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爾·貝姆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貝姆
卡爾·貝姆,1947年
音樂家
出生(1894-08-24)1894年8月24日
逝世1981年8月14日(1981歲—08—14)(86歲)
職業指揮家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活躍年代1917年–1981年

卡爾·貝姆(德語:Karl Bö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奧地利指揮家,以詮釋莫札特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聞名。[1]

卡爾·貝姆指揮過數量眾多的著名交響樂團,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關係尤其緊密,和柏林愛樂樂團也合作錄製過許多唱片,其中包括莫札特的交響曲全集。貝姆還指揮過歐美各地許多著名歌劇院的演出,比如大都會歌劇院柏林國立歌劇院,與拜魯特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很多音樂節保持著幾十年的緊密聯繫。卡爾·貝姆錄製了許多唱片,其中一些還拍成了電影,他指揮演出的重點是德奧古典和浪漫時期的作品。在德勒斯登的時候,他與理查·施特勞斯相交甚好,因而指揮過他很多作品的首演。在公眾心目中,與同胞卡拉揚涉足甚廣的風格不同,貝姆更多的被認為是一位本土音樂家[來源請求],他們同為維也納愛樂至今為止僅有的兩位榮譽指揮(德語:Ehrendirigent)。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貝姆出生於奧地利格拉茨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父親雖然知道他有音樂天賦並為之高興,但並不十分同意讓音樂成為卡爾·貝姆的職業。貝姆於是在做指揮助理、學習音樂的同時學習法律,後就讀於維也納音樂學院格拉茨音樂學院德語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Graz格拉茨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聲歌手樂理論。

職業生涯

[編輯]

貝姆1917年在家鄉格拉茨開始職業指揮生涯,1921年在布魯諾·瓦爾特的支持下成為慕尼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指揮。1927年在達姆施塔特擔任音樂總監,1931年遷職漢堡,1934至1943年任職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首席指揮,1943年起執導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等樂團。二次大戰末期,1944年8月,卡爾·貝姆被希特勒擬定為受保護的藝術家之一,免於上前線演出。由於和納粹黨靠近的歷史,卡爾·貝姆在戰後被聯軍免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指揮職務,禁止上臺指揮直至1947年。

貝姆於1928年首演貝爾格的《伍采克》,並成為《伍采克》與《露露》的權威詮釋者。1933年因《阿拉貝拉英語Arabella》的演出,貝姆與理查·史特勞斯結下不解之緣。之後首演理查·施特勞斯的《沉默的女人英語Die schweigsame Frau》以及題獻給貝姆的《達佛涅 (歌劇)英語Daphne (opera)》。此外貝姆亦在各地不斷指揮演出莫札特華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等人為數不少的歌劇,及德奧作曲家為主的交響曲作品。1970年因為他對維也納音樂貢獻卓著而榮獲奧地利共和國科學和藝術榮譽勳章德語Österreichisches Ehrenzeichen für Wissenschaft und Kunst

1981年8月14日貝姆在薩爾茲堡排練理查·史特勞斯的《厄勒克特拉》時逝世,享年86歲。按照他的遺願,貝姆身後安眠於薩爾茲堡[2]

個人生活

[編輯]

家庭

[編輯]

卡爾·貝姆的兒子是演員、慈善家卡爾海因茲·貝姆

政治立場

[編輯]

由於在二戰期間曾在納粹當局治下演奏,貝姆被盟軍方面列管、調查,並且列為不受歡迎人物,禁止他演出的限令長達兩年之久。遽聞他從未正式加入納粹黨[3],但相關爭議甚多[4]

2015年12月,薩爾茨堡音樂節董事會決議在音樂節主建築的「卡爾·貝姆廳」(德語:Karl-Böhm-Saal[a]加嵌一銘牌,肯認他在政治上的不足之處[5][6]

評價

[編輯]

總體來說,貝姆的指揮樸實大方、四平八穩,被譽為「精準大師」。雖然有人說他「學究氣」重,可能是針對他忠實原譜而言,不會擅自加入戲劇性效果;而他這種自然不造作的風格,其實反倒為絕大多數樂迷所稱道。特別是莫札特的作品,貝姆即使年事已高,也不斷對之研究探索。他演奏的莫札特簡潔而不浮華,卻又不失幽默。[原創研究?]

