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
  • Batman: Arkham Asylum
类型动作冒险
平台PlayStation 3Xbox 360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PlayStation 4Xbox ONE
开发商Rocksteady Studios
发行商Eidos Interactive
华纳兄弟互动娱乐[1]
总监赛夫顿·希尔英语Sefton Hill
制作人丹尼尔·贝利
奈森·伯罗
编剧保罗·迪尼英语Paul Dini
音乐尼克·艾伦戴尔
罗恩·费雪英语Ron Fish
系列蝙蝠侠:阿卡姆
引擎虚幻引擎3
模式单人
发行日
2009年8月25日
PlayStation 3、Xbox 360
  • 北美:2009年8月25日[2]
  • 欧洲:2009年8月28日[2]
  • 澳洲:2009年9月3日
Microsoft Windows
  • 北美:2009年9月15日[3]
  • 欧洲:2009年9月18日[3]
  • 澳洲:2009年9月18日[3]
OS X
  • 全球:2011年11月3日[4]
PlayStation 4、Xbox One
  • 全球:2016年10月18日[5]

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英语:Batman: Arkham Asylum,中国大陆译作“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香港和台湾译作“蝙蝠侠:阿卡汉疯人院”)是一款根据DC漫画的《蝙蝠侠》所改编的动作冒险潜入类游戏,在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上发行。它由Rocksteady Studios游戏公司开发,Eidos Interactive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合作发行。游戏于2009年8月25日从北美发行至全球,而Microsoft Windows版本则是在9月15日发行。

游戏剧情由蝙蝠侠系列的历年编剧保罗·迪尼英语Paul Dini所编写,由多年蝙蝠侠系列剧情所改编。游戏剧情主要讲述蝙蝠侠的多年死敌—小丑率领大军占领了哥谭市专门关押重度精神罪犯的阿卡姆精神病院,将蝙蝠侠和其他危险敌人困于其中后。小丑威胁会炸毁整座城市让外界无法实施救援,蝙蝠侠只好在病院里独自作战,突破小丑准备的一个又一个陷阱,最后乃至制止小丑的阴谋。游戏大部分配音演员都是历年为DC动画宇宙配音的演员,其中包括凯文·康罗伊(蝙蝠侠)、马克·汉米尔(小丑)、艾琳·索金英语Arleen Sorkin哈莉·奎茵)。此游戏采用第三人称游戏角度英语Third Person Game,让玩家以操控蝙蝠侠本人形式来在游戏里作战。

游戏发行后获得了全方面的赞赏,被评为史上最佳漫画超级英雄游戏之一,好评主要集中于游戏的叙事剧情、玩法、游戏世界设计和角色配音,其中赞赏凯文·康罗伊和马克·汉米尔的出色配音。游戏的成功使得Rocksteady开启《蝙蝠侠:阿卡姆》游戏系列,而游戏续作为《蝙蝠侠:阿卡姆之城》在2011年11月发行。

游戏操作

[编辑]

游戏采用第三人称游戏角度英语Third Person Game,主角蝙蝠侠在屏幕中为可见角色,视角能围绕他自由移动[1][6][7]。游戏发生地点为阿卡姆精神病院,一所位于哥谭市离岸区域内的监狱设施[8]。游戏开始时采用线性属性,协助玩家掌握角色动作和行动方式,在进入岛上主要范围后则可自由探索游戏版图,但部分地区须待指定剧情章节完成后才解封[9][10]。蝙蝠侠可进行的动作包括奔跑、跳跃、攀爬、蹲身、滑翔和以气动爪钩登上高点[10]

蝙蝠侠在游戏中拥有“侦探视界”(Detective Vision),使用时能即时获得环境资讯,游戏世界将染上蓝色以突出可互动物品,包括能被破坏的墙壁、能被拆下的金属网架、附近区域内的敌人及其警觉程度、平民、尸体等[10][11]。此模式也适用于追踪足迹、调查气味和解谜[1]

蝙蝠侠有多种用于战斗和探索的工具:蝙蝠镖英语Batarang掷出后可使敌人短暂失去知觉或启动遥远的装置,其遥控版本在掷出后可自由控制飞行路线[12],其声波版本可吸引指定敌人或在引爆后击昏附近敌人;爆炸凝胶(Explosive Gel)可炸毁弱质墙壁或地面,也可遥控引爆以造成瓦砾击昏经过的敌人[10][13];缆线(Line Launcher)可用作点对点水平滑动[14];蝙蝠爪(Batclaw)能在发射后抓住远方物品或敌人;密码音波仪(Cryptographic Sequencer)可破解保全装置、开启新道路或关闭疯人院内各种设施[15]。部分区域须待蝙蝠侠取得相关工具后才能破解障碍得以前往[16],游戏亦透过谜语人(Riddler)在疯人院各处留下的谜语和收集品鼓励玩家在主线剧情外探索游戏版图[1][10]。游戏共有240个收集品,包括谜语人奖杯、小丑假牙、部分疯人院罪犯的会谈录音、以及疯人院创始者遗留的阿卡姆编年史(The Chronicles of Arkham)加密讯息[10]。取得收集品后可获得经验值和额外游戏内容,包括考验玩家战斗和潜行技巧的挑战地图、人物生平和角色塑像[10][11]

