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粿條
起源地中國華南地區
地區東亞東南亞
主要成分
粿條
漢語粿
印尼蘭特包的雞肉蝦仁粿條湯

粿條閩南語Kué/ké/kér-tiâu),又稱粿仔閩南語Kué/ké/kér-á)、粿仔條閩南語Kué/ké/kér-á-tiâu),是潮汕人乃至泉漳人對某種米製麵條類型食物的稱呼,是扁條狀的稻米製品,和廣府人河粉客家人粄條相似[1]。是華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乃至東南亞一帶常見的食物。

香港,有些人依照潮州話泉漳話的讀音將「粿條」音譯成「貴刁」。

製作方式[編輯]

粿條由大米磨成粉,加水製成漿後,再蒸煮成薄片,最後切成條狀即成[2]

煮食方式[編輯]

檳城炒粿條

粿條的煮法有多種,常見的有炒和水煮,如茄汁粿條、滑蛋粿條、炒煮粿條、清湯粿條、炒粿條[1]和粿條湯[3]

馬來西亞[編輯]

在馬來西亞的檳城,粿條可分一般以豬骨或雞骨頭熬煮的湯底,或牛肉粿條湯。

福建[編輯]

永安粿條成品

永安,最普遍的吃法是將粿條用開水燙過後,放入骨頭湯中做成湯粉食用[2]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宋祝平. 闽南小吃炒粿条. 漳州信息超市. 2009-03-10 [2010-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8)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粿条. 三明市永安市人民政府. 2017-12-01 [2023-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中文(中國大陸)). 
  3. ^ 汕头街粿条汤处处好. 光華電子新聞. 2009-11-03 [2010-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