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笨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笨港
汉字 笨港
白话字 Pùn-káng
台语罗马字Pùn-káng
又音
白话字 Pūn-káng
台语罗马字Pūn-káng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笨港台湾南部古地名之一,指今日的云林县北港镇镇上以及嘉义县新港乡南港村[1][2]

历史

[编辑]

在17世纪荷兰人所描绘的地图中,邻近现在笨港附近的河流有“R.Ponkan”字样[3],随后闽粤移民来此,这一河口港名称遂演变为笨港,其位置约在今新港南坛水月庵与北港北坛碧水寺之间。笨港出现于清文献,始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湾府志》记载“一曰山叠溪,源流有三,至笨港入于海”。

该地原为洪雅族猫儿干社栖地,汉人移入始于明朝天启年间漳州颜思齐登陆筑寨,之后郑芝龙招闽籍垦户拓垦,陈衷纪、许友仪、林天生等漳泉垦首跟进,陈立勋建笨港街,清朝雍正之前港市盛极一时。

早年笨港港道迂回,易于回避官兵,成为先民入垦台湾渡口之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树璧和尚自湄洲,奉请妈祖赴台传香,笨港始建“笨港天妃庙”。道光年诗人进士施琼芳写有“北港灵祠冠阖台”的诗句[4]

商业上,笨港因依畔笨港溪而兴起,康熙年诸罗县志即记称:“笨港街、台属街市,此为最大”[5],乾隆年府志更记称:“笨港街、俗称小台湾。”,除此之外也有“一府二笨”之说。

宗教信仰方面,当年古笨港主要三大庙宇为天后宫(今北港朝天宫)、水仙宫、协天宫,也因地理位置变迁造成目前分隔两岸情形。

分裂

[编辑]

乾隆十五年(1750年),笨港溪(今北港溪)严重泛滥,将笨港分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两部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发生漳泉械斗,造成泉州人居笨北港、漳州人居笨南港的局面。

之后笨北港原地发展成为今日之北港镇,笨南港则因接下来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泛滥,使笨南港据民再次迁移至东南方的“麻园寮”,改称“新南港”,至清末易名“新港”。笨南港旧街市则改称“旧南港”(今新港乡南港村),虽已因街市迁移而没落,但今日尚留有不少当年旧迹。

注释

[编辑]
  1. ^ 《北港镇志》
  2. ^ 《新港乡志》
  3. ^ 杨先骅. 北港發展史(一):號稱「台灣梵諦岡」,400年歷史重鎮「笨港」是如何發跡的?. 关键评论. 2023-01-30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4. ^ 周美莹. 雲林.北港 海不揚波澤蓬萊 北港靈祠冠闔台. 人间福报. 2022-07-18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3). 
  5. ^ 北港鎮地名由來. 云林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9-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