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客车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空调客车,又称冷气巴士,即是指在车厢内装有空调系统的公交车,夏天会开空调,而冬天则会开暖气,反义词为非空调公交车。
为避免空调效果不佳,空调公交车的车窗通常是密封的,无法开启(有些会保留空调故障时才开启的通风小窗)。车厢内如果空气流动欠佳,就容易引起乘客不适。不良气体通常有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等。不过现代的空调公交车常装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空气清新及净化机,确保车厢内的空气质量达至让乘客感到舒适的水平,一些先进的空调公交车还装有负离子空气清新机。
历史
[编辑]城市公交
圣安东尼奥运输公司于1945年12月6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作为在次年夏天将投入使用的100辆装有空调的车辆队伍的先驱者。
当世界上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于77年前在圣安东尼奥亮相
“圣安东尼奥的公共汽车乘客将不再为夏季的炎热而苦恼,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往返市区时,不再两分钟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该报纸宣称。
圣安东尼奥运输公司于1945年12月6日推出了这款创造历史的公共汽车,作为在次年夏天将投入使用的100辆装有空调的车辆队伍的先驱者。
这款“新型”36座公共汽车在窗户上贴有冰凉的贴花,是第一辆为城市使用而设计的装有空调的“城市客车”,由A.C.F. Brill Motor Co.设计。根据芝加哥论坛报的说法,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是1940年的灰狗公交车。[2]
圣安东尼奥公共汽车的空调装置由Carrier公司制造,采用带动式压缩机,蒸发器安装在公共汽车的后部。
为了强调这辆公共汽车对德克萨斯州气候的控制力,新闻报道了两名女性在公共汽车上和附近的照片。玛丽·马斯站在入口处,穿着“适合冬季的毛皮外套”。贝蒂·乔·门克坐在车顶上,穿着泳衣,以“表明即使在夏天,公共汽车也会很舒适”。
A.C.F. Brill的研究主管兼负责新款公共汽车设计和开发的J.F.查普曼告诉新闻,夏季公共汽车内部的温度可以比外部温度低10到30度。
这辆公共汽车是圣安东尼奥空调历史上众多具有创举意义的时刻之一。1928年,弗罗斯特银行成为美国第一家装有空调的银行,米兰大楼成为美国第一座装有空调的高层办公楼。1936年,圣安东尼奥酒店成为美国第一家设备完备的空调酒店公共汽车上的空调通过将新鲜空气从公共汽车前部运送到蒸发器,通过“卡片架的后部”输送冷却空气,根据报纸的说法。冷却后的空气然后通过一个带有穿孔中央天花板面板的蒸发器传送出来。
为了确保“在最炎热的德克萨斯天气中空调的有效性,整个车顶部分和窗户下方的侧面都用1 1/2英寸的石毡保温层进行了隔热”,新闻报道说。
该公共汽车还通过一个在夏季分发冷空气的相同管道传送温暖空气,得到了加热。
该公共汽车的其他新特点包括:前后轮上方的侧座和“以纹理水蓝色织物装饰得很漂亮”的座椅。
1961年,圣安东尼奥市议会批准从美国商业银行获得68万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一批新的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到那时,官员们已经购买了45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
、、、、、、、、、、
城际客车
根据芝加哥论坛报的说法,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是1940年的灰狗公交车。[2][1]
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公共汽车是1940年的灰狗公交车。[3]
Introduced in 1936, the Yellow Coach model 719 “Super Coach” became the new flagship model of the Greyhound fleet and revolutionized the intercity bus industry. The following model 743 introduced air condi�tioning and the diesel engine.
