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Zhangjintao/新页面巡查入门指南/标记与维护页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每一篇条目都不可能完美,一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好是你能动手修正,如果不能,你可以在页面上放置上适当的模板,让其他人帮你完成。

Twinkle已经包含部分的模板,要加入Twinkle中的模板,点击“TW”→“标记”

要使用Twinkle提交页面存废讨论,点击“TW”→“提删”

要使用Twinkle提请快速删除,点击“TW”→“速删”

另请参阅Help:Twinkle

需要删除的页面

[编辑]

转至请求删除页面

疑似侵权

[编辑]

转至提报侵权

胡言乱语

[编辑]

维基百科的编辑和撰写者们为这个大家一起努力的社群贡献颇多,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就是胡言乱语,这类无意义的废话可以是:

  1. 完全無意義的文字,例如「古ufdhghgkjohjh富含钾复合肥合法化5679865643」,可能是胡亂敲按鍵盤而成的,或假文
  2. 看似有意義的文字,但邏輯混亂,实际空洞。

别把这些弄混了

[编辑]

以下所列出的,一般都不被认为是胡言乱语。请参看Wikipedia:删除守则来确认如何处理此类文字。

解决方法

[编辑]

下面是几个对于胡言乱语内容的处理方法,因情况而异要使用不同方案。

  • 改写
  • 将内容移动到删除页面
  • 将内容移动到对话页
  • 将内容移动到撰写者的对话页
  • 删除文字

但是如果某些用户认为被操作的文字并不是一文不值,可以在对话页上讨论如何处理。如果某些用户愿意改写这些文字,请留给他们时间进行工作。

如果一篇文章除了胡言乱语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可以:

过于短小?

[编辑]

如果小作品是维基百科的丑小鸭的话,那么小小作品小小條目就是尚未孵化的天鹅蛋。請不要創建一個小小作品,如果您手中的資訊實在不夠,請您創建一個小作品,因為小作品比小小作品較沒有刪除與否的爭議。如果您創建或遇見了一个小小作品,可以在編輯頁面頂部加上{{小小條目}}指示,这样就会在頁面显示小小作品模板的内容:

顯示:

更好的做法是,你可以讓蛋孵出來,把這個小小作品變成一個小作品,甚至你可以把目標放在一隻長大成熟的天鵝——製作一個完美条目,想看目前有哪些小小作品的話,請見Category:小小作品

小作品與小小作品的差別

[编辑]
  • 小小作品標準是扣除來源腳註等標註,正文內容只有50字以下過於短小的文章,而小作品事實上已經夠長到擁有一些少量的有用資訊在裡面,通常裡面的資訊都是大家普遍知道的。
  • 小作品通常比較容易去擴充,因為它們擁有一些能夠讓人發展的基本資訊,就像一個工匠畫的房子藍圖一樣,你可以得到一些細節平面圖,而小小作品包含的資訊非常少,甚至更糟的情況是,那些資訊是錯誤或者會誤導別人的,就像你要一個三歲的小孩畫房子,你可能會得到一個方塊當作房子,而一個三角形當作屋頂。
  • 創建小作品出來的人,通常是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被他自己或者是其他真正了解該主題的人繼續擴充,創建小小作品的人,通常只是因為他們可以這樣做,然後就不再去管它们了。
  • 如果小小作品沒有任何和其主題相關的資訊,那它可能就是一個胡言亂語,在查詢相關的資料確認之後,可以根據標準進行快速刪除
例子

範例

[编辑]
小作品 小小作品

電子計算機(Computer),又稱电脑,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也經常用計算機來指電子計算機,就目前而言,電子計算機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设备,電子計算機又分为多種種類,在21世紀,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对于電子計算機的定义包括了许多能计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设备,然而只要给予正确的指示,任何電子計算機都可以模拟其他任何的行为,但受限於電子計算機本身的儲存容量和執行的速度。

据此,现代電子計算機相对于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也被称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

電子計算機(Computer),又稱电脑,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也經常用計算機來指電子計算機。

飞机(Airplane)指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航空器,飞机可以分为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后者又稱直升机,是屬於可垂直升降及停留半空的飞机。

飛機不僅廣泛應用與民用運輸和科學研究,還是現代軍事裡的重要武器,所以又經常分為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

民用飞机除客机和运输机以外还有农业机、森林防护机、航测机、医疗救护机、游览机、公务机、体育机,试验研究机、气象机、特技表演机、执法机等。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有人将它与电脑电视并列为20世纪三大发明之一,其机翼的主要功用是為飛機提供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也起一定的穩定和操縱作用。

飞机(Airplane)指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航空器,飞机可以分为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

維基百科過去的小小作品

[编辑]

六月 (藝人)

六月(1976年3月17日),原名蔡君茹June Tsai),是一位台湾艺人。
地震帶 地震帶是指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
军服 军服,又称军装,是各国军队准军事部队成员的制式服装
香港創價幼稚園 這是香港的一間幼稚園。
嗅球 嗅球(英文:Olfactory bulb)是脊椎動物前腦結構中參與嗅覺的部分,用於感知氣味。

維基百科過去的胡言亂語

[编辑]
何福 有錢佬
郑振洋 郑振洋出身于1988年5月12日
音之國 很強

Standard Oil of Colorado

Well one day Rockerfeller decided Colorado was awesome so He made an oil refinery there.

Light Cone

Dryers' first invented the ice cream cone using less dense cream and more milk by products producing a low calorie LITE-CONE.

如何修改一個小小作品

[编辑]

把它變成一個小作品

[编辑]
  1. 可以在頁面頂部或底部加上 {{小小作品}} 指示,這樣就會在頁面顯示小小作品模板的內容,來表示這是一篇小小作品,使其他用戶注意、增加內容來使它變成小作品。
  2. 遵循正确的中文标准。使用完整、清晰的中文句子。
  3. 你可以參考書本、雜誌或報紙上面相關主題的內容;如果條目中有提供外部連結的話,你也可以前往瀏覽;或者你也可以到GoogleYahoo!去搜尋相關主題的資訊。
  4. 给您的题目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或描述。避免定义错误。如果题目是传记或者是非概念性的(如国家和城市),下定义是不可能的,所以请以一个清晰、有用和有资料性的描述来开始。指出人的闻名之处,地点在哪儿和哪儿著名,事件的基本细节和什么时间发生的等等。一个好的定义或者描述可以通过暗示建议条目的局限、间接地概括需要完成什么来鼓励可能的参与者。例如,“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至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就是一个好的描述。
  5. 尝试比只有定义再写多一点——至少多一点点。文字带点煽动性不要紧,只要您还是保持没有偏见和适度的准确。究竟这个主题有甚么有趣的和重要的地方呢?如果您为这题目所写的介绍能够令某些人想读下去的话,那么它就很可能吸引到某些人来写下去。即使只是加一句话,您已经可以把一个简单的描述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作品。像这样,“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至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中央情报局可能与令他下台的政变有关。”有这样的一个开始,即使您知道的并不比这还多,一大堆的参与者肯定会很拥跃地把细节填满。
  6. 保证文中所有能链接的词语都被链接了。但链接时请注意要遵守命名约定。如:“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中央情报局可能与令他下台的政变有关。”
  7. 提交条目的时候,添上一个能使其它人对您的小作品注意的编辑摘要。如果没什么多余的,那就直接把小作品放入编辑摘要栏中。
  8. 请对您的小作品负点责任。帮助别人概括文章的要点与讨厌的不自己动手这两种做法只有一条模糊的界限。如果过了数个星期仍没有其它人参与建设您的小作品,请您卷起衣袖亲自去扩展它。没有人参与或许暗示您的小作品或可能写得并不是那么好,如果没有别的原因,试着让它成为一个更好的小作品。
  9. 不要只是加上链接。通常链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过如果只有链接的话,那么几乎不能说明您要写的是什么主题。

如果你想要把它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話

[编辑]
  1. 動手去做就對了

如果你並不想把它變成一個小作品,而想让别人替你編輯的話

[编辑]
  1. 在頁面頂部或底部加上 {{小小作品|月|日}} 指示。
  2. 意見:如果这个小小作品有一些問題,比如說没有中立的观点或需要维基化,那麼就在頁面頂部加上{{Cleanup}},以把該頁面列入Category:维基百科清理中,參見Wikipedia:清理

懷疑侵權

[编辑]

如果該小小作品有侵權嫌疑的話,你可以把在頁面加上{{Copyvio}},並且申報到Wikipedia:刪除投票/侵權頁中。然而,由於小小作品中的文字通常都是既短又簡單易懂,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你可以當場重寫該篇小小作品。

將字典定義移動到維基詞典

[编辑]

如果該小小作品中的內容和一個字典中的解釋類似的話,你可以把它移動到維基詞典。參見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

從一開始就不要創建小小作品!

