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长型大厦
旧长型大厦(英语:Old slab),又称旧式长型[1]及长型大厦(Slab block),是香港公共屋邨大厦类型的一种,遍布全港各区。实际上并不是指单一类别或设计的大厦,而是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用来泛指早期兴建的各类长形大厦,因此大厦设计、外貌、单位大小及布局均各有不同。
简介
[编辑]长型大厦是房委会下所有长型大厦的总类。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重组为房委会后,接收了17个政府廉租屋、屋建会的10个廉租屋邨(以上划入甲类屋邨)和所有徙置大厦(乙类屋邨),这些屋邨当中有多类大厦,为方便管理,房委会将其中“甲类屋邨”中长条状的大厦统称为“长型大厦”。在“新长型大厦”及“相连长型大厦”设计完成后,就返称为“旧长型大厦”。
实际上称为长型的大厦,包括了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楼宇、计划中称为“第七型徙置大厦”的长型出租公屋(政府廉租屋与徙置区共用楼宇设计)、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及房委会兴建的长型。第七型徙置大厦早在房委会成立前已完成设计及动工兴建,但因这些大厦在房委会成立之后才落成,当时已无分“徙置区”或“政府廉租屋”,房委会便把其统称“长型大厦”。
长型大厦例子有葵涌葵盛西邨(1975-77年落成)、沙田新翠邨新仪楼(1983年落成)、上水彩园邨彩珠楼(1982年落成)、观塘和乐邨长安楼(1962年落成),以及提供最多单位的沙田新翠邨新芳楼(1983年落成)以及青衣长康邨康贵楼与康和楼。而现存最早的旧长型大厦位于模范邨民顺楼与民景楼,于1952年建成,楼龄已超过70年。1983年因应机电安全法例修改细部设计,增设煤气热水炉通风口而不采用三相电,1984年落成的葵涌大窝口邨富强楼、1985年的葵涌石篱邨石宁楼、黄大仙竹园南邨华园楼、秀园楼、趣园楼皆属过渡期的设计。最后一座旧长型大厦是1986年3月落成的翠屏邨翠桃楼。
1984年,房委会重新设计,立面改为后现代主义的平滑马赛克饰面,图则及单位面积等亦得到重新规划,是为“新长型大厦”。与其他类型一样,长型大厦曾大量采用插筒式晾衣装置(俗称“三支竹晾衣架”)的设备,后来陆续改配以拉绳式晾衣架。
现今已有部份采用23平方米单位设计的旧长型大厦以租者置其屋计划下售出[2]。
大厦及单位设计
[编辑]旧长型大厦包括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已全数拆卸)、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长型大厦、第七型徙置大厦及房委会兴建的长型,而单位及大厦设计可分为如下:
第七型徙置大厦
[编辑]第七型大厦由前工务司署及徙置事务处设计,并由工务司署代建[3],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为蓝本。大厦多为长条型设计,绝大多数大厦于走廊末端通风口及大厦的中央电梯大堂及楼梯位置均设有通花砖装饰。由于本来用作徙置区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厦均互相相连,例如荔景邨日景楼、明景楼及石硖尾邨21-24座等屋邨。小部份大厦于走廊末端位置设有突出的楼梯,设计类似于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厦,可于两端都设置楼梯或只于其中一端设置,例子有沥源邨荣瑞楼、禄泉楼及石硖尾邨19座。另外,部份大厦会于大厦中段或末端两个单位后加设楼梯,而楼梯对面的空间则划分予相邻的单位,令该两个单位附设“孭仔房”,单位面积可达51平方米,其中一个单位更设两个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楼、梨木树邨第3座及第5座。
