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aymon090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6日 (三) 02:20 →‎外部連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आर्ज़ी हुक़ूमत-ए-आज़ाद हिन्द
عارضی حکومت‌ِ آزاد ہند
Ārzī Hukūmat-e-Āzād Hind
1943年—1945年
Azad Hind国旗
国旗
浅绿色: 其主张领土。 深绿色: 其实际控制领土。
浅绿色: 其主张领土。
深绿色: 其实际控制领土。
地位大日本帝国傀儡政权
首都布莱尔港(臨時)
常用语言印度斯坦语
政府临时政府
国家元首 
• 1943–1945
钱德拉·鲍斯
政府首脑 
• 1943–1945
钱德拉·鲍斯
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
• 建立
1943年10月21日
• 终结
1945年8月18日
货币卢比
前身
继承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印地語आर्ज़ी हुक़ूमत-ए-आज़ाद हिन्द, 乌尔都语عارضی حکومت‌ِ آزاد ہن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日本東南亞所扶植的傀儡政權,其目標是取代英屬印度

錢德拉·鮑斯的鼓吹、日本的全力支持與東南亞的印度人參與之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於1943年10月21日於新加坡成立,由錢德拉·鮑斯出任政府主席、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並設有五個部門。自由臨時政府並且有四萬五千人的印度國民軍作為武裝力量。當時除了日本之外,納粹德國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義大利王國克羅埃西亞独立国泰國緬甸國滿洲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都承認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愛爾蘭自由邦也在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成立時致贈賀詞。自由印度政府在1943年10月24日對英國美國宣戰,之後又參與大東亞會議,協助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意圖相當明顯。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除統治由日軍攻占的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岛外,也一度擁有英屬印度的英帕爾地區;但由於日軍作戰失利而撤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錢德拉·鮑斯則於三天後在台北松山機場意外坠機死亡,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解體。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