[编辑]

請不要創建一個小小作品的文章,如果您手中的資訊實在不夠,您可以考慮創建一個小作品,因為小作品比小小作品較沒有刪除與否的爭議。請不要創建小小作品

  1. 小小作品的定義:
    1. 正文50个汉字以下:外文字母和数字算半个汉字,不包含信息框和模板本身,但訊息框內的實際內容字數計入。
    2. 必須有起碼有用的內容以及適合的條目:(例如xxx是一個中國演員),因此,塗鴉、測試、與主題無關內容或僅有網址連結的等適用快速删除的条目,以及侵權、廣告、個人簡介、不適當條目等由 刪除投票 處理的條目,都不在此辦法的處理範圍之內。
    3. 有圖片即可視為正文10個字(但避免條目成為圖片收集處,圖片共只限減10字,亦即有圖片只需40字)。
    4. 列明出處資料或跨語言連結可視為正文5個字。
  2. 任何人可以在小小作品上,加上小小作品限期修改模板,並標上添加模板的日期。(例如{{substub|11|4}}) ,這樣該條目會自動列到該月的小小作品分類中。
  3. 在一個月的期限內,任何人可以擴充該條目之後將模板拿掉。如果該條目尚未完整,請改加上各類的小作品模板。(參見category:小作品
  4. 在一個月限期內,未能有人使之至少成為50汉字以上的小作品,則可將該條目提交存廢討論,實際刪除與否則由存廢討論決定。

比较短?

[编辑]

小作品小條目是比较短的文章,通常只有一段或更少,大多数小作品除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主题之外,就没有其他資訊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条目不是一个適當的条目——只是需要扩展而已。 小作品们就像在池塘裡游泳的丑小鸭一样,外来的人会嘲笑它们,并给予负面的评价,但是小作品总归是更好条目的起点。如果您創建或遇見了一个小作品,可以在編輯頁面底部加上{{Stub}}指示,这样就会在頁面显示小作品模板的内容:

顯示为:

如果小作品可以分類,請盡量從Wikipedia:小作品類別列表中找一個模板代替{{Stub}},例如若分子物理學條目不夠完善,可加入{{Physics-stub}}模板。

维基百科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不管从哪种方式来看,都是起源于某种“小作品”——甚至从美国政府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城市页面都是提供了一块基石的“小作品”,在这块基石上,编辑者们可以更加精心编辑更高更深的内容,但是,如果可以的話,請一開始就創建一個完美条目

某些老练的参与者可能认为小作品是个麻烦,因为维基百科所缺乏的信息却以存在条目的形式出现(有关的辩论请参阅歼灭小作品)。然而,尽管这些鸭子在成长中受到各种的鄙视和奚落,当中有很多最终都能够变成美丽的天鹅。

如果要创建一个“小作品”,请记住它的价值在于它将来可能变成的样子,也要知道,如果它不成长,那它什么也不会变成,不要假定它们会立即增长、改善,最好的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的方式是您自己的编辑,甚至是一个小的整理——您的编辑会出现在最近更改页上,许多有经验的维基百科人喜欢跟随行动,跳到正在完成的工作,您不必为了创建一个别人非常需要的基础而作大规模的研究,不过您应该想清楚是简单的加上您所知道的,还是修正您所知道是不正确的(但是请不要總是認為别人的修改是錯誤的)。在维基王国有一个传统的众所周知的建议,就是条目不要太“完美”——留下一两个错字让读者去修改,然后读者会被吸引来添点儿什么,这个点子的总结是“专注于写条目或编辑条目——不要都做了”。以下是對於小作品一些建议的指导:

  1. 在頁面底部加上{{Stub}} 指示,显示小作品模板的内容。这是对其他用户扩展这个条目的鼓励。
  2. 遵循正确的中文标准。使用完整、清晰的中文句子。
  3. 给您的题目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或描述。避免定义错误,如果题目是传记或者是非概念性的(如国家和城市),下定义是不可能的,所以请以一个清晰、有用和有资料性的描述来开始。指出人的闻名之处,地点在哪儿和哪儿著名,事件的基本细节和什么时间发生的等等。一个好的定义或者描述可以通过暗示建议条目的局限、间接地概括需要完成什么来鼓励可能的参与者。例如,“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至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就是一个好的描述。
  4. 尝试比只有定义再写多一点——至少多一点点。文字带点煽动性不要紧,只要您还是保持没有偏见和适度的准确。究竟这个主题有甚么有趣的和重要的地方呢?如果您为这题目所写的介绍能够令某些人想读下去的话,那么它就很可能吸引到某些人来写下去。即使只是加一句话,您已经可以把一个简单的描述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作品。像这样,“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至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中央情报局可能与令他下台的政变有关。”有这样的一个开始,即使您知道的并不比这还多,一大堆的参与者肯定会很踊跃地把细节填满。
  5. 保证文中所有能链接的词语都被链接了。但链接时请注意要遵守命名约定。如:“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是1970年1973年间的智利总统。中央情报局可能与令他下台的政变有关。”
  6. 可參考或引用書籍、雜誌、報紙上的資訊,或者您也可以參考外部網站的文章,甚至使用 GoogleYahoo! 這一類的工具,查詢與該主題有關的資料,並將這些由各處蒐集來的資料加以整理、吸收。最後,再將您的匯總結果寫進小作品內,以便增加、豐富其內容。
  7. 提交条目的时候,添上一个能使其它人对您的小作品注意的编辑摘要。如果没什么多余的,那就直接把小作品放入编辑摘要栏中。
  8. 请对您的小作品负点责任。帮助别人概括文章的要点与讨厌的不自己动手这两种做法只有一条模糊的界限。如果过了数个星期仍没有其它人参与建设您的小作品,请您卷起衣袖亲自去扩展它。没有人参与或许暗示您的小作品或可能写得并不是那么好,如果没有别的原因,试着让它成为一个更好的小作品。
  9. 不要只是加上链接。通常链接工作很重要的,不过只有链接的话,几乎不能说明您要写的是什么主题。
  10. 為小作品添加合適的分類

要遵守这些指引并不是要您把每个小作品都写得像专题讨论,一般来说,对于完美的小作品最短来说,三句足矣——当然是三句“好”句子(如果您对该题目了解不足,连三句好的句子也写不出,还是干脆不要写比较好)。您花在写一个完美的小作品上的时间和精神将会令它有更好的机会發展越大,而不是成为停滞不前的笑柄。

无可否认,某种程度上这些指引也不是太适用──因为无论您怎样做,总会有其它人帮您修改条目的可能──那就是维基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如果您想做一些有益于维基百科的事,而憑您手中的資訊又不足以寫出完整的条目,那至少让您所写的文字成为邀请别人参与的工具。

不适合维基百科?

[编辑]

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

[编辑]

维基百科不是印刷品。维基百科没有條目數量限制,只要題目能獲得查證並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寫成維基百科條目。

維基百科作為互聯網上的作品,可以包括链接、最新的资料等。維基百科的內部連結及重定向功能,也可以讓讀者搜尋到相關適合的條目。

这表示传统印刷品的文字长度,并不一定适用於維基百科。但從實用性的角度考量,條目的大小應該顧及使用撥號連線的讀者。當條目變得過長的時候,可以考慮將條目分拆成幾個較小的條目,原條目的每段落則保留原文的概要。

這也表示你不用把比較冷門的條目直接指向其他同義的常用字詞,你可以保留此冷門條目的內容再加上"參考"一節,在這裡加上指向同義字的連結。

维基百科不是词典

[编辑]

维基百科不是词典、說明書或术语指南。如果您對使用維基技術編寫词典感兴趣的話,請到維基百科的姊妹計劃維基词典。維基百科條目不是

  1. 词典式的定義。維基百科既然不是词典,請不要光為了寫定義而新建條目。條目通常應該由定義開始,如果你看到的條目只有定義,請嘗試添加適合百科全書的內容。
  2. 定義列表。不過,消歧義頁面可以用於闡明意思笼统的詞彙。維基百科也有专门领域的相關詞彙表。
  3. 說明書,也不是口語、行話或成語教材。維基百科並不用於解釋某些詞彙該如何使用、也不用於指導讀者成為方言通或者網絡術語專家。不過作為百科全書條目,某些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詞語可能需要特別着重解釋,如「公民」和「國民」的關係。某些個別口語詞也可能值得寫成百科全書條目。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

[编辑]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您個人思想或分析的地方。維基百科不是

  1. 發表原创研究的地方。您個人的研究理論、原創理念、自創定義或詞語等,請到適當的評審機構、論文期刊或者其他網站宣布您的發現。維基百科會待您的研究成為舉世公認的知識後,再作報導。維基百科的資訊並無須經過同行評審,但都力求做到可靠和可供查核。例如,編輯者可以引用文献,讓內容可供查證。如果您想發表原创研究,請到維基百科的姊妹計劃維基學院
  2. 赞词或批评。艺术作品和传记應該成為百科全书條目的主題,但條目內容應是行外人所能理解的。
  3. 个人论文。百科全書是人類知識的總結,而不是宣傳您個人見解的道具。請見Wikipedia:非原创研究。假若某個人的意見值得百科全書記載,應該由其他外人來撰寫。您對維基百科的意見,請在相關頁面的討論頁留言,或者到元維基發表。
  4. 時事評論。雖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語出顧憲成東林書院內的對聯),但維基百科始終不是發表這種意見的場所。條目內容應該適當平衡各方觀點。維基百科編輯者也應注意,所撰寫的題目不應該於短時間內變得多餘。
  5. 论坛或討論區。请謹記維基百科的目標就是要寫好百科全书。您固然可以在其他用户的讨论页進行交流,也可以在条目的讨论页解决相关的问题。但請不要將您的討論放進條目當中。

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

[编辑]

