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400:e783:bb49:912a:2f83:1e65:2dc8留言2020年9月28日 (一) 01:18 ("事件"改成"事物",在用詞上,確保囊括所有事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悲觀主義是一种哲学思想。在歷史上,悲觀的態度影響了所有主要的思維領域。

哲學上的悲觀主義並不是通常所說的情感傾向,而是一種哲學或世界觀,直接挑戰了進步的概念以及可能被認為是基於信仰的樂觀主義主張。一些哲學悲觀主義者相信生命沒有內在的意義或價值。然而,他們對於這種情況的反應往往是對生命的肯定。[原創研究?]

悲觀主義有以下幾種意義[1]:9

  • 相信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每況愈下。
  • 不管我們所見為何,其實事物的本質是醜陋的、邪惡的。
  • 認為人性是自私的、世界是醜惡的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悲觀主義未必會和積極的態度起衝突。[來源請求]

認識論

一些哲學家質疑我們的特定概念是否能以任何絕對方式與世界相關,或與其他方式相比,我們能否證明我們描述世界的方式是合理的。總的來說,這些哲學家認為,真理不是要追求正確或代表現實,而是主觀社會權力關係的一部分,或者是特定時期的語言遊戲。因此,這些主義雖然本身並不悲觀,但它拒絕任何聲稱已發現有關世界的絕對「真相」或以基礎事實為有效的定義。

著名悲觀主義者

參考


  1. ^ Dienstag, Joshua Foa. Pessimism: Philosophy, Ethic, Spiri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