第七型大厦设计极具弹性,可轻易依照地形限制而作出修改,例如将升降机大堂及楼梯改设于大厦末端及因应地势而减少每层单位数量,例子有兴华邨的丰兴楼及裕兴楼及葵盛西邨第9座,两邨各座大厦均因应陡峭的山坡而作出特别设计。第七型大厦普遍楼高12至23层,但部份大厦可高达29层,例如23层高的梨木树邨第3座及29层高的兴华邨和兴楼。多数大厦一层设有40个单位,亦有部份大厦设有多达60伙,例如渔湾邨渔顺楼。大部分采用第一款及第二款单位设计的大厦的电梯大堂均沿用了第六型徙置大厦或新型廉租屋大厦的设计,而升降机数目可因应大厦设计及高度、伙数等因素作出修改。另外,所有采用第一款及第二款设计的大厦均延续新型廉租屋大厦于正门入口或垃圾房旁铺设麻花石墙装饰的设计,为此款大厦的一大设计特色。
第七型大厦单位的布局与下述各款单位类似,大致可分为三款设计。第一及第二款单位的大门均设于单位边缘,而第三款单位的大门改设于单位中间。三款大厦均同期兴建,亦有屋邨同时建有三款设计的第七型大厦。第一款及第二款设计单位于露台下方设有四条通风开口,为此款大厦的最大特征,而美东邨美东楼及白田邨第12、13座则使用一字形的开口(而此三座也是全港首三座竣工之同型大厦,分别于1974年7月及1975年2月落成,其中美东邨美东楼为全港首座),而第三款设计则只设两条开口,并于露台外设有花槽。第七型大厦单位的面积非常多元化,从2人家庭的22平方米以至逾50平方米的6人单位均有提供,而同一大厦每翼走廊两边单位的深度亦可有分别,以提供更多类型的单位。因为其极具设计弹性,因此绝大多数第七型大厦均为因地制宜设计,各款大厦及单位设计可谓数之不尽,但除了少部份特别设计的单位如部份大厦的大型单位外,大多数单位的分别仅在于起居室深度,基本布局均基于下列三款设计而成。另外,石硖尾邨第24座为全港最后一座落成的同类大厦,于1982年落成。
第一款设计
[编辑]此款单位的厕所及厨房均设于露台旁并互相相邻,两者的门口均设于露台内,需经过呈正方形的露台进入。洗手盘设于厕所内,厕所亦不设连接厨房的窗户,而厨房灶台位置则设有对外窗户及抽气扇安装位置,露台窗户紧贴其中一边的相邻单位,例子有石硖尾邨21-24座及葵盛西邨第8座。
第二款设计
[编辑]此款单位采用类似大十字型大厦及第四型徙置大厦单位的设计,不设独立厨房,起居室需经连接煮食区的铁门进出呈扁长方形的露台及厕所,露台窗户与左右相邻单位之间的距离亦较阔,例子有梨木树邨第2座及荔景邨风景楼。
第三款设计
[编辑]除了上述两款较常见的设计外,亦有另一款较矮且采用单向设计的第七型大厦。此款大厦标准楼高为7层(10层高的梨木树邨1座例外),没有限制每层单位数目,少至葵盛西邨2座的8伙,多至大兴邨兴伟楼的47伙。此款大厦本来不设升降机,直至2010年开始房委会才加建升降机塔方便居民上落。除顺安邨安群楼外,其他采用此款大厦设计的单位均采用第三款单位设计,厨房改为面向走廊,厕所亦设有对外窗户。此款设计的标准单位面积约为30平方米,但亦有可能于大厦中段设附有俗称“孭仔房”的大型单位。同时,大厦于走廊末端设有47平方米的大型单位,该等单位更设有两个大露台,为云云公屋中极为罕见的。此款大厦只能于大兴邨、顺安邨、梨木树邨、沥源邨和葵盛西邨找到。
除上述三款较标准的单位设计外,尚有一款源自新型廉租屋大厦及第五型徙置大厦的单位设计。该款单位布局与第一款设计相似,皆为厕所与厨房相邻,但两者的面积比第一款设计为缩小,厨房则改为类似第二款设计的半开放式煮食区,并需经露台进入,而露台的面积亦有所增加,因此单位起居室面积比同尺寸单位有所减少,而此款单位的窗户面积亦有所加大,部份甚至延伸至煮食区,令窗户延伸至整个单位的阔度,从而提高采光度。目前,只有兴华二邨各座大厦的部份楼层仍然拥有此款设计的单位。
屋建会时期长型大厦/采用屋建会时期设计的房委会旧长型大厦
[编辑]七层大厦
[编辑]顾名思义,七层大厦连地下楼高共7层,大厦外型分别呈长条型(和乐邨同款大厦)及L型(福来邨同款大厦)。七层大厦原先不设升降机,直到2010至2012年间,房委会为所有七层大厦加建升降机。
单位设计方面,七层大厦的单位设有一个其中一侧并没有围封的露台,露台须穿过厨房才能到达,而厕所的门口亦设于露台内。起居室方面,除了大门两旁设有向走廊的气窗外,亦设有一组向户外的窗户[4][4]。
七层大厦的单位分为两种面积,两款单位的室内楼面面积分别为约24平方米及约30.2平方米,分别设于走廊两侧。两者除起居室的深度之外,设计完全相同。