Yellow Coach 719“Super Coach”于 1936 年推出,成为灰狗车队的新旗舰车型,彻底改变了城际公交车产业。随后的型号 743 引入了空调和柴油发动机。
In 1937, the model 719 was improved as the model 743 which introduced air condi�tioning and the diesel engine. Sales of the 719 and 743 were effectively limited to Grey�hound and affiliates but they revolutionized highway bus construction in a very brief time. Yellow Coach as well as other manu�facturers soon ceased production of the body-on-chassis conventional style buses and began providing integral flat front mod�els, usually with underfloor luggage space. The transverse engine and V-drive lasted in GM highway buses as long as they remained in production, which was 1980. However, the flat front, integral construction, and rear engine are still typical on highway coaches today
1937年,719型改良为743型,引进了空调和柴油发动机。 719 和 743 的销售实际上仅限于 Greyhound 及其附属公司,但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了公路公交车的建设。 Yellow Coach 和其他制造商很快就停止了传统底盘车身式公交车的生产,并开始提供整体平头车型,通常带有地板下的行李空间。横置发动机和 V 型驱动装置在 GM 公路客车上一直沿用至今,直至 1980 年。然而,扁平车头、整体结构和后置发动机仍然是当今公路客车的典型特征。[1]
2002 年 Greyhound 的 PD4501 Sceniccruiser 代表了公交车开发的重要一步。左图:1949 年的 GX-2 原型机获得了美国高速公路上 40 英尺客车的批准。它也开创了一些新系统和新发展。右图:PD4501 Sceniccruiser 是 Greyhound 的独家车型,于 1954 年投入常规生产。它不仅是第一批生产的 40 英尺客车,也是第一款标配空调和卫生间的车型。这张照片是在俄克拉荷马城拍摄的[2]
1972.弗雷德·雷曼。[3]
、、、、、、、、、、、
1930 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州从纽约到华盛顿的火车上的 Martha Washington 餐厅上安装了一套系统,冷冻系统就此上路。
20 世纪 30 年代,公交车运营商注意到温暖季节南部路线的乘客量有所下降,因为乘客转而乘坐空调火车。 这凸显了公交车上安装空调的需求。
城市公交巴士上的空调滞后,最早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在圣安东尼奥和亚特兰大应用。 经济因素是一个障碍,到 20 世纪 50 年代,空调仍然是城市公交车的一个工程挑战。
自1938年推出以来,空调在城际客车上的应用迅速增长,成为标准装备。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通常需要大约 4 吨的制冷量来维持舒适的条件。[4]
20世纪50年代初,空调出租车、城际公交车和卡车开始出现在usa南方城市,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成为常态。[5]
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采用空调的滞后可能是由于与私人交通方式相比成本更高和工程挑战更大。 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最初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也较差。
总体而言,几十年来,空调在南方的普及是一条渐进的、不平坦的道路。 随着技术变得更加经济实惠和方便,公交车成为了这一演变的后期阶段的一部分。 到 20 世纪 60 年代,装有空调的公共交通已成为该地区的常态。[6]
By 1934, the Nairns were literally riding high - on new vehicles called Aerocars, Buick coupes towing small coaches capable of carrying 10 passengers. They also added a four-wheeled American Car Foundry coach - capable of carrying 24 passengers and fitted with reclining seats - as well as what was then the biggest bus in the world: a Marmon-Harrington 38-seater powered by a l50-horsepower tractor driven off three axles. This 21-meter-long vehicle (70-feet), purchased in 1933, weighed 26 tons and gave passengers a smooth ride in seats modeled after those used in passenger airplanes. Riders also enjoyed such amenities as a buffet, a toilet and packed lunches.
到了 1934 年,奈恩夫妇可谓名声大噪,他们驾驶着名为 Aerocars 的新型车辆,别克轿跑车牵引著能够搭载 10 名乘客的小型客车。他们还增加了一辆四轮 American Car Foundry 客车(可搭载 24 名乘客并配有斜躺式座椅),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车:一辆由 150 马力拖拉机驱动的 38 座 Marmon-Harrington 客车从三个轴上驱动。这辆长 21 米(70 英尺)的车辆于 1933 年购买,重 26 吨,乘客可以在仿照客机使用的座椅上平稳乘坐。乘客也享受自助餐、厕所和外带午餐等便利设施。
In 1936, the transport company entered its last and most prosperous phase, a period that coincided with, and partially developed from, the rapidly growing importance of oil in the Middle East.
1936 年,该运输公司进入了最后也是最繁荣的阶段,这段时期恰逢石油在中东的重要性迅速增长,并部分发展于此。
By then the Nairns were offering an important auxiliary service to the Iraq Petroleum Company: transportation service to petroleum production sites in the desert. Later, after IPC began to build oil pipelines from Kirkuk to al-Haditha on the Euphrates, and from there diverging pipelines to Tripoli, in Lebanon, and to Haifa, the Nairns carried hundreds of workers and technicians across the desert to the pump station sites - as well as the food required to support them.
那时,奈恩夫妇正在为伊拉克石油公司提供一项重要的辅助服务:前往沙漠石油生产基地的运输服务。后来,IPC开始建造从基尔库克到幼发拉底河哈迪塞的石油管道,并从那里分叉管道到黎巴嫩的黎波里和海法,奈恩斯号载着数百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穿过沙漠到达抽水站工地- 以及支持他们所需的食物。
Although the Nairns' work for oil interests in the desert involved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energy, they continued to keep their regular cross-desert service operating, introducing more cars, more buses and eventually trucks on the Damascus-Baghdad run. By now, passengers expected to be taken across the desert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and in maximum comfort. The Nairns concurred: during the 1930s they also operated a rest house at the halfway point on the route, at Rutba, where passengers could take hot baths, tipple, or eat fried fish, Yorkshire pudding, roast beef, custards and fruits.
