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恩赫尔·冯·布劳恩
韦恩赫尔·冯·布劳恩 Wernher von Braun | |
---|---|
出生 | 韦恩赫尔·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布劳恩男爵 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 1912年3月23日 德國普鲁士波森省维尔西茨 |
逝世 | 1977年6月16日 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 | (65歲)
墓地 | 亚历山德里亚 |
国籍 | 德國 美国 |
公民权 | 德國 美国(1955年后) |
母校 | 柏林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 |
职业 | 火箭工程师和设计师、航天工程师 |
信仰 | 福音派 (前为信义宗) |
配偶 | 玛丽亚·路易丝·冯·奎斯托普 (1947年结婚—1977年结束) |
儿女 | 爱丽丝·凯琳 玛格丽特·塞茜尔 彼得·康斯坦丁 |
父母 | 马格努斯·冯·布劳恩(1878–1972) 埃米·冯·奎斯托普(1886–1959) |
奖项 | 艾利奥特·克雷森奖章(1962) 威廉·埃克斯纳奖章(1969)[1] 国家科学奖章(1975) |
军事生涯 | |
效命 | 納粹德國 |
军种 | 党卫队 |
服役年份 | 1937年–1945年 |
军衔 | 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领袖(少校) |
参与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获得勋章 | 战功十字连剑骑士勋章(1944) 战功十字连剑一等勋章(1943) |
韦恩赫尔·冯·布劳恩(德語:Wernher von Braun,1912年3月23日—1977年6月16日),全称韦恩赫尔·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布劳恩男爵(德語: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德国出身的美国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太事业的先驱之一[2]。曾是纳粹德国著名的V2火箭的总设计师[3],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移居美国后,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4]
生平
早年
1912年3月23日韦恩赫尔·冯·布劳恩出生于德意志帝國的普鲁士波森省维尔西茨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马格努斯·F·冯·布劳恩帝国男爵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农业大臣(1877–1972),母亲是艾米·冯·奎斯托普,父母家族都有欧洲王室血统。冯·布劳恩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大哥西吉斯蒙德·冯·布劳恩后来成为德国外交部的一名外交官,弟弟马格努斯·冯·布劳恩也成为一名火箭科学家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的高级行政官[5]。在冯·布劳恩接受路德教坚振圣事后,母亲艾米·冯·奎斯托普赠予他一台望远镜,从此冯·布劳恩迷上了浩瀚星空。1918年维尔西茨划归波兰后,老冯·布劳恩全家迁往德国本土,并定居柏林。
1925年起,韦恩赫尔·冯·布劳恩进入了魏玛近郊位于埃特尔斯堡城堡的寄宿学校学习。1928年父母将他送至位于 Hermann-Lietz-Internat 学校学习,在那里冯·布劳恩閱讀了火箭先驱赫尔曼·奥伯特的著作《星际火箭》(Die Rakete zu den Planetenräumen),并开始对星际旅行深深着迷。1930年,冯·布劳恩进入柏林工业大学,成为赫尔曼·奥伯特的学生,不久参加了奥伯特创始的德国空间旅行学会,并很快成为董事会成员,并在此后协助赫尔曼·奥伯特的液体火箭测试。1932年,冯·布劳恩大学毕业,还获得了飞机驾驶执照。受聘为瓦尔特·多恩伯格的主要助手。1934年7月27日,冯·布劳恩获得柏林洪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埃里希·舒曼。他写的毕业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柏林洪堡大学把这篇论文评为最高等级——特优。这虽只是一篇毕业论文,但它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甚至在大约30年后,德国宇宙飞行协会还将该文作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就这样,冯·布劳恩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了一个闪光的句号,并开始迎接崭新的工作历程。
德国岁月
纳粹时期
当冯·布劳恩正在完成他的博士论文时,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很快火箭研发被列为国家议程。