只有和乐邨建安楼、泰安楼、平安楼、义安楼、长安楼、兴安楼、富安楼及民安楼,以及福来邨永宁楼、永兴楼、永昌楼、永定楼及永隆楼采用七层大厦设计。相对于同一屋邨其他较多楼层数的长型大厦,七层大厦又称“低座”,而其他较多楼层数的长型大厦则又称“高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7层高第七型徙置大厦及彩虹邨金碧楼、金华楼及金汉楼等7层大厦虽然同为7层高的低座大厦,但并不归类为七层大厦。
与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相近的单位
[编辑]大部份于1960年代下旬或以后由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长型大厦,采用了与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格局相近的单位设计,但部分单位厨房门口改为面向大门。此款大厦设有两部升降机,而电梯大堂及楼梯对出位置于部分楼层亦设有两个单位。此款大厦的单位面积约为26.38平方米(南山邨)至33.1平方米(爱民邨)不等。
马头围邨为第一条采用此款单位设计的屋邨。单位布局与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相近,但露台通风条与其它大厦有所区别及其露台面积有所缩小。同时,大厦的整体设计亦与其它同型单位的大厦有异,较为近似于徙置大厦的设计,多数大厦均相连及互通。
此外,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还包括华富(一)邨、和乐邨新安楼、居安楼及恒安楼,以及福来邨永嘉楼、永康楼、永泰楼及永乐楼。
其中爱民邨昭民楼、颂民楼、建民楼、礼民楼及保民楼在房委会成立前兴建,并在该会成立之后才落成。而南山邨南乐楼、南安楼及南伟楼以及富山邨富仁楼及富信楼,虽经已由房委会规划及设计,但亦采用了这款规格的单位设计。现时这款单位大多编配予3-4人家庭。
另外,全港首批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包括福来邨永嘉楼、永康楼、永泰楼及永乐楼,于1964年落成,而全港最后落成的一批包括富山邨富仁楼及富信楼,于1978年落成。
约54平方米单位
[编辑]这款单位的室内面积约为54平方米,向走廊的气窗设于大门两旁,大门右边更设有两间固定睡房。厨房及厕所分别设于露台两侧,两者的窗户均对向户外,厕所更设有淋浴位置。这些设计在单位所落成时的年代而言,均属罕见。
大厦外型方面,所有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均使用单方向设计,大厦各住宅楼层只的走廊只有其中一方设有单位,另一方则设有对向户外的开放式走廊,此款大厦亦与相连长型大厦及特别设计工字型大厦为仅有三款房屋署允许于面向走廊的窗户安装冷气机的出租公屋大厦。
这款单位设计首度出现于爱民邨嘉民楼及康民楼,因爱民邨在房委会成立前兴建并在房委会成立之后才落成,因此估计这款单位属屋建会时期的设计,而其后由房委会规划及兴建的长青邨青葵楼、丽瑶邨华瑶楼及象山邨翠山楼亦采用这款单位设计。现时这款单位大多编配予5-9人家庭。
其他设计
[编辑]现存最早落成的屋建会屋邨西环邨的大厦采用单向式设计,多数单位采用第三型徙置大厦开始大量兴建的标准单位布局,但于面向走廊的大门两边的起居室空间设有独立厕所及厨房。另外,西苑台亦设有特别设计的7人单位,北苑台则设有面积约48平方米并附有独立睡房空间的单位,而东苑台两翼末端亦设有附有“孭仔房”的特大单位,面积可达56.32平方米。
彩虹邨采用了类似第七型大厦的单位设计,厨厕均并排于露台旁,洗手盆设于露台,但厕所设有采光小窗通往厨房,后来由房委会兴建的约27平方米旧长型大厦单位亦沿用了这款厨厕设计。高座大厦设有24.1平方米的4人单位及30.6平方米的6人单位,低座大厦则设有布局相若,但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的8人至12人单位,露台通风开口设计亦有分别。
富山邨富礼楼采用了特别设计的小型单位,单位可用面积划一为15平方米,整体面积较家庭式单位大大缩小,连接露台的百叶窗仅剩一排的阔度。单位亦不设独立厨房,仅在经缩短的厕所后方设有小型煮食区,面积与多层中转房屋1人单位的厨房相若,仅能容纳单炉头煮食炉[5]。
房委会时期旧长型大厦