作品

[編輯]

錄音

[編輯]

註:標註的年份為錄音時間。

歌劇

貝多芬

  • 費黛里奧,紐約大都會歌劇院,Sony(1960)
  • 費黛里奧,柏林國立歌劇院,Memories(1963)
  • 費黛里奧,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69)

貝爾格

  • 伍采克,柏林國立歌劇院,DG(1965)
  • 露露,柏林國立歌劇院,DG(1968)

莫札特

  • 魔笛,維也納愛樂,Decca(1955)
  • 魔笛,柏林愛樂,DG(1964)
  • 女人皆如此,維也納愛樂,Decca(1955)
  • 女人皆如此,愛樂管絃樂團,EMI(1962)
  • 女人皆如此,維也納愛樂,DG(1974)
  • 費加洛的婚禮,維也納愛樂,Philips(1956)
  • 費加洛的婚禮,柏林國立歌劇院,DG(1968)
  • 唐·喬凡尼,布拉格歌劇院,DG(1967)
  • 唐·喬凡尼,維也納愛樂,DG(1977)
  • 後宮誘逃,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73)
  • 依多美尼歐,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77)
  • 狄托的仁慈,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79)

約翰·史特勞斯

  • 蝙蝠,維也納愛樂,Decca(1971)

理查·史特勞斯

  • 阿卡貝拉,維也納愛樂,DG(1947)
  • 納克索島的阿麗亞德妮,維也納愛樂,DG(1954)
  • 玫瑰騎士,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58)
  • 玫瑰騎士,維也納愛樂,DG(1969)
  • 沉默的女人,維也納愛樂,DG(1959)
  • 厄勒克特拉,德勒斯登國立樂團,DG(1961)
  • 達芙妮,維也納交響樂團,DG(1964)
  • 莎樂美,漢堡歌劇院,DG(1970)
  • 隨想曲,巴伐利亞交響樂團,DG(1971)
  • 沒有影子的女人,維也納歌劇院,DG(1977)

華格納

  • 尼伯龍根的指環,拜魯特節慶樂團,Philips(1966-67)
  • 崔斯坦與依索得,拜魯特節慶樂團,DG(1966)
  • 漂泊的荷蘭人,拜魯特節慶樂團,DG(1971)

注釋

[編輯]
  1. ^ 該廳現時做為「莫札特之家」(德語:Haus für Mozart)演出節目間的觀眾休息室之用。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1. ^ Brunner, Gerhard, and José A. Bowen. "Böhm, Kar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retrieved 2 September 2018.
  2. ^ 音樂150111大指揮家系列(五) Karl Böhm. 2015-01-11 [202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3. ^ 指 揮 家 貝 姆 逝 世 25 週 年 紀 念 專 輯 .... [202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4. ^ 双面的“精准大师”. 2009-01-20 [202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3). 
    引文:「他早期曾是納粹的支持者,在漢堡指揮時,他曾公開抱怨樂團猶太人太多;納粹吞併奧地利時,他在維也納愛樂演出前,曾轉身行納粹禮;並且在1938年那次,被希特勒操縱的全民公決中,有人指責貝姆曾私下表示,「如果誰不100%支持我們的領袖,那麼這個人也不配作德國人」。」
  5. ^ NS-Vergangenheit: Erklärung im Karl-Böhm-Saal. ORF. 2015-12-28 [202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德語). 
  6. ^ Norman Lebrecht. KARL BÖHM IS NAMED A NAZI IN SALZBURG. 2015-12-28 [202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8) (英語).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