1937年,冯·布劳恩在佩讷明德大型火箭试验基地任技术部主任,领导了德国的“复仇使者”V2火箭的研制工作。1938年,冯·布劳恩加入纳粹党。此后,为了巩固火箭研究事业,他进入党卫军,并获少校军衔。
战俘时期
二战末期,美国和苏联对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德国科学家展开了一场秘密的追逐活动,最终美军俘虏了冯·布劳恩。
1945年春,苏军挺进到离其驻地佩讷明德约160km的地区,冯·布劳恩开始和手下商议投降事宜,究竟是苏联还是美国。由于惧怕苏联在战后虐待战犯,冯·布劳恩和他的手下决定设法投降美军。此时党卫军领导漢斯·卡姆勒下令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撤到德国中部,然而来自军方的命令却命其固守当地。为了躲避苏军,冯·布劳恩决定违背军方命令,编造了份档案并率领500多名成员前往Mittelwerk地区,继续他的工作。由于担心档案和图纸被党卫军销毁,冯·布劳恩让手下把重要资料藏匿于哈茨山区废弃的礦井中[6]。
4月,随着盟军深入到德国腹地,卡姆勒命令科学家们乘火车前往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小镇上阿瑪高,为了不使这些科学家落入盟军手中,卡姆勒准备在最后时刻将他们处决。然而冯·布劳恩却说服了党卫军少校卡姆勒将其部队在小镇附近分散,以避免成为盟军轰炸的靶子[6]。
1945年5月2日,冯·布劳恩的弟弟和另外一位火箭工程师秘密地与美军第44步兵师接上了头,两人骑着自行车,用极其蹩脚的英语说到:“我是冯·布劳恩,我的哥哥发明了V2火箭,我们要投降”[7]。
美国寻梦
军方生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冯·布劳恩以人才身分来到美国。1945年6月20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批准将冯·布劳恩和他的专家组转移至美国境内,此举至1945年10月1日前一直未对公众公开[8]。
首批7名技师于1945年9月20日抵达威尔明顿南部的紐卡斯爾機場,随后飞往波士顿并乘船前往位于波士顿港斯壯堡的美军情报机构。后来,除冯·布劳恩外,所有人被转移至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清理从佩讷明德带来的资料,以恢复他们之前的火箭研制工作。
最终,冯·布劳恩和他的组员转移至德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艾爾帕索北部一处规模巨大的军事设施)。在这个新家,他们给军方、厂方和大学的人士培训有关火箭和导弹复杂的设计制造技术。作为愛馬仕計劃的一部分,冯·布劳恩和他的组员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协助恢复了一支从德国运回的V2火箭。他们也继续着给军方以及研究机构有关未来火箭的研制工作。同时冯·布劳恩和他的队员也不能在未获军方保护的情况下离开布利斯堡。
结婚
在布利斯堡期间,冯·布劳恩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他的表妹,18岁的玛丽亚·路易丝·冯·奎斯托普求婚。1947年3月1日,在得到批准后,冯·布劳恩回到德国,与玛丽亚·路易丝在兰茨胡特路德教教堂结婚。并在1947年3月26日携妻子一家返回纽约。1948年12月9日,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爱丽丝·凯琳在布利斯堡(Fort Bliss)的军医院诞生。冯·布劳恩此后又添2个子女——玛格丽特·塞西尔于1952年5月8日出生,彼得·康斯坦丁在1960年6月2日降生。1955年4月15日,冯·布劳恩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冯·布劳恩和他的手下转移到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在此度过了20年岁月。
紅石火箭
1950年至1956年间,他率领军方火箭研制组在雷德斯通阿森纳成功研发紅石飛彈,成为美军第一代核弹的洲际导弹载具。
木星-C火箭
任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时,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开发出木星-C探空火箭,红石导弹的改进型[9]。该火箭最终在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将西方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成功送上太空。其中“朱庇特”C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关键保障。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1945年至1957年的12年间,成为冯·布劳恩和他的手下备感沮丧的一段岁月。因为他们的对手,由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当时由于苏联保密,并未被世人所知)率领的苏联团队始终走在他们的前面。同时美国政府方面对冯·布劳恩的观点并不太感兴趣,火箭研制也仅仅是亦步亦趋。同时媒体挖出了冯·布劳恩曾经作为纳粹党卫军并且参与挑选奴隶劳工制造V2火箭的不光彩岁月,开始大加挞伐。