維基百科拒絕宣傳。維基百科不是演講台、宣傳工具或者廣告場所。因此,維基百科不是

  1. 說服他人或擁護某方的場所。條目当然可以客观地描述某一主张的内容,但必須符合中性的观点。如果您想就您的高見說服其他人,請創建您的個人博客
  2. 自我宣傳場所。您固然可以敘述自己所屬的機構,但請謹記您所寫條目都必須符合維基百科的標準。參見Wikipedia:不要介绍自我Wikipedia: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
  3. 廣告。商業機構或產品之條目應該客觀而不偏頗,亦應附有獨立、第三方來源備查證。所以小公司一般不會收錄。而商業機構網站之連結只要可用以核證條目主要內容,則同可使用。維基百科並不會支持任何個別商業機構,或結立任何宣傳夥伴。

维基百科不是镜像站或者原始資料庫

[编辑]

維基百科既不是镜像站(拷貝網站),也不是連結集、圖片集、媒體檔案集。所有加入維基百科的內容都必須允許自由修改。您所添加的内容會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條款下發布(合理使用除外)。維基百科不是

  1. 純粹的外部链接收集处網站列表。您可以在條目裏加入相關網站或資料來源的链接,但過長的链接列表會对條目內容喧宾夺主,而对維基百科造成破壞。
  2. 純粹的内部链接的收集处。用來分別名稱相同的題目、或細分覆蓋範圍的消歧义页面是可以的。列表用於支援條目本身,創造連到不存在頁面的列表是多餘的。
  3. 純粹的公有领域或原文资源的收集处。一些只有在原来状态、不经修改才有意义的资料,例如書籍、原始码、原始历史文獻、信件、法例、宣言、声明或其它原始资料,都不適合直接加入維基百科。這些都應該放到維基文庫。不過,利用《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书》等公有领域資源去添加條目内容并無问题。參見Wikipedia:不要包含原始资料的副本
  4. 圖片集或媒體檔案集。請不要創建只有圖片、沒有文字、或只有原始資料或定義的條目。您上载的档案都應該对百科全书条目有用。另外,請考慮將您的檔案放到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不是網誌、網站空間提供者、或社交網路

[编辑]

维基百科不是被用作免费網站存放空间,也不是MySpaceFacebook。您不可以在维基百科放置或設立自己的網站網誌(Blog)或Wiki系統。維基百科頁面不是

  1. 个人网页维基人都有其个人页面,但都只能用来儲存和編寫百科全书相關的資料。如果您要創建和百科全書無關的網頁(例如發表個人履歷表)和網誌,請利用互聯網上眾多其他免費網站。用戶頁的重點不應該社交網絡,而應該為有效的協作提供基礎。
  2. 檔案存放空间。上载到維基百科的档案都必須用於或將會用於百科全书条目,否则会被删除。如果你有非常有用的公有領域資源,請考慮上載到維基共享資源
  3. 約會交友服務。維基百科不是您發展關係、尋求性愛的適當地方。過分著墨於兩性關系的用戶頁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非法的及不受大眾歡迎的行為。

如果你想使用wiki技术來作集體創作,請自行申请存放空间,或在自己的伺服器安装wiki软件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

[编辑]

維基百科所收錄的資訊,都應該經過識別、篩選。某事百分百正確不代表就適合收進百科全書。雖然某些類別的條目是否值得收錄尚在爭議中,但據現時的公認標準,維基百科的條目並不是

  1. 常見疑問與解答FAQ)列表。維基百科條目是文章。請嘗試將內容改寫成中立的文章,併入適當的條目。您也可以將內容寫進維基教科書
  2. 主題關係鬆散的資料庫列表。純粹的名人名句、格言、人物、作品列表都不適合維基百科。您如果想編寫名句或格言列表,請使用本網的姊妹項目維基語錄。當然,如果某件事著名的原因正是因為它與某列表的主題相關,創建列表也許是合適的。維基百科也會為了方便讀者翻查,而創建適當的參考列表或表格。但請謹記維基百科已經有自動生成的頁面分類([[Category:]]),請儘量利用此功能。
  3. 旅遊指南。例如,關於巴黎的條目應該敘述艾菲爾鐵塔羅浮宮等名勝,但您最喜歡的酒店的電話號碼、香榭丽舍大街賣的牛奶咖啡的價錢……都不是適當的內容。這些資訊請考慮寫入维基导游,但出於著作權上的考慮,請勿隨便抄錄其他文字,除非您是版權持有者。
  4. 悼詞。某人逝世是悲傷的事情,不過維基百科不是紀念他們的地方。百科全書記載的人物,逝世後除了留下親友的思念,應該憑着他的知名度,留下一定的影響。
  5. 新聞報導。維基百科不應該提供突發新聞消息,一宗事件的源由、過程概要和後續後果可以是合適的,但是某場火災如何暫時地影響附近交通、某個集會的人用了哪幾樣工具破壞某個地方、某場風暴或瘟疫中政府設立的求助電話號碼……都不是適當的內容,除非這些事情是各界重點討論的話題,否則在百科上應可免則免,這種詳盡的細節和記述應是維基新聞的工作。維基百科有的是關於具歷史意義的百科全書條目,這些主題可能會獲得新聞媒體報導,而維基百科的特色也讓它比傳統的百科全書更快獲得更新,並不是比傳統的報章更快獲得更新。參見Portal:新聞動態
  6. 宗譜電話簿條目。維基百科只应该为有某程度的成就、名聲(或者臭名)的人物写传记条目。一个标准就是某人是否獲多處外部資源所提及,如值得信賴的網站或書籍。较次要的人物可以在相關条目中提及。(參看Wikipedia: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
  7. 商業黃頁、名錄。請不要在條目中純粹列出公司名稱、地址等一般資訊,或是用來招攬生意。請對公司的歷史、發展、現狀、特點等進行介紹。條目的討論頁也只應該用於討論條目本身,而不得用於招攬生意等。
  8. 說明書。維基百科有關於人、事、物的條目內容,但維基百科條目不應該提供法律上醫學上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或者指引。使用指南、介紹使用方法、食譜等都不適合維基百科。姊妹計劃維基教科書比較適合這種內容。
  9. 遊戲攻略資料。這條例適合於電子遊戲遊戲王甚至是電視節目的遊戲,因為維基百科不是要教導觀看者要如何把遊戲破關,使用什麼套牌是最強的或是在遊戲內如何勝出。一來遊戲裡沒有一個必勝的方式,二來維基的讀者不是對遊戲有所興趣,他們要的是基本資料和遊戲的發展。不過如果提供一些基本的遊戲流程規則、遊戲的特別系統,說明哪一個遊戲人物是隱藏,遊戲裡的風俗對遊戲發展有一定影響,則不在此限。不過遊戲的系統資料和操作,移到Strategywiki(英文)等其他的Wiki網站會比較好。
  10. 仅关于虚构作品情节的介绍。维基百科采用百科全书的方式描述具有关注度的虚构作品,介绍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和它们的意义。一般情况下,简洁的情节概述是可以包含在这些介绍中的。

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

[编辑]

維基百科不是預言家。所有關於將來會發生的條目都必須可以證實,而這些將來事件成為過去後,都必須有值得記載的價值。當中的原則包括:

  1. 個別事件必須頗為肯定會發生、而且具一定的重要性,才應該值得記載。這些事件必須正在籌備當中,否則就是有詳盡的相關報導或紀錄。例子有20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將來事件的時序列表可能適合條目。而4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不太适当,因为目前尚不会有任何关于此的可靠来源。
  2. 即使已經有可以證實的資料,有系統地產生的未發生事項並不適合百科全書記載。例如,熱帶氣旋名稱適合百科全書;而熱帶風暴阿利克斯 (2026年)則不適合,即使幾乎可以肯定到時大西洋北部會有這個名字的逆時針旋轉風暴。
  3. 同樣的,
  • 五千三百六十一角形
  • 13456416100000127652197212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5,19,211,935-四甲基-1000-氮杂十三环[2011.2012.2013.…]三千零三十八-8,12,96,250-四烯
不適當,除非这些内容有关注度
4. 推算、推測或推定性質的文章都屬於個人研究,因此並不適合。當然,記載關於將來的著名文藝作品或可信性高的研究,都是無問題的。例如,星际旅行(星际迷航)星球大戰等都是適合的條目,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會使用的武器則不是。

只要提供適當的出處參考,維基百科條目是可以記載關於將來事件的討論或爭議的。不過,維基百科絕對禁止個人研究,所以編輯者不得加入任何個人觀點、分析或批判。關於尚未發布的產品(如電影、遊戲等)都要特別小心處理,以免被指控為廣告。

观点不中立?