玩家可透过潜行或直面交锋通过敌区域。游戏的“自由流动”(Freeflow)战斗系统设有三个主要指令:攻击(Attack)、迷乱(Stun)和反击(Counter[10],容许蝙蝠侠在敌人间快速移动、进行连锁攻击和挡格敌攻击,直至所有敌人倒地不醒为止,连续技愈长,蝙蝠侠将愈加迅捷和灵活,亦可使用各特殊技。战斗结束后能获得经验值以取得更多工具、战斗技能和提高生命值。经验值多寡取决于连续技长度、战斗技能的多样性和受伤次数[7][9][11]。敌人作出攻击前有警告提示,提示玩家可对该攻击进行反击[1],部分敌人需以特别方式制服:持刀敌人须先被迷乱方可被攻击[9];持电击棒敌人只能从后背攻击;持枪者能对蝙蝠侠造成重大伤害[10]。蝙蝠侠生命值会因受攻击而下降,在战斗完结后能自动回复[10]

在强调潜行的捕猎战中,玩家可使用各种捕猎战术,包括无声制敌、以爆炸胶使敌人失足、利用地上金属网架从地下偷袭、藏身在角落后方待敌人接近后制敌、以蝙蝠镖使敌人短暂失去意识、以蝙蝠爪把远方敌人拉出栏杆等[10][10][11] 。大部分捕猎模式区域之上方均有神龙石雕像协助蝙蝠侠取得制高点、藏身和视察区域。蝙蝠侠可从雕像滑翔降落攻击敌人或以绳索垂直落到敌人上方,继而把敌人悬挂在雕像下[11]。敌人能对倒下的同伴作出反应,包括改变巡逻路线,使玩家必须作出相应对策[9][17]

游戏的挑战地图自故事模式独立,在完成剧情时逐渐开放,或透过追加下载内容取得。各地图均有指定完成要求:战斗地图目标为击败连续数轮的敌人;捕猎地图目标为在制服区域内全部敌人时使用指定战术。整体表现会被评分和与其他玩家进行排名[7][10]小丑为游戏PS3版本的追加下载内容可使用角色(PS4版为完全版-升格成操作角色),拥有其独有战斗技能和武器,面对的敌人为疯人院守卫和高登局长[18]

剧情

[编辑]
阿卡姆精神病院标志

哥谭市小丑针对市长办公室发动袭击后,被蝙蝠侠拘捕带返阿卡姆精神病院所在岛屿;由于城市负责收押普通罪犯的黑门监狱英语Blackgate Penitentiary因一场神秘火灾而烧毁,不少小丑党羽和罪犯都被移送拘禁于此。有感小丑是故意被捕,蝙蝠侠一同进入“重症治疗中心”(Intensive Treatment Center)督察他。不出所料,小丑迅速逃脱监禁,其心腹兼恋人哈莉·奎茵劫持奎西·夏普院长(Quincy Sharp)掌控保安系统,受困其中的詹姆斯·高登局长也被一名为小丑担任内应的警卫法兰克·鲍斯挟持,而小丑很快杀死鲍斯以避免蝙蝠侠追踪。由于小丑发出警告已在全市布下炸弹,造成整座岛屿跟外界隔离,蝙蝠侠在先知通信协助下独自进行任务。

蝙蝠侠离开治疗中心,跟随高登暗中留下的烟草踪迹至“医疗机构”(Medical Facility),帮忙解救几名遭挟持的医生后,在地下室一度吸进稻草人释放的恐惧致幻毒气。蝙蝠侠走出幻觉并排除毒气后,击倒哈莉而救出高登,却也在下方的研究室中找到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班恩,获知病院的医学主管佩內洛普·杨医师(Dr. Penelope Young)抽走班恩体内用来强化身体的“毒液”(Venom)来做实验。小丑远程对班恩注回血液及参入的某种绿色化合物,使班恩的体能猛增并与蝙蝠侠展开战斗。蝙蝠侠花费一番力气战胜班恩,在外面遥控蝙蝠车将追出来的班恩撞进水中击败,随后将高登送离岛屿返回城市处理市内的炸弹威胁。