尽管奈恩夫妇在沙漠中为石油利益所做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继续保持定期的跨沙漠服务运营,在大马士革-巴格达航线上引入了更多的汽车、公共汽车,最终引进了卡车。到目前为止,乘客们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的舒适度穿越沙漠。奈恩夫妇对此表示同意:在1930 年代,他们还在线路中途的鲁特巴(Rutba) 经营了一家休息室,乘客可以在那里洗热水澡、喝酒或吃炸鱼、约克郡布丁、烤牛肉、蛋奶冻和水果。[4]
、、、、、、、、、、、 奈恩运输公司WW2Talk History of efforts in this field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has been fairly well publicized, but it may be of interest to mention that since early in 1936, several air conditioned buses have been in successful opera- tion in the Arabian Desert, between Damascus and Baghdad. The fact that the operator has recently bought additional equipment indicate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and the acceptance of air conditioned bus transportation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过去几年在这个领域的努力历史已经被广泛宣传,但提及自1936年初以来,在阿拉伯沙漠的大马士革和巴格达之间已经成功运营了几辆空调公交车可能会引起兴趣。最近运营商购买了额外的设备表明其性能令人满意,并且空调公交车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了接受。
冷却系统于1930年开始在巴尔的摩和俄亥俄州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玛莎·华盛顿餐车上使用。叙利亚的奈恩运输公司在1936年开通了中东沙漠上第一条空调公交车线路,使中东沙漠成为一个更宜人的旅行地。两年后,圣达菲长途客运公司在美国城市之间的公路上首次使用了气候控制公交车。[7]
1938 年,圣达菲铁路公司 (Santa Fe Trailways) 在美国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上运营了第一批配备空调的气候控制公交车。 这标志着美国城际公交车上引入空调。
Cooling hit the road in 1930 with a system aboard the Martha Washington diner on the Baltimore and Ohio's crack New York to Washington train. The Nairn Transportation Company of Syria made the Middle-Eastern desert a far more pleasing place to travel through with the first air conditioned bus line in 1936. Two years later, Santa Fe Trailways put the first climate-controlled buses on the highways between U.S. cities.
空调公交车应用地区
[编辑]中国大陆
[编辑]中国大陆地区的部分厂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空调团体客车,如上海客车厂SK641LK型[5]、北京客车四厂BK644型[6]:395。此后生产的空调客车多采用冷气机、暖气机分别设置的设计[7]。多地70年代末至80年代进口自日本、用于涉外旅游的日野RE420P、RC421P等型号亦设有空调[8]。
由于中国车用空调器起步较晚,早期国产空调客车大多采用进口空调系统,国产客车冷气装置则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量产,适用范围包括用解放牌和东风牌汽车底盘改装的客车以及黄河、陕汽底盘客车等[9]。此外,早期的国产空调客车大多将蒸发器、冷凝器布置在客室地板下方,存在占用车厢有效空间、冷凝效果较差等缺点[10]:57,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西德康唯特等厂商引进生产车顶式空调机的技术[11][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广州、深圳等均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使用空调公交车,其中上海首辆空调公交车于1996年7月23日开始在46路运营,1997年2月5日开始在14路试验空调无轨电车[13],北京则在1997年7月8日开通首条空调公交车线路808路,此后开通了多条定价高于常规线的空调线路,2001年开始试验空调无轨电车[10]:72。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夏季天气湿热,大部分公交车都备有空调系统,广州1993年就开始在城市公交使用空调车[14],1994年8月更开通了中国首条空调无轨电车线路,但相关车辆后来因机械性能不佳等原因将空调拆除,2001年开始重新发展空调车[15]。
