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字: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Zy26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6行: 第16行: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810组汉字每组选定一种形体作为正体字,没有选中的1055个汉字作为[[异体字]]予以废除。<ref> 《现代汉语教材 汉字 汉字改革与规范》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编 第26页</ref>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810组汉字每组选定一种形体作为正体字,没有选中的1055个汉字作为[[异体字]]予以废除。<ref> 《现代汉语教材 汉字 汉字改革与规范》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编 第26页</ref>

== 名稱 ==
由於近代史演變的複雜因素,傳統漢字現在有不同名稱及內涵的差異:

=== 中華民國(臺灣) ===
[[中華民國]]政府稱傳統漢字為「'''國字'''」,又名「'''-{正}-體字'''」('''-{正}-體中文''')<ref>[http://www.cns11643.gov.tw/AIDB/encodings.do 認識全字庫 › 中文碼介紹]</ref><ref name="盧國屏黃立楷2008">{{cite book|author1=盧國屏|author2=黃立楷|title=當代文字學概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V9MRAQAAMAAJ&q=%E6%BC%A2%E5%AD%97%E6%A8%99%E6%BA%96%E3%80%80%E6%AD%A3%E9%AB%94&dq=%E6%BC%A2%E5%AD%97%E6%A8%99%E6%BA%96%E3%80%80%E6%AD%A3%E9%AB%94&sa=X&ei=9S4DUcK8DcXQlAX-nYCQCw&redir_esc=y|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2008|publisher=五南圖書出版公司|isbn=978-957-11-5370-4}}</ref><ref name="華文世界">{{cite book|title=華文世界|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puUqAQAAMAAJ|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2006|publisher=世界華文敎育協進會}}</ref><ref name="圖書與資訊學刊">{{cite book|title=圖書與資訊學刊|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Ya2aAAAAIAAJ|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1994|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ref><ref name="另一種感動">{{cite book|title=另一種感動|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fphytkp1PsMC&pg=PA26|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publisher=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86-221-981-2|pages=26–}}</ref><ref>[http://english.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36&itemid=20800&rmid=3049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Writing in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While Maintaining a Reading Knowledge of Orthodox Forms" in Mainland China 2009/06/23]</ref><ref>[http://english.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491&itemid=22524 President Ma attends gathering for overseas compatriots attending National Day festivities]</ref>,是[[臺灣]]唯一的中文字體標準。

{{quote|[[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函,民國65年(1976年)9月13日臺(65)社字第24416號