蝙蝠侠来到位于病院地下的备用蝙蝠洞进行补给,调查了解到小丑这次故意被捕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杨医师利用班恩体内的毒液改良出的绿色化合物“泰坦配方”(TITAN);该配方原是为了使病人能经受更严峻的治疗所调配,然而被小丑发现能够让人体快速拥有类似班恩一样的超越常人之力量的作用。当杨医师发现自己实验的幕后资助者是小丑后拒绝合作,才迫使小丑谋划这场暴动来夺取且自行完成配方。蝙蝠侠来到病院创始者故居“阿卡姆宅邸”(Arkham Mansion)寻找杨医师途中,遭遇稻草人加大剂量的恐惧毒气而回到父母被杀的夜晚,最后仍然成功走出幻觉,从维克多·萨斯手上救出杨医师。杨医师称自己经受不住酷刑而已向小丑招供配方明细,向蝙蝠侠透漏一间用来开发泰坦配方的秘密实验室,当她正要开启存有实验室解锁密钥的保险箱时,不慎误触小丑默认的炸弹陷阱而被炸死。

哈莉于病院“高度监牢区”(Penitentiary)开笼释放毒藤女与大量疯子,并召集党羽迎战蝙蝠侠却失败,因此被小丑背弃而遭蝙蝠侠送回监牢。蝙蝠侠营救夏普并得到他的门禁卡,随后在“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s)找到秘密实验室。但小丑刚完成最终设计的“泰坦毒液”,且为争取时间逃跑而对两名部下注射毒液,使他们直接变成力大无穷的泰坦怪物。蝙蝠侠尽全力击败牠们并摧毁实验室,发现配方是由生长于岛屿地底的某种基因改造植物中提炼而成,因此寻求坐镇在花园里的毒藤女协助,毒藤女表示唯一能制造出解药的孢子生长于关押杀手鳄的下水道区。而蝙蝠侠刚一离开,小丑为毒藤女注射大量泰坦毒液,使她的植物操纵力量于一瞬间猛增,释出大型植物蔓延覆盖整座岛屿。

蝙蝠侠回到重症治疗中心的下水道监牢区寻找杀手鳄,但稻草人布下足以逼疯十个人的最高剂量毒气,蝙蝠侠在脑中花力气战胜恐惧后回到现实。走投无路的稻草人决定将剩余药剂扔进下水道来阻止蝙蝠侠前进,但他却遭到杀手鳄袭击而被拖进水中消失。蝙蝠侠冒险走进杀手鳄的巢穴,取得所需胞子剂量后用陷阱将杀手鳄制伏,并回到蝙蝠洞制作解药,但只完成一剂量后,电脑就被蔓延进来的巨型藤蔓摧毁。蝙蝠侠折返回到主下水道区(Main Sewer Junction),却发现小丑将制作泰坦毒液所剩下的大量化学废料污染进地下储水库英语Water storage,为防止污水排入城市河流感染上千市民,蝙蝠侠到控制室关闭水泵,击败小丑派下去的大批人马后返回植物园,经过一番战斗后击败毒藤女并阻止植物滋生。

小丑在病院“访客中心”(Visitor Center)举办派对,派出泰坦怪物迎战蝙蝠侠,并展示刚被抓回来的高登。为了阻止小丑向高登发射泰坦毒镖,蝙蝠侠以自身承受毒镖并全力抵抗身体突变,对此气馁的小丑对自己身上注射大剂量毒液,随即变成一只巨型怪物,并把蝙蝠侠带至在天台的格斗场进行一对一战斗。蝙蝠侠对自己注射解药后,于紧接之战斗中把小丑彻底击败。警察和保安随即重夺病院控制权,重新逮捕所有罪犯,所有泰坦怪物包括小丑本人也以解药恢复正常而送回监牢。蝙蝠侠从高登的警车通信中获悉中央银行受双面人抢劫,随即乘坐蝙蝠战机返回市区。当蝙蝠侠离开岛屿不久,海面上漂浮着一箱没被查获的泰坦毒液,被随机出现的杀手鳄、稻草人、或是班恩一手抓住……

角色

[编辑]

蝙蝠家族

[编辑]

敌人

[编辑]