[编辑]
File:Verifiability and Neutral point of view (Common Craft)-600px-en.ogv
維基百科:中立及準確的背後

中立的观点(英語:Neutral point of view,缩写NPOV)是维基媒体的基本规则,亦是维基百科的支柱之一。所有维基百科条目以及其他百科式内容必须以中立的观点书写,在尽可能没有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平等地表达出任何曾在可靠来源中发表过的重要观点。关于如何使一篇条目符合中立观点的指导,参见NPOV指南;关于本方针中重点要素的举例与解释,参见Wikipedia:中立的观点/FAQ

中立的观点”是维基百科三大核心内容方针之一。其余两大方针分别是“可供查证”与“非原创研究”。这些方针共同订立了可被维基百科条目接受的内容类型与品质。这些方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能被彼此孤立地理解,编辑者应熟悉这三大方针。任何其他的方针、指引以及编辑者的共识,都不能逾越或取代这三大方针的规定。核心内容方针的页面不能被擅自编辑,所有的编辑都应有助于改善这些规则的应用与理解。

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编辑]

根本都没有“完全客观”这回事儿

[编辑]

任何有点哲学头脑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施行“中立”方针?不带任何偏见的中立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也许是对中立方针最常见的批评,同时亦反应了对中立方针最普遍的误解。中立的方针对完全客观是否存在(用托马斯·内格尔的话来说,完全客观就是“从无处看世界”(view from nowhere))并未作出过任何认识论层面上的判断。其实,中立方针很简单,我们应当描述争议,而不是参与其中。

如果有人认为这一情况足以引发对方针的异议,那么很可能这也同时蕴含着我们可以根据所有的可靠来源全面、中立地描述争议。一般而言,这可能只是一个经验性的问题,而非哲学问题。

缺乏中立性是条目被删除的借口

[编辑]

中立性有时为删除一些有偏见条目提供了借口。请问这是不是一个麻烦?

有些时候是的。许多编辑者都认为,偏见本身并不是删除文字的原因,因为在一些条目中,所有补充的内容都有可能去表达偏见。我们应该加入其他的内容以平衡偏见,且所有的来源都应可供查证。违反非原创研究方针的内容应该被移除。

然而,带有偏见的文字亦有以下几种可被合法移除的理由:根据我们的不合理的比重方针,表述极少数观点或边缘理论的整段文字会扰乱我们编辑百科全书的主要目的,并可能导致读者误解学术界对某一主题的共识。同样,维基百科也不是宣传场所,只是鼓吹某一观点而不提供其他信息的文字将被删除。

作出必要的假设

[编辑]

如果是这种情况呢?为了写下关于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条目,我们必须作出一些有争议的假设。比如说进化论这一主题,我们总不能在每篇相关条目里都提一遍进化论与创世论的争议吧?

对,当然不能这么做。事实上,如果不作出一些让某些人认为有争议的假设的话,任何主题都不能写下去。这不仅适用于生物学上的进化论,还适用于哲学、历史学、物理学等等主题。

要找到用以支配某一情况的普遍理论是件难事,但以下的文字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在其他页面深入讨论某一假设的话,那么就不必再在特定页面上重复一遍。不过,一点简洁扼要又不唐突的指示性信息也许是适当的。

平衡不同观点

[编辑]
给予“同等效力”
[编辑]

等等,我觉得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乐观是没有根据的。历史上也有许多伪科学击败事实的例子:那些依赖于伪科学获利的人,可以通过谎言、诽谤、影射以及大量的支持者来将他们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地平说、否认犹太人大屠杀存在的观点都在这个计划上被同等对待,那么我们将在(不经意间)肯定与传播这些被视为错误乃至邪恶的观点。

请搞清楚这一点:维基百科的中立方针从未规定或暗示我们必须给予少数观点“同等效力”。它没有规定作为百科全书作者的我们应该表明立场;而这并不会阻止我们去更多地描述多数观点,不会阻止我们去公平地解释那些针对伪科学理论的有力反驳,不会阻止我们去描述多数人对某些争议观点的道德顾虑,等等。

为“敌人”写文章
[编辑]

我才不同意你们“为敌人写文章”的说法。我才不愿意为敌人写文章呢!他们所声称的那些事实大部分都错到姥姥家了。难道你的意思是,为了中立地写一篇条目,我必须撒谎,来表达我根本不同意的观点吗?

这是对中立的观点内容的一大误解。不用声称任何事,只用写道:“某某人认为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你完全可以严肃着一张酷脸去做这件事,而且不会感受到任何道德愧疚,因为你已经将这样的“声称”归属给其他人了。很明显学者们就是被训练来做这事的,甚至是当他们打算证明某一点时也会将反对意见包括在内,以说明这些反对意见为什么是失败的。

中立并非中间。维基百科的条目绝不应暗示所有的立场都是平等的;维基百科的条目不应去评价任何立场。在中立观点方针的规定下书写你所反对的观点,并不要求你去暗示这些观点是平等的,只要求你接受这一点:百科全书不是评价对立观点的场所。你也许会认为其他的观点真是错到姥姥家了,但只要你接受了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原创研究的场所这一点,在让你的反驳成为广为接受的人类知识前,你就不应该在维基百科发表你对某一观点的反驳。

某些主题真的容易激怒他人,而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忽视那些固生于这一主题专用名词中的偏见,特别是当这些名词是最常使用的名称时。但不难理解,维基百科是项高度国际化的计划,它的编者可以反映出各种不同的观点。需要注明的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一层面上的客观也许十分新鲜,而针对名词正确性的争议也许只应取决于对观点的平衡。

宗教信仰
[编辑]

你们不尊重我的宗教信仰,你们把我信仰的宗教看成一种“人类发明物”,你们在搞宗教歧视,这样是错误的!凭什么说我信的都是错的,凭什么反对我的宗教,凭什么说它过时,凭什么说它不科学?

中立的观点方针通常意味着要提供多种观点。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应该提供现今不同群体的各种观点,还应提供过去不同群体的各种观点。

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去描述事物。对于人类的信仰与习俗,我们不仅应当解释促使个体去接受这些信仰和习俗的动机,还应说明这些信仰和习俗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在描述历史与宗教时,维基百科条目会采用某一宗教的圣典,但也会采用现代考古学、历史学与科学方面的来源。

某些宗教的追随者可能会反对针对他们所信仰宗教的批评评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分析是在歧视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更希望条目能够描述他们的信仰,或者将之分门别类,他们也许只希望表现出历史上的看法(例子:以前是这样,就将永远是这样;异端教派的任何差异都是对真正宗教的不尊重;这是篇历史悠久的故事。)如果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具有知名度和可靠来源,那么这样的观点也必须被提及,但这并不会与其他内容相矛盾。中立观点方针意味着维基百科编者应该努力按照这样的方式书写文句:“此信仰的某些追随者(要说清楚是谁)相信X,并认为他们应该一直都相信X;然而,根据现代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要说清楚是谁)的发现(要说清楚是什么发现),这一信仰的其他追随者(要说清楚是谁)现在相信Z。”

如何对待术语:在宗教研究领域中有着特殊含义的词语可能在正式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原教旨主义神话。作为一部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关于宗教主题的条目应慎重使用这些词语,只应使用它们的正式含义,以防不必要的冒犯或误导读者。相反的,编者不应该避免使用现今多数可靠且知名来源所确立的术语,即便这一术语对某一观点不抱同情;编者也无需顾虑读者可能对正式与非正式的含义感到困惑。维基百科:避免使用的字词列出了一部分这样的词语。然而,冒犯他人并非维基百科的本意,如果不具冒犯性的词语也可以表达同样的含义,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以之代替。

与常规价值观不符的观点
[编辑]

如果是这一观点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与常规价值观不符的,但真有人持有呢?比如说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否认纳粹大屠杀等。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对他们中立?

我们描述那些在可靠来源上发表的观点。我们并不描述由极少数人持有的观点,或者可靠来源上还没有出现的观点。除此以外,我们不对这些观点进行任何评判。我们不忽略观点的原因是防止偏见;但如果我们忽略了某一观点,是因为可靠来源也忽略了它。

伪科学
[编辑]

我们如何书写伪科学主题下的条目,比照多数的科学观点而言,伪科学观点往往毫无可信度,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关心?

描述类似“伪科学平等于科学”这样的争议并非我们的任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伪科学可能有其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它与主流观点相混淆,任何提及都应成比例,多数(科学)观点就应描述成多数观点,少数(有时是伪科学)观点就应描述成少数观点;此外,还应说明科学家们是如何对待伪科学理论的。应将条目的书写限制在公平描述争议的范围内。

英文维基百科的仲裁委员会曾处理过一些伪科学案例,这些案例的讨论全文都可在这里找到,委员会提出了以下几点划分意见:

  • 显而易见的伪科学:“那些自称为科学,却又明显伪造的理论,譬如时间立方网站,完全可以直接归类为伪科学而不须进一步解释。”
  • "Theories which, while purporting to be scientific, are obviously bogus, such as Time Cube, may be so labeled and categorized as such without more [justification]."
  • 通常被认为是伪科学的理论:“那些虽然拥有支持者,但通常为科学群体认为是伪科学的理论,譬如占星学,可以适当地包含相关的信息,同时被归类为伪科学。”
  • "Theories which have a following, such as astrology, but which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pseudoscience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may properly contain that information and may be categorized as pseudoscience."

仲裁委员会认为下述情况通常不应被视为伪科学:

  • 悬疑的科学理论:“那些拥有坚定的支持者,但仍被部分人批评为伪科学的理论,譬如精神分析学,可以包含相关印象的信息,但通常不应被描述为伪科学。”
  • "Theories which have a substantial following, such as psychoanalysis, but which some critics allege to be pseudoscience, may contain information to that effect, but generally should not be so characterized."
  • 理论公式方案:“那些拥有科学群体支持的理论公式方案并非伪科学,而是科学过程的一部分。”
  •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which have a following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re not pseudoscience, but part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编辑争议

[编辑]
对付有偏见的贡献者
[编辑]

我赞成无偏见方针,但总会有人无可救药地带有偏见。我必须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去收拾残局。我该怎么办?