主旨:(中華民國)學校學生應習正-{}-體字,以學生為對象之用書,亦應以正-{}-體字印製,不得使用簡體字。

資料來源:<!--官方文書-->《教育部公報》第21卷,第5-6頁。(1976年9月30日)}}

「'''國字'''」、「'''-{正}-體字'''」是[[臺灣]]對傳統漢字的官方名稱,而「-{繁}-體字」「-{繁}-體中文」的叫法在[[臺灣]]也常被誤用。[[馬英九]]在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曾要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市府教育局]]通函各市府、學校與民間單位,推行「正-{}-體字」非「繁-{}-體字」之正名宣導<ref>{{Cite web |url=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40698&CtNode=5441&mp=100032 |title=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實施方案 |author= 臺北市政府 |date=2002-05|publisher= 臺北市政府 |language= zh-tw|accessdate= 2013-08-20 |quote= 「正-{}-體字」非「繁-{}-體字」之正名宣導 }}</ref>,並於2004年,親自參與撰寫《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親自到臺灣[[微軟公司]]建議將[[Windows]]作業系統中的「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ref name="馬英九2009">{{Cite web|author=馬英九|url=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05&itemid=20513&rmid=2781 |work=總統手稿 |title=「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乙文|date=2009-06-23|quote=一、我為何關心中文發展?……三、為正體字請命!……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古訓。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是老祖先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使用的正統漢字,未曾增加筆畫,使用並不繁瑣,怎麼可以稱為帶有負面意涵的「繁-{}-體字」呢?至於「正-{}-體字」一語,有「正規」、「正統」、與「正式」的意思,是針對「異體」、「俗體」與「簡體」而來,但並無任何貶抑意涵。}}</ref><ref name="文訊">{{cite book|title=文訊|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uItLAQAAIAAJ|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2008|publisher=文藝資料硏究及服務中心}}</ref><ref name="亞洲週刊">{{cite book|title=亞洲週刊|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1Y1JAQAAIAAJ|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2009|publisher=明報雜誌社}}</ref><ref name="天下雜誌">{{cite book|title=天下雜誌|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jUESAQAAMAAJ|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date=October 2007|publisher=天下雜誌社,.}}</ref><ref name="盧國屏黃立楷2008">{{cite book|author1=盧國屏|author2=黃立楷|title=當代文字學概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V9MRAQAAMAAJ&q=%E6%BC%A2%E5%AD%97%E6%A8%99%E6%BA%96%E3%80%80%E6%AD%A3%E9%AB%94&dq=%E6%BC%A2%E5%AD%97%E6%A8%99%E6%BA%96%E3%80%80%E6%AD%A3%E9%AB%94&sa=X&ei=9S4DUcK8DcXQlAX-nYCQCw&redir_esc=y|accessdate=26 January 2013|year=2008|publisher=五南圖書出版公司|isbn=978-957-11-5370-4}}</ref>。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澳門) ===
[[香港]]和[[澳門]]在[[歷史]]及[[政治]]因素下曾屬歐洲國家統治,已經分別於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並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简體字]]的影響,另在主權移交之後基於[[一國兩制]]政策亦無改變原有傳統漢字之使用,[[香港]]和[[澳門]]的官方正式文字仍分為[[英文]](香港)、[[葡文]](澳門)和傳統漢字(「-{繁}-體字」,民間也有「-{正}-體字」、「原體字」、「深筆字」等稱法),教學和民間行文普遍使用傳統漢字,甚少为了手寫方便會使用[[简笔字]]。隨著與大陸經貿往來的加強,以及開放內地(大陸)人士來港旅遊[[港澳個人遊|自由行]]的影響,工商業[[簡體字]]的使用漸多,香港和澳門的商店有時會為招攬内地遊客而只提供[[簡化字]]的宣傳單張、大型廣告板、交通路線圖或路牌等,引起了許多本地居民的不滿。<ref>{{cite news|url=http://hk.news.yahoo.com/餐牌只供英文簡體-agn-b-速道歉-211458962.html|title=餐牌只供英文簡體 agnès b.速道歉|publisher=明報|date=2012-04-03|language=zh-hk|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630180404/http://hk.news.yahoo.com/%E9%A4%90%E7%89%8C%E5%8F%AA%E4%BE%9B%E8%8B%B1%E6%96%87%E7%B0%A1%E9%AB%94-agn-b-%E9%80%9F%E9%81%93%E6%AD%89-211458962.html|archivedate=2013-06-30|deadurl=yes}}</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307/t20130723_447802.html|title=港媒:怎麼看簡體字在香港?|publisher=香港成報|date=2013-07-23|language=zh-hk|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5104429/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307/t20130723_447802.html|archivedate=2013-10-15}}</ref>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Main|規範漢字}}
196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頒布《[[簡化字總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简化字]],並將與之對應的傳統漢字則稱作'''-{繁}-体字'''(民間亦有「-{正}-體字」、「老字」、「深筆字」等稱法)<ref>{{Cite book
|publisher = Multilingual Matters
|isbn=9781847690951
|editors=Robert B. Kaplan (ed.)
|last=Zhao
|first=Shouhui
|title=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Asia: Japan, Nepal, Taiwan and Chinese characters
|chapter=Chinese character modernis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ate=2008
}}</ref><ref name="Zhao2007">
{{Cite book
| publisher = Springer
| isbn = 0387485740
| last = Zhao
| first = Shouhui (赵守辉)
| coauthors = Richard B. Jr. Baldauf
| title = Planning Chinese Characters: Reaction,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汉字规划:反動、进化或改革?)
| date = 2007-12-27
}}
</ref><ref name ="Johnson1994">
{{Cite journal
| doi = 10.1017/S0267190500002889
| volume = 14
| pages = 177-199
| last = Johnson
| first = Robert Keith
| title =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Hong Kong
| journal =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 date = 1994
}}
</ref><ref name="Lee2005">
{{Cite news
| volume = 18
| last = Lee
| first = Leon Z
| title = Chinese Characters: A Quick Social, Political and Linguistic Survey
| work = CCAPS 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
| accessdate = 2009-03-18
| date = 2005-11
| url = http://www.ccaps.net/newsletter/10-05/art_1en.htm
}}
</ref>,還有一些漢字未簡化,继续沿用,称为[[传承字]]。