其他人物

[编辑]
  • 詹姆斯·高登局长Commissioner James Gordon汤姆·肯恩英语Tom Kane配音):哥谭市警察局局长,蝙蝠侠的多年盟友,这次作为病院的访客。
  • 奎西·夏普院长Warden Quincy Sharp;汤姆·肯恩配音):阿卡姆精神病院的院长,一名表里不一、目空一切的政客,灾难发生时只想维护名声来选市长。
  • 亚伦·凯许Aaron Cash;德维恩·R·谢泼德配音):病院资深警卫,正直可信,蝙蝠侠的盟友,曾经被杀手鳄咬掉一只手。
  • 法兰克·鲍斯Frank Boles;丹尼·雅各布斯配音):病院资深警卫,待人恶劣、残酷不忠,与小丑结盟而协助他夺下病院。
  • 佩內洛普·杨Dr. Penelope Young克莉·桑默英语Cree Summer配音):病院主治医生兼医学主管,身为一名医学天才,入职仅两年就开创出泰坦计划,然而成果却被小丑利用。
  • 葛丽琴·维斯勒Dr. Gretchen Whistler亚卓安妮·巴贝英语Adrienne Barbeau配音):病院精神科医师,病院中最年长、最有经验的医生,试图治疗过杀手鳄、维克多·萨斯与谜语人。
  • 莎拉·卡西迪Dr. Sarah Cassidy;金柏莉·布鲁克斯配音):病院的年轻心理医生,曾经治疗过萨斯,却反被他视为目标之一。
  • 史蒂芬·凯勒曼Dr. Stephen Kellerman基斯·佛格森英语Keith Ferguson (voice actor)配音):病院心理医生,曾经治疗过稻草人与毒藤女,然而两次都受对方影响。
  • 艾迪·伯罗Eddie Burlow克里斯·考克斯英语Chris Cox (actor)配音):病院警卫之一。
  • 杰克·莱德Jack Ryder詹姆斯·霍兰英语James Horan (actor)配音,仅声音出场):哥谭记者。

游戏细节

[编辑]
  • 当玩家完成谜语人的所有挑战后,可以在通信中听见谜语人因为所在位置被蝙蝠侠查获而被攻进来的警察逮捕的声音。另外,在谜语人的病人会谈录音里,谜语人说过一句“反正那不是我的小孩”,这参考他在漫画里的家庭状况:他有一个女儿。
  • 当玩家解析完“阿玛迪斯·阿卡姆之灵”藏于精神病院各处的23个“阿卡姆编年史”(The Chronicles of Arkham)讯息时,第23个会建议你去找出留下讯息之人的真实身份。而最后答案是,“阿玛迪斯·阿卡姆之灵”实为奎西·夏普院长,游戏透漏他曾经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玩家回到他先前藏身的控制室可以发现他人已经消失,并在地上为蝙蝠侠留下第24个讯息。
  • 稻草人在游戏中的造型参考《猛鬼街系列电影英语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franchise)》中的连环杀人魔弗莱迪·克鲁格,他手上所戴的针筒可以体现出来。
  • 稻草人的录音资料中提及过两位名叫墨菲(Dr. Murphy)和康布斯(Dr. Combs)的医生,这两个名字取自《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稻草人的扮演者希里安·墨菲以及《蝙蝠侠:动画系列》中稻草人的配音员杰佛瑞·康布斯。
  • 玩家如果在完成故事前进入访客中心,小丑会透过电视机和你讲话,玩家在听完笑话后离开前转身,会发现电视的小丑支架改变姿势,暗示著那“小丑支架”其实是小丑本人。
  • 玩家在高度监牢区中可以遇见被监禁的泥面人,他会相继变形为亚伦·凯许、奎西·夏普、以及詹姆斯·高登局长的模样出现在玩家面前,此景象会作为谜语人的谜语之一。
  • 游戏发生时间位于《蝙蝠侠:致命玩笑》之后,游戏中还包含部分元素。
    • 芭芭拉·高登在游戏里已经因为下半身瘫痪而坐上轮椅(可以在游戏中的人物资料图中确定),因此改用“先知”代号替蝙蝠侠搜集情报。
    • 蝙蝠侠提及小丑发邮件资助并威胁杨医师所使用的假名“杰克·怀特”为小丑旧时代的化名之一。
    • 游戏初期,蝙蝠侠在进入医疗中心前,若是于第二次进入访客中心靠电视会面小丑时,小丑会说:“曾经有两个关在精神病院的病人…啊,对了,你早就听过这段子对吧?”该笑话则是在致命玩笑结尾中小丑为蝙蝠侠所讲的。
    • 在结尾之战时,蝙蝠侠在访客中心对抗小丑党羽时,小丑坐在一个用假人所堆积的王座上观看;该王座也在致命玩笑中出现过。
  • 游戏中可以找到有关续集的彩蛋,该彩蛋由于藏的太过隐秘而一直没人发现,最后还是由游戏制作人员亲自透漏。在阿卡姆宅邸里的院长办公室中,进门左手边有一个隐藏的密室,玩家必须靠连续三个爆破胶才能炸开门。玩家可以在密室中找到奎西·夏普为“阿卡姆之城”做的安排,以及续集中所使用的概念图。
  • 在阿卡姆宅邸的杨医师办公室外的停尸间里,玩家可以找到忍者大师的尸体,该景象也会作为谜语人的谜语之一。而解开该谜语后,玩家如果离开该场景后再回来的话,可以发现忍者大师的尸体已经消失。

开发

[编辑]