普及宇航理念
在这一时期,冯·布劳恩重复他之前在德国所建立的火箭事业,直接参与军事火箭的研发,而火箭成为未来空间探索主力的设想也没有远离他。但是,寻求官方支持却化为泡影。于是他转而向公众宣传他的理念。1950年5月14日亨茨維爾時報的报道《冯·布劳恩博士称火箭能够飞抵月球》标志着冯·布劳恩努力的开始。
1952年,冯·布劳恩在《科利爾周刊》(Collier's)的系列报道《人类即将征服太空》的系列报道中首次发表了他对载人空间站的概念,仍然夢想著一個火箭被用於和平探索的世界。 空间站由太空艺术家切斯利·博尼斯泰爾为此描绘插图,使其广为流传。該空間站直徑為 75 米,被放置在 1700 公里高度的軌道上,並且應該旋轉以產生人造重力。 在他的預測中,這應該是探月的理想起點。
馮·布勞恩還作為技術總監參與了由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領導的三部關於迪斯尼太空探索的電視電影的製作。 馮·布勞恩繼續與迪士尼合作多年,希望在未來的太空計劃中吸引更多公眾的興趣。
空间武器构想
冯·布劳恩在冷战中最为“寒冷”的一段时期发表了他的关于空间站的构想。此时美国正采取措施应对苏联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实际上空间站军事化在该时期依然可行,他的所构想的空间站一旦装备导弹,将会使美国在轨道武器以及轨道对地武器上获得领先。尽管冯·布劳恩斟字酌句,如将军事设施(military applications)改为“异乎寻常的恐怖(particularly dreadful)”的常规写法,然而他在其他的书中和文章中却精心描绘了此构想。在今天,这些鲜有和平色彩的构想已经由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Michael J. Neufeld重新向公众展示了出来[10]。
NASA岁月
美国海军曾着手建造火箭以将卫星送入轨道,但结果前鋒運載火箭的发射系统却并不可靠。1957年,当史普尼克一號成功发射之后,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落后于苏联的观点开始在国内蔓延开来。美国官方遂决定启用冯·布朗和他的德国团队挽回颓势。
NASA于1958年7月29日成立。一天后,红石导弹的第50次发射在南太平洋的约翰斯顿环礁获得成功。两年后,NASA启用新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并且陆军导弹局发展处由冯·布劳恩领导的团队也转到了NASA。在五角大楼与赫伯特·約克进行的面对面会谈中,冯·布劳恩明确阐明他进入NASA的条件:農神運載火箭计划必须得以继续[11]。从1960年7月至1970年2月,冯·布劳恩成为中心主任。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首要任务是开发農神火箭以使大吨位载具有能力进入并离开地球轨道。这也是阿波罗计划的先决条件。 冯·布劳恩最初主张采用 地球轨道交会技术,但到了1962年,他转而采用了更具风险性的月球轨道交会技术。1969年7月16日,当由马歇尔中心研发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携带阿波罗11号成员开始了历史性的8天任务时,冯·布劳恩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梦想也终于得以实现。此后,通过计划的逐步深入,土星5号也能够将6批次的宇航员送上月球。冯·布劳恩也因此成为了使美国参与太空竞赛中的关键角色。
1960年代末,冯·布劳恩在亨茨维尔的美国太空火箭中心的发展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从此,冯·布劳恩引领美国追赶苏联脚步,并规划未来的太空计划。
1970年,他又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任期内冯·布劳恩完成了太空梭的初步设计。冯·布劳恩于1972年5月26日从NASA退休。虽然在NASA期间布劳恩获得了巨大成就,人类也完成了登月计划等宏大项目,但冯·布劳恩在月球建立基地,发展进一步向外太空探索的宏伟构想时至今日也未实现。
后NASA时期
离开NASA后,冯·布劳恩于1972年7月1日担任费柴尔德公司位于马里兰州 Germantown 的空间工程科研所的副总裁。
1973年在一次例行健康检查中,发现了肾脏肿瘤,并且不能通过手术控制[12]。而冯·布劳恩却并未停下脚步,持续着学院工作。培养年轻人对航空火箭事业产生兴趣,尤其是学生和新一代的工程师。
1976年,他成为 OTRAG 公司首席执行官 Lutz Kayser 的科学顾问,同时也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领导团成员之一。但冯·布劳恩健康状况的恶化使其不得不彻底退休。当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在1977年初授予他时,他也无法出席在白宫的庆祝仪式。
去世
1977年6月16日,冯·布劳恩因胰腺癌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逝世[13][14]。葬于当地的藤山公墓(Ivy Hill)[15]。
著作
- Proposal for a Workable Fighter with Rocket Drive. July 6, 1939.