除非情况的确极其恶劣,最好的做法也许是将问题公诸于众,指出这名作恶者(但请礼貌地指出——友善的语言比尖酸刻薄更管用)并请求其他人的协助。可以通过互助客栈/条目探讨谋求外部的帮助,参见Wikipedia:争论的解决获取更多的办法。记住这一点:我们应该着眼于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项目,而不能局限于与不尊重我们方针的人打持久战。

避免持续的争议
[编辑]

我们如何才能结束在中立问题上持续且无休止的冲突?

避免冲突的最佳做法,便是记住我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通情达理、善于表达的人,否则我们便不会齐聚于此并对这些事如此关心。我们应该尽力去理解每个人的看法,并努力使得他人的看法也能公平地表达。

当我们对一篇条目应该叙述什么、或者称什么是事实出现争议时,我们不能相互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退步思考:“怎样才能公平地解决这样的争议?”每一个争论提出时我们都应该这样问自己一次。我们不应该在维基百科中反映我们个人的独特观点,并因此阻止新来者的任何编辑;而应该协力合作,增加内容或提高内容的质量,并在必要时对如何描述争议作出一些妥协,以对各方公平。谋求一致同意往往不是绝对可行的,但这应该成为你的目标。

其他

[编辑]
系统偏好
[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似乎注重于中文圈的观点。这样违背中立的观点吗?

中文圈中心部分反映了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中文使用地区。同时,由于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所以我们依赖的出版品来源倾向于中文并反映中文圈世界的关切。另外,在中文圈内,各地观点的表现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多少也反应了发达地区更容易连入互联网的事实。同样的,法语维基百科就可能反映法语圈的偏好,日语维基百科反映日语偏好。中文维基百科有避免地域中心方针来应对这一问题。

那么系统偏好与NPOV无关了?

系统偏好本身不是NPOV的问题,但是它在有些情况下会导致NPOV问题。考虑下面的例子:

  1. “非洲学术界比欧洲学术界低等”这种说法违反了NPOV,但是这并非系统性偏好的问题。这是个把个人意见作为事实来表达的问题,这种情况也能来自少数派的群体。
  2. 英文维基1438篇特色条目中只有30篇(2%)与非洲这块占世界总人口14%和总陆地面积20%的大陆有关联,这是一个系统性偏好的指标,但却并不直接构成中立性问题。
  3. 一个关于全球化效应的条目记录了欧洲学者的观点,却不记录和他们欧洲同行持相反意见的非洲学者的观点,受到POV问题的困扰,这问题的根源就是系统性偏好。
  4. 一个关于飓风伊万造成的后果的条目记录了经济和人员的损失却没有给予对环境和动物造成的冲击一点关注,有可能就是源于系统性偏好(这取决于可获得的新闻报道内容的广度),但由于不涉及相冲突的观点所以并不真的算NPOV问题。它的问题不是表达个人意见或者将个人意见作为事实呈现,而是对这一主题的新闻报道存在漏洞。
其他反对意见
[编辑]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常见问题解答#其他反对意见

仅具有一部分地区的信息或观点的条目?

[编辑]

地域中心是一个很容易觸犯且往往不易被發觉的毛病,又现时的中文维基用户大多為華人,地域也集中在其居住地,所以常不自觉地变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區为中心,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文字卻可能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意念,而这正与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政策相悖。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常见的例子如中国大陆中心、香港中心、澳門中心、台灣中心、新加坡中心等,請您盡量避免此狀況,並達成全球觀中的適當表述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

[编辑]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来区分而不是国家或地域,所以中文维基所服务的是所有中文使用者,並非仅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换言之,中文使用者不一定来自與條目撰寫者居住在相近的地區,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其它地方的参与者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以中国中心为例,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的认定读者都是中国人,因此可能会写“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会疑惑:「上海怎么会是『我国』,我國又是哪一國?」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則应该注明“中国”而不是“我国”,其他類似这种下意识的假设都应该通过详细注明其敘述地区以避免誤會。

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與者,不應認為維基百科全書就是「中國大陸的百科全書」,特別是在涉及香港和台灣以及中國近代史和人文方面的條目內容是尤其要注意。一些對於大陸讀者十分平常和常識的概念及觀點,極有可能會使香港和台灣等地區的讀者感到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者應該注明此種觀點僅來自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以外的觀點可能會有所相異,反之亦然。

不过条目的命名仍應該採用中文可靠来源中最常使用的名称,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名词在中文地区被廣泛使用,譬如南海東海中南半島等固有詞彙,则无论它的地理性質是否具有中国中心亦可采用,相關說明請参见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民族主義中心

[编辑]
  1. 應當避免有中華民族、華人或漢人為中心的立場,例如:
    • 新加坡是個華人國家。
      • 正确的说法是: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从未承認过该国是華人國家,也从未推行以華人為中心的概念,新加坡屬於所有新加坡人,並不屬於單一種族。請不要將新加坡當成一個華人國家,也要避免傷害其他民族的感受,因而需要採用適當的描述,如「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多元種族國家」或「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國家」,而非「新加坡為華人國家」,詳見新加坡#人口
  2. 關於其他民族亦然,例如:

用語方面

[编辑]

政治

[编辑]
  • 避免中國大陸中心,例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 去除中國大陸中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海峽兩岸政治
[编辑]

在維基百科的每一個記錄,應該盡量避免於有關台灣西藏的現狀上有所偏向。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或與未包含香港澳門的「中國大陸」同義,可使用較中性的「北京政府」或「北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鏈接。

同樣地,如果用“中華民國”一詞來描述欲撰寫的內容,較為準確的話,“台灣”一詞也不應使用,特別是在命名與中華民國政府、法律或政治有關的條目時。為了維護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對於現存於台灣的統獨之爭,我們僅以現實上存在的政府名稱來稱呼現實統治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的政府。遷往台灣至今的「中華民國政府」,簡稱為「台北政府」或「台北」,也比“台湾政府”、“台湾当局”較中性,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中華民國政府|台北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鏈接。

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

當要敍述政府,或與國家有關項目,應以官方國家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較為適合。例如,「胡錦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比「胡錦濤是中國國家主席」較為合適。同樣地,「只有中華民國公民方可參與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比「只有台灣公民方可參與台灣總統選舉」較為合適。

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一部份。當需要提及台灣政治實況時,理應加上註釋有關台灣的複雜情況。所以,“台灣”一詞較只用作提及本島或中華民國台灣省。進一步來說,由於“台灣省”一詞在部分泛綠人士看来可能含侮辱性,所以應該只在特別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時才被使用,例如「宋楚瑜是唯一民選的台灣省長」,但是我們可以在與政府、法律、政治等無關的條目內容中,以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
  2. 中華民國憲法宣稱固有疆域包括中國大陸及外蒙古

就如同前面我們所說,維基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

對於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上,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使用其大會正式名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應該使用「中華台北隊」,用以代替「台灣隊」、「中华队」或「中華民國隊」。當需要用以和台灣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應使用“中國大陸”一詞。此外,雖然香港澳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但通常不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事項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方面條目,尤其是當中華民國政府主權尚未包含台灣之前的歷史部分。

地理

[编辑]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第一級行政區劃(台灣為縣市、中國大陸為省)的单位名称。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之行政划分為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中文使用者多数不知道临沧市在何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县市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般都可视作多数中文使用者並未熟知,中央直辖市以及較知名的省会和城市除外。)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政府行政中心是凤庆城。”在中文维基百科全书,地点说明的最高级别行政单位最好以第一級行政单位為準,也可以註明至在华语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比如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台北等。

非中國大陸的用戶(如台灣及香港)也應注意自己的編輯是否帶有過分濃厚的地方色彩,例如: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本港天文台於過去50年的6月錄得的最高氣溫是……」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香港天文台在1955年至2005年期間錄得的6月最高氣溫是……」

另外请不要使用「內地」指稱中國大陸地區,「內地」僅適用於地理學上的「內陸」之意;同樣也請勿隨便使用「外國」或「外國人」稱呼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地域或者非華裔人士,華裔人士亦應避免用「外國」指稱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以外的地區。

紀年

[编辑]

台灣用戶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用戶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用戶感到困惑,例如: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地區用戶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
    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系统偏好

[编辑]

由于系统偏好的存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條目內容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中文圈中心。我们可以容忍系统偏好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偏好合乎中立观点方针:我们更欢迎补充其他地域的内容来平衡系统偏好。

如何避免地域中心

[编辑]

正所谓旁观者清,试着把自己的身份抽离,把一切“常识”拋开,并想像自己对该题目一窍不通,而从多重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字。这也许不容易做到,所以您可以在文章的对话页留言,让别人去替您檢查文章是否有不合适之處,特别可以请求條目內容所涉及之国家或地区的维基人对該文章的观点进行补充,以保证在文章中各个观点得到充分、正确和正面地表达。 地域中心是一个很容易觸犯且往往不易被發觉的毛病,又现时的中文维基用户大多為華人,地域也集中在其居住地,所以常不自觉地变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區为中心,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文字卻可能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意念,而这正与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政策相悖。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常见的例子如中国大陆中心、香港中心、澳門中心、台灣中心、新加坡中心等,請您盡量避免此狀況,並達成全球觀中的適當表述

参考来源有问题?