游戏于2008年8月首次公布,由Eidos Interactive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协助Rocksteady Studios进行开发[3][19]。Eidos于2007年春季取得游戏制作权,当时Rocksteady Studios知名度并不高,但Eidos在参考后者的游戏原型后决定与工作室接触。Rocksteady在Eidos要求下报告了对游戏的呈现方式,在2007年5月时已开始游戏概念开发,制作工作在9月全面展开[20][21]DC漫画在2007年末接触编剧保罗·迪尼英语Paul Dini(Paul Dini),为游戏构思原创剧情。迪尼认为此构思吸引而且相信市面蝙蝠侠游戏大多改编自电影和电视,拥有原创理念的游戏并不多。DC漫画以配合电子游戏的操作为前提向迪尼了解其剧作方向,其构思其后被认为与Rocksteady的意念吻合[22]。Rocksteady在迪尼加入开发团队时已研究把游戏地点定于阿卡姆疯人院内,而病院被初步设计为一座位于岛屿上的大型设施。演员阵容当时仍未有定案,但小丑被认为将会扮演重要角色[23]。游戏与剧情的开发同时进行,但游戏技术上的限制使剧情需要作出配合。开发目标为使游戏足以吸引玩家(特别是对蝙蝠侠系列兴趣不大的玩家)投入八至十小时完成游戏。Rocksteady为迪尼提供指引,以免过于偏重剧情或角色发展[22]

游戏受漫画《阿卡姆精神病院:怵目地球上的惊心之屋英语Arkham Asylum: A Serious House on Serious Earth[23]和2007年电子游戏《生化奇兵》的剧情叙述和气氛影响[24];各工具和能力互相配合使用的灵感来自《塞尔达传说》和《银河战士系列》。设计团队抽出配合蝙蝠侠的元素并加以强调,违反角色特征的构思则被废除,此外像蝙蝠侠从不杀害敌人等部分元素被严格遵守,对平衡玩家自由和角色设定造成挑战[25]。团队认为阿卡姆疯人院能使玩家局限在包括不同敌人的有限空间内,相反开放式世界会使玩家能获得支持或返回蝙蝠洞而远离了敌人[20]。团队希望游戏能包含蝙蝠侠系列的著名象征,因此在早期制作阶段已决定蝙蝠侠、小丑和哈利·奎恩分别由动画系列沿用配音担任[22]

游戏开发耗时约21个月,开发团队从最初为40人扩大至游戏完成时约60人[26]。战斗系统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被认为是开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Rocksteady最初以节奏动作游戏为基础设计战斗,其后改为以着色圆圈互相碰撞的2D系统,最终版本以此为基础[27]。系统被设计为以简单操作方式反映蝙蝠侠能轻易做出相关的动作[28]。此外蝙蝠侠斗蓬的程序编写被指耗时两年,使用了多达七百个动画和声效以营造真实感[29]

部分蝙蝠侠系列人物因未能配合剧情而被开发团队否决加入,例如急冻人的动机与小丑不同、不像谜语人般执著于证明自己比蝙蝠侠优越、也不会理会其他超级罪犯的计划;毒膝女盘踞之植物园中原定有地下迷宫而疯帽客就在其中,但团队认为以上设定与游戏气氛不吻合而废除[22]蝙蝠车与蝙蝠战机原定为可使用交通工具,但团队为免开发驾驶系统和相关游戏情节过于费时导致质量下降而否决,最终只在游戏出现而无法由玩家操纵[30]

在游戏开发工作完成前七个月分,Rocksteady已在构思续作并确保使两款游戏间的叙事性质能保持一致[31][32]。与续作有关的提示、蓝图和概念艺术被藏在疯人院院长办公室内的密室中[31][32][33],其存在于游戏发售后六个月后才被Rocksteady公开[34]

游戏音乐由罗恩·费什英语Ron Fish(Ron Fish)和尼克·阿伦道尔(Nick Arundel)创作,后者也负责创作续作《蝙蝠侠:阿卡姆之城》的音乐[35]

为营造游戏美学,团队进行设计时结合了漫画和现实风格:建筑物和角色需要跨张以呈现蝙蝠侠系列的世界,但也需要真实的质感和细节。团队也为游戏世界(特别是疯人院)重新建构了黑暗和哥特式的意象以营造疯狂的感觉[36]。蝙蝠侠造型受漫画家詹姆·李(Jim Lee)的作品影响,被塑造成强壮健硕,从而使玩家相信他体质足以进行极限战斗;其黑灰服装源自现代版本和带有军事和工业色彩,前后绘制了13个概念设计才决定最后外观[36][37]。由于开发团队只获得原创蝙蝠侠的版权,画师在描绘小丑时避免了参考电影版小丑,转为参考1988年视觉小说《蝙蝠侠:致命玩笑》的角色设计;哈莉·奎茵设计被大幅度改变,其红黑全身服装和小丑帽被换成包含护士与女生制服元素的服装[36]

