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heserious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5日 (五) 13:27 →‎人口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坐标23°06′13″N 120°21′10″E / 23.1036373°N 120.3526657°E / 23.1036373; 120.3526657

山上區
Shanshang District
舊稱:山仔頂
市轄區
山上區位於臺南市內中央偏南
山上區位於臺南市內中央偏南地图
山上區官方圖章
山上區公所徽章
山上區位置圖
坐标:23°05′N 120°22′E / 23.09°N 120.37°E / 23.09; 120.37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臺南市
下級區劃764
政府
 • 區長余基吉山上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27.8780 平方公里(10.7638 平方英里)
海拔40 公尺(130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2,745戶)
 • 總計6,988人
 • 排名35
 • 密度251人/平方公里(649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743
戶政資料代碼67000220
毗鄰大內區善化區新市區新化區左鎮區玉井區
網站http://www.tainan.gov.tw/Shanshang_D/
山上區公所(原建築因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而受損,現已拆除並進行重建[1]

山上區臺灣話San-siōng-khu),古名「山仔頂」(臺灣話Suann-á-tíng),位於臺灣臺南市中央偏南,北臨大內區,東鄰玉井區,西鄰善化區新市區,南接新化區左鎮區;面積約27.8780平方公里,為原臺南縣部分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地形上屬於平原和山地的交界地帶,約三分之二為平地(嘉南平原),三分之一為丘陵地(新化丘陵),但全區海拔高度均不超過300米,地勢東部較高,以北嶺尖山頂迤延向西形成半箕形盆地,曾文溪流經本區與大內區的交界,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明德外役監獄即位於本區。

歷史沿革

山上區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遷徙地之一,舊名「山仔頂」,日人來臺後沿用舊地名,直到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山上庄」,劃歸臺南州新化郡管理。戰後改設臺南縣山上鄉,1946年7月1日將轄內潭頂、大社兩村改劃新市,另接受原左鎮鄉平和村之一部設為平陽村迄今。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改為山上區

地名由來

山仔頂地名由來有二:

  • 位於新化丘陵西麓,曾文溪掘鑿河階之上,自低處向上望,像是座落於小山上的聚落。
  • 指河流環抱之丘陵,舊時曾文溪常改道,主、支流路將山仔頂及附近幾個聚落包圍起來,遠望之如山陵矗立。

因而有「山仔頂」之稱,改制後稱同義名「山上」,沿用至今,但當地人仍習慣以台語稱呼其舊名「山仔頂」。

聚落發展

山上區明鄭時期便有軍隊屯墾,鄭成功部將余士龍為養軍,始開墾荒地、率兵屯駐,經年累月人口漸漸繁殖,於清嘉慶年間形成聚落。當時漢族商賈,土官往來於石仔瀨(今大內區)與之曾文溪兩岸,繁華昌盛一時。今山仔頂(現山上區山上里)人口約只有300多戶,人口數尚不及山仔頂下、市道178號沿線之南洲,目前南洲為區公所、農會及市場等農商業活動及行政的中心。

歷任首長

鄉長
  • 1-2田萬枝
  • 3吳魁奇
  • 4田俊秀
  • 5-6陳登洲
  • 7林朝輝
  • 8-9田永斌
  • 10-11林進煌
  • 12-13戴振芳
  • 14-15沈清發
區長
  1. 陳進文
  2. 余基吉

行政區劃

1 明和里,2 南洲里,3 山上里,4 新莊里,5 豐德里,6 平陽里,7 玉峰里
里名 面積
(km²)
鄰數 戶數 人口
(2020年2月)
人口密度
(人/km²)
山上里 1.253 9 438 1093 872
南洲里 1.65 14 635 1679 1018
明和里 5.673 16 739 1911 337
新莊里 2.832 8 370 1063 375
玉峰里 10.36 8 233 590 57
豐德里 2.96 4 147 436 147
平陽里 3.15 5 152 392 124
山上區 27.8776 64 2714 7614 273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8,690—    
1986 8,342−4.0%
1991 8,259−1.0%
1996 8,034−2.7%
2001 8,279+3.0%
2006 8,125−1.9%
2011 7,757−4.5%
2016 7,359−5.1%
2021/1 7,113−3.3%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山上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7,113 (100%)
0~14歲
  
546 (7.68%)
15~64歲
  
5,005 (70.36%)
65歲以上
  
1,562 (21.96%)
3,748
(男人口數)
3,365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超高齡社會
性別比111.38%
扶養比42.12%
 - 扶幼比10.91%
 - 扶老比31.21%
老化指數286.08%
戶人口量2.5998人/戶
人口密度255.15 (人/km2)
2021年山上區每月人口變化
月份 人口 消長
山上區人口變化圖表
1 7,113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累積年度增減:−15
本年人口流失,累積成長率為-0.21%
資料時間:2021年1~12月,來源:臺南市新化戶政事務所[2]