- The proposed vertical take-off interceptor[16] for climbing to 35,000 ft in 60 seconds was rejected by the Luftwaffe in the autumn of 1941[17]:258 for the Me 163 Komet[18] and never produced. (The differing Bachem Ba 349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1944 Emergency Fighter Program.)
- 'Survey' of Previous Liquid Rocket Development in Germany and Future Prospects. 1945-05.[19]
- A Minimum Satellite Vehicle Based on Components Available from Developments of the Army Ordnance Corps. September 15, 1954.
It would be a blow to U.S. prestige if we did not [launch a satellite] first.
[19] - The Mars Project,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53). With Henry J. White, translator.
- Arthur C. Clarke (编). German Rocketry, The Coming of the Space Age. New York: Meredith Press. 1967.
- First Men to the Mo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1958). Portions of work first appeared in '《这一周》杂志.
- Daily Journals of Werner von Braun, May 1958-March 1970. 1970-03.[19]
- History of Rocketry & Space Travel, New York, Crowell (1975). With Frederick I. Ordway III.
- 2nd Edition:, Estate of Wernher von Braun; Ordway III, Frederick I & Dooling, David Jr. Space Travel: A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1975]. ISBN 0-06-181898-4.
- The Rocket's Red Glare, Garden City, N.Y.: Anchor Press, (1976). With Frederick I. Ordway III.
- Project Mars: A Technical Tale, Apogee Books, Toronto (2006). A previously unpublished science fiction story by Dr. von Braun. Accompanied by paintings from Chesley Bonestell and von Braun's own technical papers on the proposed project.
- The Voice of Dr. Wernher von Braun, Apogee Books, Toronto (2007). A collection of speeches delivered by von Braun over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荣誉
- 1944年10月28日获德国带剑骑士战功十字勋章
- 1949年入选英國星際協會(BIS)荣誉成员[20]
- 1959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
- 1967年获史密森尼学会航天先驱奖章
- 1969年获NASA杰出服务奖章
- 1975年获Werner von Siemens Ring
- 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70年获世界公民奖[21]
影响及评价
- 阿波罗计划的总指挥 Sam Phillips 认为,若无冯·布劳恩,美国的登月计划决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取得巨大成就。
- 在美国时期,冯·布劳恩由于未受战犯审判,长期受到公众指责,其纳粹身份也备受争议。美国官方则有意隐瞒了部分纳粹档案,并使其成为美国公民。
- 电子游戏坎巴拉太空计划中登场的坎巴拉人科学家韦恩赫尔·冯·克尔曼(Werhner von Kerman)的原型即为布劳恩,他在游戏中是一位领导太空计划的“著名火箭科学家”。
扮演者
太空竞赛 (文献电视片)中,冯·布劳恩由演员Richard Dillane扮演。
参考文献
- ^ Editor, ÖGV. (2015). Wilhelm Exner Medal. Austrian Trade Association. ÖGV. Austria.