评价

[编辑]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92.07% (PS3)[38]
92.34% (X360)[39]
91.89% (PC)[40]
Metacritic91/100 (PS3)[41]
92/100 (X360)[42]
91/100 (PC)[43]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1UP.comA−[44]
电脑与电子游戏9.2/10[45]
Edge8/10[46]
Eurogamer9/10[10]
Game Informer9.5/10[48]
GameSpot9/10[47]
Giant Bomb5/5颗星[49]
IGN9.3/10[50]
X-Play英语X-Play4/5颗星[51]
每日电讯报9/10[11]
联机9/10[52]

游戏获一致好评。GameRankingsMetacritic分别为游戏Xbox 360版本给予92.34分和92分[39][42]、PlayStation 3版本给予92.07分和91分[38][41]、以及微软视窗版本给予91.89分和91分[40][43]。游戏亦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曾成为最受欢迎超级英雄游戏(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Superhero Game Ever)[53]

游戏被评为史上最佳漫画超级英雄游戏之一。Edge表示游戏从某程度上而言是现今最佳的超级英雄游戏[46]IGN成员葛里格·米勒(Greg Miller)形容游戏是史上最伟大的漫画游戏[50]Eurogamer成员丹·怀特黑德(Dan Whitehead)称游戏为无容置异的最佳超级英雄游戏,当中图像绝佳、剧情令人信服、配音出色,即使没有蝙蝠侠也是一部精细和引人入胜的游戏[10]PlayStation 3杂志英语PSM3成员安迪·凯利(Andy Kelly)表示Rocksteady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赋予了玩家超级英雄的力量,同时设定了足够的弱点使游戏具有挑战性,是平衡和设计的非凡杰作[54]联机成员基斯·高勒(Chris Kohler)表示游戏强项在于紧凑的剧情和出色的声演,使一款原本可能很普通的游戏变得迷人[52]1UP.com成员斯里·古恩(Thierry Nguyen)表示Rocksteady结合了战斗、潜行、叙事和动画配音,使之成为当时为止最佳的蝙蝠侠数码模拟[44]

部分评论认为游戏的独特冒险、与游戏世界的连系和创新的构思与《生化奇兵》等游戏相近[48],此外冒险风格类似《塞尔达传说系列[45];世界建构类似《银河战士系列[52];混合了肉搏战、潜行和平台的经典动作冒险类似《生化危机系列》和《古墓丽影系列[10]

游戏世界的设计和细节广受评论赞扬。Game Informer成员安德鲁·莱纳(Andrew Reiner)表示游戏背景气氛紧张迷人,是一个惊叹和恐怖之地[48];米勒表示游戏世界正确地结合了恐怖和时髦,亦欣赏蝙蝠侠服装能反映剧情进展带来的损伤,但认为像素化电脑成像和声唇划一问题减弱了游戏外观[50];怀特嘿表示出色的动画使蝙蝠侠看上去像活的一样,但写道游戏世界没有生气和缺乏可互动物件,亦批评角色逻辑在部分情节中为游戏桥段作出了牺牲,例如重复以毒气和接电地面作为障碍[10]

战斗系统因操纵简单而获得好评,指出玩家不必学会复杂的特殊技组合就能有效运用,亦强调了以节奏和流动造出流畅、有美感和暴力的攻击。评论表示即使战斗加入了更难对付的敌人仍具挑战性,充分鼓励了掌握战斗的玩家但不惩罚未能掌握的玩家[10][11][46]。潜行的设计和多样的制敌方式同获好评。电脑与电子游戏成员安迪·罗宾逊(Andy Robinson)表示潜行是游戏的核心,游戏是喜欢思考的人的潜行游戏[11][55];Edge表示游戏提供的潜行令人兴奋;部分评论对敌人看见同伴倒下后表现惊慌作出正面回应[49],但部分批评人工智能不足,使蝙蝠侠在被发现后能轻易逃走,也对蝙蝠侠的存在没有反应[46][56]。怀特嘿表示潜行带来的满足感较战斗逊色,指出在狭窄空间中对蝙蝠侠的操作出现困难和环境动作不一致[10]

评论大多认为头目战是游戏一大缺点,缺乏新意和单调重复,玩家须背诵和重复单一的战斗方式,当中班恩之战已在普通战中体验过,而且玩家须面对重复的攻击模式和即死攻击[10][11][16][46],因此大多认同头目战相对整体剧情而言是反高潮[10][11][16]。评论亦指与小丑的光环是愚蠢[11][46],以及鳄鱼人之战沈闷和过长,两场战斗均不应存在于游戏中[52]。稻草人之战则几乎获一致好评,当中以恐惧气体幻化而成的幻觉被指打破了第四面墙、颠覆了游戏的固有剧情叙述方式和期望、以及媲美1998年游戏《合金装备》的Psycho Mantis之战和2002年游戏《永恒黑暗英语Eternal Darkness[10][52][57]