歷年人口變化

山上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3]

交通

山上區的主要聯絡道路為市道178號,往西可接省道台1線國道三號善化交流道,往東南方則銜接省道台20線通往玉井新化等地。大眾運輸方面,僅有興南客運公司提供服務。

公路

客運

編號[4] 路線 營運單位 備註
山博行
假日公車
左鎮化石園區臺南水道博物館南瀛天文園區 興南客運
  • 台灣好行山博行線。
  • 例假日行駛。
綠幹線 臺南轉運站新化玉井
綠幹線
區間車(東)
新化-玉井
  • 例假日停駛。
綠2 新化-新市車站善化轉運站-山上市場
  • 部分班次延駛至玉峰里。
綠10 新化-那拔林-山上-明和里
  • 部分班次繞駛平陽里。
綠10-1 新化-那拔林-左鎮化石園區
  • 例假日行駛。
綠11 新化-山上-善化轉運站
綠12 新化-南化-玉山
綠12區間車-1 新化-南化區公所
  • 平日部分班次延駛至臺南轉運站。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旅遊

山上區公所為推廣山上區的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在2014年7月推出微電影《漫遊。山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片中藉由曾經參與臺南水道工程的後代從日本來臺尋找祖父所說的寶物,來介紹山上的故事。下述的景點大多都有入鏡。

山上天后宮
為山上區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山上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玄天上帝、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主祀玉二聖母其係大陸福建省巖鎮大德正道之天神,原稱「二娘娘」,現稱「玉二媽」,在各地有十數個分宮。在與通往天后宮的道路與市道178號的交叉路口立有一座色彩鮮豔牌樓,總高超過十一公尺,而天后宮建築華麗而有特色,雕鑄精巧複雜,吸引各地香客朝聖及參觀。
日人於大正元年(1912年)基於當時臺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為可供應約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對臺南地區之經濟發展亦有相當的貢獻。原台南水道於2002年11月列為縣定古蹟,後於2005年9月2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區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具休閒及教育性質,為相當珍貴的史證。縣市合併後水公司把建物及器械設備捐給台南市政府,市府也開始著手進行規畫並與中央合作整修水道,於2019年10月10日正式開幕。
原臺南水道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水源地,目前只接受預約參觀,除了舉辦活動,否則平時不對外開放。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等,還有濱野彌四郎碑座。臺南市政府目前已經完成規劃,預計於開幕開放民眾購買門票參觀。
另一處則是位於附近丘陵地的淨水池,除了淨水池主體內的建築有影響蝙蝠生態之虞需預約參觀之外,其他區域是對外開放的。[5]
  • 山上苗圃
原本屬於臺南水道的水源地一部份,日本人在此設立當時全臺灣唯二的高爾夫球場(另一座在淡水)。二戰後,高爾夫球場被改為苗圃,培植各種樹木、花草、盆栽,供應台南市各界機關、學校、公園、安全島等使用,市區綠美化環境之用。園內有當年還是日本皇太子的裕仁親手種植的黑松。[6]
位於玉峰里牛稠埔,園區中有多達500多種原生蘭科種,其中最重要的鎮園之寶是原產於奈及利亞的皇后蘭(苣蘭),全世界只剩3株。
位於臺灣臺南市山上區,又稱南勢洲開靈宮,主祀樹德尊王(樹王公),也就是廟後的雨蘭松(阿勃勒)。該廟屬於樹神信仰的廟宇,而且可能是臺南唯一一座以阿勃勒為神明的廟宇,但廟方的沿革匾則認為樹德尊王原名杜冠明,乃漢平帝之臣,因王莽之故在樹下自縊殉國,後來東漢光武帝復國後,敕封為「九天提督樹德尊王」。
南洲開靈宮

特產

  • 網室木瓜
  • 鳳梨
  • 花卉:山上農會輔導花卉產銷班,種殖項目白鶴芋、綠帝王、黃金葛、黃椰子、福碌桐、變葉木、黛粉葉等觀賞植物。
  • 香蕉

參考文獻

  1. ^ 206強震1年了 3公所「震傷」全力重建. 自由時報. 2017-02-06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2. ^ 臺南市新化戶政事務所-山上區人口統計.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3.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4-1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4. ^ 大台南公車 路線查詢.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5. ^ 台南水道參觀預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6. ^ 山上苗圃[永久失效連結],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