严格来讲,“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時使用,如某汉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则属于[[传承字]]範疇。但在某些时候,港、澳、臺通行字体会被笼统的称为「-{繁}-體字」;中國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分别会被笼统的称为“[[简体字]]”,不过其实此系统和[[臺湾]]、[[香港]]、[[澳门]]的用字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NoteTag|比如-{别(別)、没(沒)}-}},所以“[[简体中文]]”的笔画不一定较少,例如中國大陸規範字「-{强}-」{{NoteTag|中國大陸將「-{強}-」視為「-{强}-」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異體字]]廢除}}比港澳台通行的「-{強}-」字多一畫,再如《[[簡化字總表]]》將「谷」、「-{穀}-」合併為「谷」,“山谷”的“谷”與傳統寫法相同,這類“[[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一簡多繁]]”的例子還有很多。

=== 新加坡、馬來西亞 ===
{{Main|新加坡漢字|新馬華語#文字}}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文([[華語]])學術界在1970年代後開始統一使用[[簡體中文]];然而繁體字在大眾媒體中普遍存在著,例如華人商店的招牌、舊告示及許多非學術類中文書籍,[[香港]]和[[臺灣]]所出版的書籍也有在市場上流動。當地許多中文報章(印刷版《[[東方日報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和《南洋商報》除外)都會使用「標題繁體字,內容[[簡化字]]」的方式讓簡繁中文並存。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所有本地中文報章(當中也包括《[[東方日報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之官方網站都是以繁體中文為主要文字。


==现今官方公布的正体字==
==现今官方公布的正体字==

2018年2月23日 (五) 08:14的版本

正体,或者正体字,通常是指对汉字一般传统的写法。[1]中國古代文字學家依照《說文解字》將漢字分為正體、變體和俗體。說文所載的字稱為正體,不載者為變體或俗體。[2]

历史

秦朝,以小篆为正体字,以隶书为草体。[3]

西汉以隶书为正体,以楷书为草体。[3]

到了南北朝[4]楷书代替了隶书成为主要字体。[3]

楷书吸收了行书中对汉字的简化,产生了简化的楷书字体。[3]

唐《干祿字書》將所收漢字分為俗、通、正三体。卷契、药方、账据用俗体,奏表、牋啓、判状用通体(相承久远的俗字),对策、碑碣以及其他著述文章用正体。[5]

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曾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6]附说明: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810组汉字每组选定一种形体作为正体字,没有选中的1055个汉字作为异体字予以废除。[7]

名稱

由於近代史演變的複雜因素,傳統漢字現在有不同名稱及內涵的差異: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政府稱傳統漢字為「國字」,又名「正體字」(正體中文[8][9][10][11][12][13][14],是臺灣唯一的中文字體標準。

教育部函,民國65年(1976年)9月13日臺(65)社字第24416號

主旨:(中華民國)學校學生應習正體字,以學生為對象之用書,亦應以正體字印製,不得使用簡體字。

資料來源:《教育部公報》第21卷,第5-6頁。(1976年9月30日)

國字」、「正體字」是臺灣對傳統漢字的官方名稱,而「繁體字」「繁體中文」的叫法在臺灣也常被誤用。馬英九在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曾要求市府教育局通函各市府、學校與民間單位,推行「正體字」非「繁體字」之正名宣導[15],並於2004年,親自參與撰寫《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親自到臺灣微軟公司建議將Windows作業系統中的「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16][17][18][19][9]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澳門)

香港澳門歷史政治因素下曾屬歐洲國家統治,已經分別於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並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简體字的影響,另在主權移交之後基於一國兩制政策亦無改變原有傳統漢字之使用,香港澳門的官方正式文字仍分為英文(香港)、葡文(澳門)和傳統漢字(「繁體字」,民間也有「正體字」、「原體字」、「深筆字」等稱法),教學和民間行文普遍使用傳統漢字,甚少为了手寫方便會使用简笔字。隨著與大陸經貿往來的加強,以及開放內地(大陸)人士來港旅遊自由行的影響,工商業簡體字的使用漸多,香港和澳門的商店有時會為招攬内地遊客而只提供簡化字的宣傳單張、大型廣告板、交通路線圖或路牌等,引起了許多本地居民的不滿。[20][2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196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頒布《簡化字總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简化字,並將與之對應的傳統漢字則稱作繁体字(民間亦有「正體字」、「老字」、「深筆字」等稱法)[22][23][24][25],還有一些漢字未簡化,继续沿用,称为传承字