主要角色的声演普遍获正面评价[10],其中饰演小丑的马克·汉米尔获一致好评,认为他杰出的抑扬顿挫和说话节奏产生了咯咯笑的狂野演出,最为受欢迎[11][52][50];古恩表示除了《蝙蝠侠:致命玩笑》内的小丑和2008年电影《蝙蝠侠:黑夜之神》中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外,迪尼和汉米尔对小丑的诠释最为出色[44]

系列其他作品

[编辑]
蝙蝠侠:阿卡姆系列游戏
游戏标题 发行年份 电子游戏机 电脑PC 掌机 手机 VR
PS3 PS4 PS5 Wii U NS X360 XOne XSX Mac Win 3DS Vita 安卓 iOS Quest 3
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A] 2009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A][B] 2011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封闭英语Batman: Arkham City Lockdown 2011
蝙蝠侠:阿卡姆起源 2013
蝙蝠侠:阿卡姆起源 (手机版)英语Batman: Arkham Origins (mobile) 2013
蝙蝠侠:阿卡姆起源 黑门英语Batman: Arkham Origins Blackgate[C] 2013
蝙蝠侠:阿卡姆骑士 2015
蝙蝠侠:阿卡姆地狱英语Batman: Arkham Underworld 2016
蝙蝠侠:阿卡姆VR英语Batman: Arkham VR 2016
自杀突击队:战胜正义联盟 2024
蝙蝠侠:阿卡姆之影英语Batman: Arkham Shadow 2024
注明
  1. ^ 1.0 1.1 PS4和XOne只发行了系列首作和续作的重制版本《蝙蝠侠:重返阿卡姆》
  2. ^ Wii U发行了《蝙蝠侠:阿卡姆之城》的强袭版(Armored Edition)
  3. ^ 游戏机和PC版本以豪华版(Deluxe Edition)的方式发行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Kohler, Chris. A First-Hand Tour of Batman: Arkham Asylum's Madhouse. 联机.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2009-01-30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2. ^ 2.0 2.1 Orry, James. Batman: Arkham Asylum confirmed for Aug 28. VideoGamer.com. Pro-G Media Ltd. 2009-05-29 [201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3. ^ 3.0 3.1 3.2 3.3 Batman: Arkham Asylum to Support NVIDIA PhysX technology.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09-08-06 [201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4. ^ Feral Interactive: Batman: Arkham Asylum release announcement. Feral Interactive. 2011-11-03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5. ^ Cork, Jeff. Comparison Video Shows How Batman: Return To Arkham Stacks Up To Originals.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6-09-06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6). 
  6. ^ Keating, Barry. Batman: Arkham Asylum – first-look. GamesRadar. Future Publishing. 2008-09-26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7. ^ 7.0 7.1 7.2 Bramwell, Tom. Batman: Arkham Asylum.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09-04-16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8. ^ Schiesel, Seth. On a Grim Island, a Caped Crusader for a Teenager’s Inner Adult.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公司. 2009-09-04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9. ^ 9.0 9.1 9.2 9.3 LeTendre, Brian. The Gameplay of Batman: Arkham Asylum. 漫画书资源网. Boiling Point Productions. 2009-08-14 [201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Whitehead, Dan.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09-08-21 [200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6).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Hoggins, Tom. Batman: Arkham Asylum video game review. 每日电讯报. 电讯媒体集团. 2009-08-25 [201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12. ^ Serafino, Jason. 39. Remote-Controlled Batarang. Complex英语Complex (magazine). Complex Media. 2012-07-17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13. ^ Serafino, Jason. 20. Explosive Gel. Complex英语Complex (magazine). Complex Media. 2012-07-17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14. ^ Batman: Arkham Asylum Walkthrough & Strategy Guide (Page 51). GameSpy.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09-01-24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15. ^ Miller, Greg. Batman: Arkham Asylum - Chapters 3 and 4.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09-08-05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6). 
  16. ^ 16.0 16.1 16.2 Kelly, Andy. Read PSM3's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here (Page 2). PSM3英语PSM3.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09-08-2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17. ^ Calvert, Justin. Batman: Arkham Asylum. CNET Australia. CBS互动. 2009-08-26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18. ^ Miller, Greg. Batman: Arkham Asylum PS3 Sales Pass Xbox 360.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09-08-21 [201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19. ^ Brudvig, Erik. Batman: Arkham Asylum Announced.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08-08-13 [201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20. ^ 20.0 20.1 Snider, Mike. The rest of the story: 'Batman: Arkham Asylum'. 今日美国. 甘尼特报团英语Gannett Company. 2009-08-24 [201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5). 
  21. ^ Graft, Kris. Rocksteady's Sefton Hill Unmasks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asutra. Think Services. 2009-10-19 [201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22. ^ 22.0 22.1 22.2 22.3 Cowen, Nick. Batman: Arkham Asylum interview with Paul Dini. 每日电讯报. 电讯媒体集团. 2009-09-02 [201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23. ^ 23.0 23.1 LeTendre, Brian. Paul Dini Talks Batman: Arkham Asylum. 漫画书资源网. Boiling Point Productions. 2009-04-24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24. ^ LeTendre, Brian. Producer Talks "Batman: Arkham Asylum". 漫画书资源网. Boiling Point Productions. 2009-03-06 [201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25. ^ Graft, Kris. Rocksteady's Sefton Hill Unmasks Batman: Arkham Asylum (Page 2). Gamasutra. Think Services. 2009-10-19 [201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26. ^ Batman: Arkham Asylum Packs a Punch with Unreal Engine 3. Epic Games. [201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1). 
