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9月17日) |
广义之“华南”
[编辑]广义的华南即“中国南方”,地理上指秦嶺-淮河線以南中國的廣大區域。這種區分包括氣候、經濟生產、交通、文化等來區分,南方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氣候,冬季从較少至幾乎不下雪,氣候暖和,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古時以水路為主要的運輸方式。
狭义之“华南”
[编辑]狭义的华南则特指“岭南”,指“五岭以南”,这一“华南”的概念包括现江西省,湖南省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州县。在中華民國早期的教科書中,曾將華南的範圍定義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臺灣六省,合稱「華南六省」。而依照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和定義,狭义的「华南」通常只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南省,有时还会包括香港和澳門两个特別行政區。
其他与“华南”相近或相似的地理概念
[编辑]南夏
[编辑]華南在古代也被称为“南夏”,意指華夏漢地的南部[1][2][3][4]。
中南
[编辑]中南这一地理概念较少见于传统称谓,是近代以后逐渐使用的。通常包括现今之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海南省。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前身为广州军区,辖区即包括上述省区,后河南省和湖北省陆续划归今日中部战区管辖。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交通图册,通常将河南省的公路网和两湖,两广,海南统一划入“中南地区”。
江南
[编辑]江南广义上亦曾指广大南方地区,但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收窄为“江东之地”,即今日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区,江西省东北部和浙江省钱塘江以北地区。
古字“粤”通“越”,越地指百越之地,范围也曾经包括自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包括干越、扬越、东瓯、西瓯、闽越、南越、骆越等,秦朝起建立过南越国,後被汉朝灭亡。“越”一般是指钱塘江以南的“越地”(相反钱塘江北称“三吴”),江南地区也可称为“吴越”。
而“粤”则是指岭南地区(两广,包括海南島)。至明清时代,“粤”仍泛指两广,如徐霞客之游记即将广东称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南明位于广西桂林的靖江王,自称“就藩于粤西烟瘴之地”(顾诚《南明史》),而太平天国运动则“起于粤西”。
民國之後,“粤”之含义收窄为特指“广东省”,现代提到“粤”,除了粵語外,一般不会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计算在内。越南北部古代的时候是南越国(南粵國)的一部分,及後數度併入中國。而國際上的「越」則指越南。
参考文献
[编辑]- ^ 《艺文类聚·卷六》引苗恭《交广记》曰:“汉武帝元鼎中,开拓土境,北开朔方、南置交阯刺史。建安二年,南阳张津为刺史,交阯太守土燮表言‘伏见十二州皆称曰州,而交独为交阯刺史,何天恩不平乎?若普天之下可为十二州者,独不可为十三州?’诏报听许,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锡、彤弓彤矢,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与中州方伯齐同,自津始也。”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有“贊曰: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
- ^ 《三國志·卷六十五·吳書二十·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賀邵》孫晧兇暴驕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諫曰:「古之聖王,所以潛處重闈之內而知萬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極之際者,任賢之功也。...昔大皇帝勤身苦體,創基南夏,割據江山,拓土萬里,雖承天贊,實由人力也...。」”。
- ^ 北宋《東軒筆錄》佚文:“寇準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飛不軌之語以中準,坐是罷相。乾興元年二月,貶雷州司戶參軍...赴雷州時,道出公安,剪竹插於神祠之前,而祝曰:『準之心若有負朝廷,此竹必不生。若不負國家,此枯竹當再生。』其竹果生。後范仲淹作藥石詩,言準無辜被誣。天聖元年閏九月,移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祭酒、衡州司馬。蓋上知其無辜,將復其位。其月死於貶所,年六十三。尋復官爵,諡忠湣。及上即位,北使至,賜宴,唯兩府預焉。北使歷視坐中,問譯者曰:『誰是無宅起樓臺相公?』坐中無答,丁謂令譯者謂曰:『朝廷初即位,南方須大臣鎮撫,寇公撫南夏,非久即還。』”
- ^ 李輝.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五、对百越发生和分化的大胆猜测
参见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