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 |
---|---|
1956年—1977年 | |
地位 | 臨時政府、流亡政府 |
首都 | 台北(宣稱) |
常用语言 | 臺灣話 |
官方文字 | 羅馬字[1] |
政府 | 共和制 |
大統領 | |
• 1956-1965 | 廖文毅 (首) |
• 1976-1977 | 林台元 (末) |
立法机构 | 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議會 |
历史时期 | 冷戰 |
• 成立 | 1956年2月28日 |
• 廢除 | 1977年1月7日 |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一個政治組織,於1956年在日本東京由台灣留美博士廖文毅主導成立[2],1977年解散。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是主要的海外台獨運動組織之一。
創立
[编辑]歷經台灣再解放聯盟後,1950年2月,廖文毅經菲律賓偷渡到日本。隨即遭到駐日盟軍以「偷渡和從事違法政治活動」逮捕。在獄中,廖文毅結合在日本的台灣人團體,與黃南鵬、陳哲民、林純章等人會合改組台灣再解放聯盟。同年5月17日在東京神田YMCA組成「台灣民主獨立黨」(FDIP),對外宣稱擁有1400名黨員,成為當時在日本台獨運動的中心。[3]1955年廖文毅本人即曾以「台灣民主獨立黨」主席身分前往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
隨後為了引起公共輿論注意,台獨人士即認為有必要成立臨時議會、臨時政府的流亡組織,以建立代表性的組織。1955年9月1日,「台灣臨時國民會議」正式成立,並推舉廖文毅為名譽議長、吳振南為議長;鄭萬福為副議長。11月27日,台灣臨時國民會議通過〈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組織條約〉,依此條例,台灣臨時國民會議遂於1956年1月15日改為「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會議」。1956年廖文毅等人聯合簡文介的「台灣民主獨立黨」,於2月28日二二八事件九週年時,宣佈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於日本東京。在成立大會上,選出廖文毅為大統領,吳振南為副大統領,簡文介為政府秘書長,除各部會首長之外,並且組織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議會,由郭泰成出任議長。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要求在民族自決下實現台灣獨立。成員不少是戰後流亡日本的台灣政治參與者,以及經商者與留學生。同年8月1日,公布〈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廖文毅在《台灣民本主義》一書中,提出台灣共和國是繼承東寧王國(即鄭氏王朝)、台灣民主國之後,台灣民族第三次建國運動。
活動
[编辑]海外活動
[编辑]《臺灣民報》(The Taiwan-Minpo)於1953年創刊,由劉吶明主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為其機關報。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國家的承認,但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也獲得不少海外台僑的支持。不少國家也紛紛以流亡政府領袖身分接待他。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邀請廖文毅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的身分參加獨立慶典。其中陳智雄更曾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東南亞巡迴大使。[4][5]不少在日台灣人也紛紛加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島內活動
[编辑]1948年受到廖文毅影響的廖史豪、黃紀男由港返台後,即開始在島內吸收同志即同情者,傳播台獨意識。而在組織中,黃紀男、廖史豪與鍾謙順負責台北地區活動;偕約瑟負責基隆;溫炎煋在中部地區,許朝卿、許劍雄則分別在台南、嘉義和高雄地區。在島內的組織還曾計畫過暗殺蔣中正、蔣經國父子。然而在1950年該組織被中華民國政府破獲,之後1962年及1970年也發生第二、三次被捕事件。
1958年4月,臺灣內部則有海軍台灣獨立案爆發 。起因於海軍士官許昭榮將簡文介所著《台灣獨立運動十周年》帶回臺灣,本案被指涉案人員企圖與廖文毅組織聯絡。
結果
[编辑]但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面臨了財務的窘迫與內部的分化,而且海外的台灣獨立運動大本營也逐漸由日本轉向美國,再加上與台灣青年社的內讧,使得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號召力每況愈下;1965年5月,廖文毅返台「投降」中華民國政府之後,由郭泰成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並由台灣共和黨的林台元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副大統領。
1966年10月,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副大统领吳振南返臺「投降」中華民國政府。
1976年10月8日,郭泰成病故後,林台元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3個月後的1977年1月7日,林台元也過世,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解散。
歷任大統領
[编辑]臨時議會議員名單
[编辑]陳芳生、林劍峯、陳宣文、鄭方福、陳金泉、林仙舟、蔡錦霞、吳振南、楊逸民、郭泰成、顏光正、曾炳南、鮑瑞生、林阿尾、廖明耀、吳東風、林純章、江一青、許振聲、林炎興、劉吶明、趙梅林、傅元壽、簡文介
參見條目
[编辑]相關史料與文獻
[编辑](依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俐甫,2003,台灣民族主義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陳欣欣,2005,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
-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1991,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出版社。
- 李世傑,1988,台灣共和國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 李筱峰,1987,自我放逐的「大統領」:廖文毅,見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頁279-96。台北:自立晚報。
- 林樹枝(枝伯),1992,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台獨案第一個遭國民黨槍決的陳智雄,見林樹枝(枝伯),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頁11-14。台北:作者發行。
- Manhard,Philip W.,1998a,訪談紀錄:台灣獨立黨之政策、日本的關聯等(1955年11月21日),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零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頁266-6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 Manhard,Philip W.,1998b,訪談備忘錄:台灣獨立、美國對華政策等(1955年12月2日),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零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頁270-273。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 Ong, Ioktek. 1964. A Formosan's View of the Formos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Formosa Today, edited by Mark Mancall, 163-70.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 施明雄,1998,視死如歸的台獨勇士:陳智雄,見施明雄,白色恐怖黑暗時代台灣人受難史,頁25-29。台北:前衛。
- 湯瑪仕,1998,聽革命家的歌:革命家陳智雄傳。台北:前衛。
- 吳叡人,1999,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思與言37,no. 3:47-100。
- 曾茂德,2005,從闡釋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試窺廖文毅時代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見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頁203-12。台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1992,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編,二二八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頁279-304。台北:自立晚報。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a,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上冊)。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b,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下冊)。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