  27. ^ Reiner, Andrew. Tidbits: What You Didn't Know About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09-10-02 [200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9). 
  28. ^ Graft, Kris. Rocksteady's Sefton Hill Unmasks Batman: Arkham Asylum (Page 3). Gamasutra. Think Services. 2009-10-19 [201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29. ^ Purchese, Robert. Eidos expects Batman to score in the 90s.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09-05-11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30. ^ Graft, Kris. Rocksteady's Sefton Hill Unmasks Batman: Arkham Asylum (Page 5). Gamasutra. Think Services. 2009-10-19 [201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31. ^ 31.0 31.1 Batman: Arkham City. GameSpot. CBS互动. 2011-02-01 [201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32. ^ 32.0 32.1 Cowen, Nick. Batman Arkham City interview: superhero development. 卫报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011-09-02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33. ^ 'The ending was almost taboo' - Rocksteady looks back on Arkham City (Page 2). 电脑与电子游戏. Future Publishing. 2012-02-09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34. ^ Dan, Ryckert. Finding The Asylum's Biggest Secret: Arkham City's Blueprints.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0-08-09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35. ^ Hamilton, Kirk. So Many Batmen, So Many Batman Musical Themes. Kotaku. Gawker Media英语Gawker Media. 2011-10-17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36. ^ 36.0 36.1 36.2 LeTendre, Brian. The Art of Batman: Arkham ASylum. 漫画书资源网. Boiling Point Productions. 2009-07-10 [201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8). 
  37. ^ Marie, Meagan. The Art Direction Of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0-03-13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38. ^ 38.0 38.1 Batman: Arkham Asylum (PlayStation 3) reviews at. GameRankings. CBS互动.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39. ^ 39.0 39.1 Batman: Arkham Asylum (Xbox 360) reviews at.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0. ^ 40.0 40.1 Batman: Arkham Asylum (PC) reviews at. GameRankings. CBS互动.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1. ^ 41.0 41.1 Batman: Arkham Asylum (PlayStation 3) reviews at. Metacritic. CBS互动.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2. ^ 42.0 42.1 Batman: Arkham Asylum (Xbox 360) reviews at. Metacritic. CBS互动.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3. ^ 43.0 43.1 Batman: Arkham Asylum (PC) reviews at. Metacritic. CBS互动.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4. ^ 44.0 44.1 44.2 Nguyen, Thierry.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1UP.com. Ziff Davis. 2009-08-21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45. ^ 45.0 45.1 Robinson, Andy.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Page 2). 电脑与电子游戏. Future Publishing. 2009-08-2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Review: Batman – Arkham Asylum. Edge (杂志). Future Publishing. 2009-09-0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47. ^ Calvert, Justin. Gamespot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GameSpot. CBS互动. 2009-08-24 [200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8. ^ 48.0 48.1 48.2 Reiner, Andrew.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09-09-27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49. ^ 49.0 49.1 Gerstmann, Jeff.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Giant Bomb. CBS互动. 2009-09-0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0. ^ 50.0 50.1 50.2 50.3 Miller, Greg.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of the Year) Review (Page 3).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10-05-26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1. ^ McGarvey, Sterling.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X-Play英语X-Play. G4. 2009-08-21 [2009-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52. ^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Kohler, Chris. Review: Creepy Batman: Arkham Asylum Redefines Comic-Book Game. 联机. 康泰纳仕. 2009-09-01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53. ^ "Batman: Arkham Asylum" Awarded a Guinness World Record. 漫画书资源网. Boiling Point Productions. 2009-08-31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5). 
  54. ^ Kelly, Andy. Read PSM3's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here. PSM3英语PSM3.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09-08-2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5. ^ Robinson, Andy. Batman: Arkham Asylum Review. 电脑与电子游戏. Future Publishing. 2009-08-21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6. ^ Miller, Greg.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of the Year) Review (Page 2).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10-05-26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57. ^ Miller, Greg. Batman: Arkham Asylum (Game of the Year) Review. IGN. J2 Global英语J2 Global. 2010-05-26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