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动力总成
红牛动力总成 | |
---|---|
公司类型 | 有限责任公司 (意大利) |
成立 | 2021年2月15日 |
创办人 |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 赫尔穆特·马尔科 克里斯蒂安·霍納 |
代表人物 |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 克里斯蒂安·霍納 本·霍奇金森 |
总部 | 英国白金汉郡米尔顿凯恩斯 |
产业 | 汽车产业 |
所有权者 | 红牛公司 |
母公司 | 红牛车队 |
网站 | https://www.redbullpowertrains.com/int-en |
红牛动力总成是奥地利红牛公司拥有的一级方程式发动机制造商。公司成立于2021年,在本田退出之后,从2022年开始接管由本田开发的一级方程式发动机。
在红牛动力总成从2023年起全面负责其运营之前,本田将在2022年协助组装发动机并提供赛道和比赛支援。本田仍然拥有发动机的知识产权,由于冻结研发,红牛动力总成不会开发它们。[1] 后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技研工业在2022年12月15日宣布将会为红牛车队及阿尔法托利车队的动力单元继续提供技术支援直至2025年末,因此动力单元制造商将会改为本田红牛动力,同时两队车队的鼻锥上将会重新贴上本田赛车公司的标志(HRC),而非本田汽车公司的标志(H)。[2][3][4]
从2026年起,红牛动力总成将与福特汽车合作,一同全面负责发动机供应和运营,因此届时公司将更名为“红牛福特动力总成”。[5][6][7]
历史
[编辑]2021年2月,红牛先进技术公司与本田签署了一项一级方程式发动机的独家经销协议,在2022赛季开始,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在2021赛季后离开这项运动。[8]这些发动机将由红牛购买并重新命名,并从2022年开始供应给目前正在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两支车队红牛车队和阿尔法托利车队。
2021年4月23日,宣布聘用本·霍奇金森为红牛动力总成的技术总监;[9]霍奇金森自2017年起担任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总成的机械工程主管,并在布利斯沃夫的工厂工作了20年。5月6日,红牛宣布再聘用5名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总成的高级员工,包括:Steve Blewett(将担任红牛发动机的生产总监)、Omid Mostaghimi(发动机、电子和能源回收部主管)、Pip Clode(能量回收机械设计主管)、Anton Mayo(内燃机设计主管)和 Steve Brodie(内燃机运行负责人)。[10]
2023年2月3日,红牛在美国纽约发布新赛季赛车涂装,并同时宣布将与福特汽车合作,福特将在2026年赛季开始作为长期战略技术合作伙伴的身份,冠名赞助红牛动力总成为“红牛福特动力总成”(Redbull Ford Powertrains),并提供技术支持。届时将为红牛车队和阿尔法托利车队提供动力单元。而在2005年时正是红牛收购了福特的捷豹车队进入一级方程式赛事。[5][11][12]
F1赛季成绩
[编辑](赛果底色示意列表)
粗体-杆位 斜体-最快圈速 * – 赛季进行中 1 2 3 4 5 6 7 8 – 冲刺赛积分名次
† – 车手未完成赛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赛程,因而有排名
‡ – 由于未完成预定距离的75%,因此该场比赛只能获得一半积分。
年度 | 车队 | 底盘 | 发动机 | 轮胎 | 车号 | 车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积分 | 名次 |
---|---|---|---|---|---|---|---|---|---|---|---|---|---|---|---|---|---|---|---|---|---|---|---|---|---|---|---|---|---|---|
2022年 | 甲骨文红牛车队 | RB18 | 红牛动力RBPTH001 | P | 巴林 | 沙 | 澳 | 艾米 | 迈 | 西 | 摩 | 阿塞 | 加 | 英 | 奥 | 法 | 匈 | 比 | 荷 | 意 | 新 | 日 | 美 | 墨 | 圣 | 阿 | ||||
1 | 马克斯·维斯塔潘 | 19† | 1 | Ret | 1P 1 F | 1F | 1 | 3 | 1 | 1P | 7 | 2P 1 F | 1 | 1 | 1F | 1PF | 1 | 7 | 1P | 1 | 1P | 6 | 1P | 759 | 第1 | |||||
11 | 塞尔吉奥·佩雷兹 | 18† | 4P | 2 | 2 | 4 | 2F | 1 | 2F | Ret | 2 | Ret | 4 | 5 | 2 | 5 | 6F | 1 | 2 | 4 | 3 | 7 | 3 | |||||||
阿尔法托利车队 | AT03 | 10 | 皮埃尔·嘉斯利 | Ret | 8 | 9 | 12 | Ret | 13 | 11 | 5 | 14 | Ret | 15 | 12 | 12 | 9 | 11 | 8 | 10 | 18 | 14 | 11 | 14 | 14 | 35 | 第9 | |||
22 | 角田裕毅 | 8 | DNS | 15 | 7 | 12 | 10 | 17 | 13 | Ret | 14 | 16 | Ret | 19 | 13 | Ret | 14 | Ret | 13 | 10 | Ret | 17 | 11 |
参考资料
[编辑]- ^ Red Bull agrees Honda engine IP use, reveals post-2021 plan. The Race. 2021-10-07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英国英语).
- ^ Beer, Matt. Honda back in Red Bull's F1 engine name for 2023. The Race. 15 December 2022 [16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 ^ Mitchell-Malm, Scott. Red Bull agrees Honda engine IP use, reveals post-2021 plan. The Race. 7 October 2021 [16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 ^ Medland, Chris. Honda to continue Red Bull support until end of 2025. RACER. 2 August 2022 [16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 ^ 5.0 5.1 Ford announces F1 return in 2026 with Red Bull. ESPN.com.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英语).
- ^ Ford announce new technical partnership with Red Bull for 2026 and beyond. www.formula1.com.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英语).
- ^ Ford Partners With Red Bull in Return to Formula One.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英语).
- ^ Pryson, Mike. Red Bull F1 Forms Powertrain Company, Will Keep Honda Technology. Autoweek. 2021-02-15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美国英语).
- ^ Red Bull hire Ben Hodgkinson from Mercedes to lead new powertrains division in sign of 'long-term intent'. Sky Sports.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英语).
- ^ Red Bull poach five key figures from Mercedes in technical shake-up. The Independent. 2021-05-06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英语).
- ^ Ford to rejoin Formula One from 2026 season in Red Bull partnership. The Guardian.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6) (英语).
- ^ Horner explains why Red Bull opted to partner with Ford instead of ‘incredible company’ Honda for 2026. www.formula1.com.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