广州市内所有公交车(包括无轨电车)已于2013年10月全面空调化,使广州成为广东省首个全空调公交城市。而中山市在5月18日全面使用空调公交车。珠海市市内所有公交车在2015年12月1日起,最后一条挂牌行驶35路的非空调公交车退出运营,自此非空调公交车改为空调公交车行驶,并于2016年2月正式全面空调化。深圳方面,最后一批非空调公交车(2008年宇通单层公共汽车)于2017年3月19日全数退役(被多款纯电动公交车取代),自此深圳市内所有公交线路皆全面空调化。
香港
[编辑]香港的天气潮湿闷热,所以空调公交车十分流行。早在1975年,九龙巴士在2辆百福YRQ单层公共汽车(车牌分别为BH8315和BJ2726)进行空调系统测试,随后九巴测试2辆双层空调公交车(分别是1980年丹尼斯喝采及1981年利兰胜利二型,车牌分别为CF4180及CM3879[16]),但因耗油量及故障率过高最终不成功,1983年改回非空调公交车行走。到了1987年再测试空调公交车(以MCW双层公共汽车作测试,利用主发动机发动空调机,车牌DP1932),但因为空调机压缩机影响变速器的运作而失败,空调系统于1989年被拆除。1988年,九巴接收了由英国利兰车厂研发的全球首辆以主发动机驱动空调系统而取得成功的空调双层公共汽车(利兰奥林匹克,车牌DX2437,已于2005年8月退役并由九巴收藏),奠定了日后空调公交车在香港的地位。自此,香港公交车公司都开始大量购买空调公交车。
目前全香港数千辆公交车,全数都装有空调系统。九巴在2012年5月9日将余下的四条公交车线路(5A、16、93K及98A)全面空调化后,香港境内所有专营公交车公司均已全数采用空调公交车行驶。[17]至于在香港岛,城巴及新巴分别在1998年及2002年全面空调化。
-
九巴第一台成功的双层空调巴士AL1
-
九巴的富豪B8L空调巴士
-
新巴的亚历山大丹尼斯Enviro 200 MMC空调巴士,空调系统由电装提供
澳门
[编辑]澳门方面,1975年,海岛市公交车公司购买澳门首批百福空调公交车,运行于11线路。 福利公司(1988年重组成为今天的新福利)开办一条豪华空调公交车线路(编号为3A),当时是澳门甚至港澳地区首条提供全空调服务的公交车线路,当时称为空调豪华公交车道,该线路行驶的公交车为4辆日本制五十铃JCR460公交车。1988年新福利成立后,大量购买空调公交车(当时除了30台三菱BK125型公交车外,还是以购买三菱ROSA小巴为主),以取代福利公交车多台老旧的英国二手公交车(包括双层公共汽车),另外把6部原本不设空调五十铃系统的JCR460型公交车加装空调系统。现时当地两家公交车业者早在1990年8月已全数采用空调公交车服务市民,惟窗户并不是完全密封的,只在夏天才会开空调,天气较冷的冬天则不开空调,窗户可自由打开。
台湾
[编辑]台湾所有公交车现今都已经是空调公交车,早年为与无空调公交车区分而又称为“自强公交车”。1976年,台北市首条空调公交车中1路(现时的601路公交车,来往士林天母至万华,由大都会客运运营)投入服务,由台北市公交车处(今大都会客运)运营,采用奔驰L508D型小型空调公交车行驶。最后一个有无空调公交车的地方为高雄市,该批车辆在2002年1月被淘汰。
新加坡
[编辑]八十年代时,新加坡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是非空调公交车,当新加坡亦有购买由奔驰制造的空调公交车作为试验。
新加坡境内所有公交车均装有空调系统。新加坡最后一批无空调公交车(1994年2轴富豪奥林匹克)已于2013年9月全数退役。
原理
[编辑]- 制冷系统用于冷却和除湿空气。 早期的系统使用专用燃气发动机来驱动制冷压缩机。
- 典型的额定容量范围为城际公交车的 3.5-4 吨制冷量和城市公交公交车的 5-6.5 吨制冷量。 这可以将内部温度保持在 78°F 干球温度和 67°F 湿球温度左右。
- 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盘管。 蒸发器盘管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然后空气通过公交车内的管道循环。
- 空气分配从通过天花板或穿孔假天花板的出口提供冷空气开始。 空气通过前面的通风口返回。 这提供了均匀的循环。
- 冷凝器采用空气冷却或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冷凝器耗电较少,但需要携带和蒸发水。
- 重量和空间限制是关键的设计限制。 冷凝装置结构紧凑,安装在灵活的支架上以减少振动。
- 根据恒温器读数特殊控制调节冷却能力以维持设定温度。
冷冻系统在冷却和除湿空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早期的冷冻系统使用专用的燃气发动机来驱动冷冻压缩机。这些系统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出现,通过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和冷凝风扇,实现了约3-4吨的冷却能力。
这些冷冻系统选择了稳定、安全且与组件相容的冷媒,如R-12、R-22和R502。而冷凝器则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空气冷却和蒸发冷却。蒸发冷却冷凝器虽然需要供水,但功率需求较低。压缩机通常由发动机通过皮带或直接轴耦合驱动,并通过变速驱动提高容量调节能力。
蒸发器是由铜管和翅片热交换器组成的,位于空气处理单元中。多个单元通过管道将冷却和除湿的空气分布到公交车的各个部位。冷冻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盘管等组件,这些组件共同实现空气的冷却和除湿功能。
在公交车内部,冷空气通过天花板上的出风口或穿孔的假天花板供应,并通过前部的通风口返回。这样的空气分布方式确保了空气的均匀循环,从而提供了更好的乘客舒适度。
由于重量和空间限制,冷凝单元需要设计得体秉持着节省空间的原则。这些冷凝单元体积小巧,并安装在柔性支架上以降低震动。