[编辑]

维基百科內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而非真实正確——亦即是:加入维基百科的内容须要发表在可靠来源中能被读者查知,而不能仅由我们认定它真实正确。撰寫良好百科全書条目的關鍵之一,就是要謹記百科全書應該依據已經獲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发表過的事件、主張、理論、概念、意見和論證。编辑者应为条目中的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提供可靠来源,否则这些内容可被移除。

维基百科:可供查證是維基百科三項核心內容方針之一。另外兩者是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维基百科:中立的觀點。這三項方針共同決定了維基百科条目收錄内容的種類和品質。因此,編輯者不应把个别方针孤立地诠释,而應盡量熟悉它們全部。要讨论特定来源的可靠性,请前往可靠来源指引的布告板

举证的责任

[编辑]
有关如何编辑引用,请参见维基百科:列明来源

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都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1]引用的来源须明确地支持条目中出现的信息。[2]来源须以清晰并准确的方式列出,以使读者能够找到支持被质疑内容的原始材料。编者应充分完整地引用来源,尽可能多地提供出版物信息,在引用书籍应注明至章节。[3]

如果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来源来支持某个主题,关于这一主题的条目不应出现在维基百科上。

可以移除任何缺乏来源的內容(特别是受合理質疑且無可靠來源查證的內容),但如果在移除前未为编者们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提供来源的话,他们有可能会反对这么做。如果想为一句无来源的陈述请求来源时,可以考虑将其移动到讨论页;或者用{{来源请求}}给句子贴上标签,用{{缺乏来源}}{{改善来源}}给文章贴上标签;还可以用“<!--被注释内容-->”将句子注释掉,并在讨论页中留下记录,以便他人了解你的编辑。[4]

無資料来源或來源欠佳的內容,如果有可能損害在世人物或團體的聲譽,則不應容許留在条目中,也不應移到討論頁(詳見维基百科:生者傳記)。维基百科的创建者吉米·威尔士如是说:

来源

[编辑]

可靠来源

[编辑]

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富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6]为了证实条目内容,并标明作者与出版者以避免剽窃和版权侵犯,我们必须采用可靠来源。来源应当直接支持条目中的信息,并应与断言相匹配:特別的斷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

通常来说,最可靠的来源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经验表明,在查证事实、分析法律问题、深究特定领域证据与争议中的详细研究程度越高,其可靠性也就越高。

学院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具有很高的价值,通常是它们所涉领域中最为可靠的来源,譬如历史、医学与科学。可靠但非学院的来源亦能用於这些领域,特别是当它们是受尊敬的主流出版物时。各种来源的适当性一般取决於引用它的文章。如果来源之间有不同的见解时,它们的观点都应在文章中明确表明。

详细讨论特定类型来源可靠度的指引,参见Wikipedia:可靠来源(WP:RS)。由于方针优先于指引,如果本页与WP:RS相互矛盾,本页将被视为优先的解释,而WP:RS应该依照本页更新。要讨论特定来源的可靠程度,请前往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

所有文章都应緊隨维基百科的中立方针,公正地描述已在可靠来源上发表的所有主要与重要少数的观点,并按照大体的比例陳述各方的观点。非常少数与边缘理论都不应收錄,除非是它们的专文。

可疑来源

[编辑]

可疑来源是那些在事实查证上声誉不好的来源。这样的来源包括有:被公认为极端主义的、出于推销目的的或主要基于流言与个人观点的网站与出版物。可疑来源只能用在關於它们本身的内容中,特别是它们的专文。(参见下文)用上这種来源的條目,不应该转述此类来源中任何关於第三方的争议性主张,除非这些主张亦同在可靠来源中出现。

个人出版物(网络与纸媒)

[编辑]

任何人都能创建一个网站或者自費出版一本书,然后声称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故此,绝大多数个人出版的书籍、业务通讯、个人网站、开放性wiki网誌、论坛贴文以及相似的来源都不能被接受为可靠的来源。[7]

个人出版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接受。此情况是,出版人是受到肯定的专家,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文章。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应谨慎使用此类来源:如果有關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作了相同的工作。

个人出版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作为有关在世人物的第三方来源,即便它的作者是著名的职业调查员或作家;参见WP:BLP

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的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

[编辑]

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它们本身的信息乃至条目的来源,而不需要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

  1. 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
  2. 不包括针对第三方的主张;
  3. 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
  4. 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
  5. 不是文章主要的来源。

这一方针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上的内容,如Facebook、Twitter等以及中国大陆的类似物如人人、微博等。

维基百科以及维基百科镜像的来源

[编辑]

维基百科上的条目与用户发言,或其他维基百科镜像网站上的内容,都不能作为来源使用。此外,还应回避其他来源中引用自维基百科的信息。不过,被引用的维基百科条目可能包含有可靠的来源,在查证后可以使用。

非中文来源的使用

[编辑]

當引用的來源文字不是中文時,則原文比譯文同樣或更重要,无论译者是维基百科的一位编辑或一名资深的翻译家。因為,原則上,讀者應該有機會查核原始资料,以得到最準確的信息。

因此,引非中文原始材料时:

  • 直接引用来源中的语句时,应尽量使用公开出版的译文,而非编者自译的内容。
  • 在文章中使用自译版本的译文时,提供原文,以便读者核對。

特别的断言需要特别的来源

[编辑]

以下情况, 编者需警戒並特别检查做出断言的来源的:

  • 未在主流来源中出现的意外或重大的断言;
  • 收录某人的看似不相称的、令人困惑、具争议性或与其先前观点截然不同的声明;
  • 与相关团体的主流观点矛盾,或与主流推定显著不同的断言。特别是在科学、医学、历史、政治的领域以及生者传记中。如果该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有人企图使用阴谋令他们消声,这一点将特别适用。

在维基百科,特别的断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8]如果这样的来源并不存在,这样的内容就不应被包含。还应注意紧随其他方针,譬如生者传记方针以及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关于不适当比重的规定。

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性

[编辑]

可供查證的要求只是為了確保編輯者撰寫的內容真實存在於可靠来源,而非由編輯者自行創造,但這並不意味可查證來源的內容就有絕對的正確性。來自於可靠來源的內容也可能是錯的,因此若該內容能被其他可靠来源證明為錯誤,則有可能會被刪除。但若该内容是重要少数观点,则一般不应被删除,而应在按比重提及该内容时,同时提及其他可靠来源称其为错误的有关理据。

文獻參考的格式

[编辑]

清楚來源標示的格式建議採用註腳的方式呈現,為標明資料來源、文章補充注解的一種方法。一般註腳會在文章內以符號或數字標示,然後在文章末端,列出所有的補充、資料來源的詳情。讓編者補充細節之餘,也不影響行文的聚焦,讓版面顯得更整齊。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维基百科上提供使用参考文献时所建议的格式,請參閱註腳使用說明文獻參考的格式

原创研究?

[编辑]

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的场所。所谓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指的是未发表的事实、争论、推论和想法;以及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或总结,并产生了新的立场。以上意味着维基百科不是存放你的个人观点、经验或争论的场所。

列明来源同避免原创研究是紧密相连的。要证明你没有发表原创研究,你必须列明与条目主题直接相关、且直接支持条目信息的可靠来源。

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是維基百科三項核心內容方針之一。另外两项是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维基百科:可供查证。這三項方針共同決定了維基百科条目收錄内容的種類和品質。因此,編輯者不应把个别方针孤立地诠释,而應盡量熟悉它們全部。

来源

[编辑]

在本方针与另两大内容方针的限制下,对现有来源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方面的研究是受到鼓励的:这样的研究是“基于来源的研究”,是撰写百科全书的基本功。但应注意,切勿超越来源中的表达,或者将来源用在与其本意不符的场合,譬如撰写与来源上下文无关的内容。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照着来源写

如果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来源来支持某个主题,关于这一主题的条目不应出现在维基百科上。

可靠来源

[编辑]

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材料,都应有着可靠来源的支持。无法找到可靠来源的内容会被视作原创研究。唯一可让你的编辑不被归类为原创研究的方法,是去创作一篇包含相同内容,并已在可靠来源上发表的文章。再言,即便是一段来源充足的内容,如果你在其中撰写了与来源全文无关的文字,或者提出了来源中没有直接和明确支持的立场,你同样进行了原创研究;详见下文

通常来说,最可靠的来源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经验表明,参与查证事实、分析法律问题、深究特定领域证据与争议的人士越多,出版物的可靠性就越高。个人出版的材料,无论出版于纸媒还是网络上,通常都不被视为可靠来源,但请参见可供查证的相关段落了解例外情况。

如果你证明了一件当今尚少人或无人相信的事物,维基百科并不是发表您的证明的第一场所。当您的证明在可靠来源发表后,维基百科才会收录它。参见维基百科:可供查证

使用来源

[编辑]

条目中的信息必须出现在条目列出的参考文献中,亦即必须可供查证。条目的陈述不应基于不明确或不一致的来源,亦不应基于随意的评论。对详细讨论的概要应该能反映出来源作者的结论。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来源,都不应描述来源中没有明确提及的结论,否则就是原创研究。在正文和主题中列明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

[编辑]

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亦被分别称为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主要依赖于已出版且可靠的第二手来源,并有限度地依赖于第三手来源。所有对第一手来源的解释、分析或总结都应引用自第二手来源,而不由维基百科编者来进行原创分析。

根据维基百科的方针和指引的解释,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有如下定义:[9][10]

