | 入湖河流 | 说明 |
---|---|---|---|---|
太湖 | 2338 |
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 | 荆溪、苕溪 | 江苏第一大湖 |
洪泽湖 | 1850 |
淮安市洪泽区 | 淮河、漴潼河、濉河、安河和维桥河 | 江苏第二大湖 |
高邮湖 | 650 |
扬州市高邮市 | 三河以及安徽省天长县的白塔河、铜龙河及新开河等 | 江苏第三大湖 |
气候
[编辑]江苏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9]
气温
[编辑]江苏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至16℃之间,1月为-2~4℃,7月26~30℃。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5.5℃,自北向南递增,其中淮河以北地区为13.2℃。由于淮河以南地区连续近一个月的历史罕见持续暴雪冰冻天气,全年气温为2000年来第二低值。其中春季、秋季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20]
降水
[编辑]江苏省年平均降水量为782~115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淮北内陆地区的徐州和宿迁低于800毫米。各季节降水不均,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量占全年的40%~60%,冬季降水较少。淮河以南的10个城市每年初夏时节均有持续1个月左右的梅雨季,梅雨季节的降水量是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淮河以北地区则没有显著梅雨季。[20]
灾害
[编辑]江苏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风灾、雷暴、雾霾、冰灾等[21] ,除此之外,由于受气候异常因素影响,还会出现雪暴、寒潮、高温、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22][23]。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85人,农田损失面积13188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66亿元。“十五”期间,江苏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97.5亿元,平均每年100亿元,损失占GDP的平均比例为0.55%。而至2009年,全省因灾损失占GDP的比例降低到0.16%[24]。
资源
[编辑]自然资源
[编辑]江苏省已发现矿产资源79种[3]。其中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金属矿产有盐岩、硫、磷、水晶、蓝晶石、宝石、金刚石、石英矿、大理石、石膏等,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等。淮阴盐场是全国大型盐场之一,地质储量达4000亿吨。[26]
江苏省水资源丰富,年地表径流量为249亿立方米、过境水量达10254亿立方米。海洋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海洋渔场15.4平方千米,有吕四、海州湾等大型渔场,经济鱼类近40种。[26]
环境状况
[编辑]2011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1.1%,国家生态市(县、区)达到17个。[15]
江苏省境内的中国特有植物有秤锤树、大血藤、明党参、山拐枣、牛鼻栓、宝华玉兰等,其中秤锤树是江苏特有树种[27]。江苏处地喜马拉雅-秦岭-伏牛山-淮河分界的东端,由于缺少天然屏障,省内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动物相互渗透,没有明显的分界[28]。江苏动物资源有淡水鱼类约130种,海洋鱼类约140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56种,鸟类432种,兽类82种,软体动物约275种,还有甲壳类、昆虫等其他无脊椎动物[29]。
书籍
[编辑]- 赵媛, 江苏地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01 [2017-04-07], ISBN 97873031316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8)
- 单树模; 王庭槐, 江苏省地理,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
- 南京大学地理系, 江苏农业地理,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8
- 王越, 美丽江苏(读酷高清插图版), 北京新学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4 [2017-04-10], ISBN 75094101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地理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2017-04-07], ISBN 7806432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土壤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2017-04-07], ISBN 7-80643-7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地质矿产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2017-04-07], ISBN 7-5345-297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地震事业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6 [2017-04-07], ISBN 7-80519-5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气象事业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6 [2017-04-07], ISBN 7-5345-20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生物志 动物篇,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5 [2017-04-07], ISBN 7806432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生物志 植物篇,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5 [2017-04-07], ISBN 7-80643-81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江苏省统计局. 自然概况. 江苏统计年鉴2010.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0).
- ^ 政区沿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4月9日 [2016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6日).
- ^ 3.0 3.1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概述(一)
- ^ 江苏年鉴杂志社. 江苏年鉴2011. 南京: 江苏年鉴杂志社. 2011年12月: 96–97.
- ^ 王越 2014,第一章印象江苏 概况
- ^ 6.0 6.1 6.2 2000年江苏统计年鉴. 江苏省统计局.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7.0 7.1 7.2 2001年江苏统计年鉴. 江苏省统计局.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3〕814号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 ^ 崇明县志 >> 大事记.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第五章地貌 第一节地质基础
- ^ 江苏省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 12.0 12.1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6,江苏省志:地震事业志 概述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第五章地貌 第三节地震灾害
- ^ 赵媛 2011,第4页
- ^ 15.0 15.1 何红颜. 中国地图册:地形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8年12月: 66–67.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第五章地貌 第五节地貌类型 八海岛
- ^ 17.0 17.1 17.2 王越 2014,第一章印象江苏 地形
- ^ 18.0 18.1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第七章陆地水 第二节湖泊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9,江苏省志:地理志 第六章气候 第二节气候特征
- ^ 20.0 20.1 王越 2014,第一章印象江苏 气候
- ^ 路永玲; 陶风波; 周志成; 刘洋. 气象灾害对江苏电网设备的影响及防御分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5. 1674-7070(2015)05-0469-06.
- ^ 中國江蘇龍捲風加冰雹已致98人死. BBC中文网. 2016-06-24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 ^ 专家:冰雹龙卷风灾害同时出现在江苏几乎没发生过. 搜狐新闻. 中国新闻网. 2016-06-23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江苏:灾害损失占GDP比重逐年走低. 新华网. 2010-05-12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 Hu. Sinojackia xylocarpa. Flora of China. 1928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6.0 26.1 王越 2014,第一章印象江苏 自然资源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5,江苏省志:生物志·植物篇 概述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5,江苏省志:生物志·动物篇 概述
- ^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5,江苏省志:生物志·动物篇 第二章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