特殊控制器根据恒温器的读数调节冷却能力,以维持设定的温度。对于公交车系统的冷却能力,典型的容量范围从3.5-4吨用于市内公交车,到5-6.5吨用于城际公交车。这样的冷却能力足以维持室内温度在约78°F(干球温度)和67°F(湿球温度)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冻系统的技术不断进步。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屋顶安装的整机式单元变得普遍起来,这些单元集成了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
现代系统采用电动变速压缩机和风扇,实现了更精确的控制。冷凝器通常仍然安装在屋顶上。此外,微处理器控制和分区温度调节技术已经应用于提供乘客更高的舒适度和更好的能源效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际公交车系统的冷却能力也变得更加强大。
冷冻系统在公交车的舒适性和乘客体验方面起著关键作用。透过冷却和除湿空气,这些系统确保了乘客在公交车旅行期间的舒适感。同时,冷冻系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为节能和环保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关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Express-News, Timothy Fanning, San Antonio. World’s first air-conditioned public bus debuted in San Antonio 77 years ago. San Antonio Express-News. 2022-11-29 [2023-10-04] (美国英语).
- ^ 2.0 2.1 HISTORY OF AC. Chicago Tribune. 1997-08-23 [2023-10-04].
- ^ The History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 Forever. Richmonds Air Houston. [2023-10-04] (美国英语).
- ^ Saudi Aramco World : The Nairn Way. archive.aramcoworld.com. [2023-10-04].
- ^ 上海公用事业志>第六篇 公用事业设备生产>第三章 客车>第五节 团体客车.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2-03-25].
SK641LK旅游大客车是装有空调设备的旅游大客车,基本技术参数、外形及一般装饰与SK641L团体客车相同,1979年生产。客座30座,装BG—41型冷气设备(容量12000千卡/小时)和M115H型暖气设备(容量11500千卡/小时)。
- ^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志·市政卷·公共交通志. 北京市: 北京出版社. 2002. ISBN 7-200-04454-7.
- ^ 陈孟湘. 日本客车空调器的新动态. 国外汽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988, (01): 11–16. ISSN 1005-9008.
- ^ 彭援军. 我国旅游汽车行业进口车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汽车与社会 (时代集团公司; 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1996, (01): 16–19. CN 11-3714/U.
1978年至1979年购进的RE420P大日野4辆,已行驶20万公里,正常油耗百公里32升,夏季带空调时43升;1984年至1986年购进的RC421P大日野16辆,已行驶16至18万公里,正常耗油31.5升,带空调耗油42升
- ^ 黄天泽; 孙婉娟.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长春汽车研究所). 1988, (10): 10–15. ISSN 1000-3703.
- ^ 10.0 10.1 刘爽. 北京公共汽车:1949-2019. 北京市: 新华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166-5391-3.
- ^ 陈孟湘. 车顶安装式空调器. 汽车与配件 (上海百联汽车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1988, (01): 16–17. ISSN 1006-0162.
- ^ 王久生. 原联邦德国技术国内制造的汽车空调机. 国外汽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991, (01): 21–22. ISSN 1005-9008.
- ^ 冷暖空调无轨电车. 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 (06): 14. ISSN 2095-7491.
- ^ 高中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州市志(1991-2000)第二册. 广州出版社. 2009: 432. ISBN 978-7-5462-0171-9.
- ^ 广州最后两条非空调线路电车将退役. 广州日报. 2013-10-08 [2022-03-29].
- ^ 雙層空調巴士先驅者 The Pioneer of Air-conditioned Double Decker. qbusfile.com. [2024-03-29].
- ^ The Kowloon Motor Bus Co. (1933) Ltd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 www1.kmb.hk. [2023-10-04].
外部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