[编辑]房委会兴建的旧长型大厦是依照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的与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相近的单位的设计改良而成,而大厦及单位设计则分为:
约23平方米单位
[编辑]这款单位的室内面积约为23平方米(实用面积约为277呎),采用露台连厨房设计,露台开口下方不设通风条,而露台连厨房开口旁边上方设有通风口,供厨房的抽气扇或抽油烟机的排气管使用;而厕所则设于露台连厨房旁边,并设有向室外的百叶窗,大多同款单位的厕所门对向起居室,只有部份同款单位单位的厕所门设于露台内(如:李郑屋邨信义楼)[6]。现时这款A型单位大多编配予2人家庭。采用这款A型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包括彩园邨彩屏楼、沙角邨沙燕楼、东头邨康东楼及启业邨启裕楼等。
这款单位另设有一款格局相同但面积较少版本(又称B型单位[7]),B型单位的室内面积约为18平方米(实用面积约为231呎),分别在于B型单位的起居室深度及阔度较浅。小部份使用约23平方米单位设计的旧长型大厦,会在大厦其中一边走廊末端(楼梯对面)设有一个B型单位(可以是兴建时已经设有,亦可以是后期加建这个单位)。而现时这款B型单位大多编配予1人家庭。兴建时设有这款B型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包括祥华邨祥礼楼、广福邨广惠楼及石篱(一)邨石宁楼等,后期加建这款B型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包括广福邨广仁楼,丽阁邨丽芙楼等。
有部份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的单位,采用了较后期设计,露台连厨房的开口较早期设计的阔,并由原先的装上铁栏栅改为装上铁窗(部份已翻新单位则改装为铝窗),原先位于露台连厨房开口旁边上方的通风口则取消,改为所厕所外墙身身设有热水炉通风口,单位立面外观与采用后期设计的Y1型大厦的相似。采用了这款单位较后期设计的旧长型大厦包括翠屏北邨翠桃楼及竹园南邨华园楼、秀园楼及趣园楼。其中,翠屏北邨翠桃楼的厕所窗更改用了平开窗设计。值得一提,长贵邨部分乡村式设计大厦采用了此款单位较后期的设计,大厦均采用开放式走廊设计,而厕所窗及面向走廊的气窗亦有所加大。
全港首座这款单位设计的旧长型大厦为南山邨南尧楼,于1978年11月落成,而翠屏北邨翠桃楼除了是这款单位设计的最后一座,也是全港最后一座广义旧长型大厦。
另外,有部份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已透过租者置其屋计划出售,为众多款式的旧长型大厦单位中,唯一出售的款式。
约27平方米单位
[编辑]这款单位的室内面积约为27平方米(实用面积约为338呎),主要是起居室较为阔宽,使该处有更多的空间去分间多个房间[8];单位大门改为置中,向走廊的气窗设于大门两旁,厨房及厕所均设于露台内并互相相邻,两者的门口均设于露台内。厕所只设有连接厨房的气窗,洗手盘及浴室镜更设于厕所门外旁边;至于厨房则设有对向户外的气窗。而露台开口下方设有通风条,该通风条设计与双塔式大厦、I型大厦以及其他部份旧长型大厦的单位相似,但多了厨房气窗。现时这款单位大多编配予3人家庭。
大部份采用这款单位的旧长型大厦于1980年期间落成。全港首座这款单位设计的旧长型大厦为禾𪨶邨德和楼,于1977年11月落成,而全港最后一批这款单位设计的旧长型大厦为鸭脷洲邨利怡楼及利宁楼,分别于1981年7月及1981年9月落成。而直到这款单位设计的大厦停建之后,如果已规划好采用该设计但建筑及桩基工程仍未展开,最后并需要一律改为兴建23平方米单位设计的大厦,其中包括启业邨(启贤楼、启乐楼、启裕楼)及大窝口邨(富国楼)等。
按大厦外型分类
[编辑]房委会兴建的旧长型大厦存在标准住宅设计,亦可按大厦的外型分为以下类别:
型号 | 特色 | 例子 | |
---|---|---|---|
连接F | “L”字型版本 | 外观呈“L”字型,其中一翼呈90度摆动设计 | 泽安邨富泽楼 李郑屋邨信义楼及和平楼 东头邨康东楼 美林邨美杨楼 博康邨博华楼及博裕楼 沙角邨绿鹭楼、渔鹰楼及美雁楼 新田围邨福围楼及康围楼 广福邨广惠楼 彩园邨彩玉楼 长康邨康泰楼 石篱(一)邨石宁楼 友爱邨爱勇楼 安定邨定祥楼 水边围邨碧水楼 |