严格来讲,“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時使用,如某汉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则属于传承字範疇。但在某些时候,港、澳、臺通行字体会被笼统的称为「繁體字」;中國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分别会被笼统的称为“简体字”,不过其实此系统和臺湾香港澳门的用字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註 1],所以“简体中文”的笔画不一定较少,例如中國大陸規範字「强」[註 2]比港澳台通行的「強」字多一畫,再如《簡化字總表》將「谷」、「穀」合併為「谷」,“山谷”的“谷”與傳統寫法相同,這類“一簡多繁”的例子還有很多。

新加坡、馬來西亞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文(華語)學術界在1970年代後開始統一使用簡體中文;然而繁體字在大眾媒體中普遍存在著,例如華人商店的招牌、舊告示及許多非學術類中文書籍,香港臺灣所出版的書籍也有在市場上流動。當地許多中文報章(印刷版《東方日報》和《南洋商報》除外)都會使用「標題繁體字,內容簡化字」的方式讓簡繁中文並存。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所有本地中文報章(當中也包括《東方日報》)之官方網站都是以繁體中文為主要文字。

现今官方公布的正体字

参考文献

  1. ^ 1957年 《汉字和汉字改革》周铁铮 第25页
  2. ^ 王力 古代漢語 第一冊 中華書局 1962.11
  3. ^ 3.0 3.1 3.2 3.3 《笔迹鉴定学》李文 第132页
  4. ^ 《古代汉语教程 修订本 (上册)》张世禄主编 严修副主编 杨剑桥修订 第20页
  5. ^ 《简体字原》易熙吾著 第1页
  6. ^ 简体字并不是当代社会的“特产”. 
  7. ^ 《现代汉语教材 汉字 汉字改革与规范》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编 第26页
  8. ^ 認識全字庫 › 中文碼介紹
  9. ^ 9.0 9.1 盧國屏; 黃立楷. 當代文字學概論.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8 [26 January 2013]. ISBN 978-957-11-5370-4. 
  10. ^ 華文世界. 世界華文敎育協進會. 2006 [26 January 2013]. 
  11. ^ 圖書與資訊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1994 [26 January 2013]. 
  12. ^ 另一種感動.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6– [26 January 2013]. ISBN 978-986-221-981-2. 
  13. ^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Writing in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While Maintaining a Reading Knowledge of Orthodox Forms" in Mainland China 2009/06/23
  14. ^ President Ma attends gathering for overseas compatriots attending National Day festivities
  15.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實施方案. 臺北市政府. 2002-05 [2013-08-20] (中文(臺灣)). 「正體字」非「繁體字」之正名宣導 
  16. ^ 馬英九. 「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乙文. 總統手稿. 2009-06-23. 一、我為何關心中文發展?……三、為正體字請命!……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古訓。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是老祖先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使用的正統漢字,未曾增加筆畫,使用並不繁瑣,怎麼可以稱為帶有負面意涵的「繁體字」呢?至於「正體字」一語,有「正規」、「正統」、與「正式」的意思,是針對「異體」、「俗體」與「簡體」而來,但並無任何貶抑意涵。 
  17. ^ 文訊. 文藝資料硏究及服務中心. 2008 [26 January 2013]. 
  18. ^ 亞洲週刊. 明報雜誌社. 2009 [26 January 2013]. 
  19. ^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社,. October 2007 [26 January 2013]. 
  20. ^ 餐牌只供英文簡體 agnès b.速道歉. 明報. 2012-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30) (中文(香港)). 
  21. ^ 港媒:怎麼看簡體字在香港?. 香港成報.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中文(香港)). 
  22. ^ Zhao, Shouhui. Chinese character modernis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obert B. Kaplan (ed.) (编).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Asia: Japan, Nepal, Taiwan and Chinese characters.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ISBN 9781847690951. 
  23. ^ Zhao, Shouhui (赵守辉); Richard B. Jr. Baldauf. Planning Chinese Characters: Reaction,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汉字规划:反動、进化或改革?). Springer. 2007-12-27. ISBN 0387485740. 
  24. ^ Johnson, Robert Keith.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Hong Kong.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4, 14: 177–199. doi:10.1017/S0267190500002889. 
  25. ^ Lee, Leon Z. Chinese Characters: A Quick Social, Political and Linguistic Survey. CCAPS 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 18. 2005-11 [2009-03-18]. 

外部連結

參見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