  • 第三手来源发表于百科全书或其他纲目书籍,主要是对第二手来源的总结。例如,维基百科就是第三手来源。许多介绍性的大学级教科书亦可被视为第三手来源,因为它们对大量的第二手来源进行了总结。
我们的方针:第三手来源对众多第一、二手来源进行了总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在某个主题上涉及面广泛的概要。有些第三手来源甚至比其他来源更为可靠,在这些第三手来源的支持下,条目的可靠性会有所提高。WP:可供查证#可靠来源给出了评定来源可靠程度的标准。
  • 第二手来源距事件本身至少会有一步之遥。它们所陈述的事实与观点建基于第一手来源上,并对之进行分析、总结、解释、说明乃至评价。[11][12][13]
我们的方针:维基百科的条目通常应基于第二手来源。条目中可以包含已在可靠的第二手来源中发表过的分析、总结、解释、说明或评价。
  • 第一手来源是非常接近于事件本身的来源。例如,目击者对车祸现场的报告就是这场事故的第一手来源。其他的例子还包括:考古发现,照片,历史文件(如日记等),人口普查结果,监视设备、公开听证会、审讯和采访的录像及笔录,问卷调查的结果表,哲学原作,宗教经文,实验观察记录、实地考察记录,诗歌、剧本、小说、电影、视频和电视节目等艺术与虚构作品。判断来源是否属于第一手来源的关键要素,是第一手来源能提供针对某次事件、某段历史时期、某件艺术作品、某个政治决定等的内部观点。[14]
我们的方针:已发表且可靠的第一手来源(如由大学出版社或主流报纸发表)可能可以使用于维基百科,但应小心谨慎,以避免滥用。对第一手来源的任何解释都需要可靠的第二手来源的相同解释加以支持。如果没有第二手来源,第一手来源只能用于描述性断言,这样的断言应使得一名理性且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士能够加以验证。例如,一篇关于小说的条目可以引用小说的段落来描述情节,但对这些段落的任何解释都需要第二手来源支持。

根据维基人个人经历写成的无来源内容不应被加入条目中,如未发表的目击者报告。否则这会同时违反本方针和可供查证方针,并导致维基百科成为内容的第一手来源。

如何适当地引用来源可能是一个复杂问题,这里只给出了一点总体上的规定。在特定场合,如何判断第一、第二或第三手来源哪个最合适,需要依靠编者的常识和良好的编辑判断力,并应在条目的讨论页上讨论。

对已发表材料的总结并提出立场

[编辑]

切勿对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假若综合后的结论并未由任何来源明确提及。编辑者不应犯下这样的错误:因为A发表于可靠来源,B也发表于可靠来源,因此就可以在条目中将A和B综合起来得出结论C。但是,这等同于原创研究,因为这是对已发表材料的总结,会产生新的立场。[15]“因为A和B,所以C”只有在可靠来源也发表了与C相同的主张,且C主张与条目主题相关时才能出现。

仔细地对来源内容进行不改变原意的概括或改述并不构成原创总结——反而是应受鼓励的做法。写作维基百科条目的最好做法,是去研究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可靠已发表来源,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中的主张,让每一主张都能被归属到明确作过此等主张的来源去。

原创总结的简单案例:

联合国的明确目标是维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自其成立以来,全世界已爆发过160场战争。

尽管句中没有给出任何结论,且其中提到两个事实都是真实的,然而这句话实际暗示了联合国没能成功地去维护世界和平。假若未曾有可靠来源把资料按照上述做法合成,那么这就将导致原创研究。在不提供来源的情况下,同样的资料在不同方式的阐述下,可以轻易地暗示出迥然不同的观点。一字之差就会有天壤之别:

联合国的明确目标是维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自其成立以来,全世界爆发过160场战争。

下面为较复杂的原创总结案例。该案例来自真实的英语维基百科条目,条目中叙述的争议于发生在两名作者之间,这里分别称他们为史密斯(Smith)和琼斯(Jones)。

史密斯认为琼斯剽窃了另一作者的书籍。琼斯回应说,使用他人书籍来查找新的参考文献是可接受的学术惯例。

下面便开始了原创总结:

如果琼斯没有查阅原始文献,便会违背哈佛《学会引用》(Writing with Sources[16]手册的推荐做法,该手册要求引用来源时应真确地查阅过原文献。哈佛手册并未将违反这一做法称为“剽窃”,而将剽窃定义为使用来源中的信息、想法、文字或结构却不列明来源。

例子的第一段是完全依照来源的。然而,第二段却是原创研究,因为它表达了编者的观点:用哈佛手册对剽窃的定义来主张琼斯没有剽窃。要让第二段符合本方针,则应提供相关的可靠来源,这一来源应对史密斯与琼斯争议进行特定的评论,并应根据哈佛手册对剽窃的定义作出相同的主张。换句话说,只有在与条目主题相关的可靠来源发表了某一分析后,编者才能在维基百科发表这一分析。

自我引用

[编辑]

本方针并不禁止那些拥有专业知识的编者将他们的知识加入维基百科,但它禁止编者在添加个人知识时却不列明他们的来源。如果编者曾在可靠出版物上发表过他/她的研究成果,这名编者应在遵守中立方针的前提下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添加他们的研究,并列明来源。参见利益冲突指引

原创图像

[编辑]

由于各国的版权法律,现有已发表的图像中,只有相对较少的图像可被用于维基百科。因此,维基百科编者创作的照片、绘画以及其他类型的图像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图像来源。为了给条目增加插图,我们鼓励编者自行摄制照片、绘制画作或图表,并以GFDL或其他自由版权协议上传到维基百科。根据NOR方针,由维基百科编者创作的原创图像不被视为原创研究——只要他们没有在图像中绘制或表现未发表的想法或观点

构成原创研究的图像无论以任何方式都不能用于条目。编者不能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改变图像中所表现的真相或物体的实际位置。如果图像曾经被处理过,则应在条目中明确说明这一点。如果图像的百科价值因图像处理而受到了实质性影响,它将会被提交到维基百科:文件存废讨论

图像的说明亦应遵循本方针,与条目正文没有任何区别。在对图像进行说明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原创研究引入条目中。

翻译

[编辑]

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没有公开的中文译本时,维基百科编者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译的版本受到了质疑,众编者就应协力改善,以达成众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权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来源发表的中文译本应比维基百科编者自行翻译的版本优先使用。

日常计算

[编辑]

本方针并不限制日常计算的内容,譬如两数求和、单位换算、年龄计算,倘若众编者同意其算法和计算是正确的。


什么是维基化?

[编辑]

维基化是将内容修正為符合维基百科:格式手冊标准的过程。例如,将条目中加入适当的内部链接、在条目开头添加粗体的条目名称、使文章表述更加中立等等。通常,一些新手或者未注册用户比较容易写出没有维基化的页面。这也包括小小条目。如果您为条目做了維基化,請在編輯摘要中註明wikifywfy或是維基化

常见的维基化例子

[编辑]
  • 条目名称首次出现时加粗
    比如,某条目的开头写道“维基化是……的过程”。
    修正方法:使用粗体,改成'''维基化'''——“维基化是……的过程”。
  • 规范标点符号使用
    比如: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写道:"正义即至善."
    修正方法:使用规范的全角标点——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写道:“正义即至善。”
  • 调整段落间隔
    正确的方法是:编辑首段时不必空格,每两个自然段之间空一行(即换行时按两次回车键)。
  • 修正不常用的标点符号
    比如过多地使用【】等符号。应尽量使用常用的标点。
  • 修正年份格式
    比如:“1357-1359年”或者“公元1357年”。
    修正方法:“公元”是默认的,因此不必标明,除非不是公元纪年;同样地,“年”字也不能省略。年份日期之间的连接号应使用“-”而不是其他符号,并不留空格。正确示例:“1357年-1359年”或“1357年”。
    另外,若是非不得已使用西元以外的紀年時,必須加註其年號及對應的西元年份。例如「2010年」在民國紀年中是第「99年」,若未加註「民國」字樣,會使人誤以為是西元的「1999年」。
  • 修正“明星小档案”
    比如:“某某,性别:女;职业:演员”
    修正方法:使用自然书面语言的完整句子:“某某是一位女演员”。
  • 删除不必要的外文名
    如果是译名,标明原文是必要的,如“列宁Лéнин)”。但如果有内部链接,则不必再添加外文名,比如“1920年,他见到了列宁(Лéнин)”是不对的。参阅Help:跨语言链接
    另外,像一些常规的词语则没有必要列出外文名,如“桌子(table)”是没有必要的。
  • 修正非百科语气
    条目中的语言应避免过于随意,也尽量不要出现设问。比如“那么,蚂蚁是怎么筑巢的呢?它们……”应该改成“蚂蚁的筑巢方式是……”

更多具体维基百科的格式,请参见Wikipedia:格式指南

另外,可以参考以下两个维基化的例子:

当一个条目没有被维基化时...

[编辑]

您可以添加模板{{wikify}}或{{cleanup}}。当然,最好自己动手!

标题不正确?