“Z”字型版本 | 外观呈“Z”字型,其中两翼呈90度摆动设计 | 环翠邨盛翠楼、美翠楼及蕙翠楼 泽安邨华泽楼 广福邨广仁楼 | |
连接I | 外观大致呈长条形,但大厦的走廊与大堂并非对称 | 鸭脷洲邨利怡楼及利宁楼 丽阁邨丽芙楼、丽菊楼、丽荷楼、丽葵楼及丽兰楼 南山邨南明楼及南泰楼 禾𪨶邨德和楼、厚和楼及智和楼 彩园邨彩屏楼及彩丽楼 大窝口邨富贵楼 | |
连接C | 一般版本 | 外观大致呈长条形,大厦的走廊与大堂对称 | 鸭脷洲邨利添楼 泽安邨荣泽楼 石硖尾邨美彩楼 翠屏(北)邨翠桃楼 顺利邨利业楼及利溢楼 大元邨泰荣楼 彩园邨彩珠楼 祥华邨祥礼楼及祥颂楼 长青邨青桃楼 石篱(一)邨石秀楼 大窝口邨富国楼及富强楼 水边围邨盈水楼及湖水楼 |
加长版本 | 设有两个电梯大堂及楼梯 | 环翠邨泽翠楼 南山邨南尧楼 竹园南邨趣园楼 | |
缩短版本 | 电梯大堂没有楼梯 | 彩云(一)邨景新楼 梨木树(二)邨竹树楼、柏树楼及榕树楼 | |
连接D | 外观呈“V”字型,其中一翼呈120度摆动设计 | 翠屏(北)邨翠杨楼 | |
连接E | 其中一翼呈135度摆动设计,呈“V”字型,而大部份的连接E旧长型大厦是由其中两翼呈135度摆动设计组成,呈“C”字型。 | 大元邨泰民楼及泰德楼 三圣邨丰渔楼及满渔楼 |
除上述标准设计外,尚有以下屋邨建有较独特设计的旧长型大厦:
- 大坑东邨东龙楼以及黄大仙下(二)邨龙辉楼及龙光楼是呈“T”字型设计,前者采用23平方米单位设计连B型小型单位,后者采用类似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及Y1型大厦单位的设计,而其中黄大仙下(二)邨的外墙设计与Y1型大厦露台式设计相似。
- 乐富邨采用特别设计旧长型,由锺华楠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各座大厦均有其设计特色。大厦设计与商场及平台等设施结合,单位基于23平方米款式及双塔式大厦A型单位而设计,前者同样不设独立厨房,厕所改为经露台出入,后者则格局相同。外墙的通风条则与部份旧式大厦例如双塔式大厦、I型大厦以及27平方米旧长型设计等相似,但面积更大。当中,宏旭楼、宏乐楼、宏逸楼及宏康楼均采用类似大十字型大厦的下阔上窄设计,而位于乐富广场上盖的宏达楼及宏顺楼设有出租公屋中罕有的平台单位,前者设有6个平台单位,后者更全座均为平台单位。因宏达楼只有一层住宅楼层共18个单位及两间餐厅员工宿舍,因此为全港极少数不设大堂及现时唯一不设公众出入口的出租公屋大厦[9],居民及访客须经以平台相连的宏顺楼出入,单位信箱亦设于宏顺楼电梯大堂。应坊间要求善用公屋资源及提高公屋供应的要求,房屋署已于2018年将宏旭楼及宏乐楼走廊末端的士多房改为住宅单位,共可提供30个面积为19.94平方米的1-2人单位及23.8平方米的2-3人单位[10]。
- 已拆卸的美东邨美宝楼呈“I”字型设计,其中一边翼尾设有四个单位望向东头村道,每层共有19伙。其升降机大堂、其中一条楼梯及垃圾房与主楼以开放式走廊相连。另外,美宝楼亦是全港少数落成时已有升降机直达顶楼的旧长型大厦[11]。
- 环翠邨盛翠楼、美翠楼、蕙翠楼均采用27平方米单位设计,但窗口下方不设通风条,另外泽翠楼则采用特别外墙设计,华厦街方向的外墙设计仿效工字型大厦,而环翠道方向的外墙设计则仿效Y2型大厦。
- 彩园邨彩玉楼翼尾采用与美东邨美宝楼相似的设计,但两边均为特别设计,面向彩蒲苑一边设有4个单位,而面向石湖墟一边则设有3个单位及垃圾房。
相片集
[编辑]-
西环邨的长型大厦
-
葵盛西邨的“第七型徙置大厦”,房委会统称为“长型”,图中集齐了两款第七型大厦的标准设计
-
荔景邨的“第七型徙置大厦”,房委会统称为“长型”
-
彩园邨长型,全部采用23平方米单位设计
-
丽阁邨丽荷楼(图左)及丽兰楼(图中、右),采用23平方米单位设计
-
顺利邨长型,全部采用27平方米单位设计
-
长青邨青葵楼,采用54平方米单位设计
-
白田邨第9座及第11座,为标准的“第七型徙置大厦”,可见第9座两边单位深度有分别及第11座的翼尾楼梯设计
拥有旧长型大厦的公共屋邨
[编辑]所属地区 | 屋邨名称 | 型号(数量) | 落成年份 | |||