- ^ From the SS to Citizenship to the Moon: von Braun's Odyssey [布劳恩的奥德赛:从党卫军到公民再到登月] (PDF). The 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Regions. 美国国家档案馆. 2008年1月 [2008-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8-30) (英语).
New opportunities abound to study the life and work of Wernher von Braun, the preeminent rocket engineer of the 20th century
- ^ 陳炳聖. 《萬物簡史》.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 ^ Robin Williams. Wernher von Braun - Feature Articles. A portrait of Wernher von Braun. (Drawing by Roger Kammerer). NASA. [201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英语).
- ^ Spires, Shelby G. Von Braun's brother dies; aided surrender. The Huntsville Times. 2003-06-27: 1A.
Magnus von Braun, the brother of rocket pioneer Wernher von Braun who worked in Huntsville from 1950-1955, died Saturday in Phoenix, Ariz. He was 84. Though not as famous as his older brother, who died in 1977, Magnus von Braun made the first contact with U.S. Army troops to arrange the German rocket team's surrender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 ^ 6.0 6.1 Cadbury, Deborah. "Space Race" [太空竞赛]. BBC Worldwide Limited. 2005. ISBN 0-00-721299-2 (英语).
- ^ McDougall, Walter A.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Space Ag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5: p44. ISBN 0-465-02887-X (英语).
- ^ 著名德国科学家轉送美国(英). War Department press release. V2Rocket.com. 1945-10-01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8) (英语).
- ^ 触及星空. 时代周刊. 1958-02-17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1) (英语).
- ^ Neufeld MJ. "Space superiority": Wernher von Braun's campaign for a nuclear-armed space station, 1946–1956. Space Policy (英语).
- ^ Stages to Saturn - The Saturn Building Blocks - THE ABMA TRANSFER. NASA.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7) (英语).
- ^ 德国文献以肾脏肿瘤描述为主,而美国匿名文献只是称癌症,1973-1976年当冯·布劳恩得知疾病时,已经发展成为肾脏肿瘤,截止2008年,该癌症依然较难控制
- ^ Von Braun, Who Helped Put Men on Moon, Dies at 65: German-Born Scientist Succumbs to Cancer of Colon; Was Pioneer in Space Rocket Technology. 《洛杉矶时报》. 1977-06-17: A2 (英语).
- ^ Wernher von Braun, Rocket Pioneer, Dies; Wernher von Braun, Pioneer in Space Travel and Rocketry, Dies at 65. 纽约时报. 1977-06-18 (英语).
Wernher von Braun, the master rocket builder and pioneer of space travel, died of cancer Thursday morning. He was 65 years old.
- ^ Dr. Wernher von Braun. Find A Grave. [200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5) (英语).
- ^ Klee, Ernst; Merk, Otto. The Birth of the Missile:The Secrets of Peenemünde. Hamburg: Gerhard Stalling Verlag. 1963, English translation 1965: 89,95.
- ^ Dornberger, Walter. V2—Der Schuss ins Weltall. Esslingan: Bechtle Verlag. 1952 – US translation V-2 Viking Press:New York, 1954: 164.
- ^ Neufeld 2007, p 151
- ^ 19.0 19.1 19.2 Ordway, Frederick I, III; Sharpe, Mitchell R. The Rocket Team. Apogee Books Space Series 36.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1979: 308,425,509. ISBN 1894959000.
- ^ Prof Dr Wernher Von Braun. Journal of the 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 March 1950 vol 9 No.2. 1950 (英语).
- ^ Armbrester, Margaret E. The Civitan Story. Birmingham, AL: Ebsco Media. 1992: 95, 105 (英语).
深入阅读
- Neufeld, Michael J. (2007). Von Braun: Dreamer of Space, Engineer of War. Knopf. ISBN 978-0-307-26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