[编辑]

維基百科頁面的標題並不是刻在石頭上的,任何時候都是可以更改的。更改頁面標題的操作,在維基百科上稱為「移動」。当您发现您所创建的页面名称有误(例如打入错字,或没有遵守Wikipedia:命名常规等),那么您就可以重新命名(移動)该页面。

甚麼時候應該移動頁面

[编辑]

並不是所有情況下,均應該更改頁面標題。部份情況下,更改頁面標題甚至視為破壞。

可以使用移動功能
不應該使用移動功能
  • 你計劃將一個頁面的標題由繁體改為簡體(反之亦然),或將一個頁面標題由一種地區轉換改為另一種。回退有關破壞除外
  • 當有關移動有爭議時

注意:只有自动确认用户及管理员才能使用这个功能。

如何移動頁面

[编辑]
圖中下拉式選單中即可找到移動按鈕(使用Vector面板)

進入您所要更名的页面,点击页面上侧“移动”链接,然后输入新的名字,点击完成即可,完成后页面就被移动到新的名称,而旧有的名称将变成一个重定向页面。你无法删除旧有的页面,只有管理员机器人全域回退員才有这个权限。

我们鼓励所有用户在必要时使用“移动”功能,因为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同时移动相关页面的修订历史。如果您只是将旧页面手动复制到新页面,那么该条目的修订历史将被分散在两个地方,往往会对之后的编辑带来不便。對無法移動的頁面,並且兩個頁面都有重要貢獻,可以請求管理員協助合併。

最后要注意的是重定向页面不会自动更新。为避免出现双重重定向浪费服务器资源和出现意外情况,移动后需将重定向到旧有页面的重定向页定向到新页面,机器人会协助这个操作。

移動頁面的選項

[编辑]

在移動特殊頁面中,有數個選項:

  • 「移动关联的讨论页」(僅在討論頁面存在時提供、預設選擇):移動頁面時,同時移動討論頁。我们强烈建议您勾选這個選擇,以便同時移動討論頁。
  • 「保留重定向」(僅向管理员机器人全域回退員提供、預設選擇):移動頁面時,同時在舊有頁面創建重定向。如果不選此項,移動後舊有頁面將會成為紅色鏈接,移動日誌也會顯示「不留重定向」。
  • 「监视来源页面和目标页面」:移動頁面後,將重定向頁面及新頁面加到您的監視清單中(連同討論頁一併加入)。可以在參數設置=>監視列表=>進階選項=>「将我移动的页面和文件添加到我的监视列表」一項選擇是否預設。
  • 「是,删除该页面“$1”」(僅在目標頁面存在時向管理員提供):移動頁面時如果目標頁面存在,MediaWiki:Delete and move text中的內容會展示,並會向管理員提供此選擇。用戶必須選擇此項,並點選⧼Delete and move⧽,頁面才會被移動,目標頁面即時刪除,並展示理由:「刪除以便移動」。如果不是管理員,且移動頁面時目標頁面存在,會顯示錯誤信息。

無法移動的情況

[编辑]

即使你是自動確認用戶,也未必能移動任何頁面。

系統目前限制以下移動,包括:

  • 移動頁面是受到「移動保護」及「全保護」所保護的。
  • 您输入的新页面已经存在,而且並非只有一個指向欲移動頁面的重定向的版本。

在以上情況之下,前者「移動」標籤將不會顯示,後者將顯示無法移動的錯誤信息,請切勿手动合并两个页面,因為這樣會被視為剪貼移動,並失去編輯歷史,繼而違反版權要求。在這情況下,請使用「移動請求」,請求管理員代為移動或合併。對於需要合併條目的,亦可考慮使用合併條目或提交頁面至頁面存廢討論。系統還限制下列移動:

  • 移動分類名字空間的頁面,或將任何頁面移動分類名字空間。
  • 移動檔案。

分類名字空間的頁面即使管理員也不能移動,請將舊有內容複製到新分類(可使用小工具Cat-a-lot),並自行將舊有分類改為分类重定向,或將舊有廢棄分類提交快速刪除(不確定如何處理者或參考Category:需要关注的维基百科分类)。至於檔案,請至Wikipedia:移動請求,尋求管理員協助移動。


供使用的模板

[编辑]

删除模板

[编辑]

一般清理

[编辑]

重要性或显著性不明

[编辑]

书写风格

[编辑]

文章内容与结构

[编辑]

中立性和准确性

[编辑]

文章行间用模板

[编辑]

验证及资料来源

[编辑]

请求扩充

[编辑]

脚注

[编辑]

合并与分割

[编辑]
  1. ^ 当维基百科的内容要求直接的证实时,已有的惯例是在内嵌引用中提供支持内容的参考文献。其目的是为核实内容与参考文献的一致性提供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其他已有的惯例亦能清楚且准确地解释条目中的断言,则这些惯例同样可以接受,但内嵌引用依然是此种目的下的最佳方式。更多的内容,请参考维基百科:列明来源
  2. ^ 有些时候,人们会对所给来源是否能完全支持条目内容产生争议;这时可礼貌性地直接引用来源原文以及被要求的其他细节信息,以说明来源真实可靠。
  3. ^ 如注明章节则注明至页码不是必需,因为一些畅销书籍会再版,刊物会出合订本,页码会变更,页数亦可注,因为在章节页数大时可加注页码以方便查证。
  4. ^ 参见Help:Editing#Basic text formatting:“Invisible comments to editors only appear while editing the page. If you wish to make comments to the public, you should usually go on the talk page.”
  5. ^ 吉米·威爾士. “零資訊勝過錯誤或不實的資訊”. WikiEN-l electronic mailing list archive. 2006年5月16日 [2006年6月11日]. 原文是:“I can NOT emphasize this enough. There seems to be a terrible bias among some editors that some sort of random speculative 'I heard it somewhere' pseudo information is to be tagged with a 'needs a cite' tag. Wrong. It should be removed, aggressively, unless it can be sourced. This is true of all information, but it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about living persons.”
  6. ^ 维基百科所使用的“来源”一词,带有以下三点相关的含义:作品本身、作品的创作者、作品的出版者。这三点都会对可靠性造成影响。
  7. ^ 此处的“网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网志。一些报纸将自己主办的交互栏目称作网志;这些栏目的作者是专业人士,这样的网志也受到了报社完善的编辑管理,因此可以作为可靠来源使用。如果报纸在发表某位专家的观点时却又声明不对此观点负责,那么引用部分的作者也应被明确提及(例如:“张三认为……”)。不过,由读者留下的贴文绝不能作为来源使用。
  8. ^ “特别的断言需要特别的来源”这一思想,可追溯到历史上的启蒙时代。1758年,大卫·休谟写下了《人类理智研究》一书,其中提到:“任何证据都不足以证实一个神迹,除非这种证据是这样一种东西,即它的虚妄比之于它所要努力证实的事实更为神奇。”(译文取自:休谟著,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100-02618-0.可访问古腾堡计划获取英文原文,原文:“No testimony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miracle, unless the testimony be of such a kind, that its falsehood would be more miraculous than the fact which it endeavors to establish.”)
  9. ^ 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待第一和第二手来源可能有着不同的区分方法,有些领域还对第二和第三手来源有着不同的区分方式。此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均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加以定义。
  10. ^ 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提供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的一些典型案例。
  11.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将“第二手来源”定义为“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解释或分析的作品。通常距事件本身至少会有一步之遥。”(原文:“A work that interprets or analyzes an historical event or phenomenon. It is generally at least one step removed from the event.”
  12. ^ 曼哈顿社区学院的A. Philip Randolph纪念图书馆的《研究帮助:第一和第二手来源》一文中提到,第二手来源“是对第一手来源的分析与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primary sources”),是“历史事件的间接说明”(原文:“second-hand account of an historical event”)或“解释性的创作”(原文:“interprets creative work”)。它还提到,第二手来源“是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research results”)或“对科学发现的分析和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scientific discoveries”)。
  13. ^ 美国国家历史节网站则简单地定义到:“第二手来源是基于第一手来源和其他作者作品的总结解释作品。”(原文:“Secondary sources are works of synthesis and interpretation based upon primary sources and the work of other authors.”
  14. ^ 对第一手来源的定义:
    • 内华达大学Reno图书馆将第一手来源定义为“某场事件的内部观点”(原文:“an inside view of a particular event”)他们提出了这些例子:原始文档:譬如自传、小说、电子邮件、采访、信件、备忘录、新电影的胶片、官方记录、照片、未处理的研究数据和演说等;创造性作品:譬如艺术品、戏剧、电影、音乐、小说、诗集等;以及遗迹和人造品:如建筑、衣物、DNA、家具、珠宝和陶器等。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提供了以下的定义:“第一手来源使得研究者得以尽可能真实地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某时期发生的事。第一手来源可以是在所研究的那个时期创造的,也可以是所研究事件的参与者事后创造的(以记忆的形式),它们能够反映出某位参与者或观察者的个人观点。”(原文:“Primary sources enable the researcher to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what actually happened during an historical event or time period. Primary sources were either created during the time period being studied, or were created at a later date by a participant in the events being studied (as in the case of memoirs) and they reflect the individual viewpoint of a participant or observer.”
  15. ^ 针对对历史理论的总结,吉米·威尔士曾说过:“有些人可能完全理解维基百科不应根据实验结果来发表新奇物理理论的要求,也理解我们不能根据它们总结出新的东西来,但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历史方面。”(威尔士,吉米.《原创研究》,2004年12月6日.原文:“Some who completely understand why Wikipedia ought not create novel theories of physics by citing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so on and synthesizing them into something new, may fail to see how the same thing applies to history.”
  16. ^ 中文译本:戈登·哈维著,沈文钦、李茵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ISBN 97875041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