---|---|---|---|---|---|---|
第1款设计[12] | 第2款设计[13] | 第3款设计[14] | 第4款设计[15] | |||
中西区 | 西环邨# | 5 | - | - | - | 1958年 |
东区 | 北角邨(已拆) | 3 | - | - | - | 1957年-1958年 |
兴华(二)邨 | 7 | - | - | - | 1976年 | |
环翠邨 | - | 1 | 1* | - | 1979,1983年 | |
渔湾邨 | 4 | - | - | - | 1977-1978年 | |
模范邨 | - | 6 | - | - | 1951年 | |
南区 | 鸭脷洲邨 | - | 3 | - | - | 1980-1981年 |
华富(一)邨# | 12 | - | - | - | 1967-1969年 | |
深水埗区 | 泽安邨 | - | 2 | 1 | - | 1983年 |
丽阁邨 | - | 5 | - | - | 1981年 | |
李郑屋邨 | - | 2 | - | - | 1984年 | |
南山邨 | - | 8 | - | - | 1977年-1979年 | |
白田邨(已拆) | 8 | - | - | - | 1975年,1979年 | |
石硖尾邨 | 6 | 3 | - | - | 1979年,1982年,1983年 | |
大坑东邨 | - | 1 | - | - | 1983年 | |
九龙城区 | 马头围邨# | 5 | - | - | - | 1962年,1965年 |
爱民邨 | - | 7 | - | - | 1974-1975年 | |
黄大仙区 | 彩虹邨# | 10 | - | - | - | 1962-1964年 |
彩云(一)邨 | - | 1 | - | - | 1980年 | |
竹园南邨 | - | 3 | - | - | 1985-1986年 | |
东头(二)邨 | - | 1 | - | - | 1981年 | |
黄大仙下(二)邨 | - | 2 | - | - | 1983年 | |
富山邨 | - | 3 | - | - | 1978年 | |
乐富邨 | - | - | - | 6 | 1984-1985年 | |
美东邨(已拆) | 1 | 1 | - | - | 1974年,1983年 | |
观塘区 | 乐华(南)邨 | - | 2 | - | - | 1982年 |
翠屏(北)邨 | - | 2 | - | - | 1981年,1987年 | |
启业邨 | - | 3 | - | - | 1981年 | |
坪石邨 | 2 | - | - | - | 1970年 | |
顺利邨 | - | 4 | - | - | 1980年 | |
顺天邨 | - | 2 | - | - | 1981年 | |
顺安邨 | 2 | - | - | - | 1980年 | |
和乐邨 | 11 | - | - | - | 1962-1963年,1965-1966年 | |
沙田区 | 美林邨 | - | 1 | - | - | 1981年 |
秦石邨 | - | 1 | - | - | 1984年 | |
沥源邨 | 7 | - | - | - | 1975年 | |
博康邨 | - | 1* | - | - | 1982年 | |
隆亨邨 | - | 1 | - | - | 1983年 | |
沙角邨 | - | 5 | - | - | 1980年,1982年 | |
新翠邨 | - | 2 | - | - | 1983-1984年 | |
新田围邨 | - | 1* | - | - | 1982年 | |
禾𪨶邨 | - | 3 | - | - | 1977-1978年 | |
大埔区 | 广福邨 | - | 1 | 1 | - | 1983年 |
大元邨 | - | 3 | - | - | 1980-1981年 | |
北区 | 彩园邨 | - | 4 | - | - | 1982年 |
祥华邨 | 2 | - | - | - | 1984年 | |
葵青区 | 长康邨 | - | 3 | - | - | 1980年,1982年 |
长青邨 | - | 2 | - | - | 1977年,1983年 | |
葵盛西邨 | 10 | - | - | - | 1975-1977年 | |
荔景邨 | 7 | - | - | - | 1975-1976年 | |
丽瑶邨 | - | 1 | - | - | 1977年 | |
石篱邨 | - | 2 | - | - | 1985年 | |
大窝口邨 | - | 3 | - | - | 1979年-1980年,1984年 | |
荃湾区 | 象山邨 | 1 | - | - | - | 1979年 |
福来邨 | 9 | - | - | - | 1963-1964年,1967年 | |
梨木树(二)邨 | 6 | 3 | - | - | 1975年,1980年 | |
石围角邨 | - | 3 | - | - | 1982年 | |
屯门区 | 山景邨 | - | 1 | - | - | 1983年 |
友爱邨 | - | 2 | - | - | 1980-1981年 | |
安定邨 | - | 3 | - | - | 1981年 | |
三圣邨 | - | 2 | - | - | 1980年 | |
大兴邨 | 1 | - | - | - | 1978年 | |
元朗区 | 水边围邨 | - | 3 | - | - | 1981年 |
合计 | 73+41-5=104 | 120-1=119 | 3 | 6 | 总数:234 |
注:有*号表示每座各有独立楼宇命名。
- 斜体字显示的屋邨名称已纳入租者置其屋计划的屋邨
- #显示的屋邨将会重建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与备注
[编辑]- ^ 香港地方. 香港地方 -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樓宇類型 (HTML).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14) (中文).
- ^ 房委會 租置屋邨資料. [200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4).
- ^ 梨木樹邨六大廈 六月間可望竣工 目前七座大廈住有居民三萬多. 大公报. 1975-03-17 [2023-11-06].
- ^ 4.0 4.1 [1]
- ^ 单位内部设计可参考此短片:2021年3月4日富山村富禮樓711室收樓實況。,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中文(中国大陆))
- ^ 李鄭屋邨信義樓-平面圖 (PDF).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10).
- ^ 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長型 (PDF).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9-18).
- ^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5-1976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6年: 第14页.
- ^ 惟根据历史图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宏达楼于横头磡南道曾经设有公众出入口,后来因屋邨保安因素及该楼梯被划为商场一部分而不再开放。
- ^ 屋邨儲物室改建住宅 順利邨樂富邨增45單位. on.cc东网.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中文(香港)).
- ^ 空城記 Empty City - 不過舊長型大廈的缺點,就係頂樓多數都係無𨋢到,然而美寶樓係例外,升降機可以直達最高層 8 樓。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 [2022-05-29] (中文(简体)).
- ^ 采用第七型大厦设计,以及原屋宇建设委员会楼宇
- ^ 呈0度、120度、90度、135度、180度设计
- ^ Z型设计
- ^ 特别长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