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改名風
文革改名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年)間所颳起的一股改名風潮,諸多人名、街名、地方名等都被改變名稱[3][4][5]。
緣起
[編輯]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接見紅衛兵時,毛澤東為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女生、高幹子女宋彬彬(宋任窮之女)戴上紅衛兵袖章。毛澤東詢問宋的名字,宋回答是「文質彬彬的彬彬」後,毛說「要武嘛」。[6]這一情節被新華社以新聞稿方式報道。
8月20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宋要武(宋彬彬)」的《我給毛主席戴上紅袖章》一文。8月21日,《人民日報》轉載此文,文章稱:「這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我給毛主席戴上了紅衛兵袖章,主席還給我取了個有偉大意義的名字。……毛主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起來造反了,我們要武了!」宋彬彬事後回憶,文章並非她所寫,但自此她在學校收到許多致「宋要武」的信,也有寄給「宋彬彬」的信。[7]她就讀的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也改名「紅色要武中學」。宋彬彬本人並無改名「宋要武」,但這股改名風潮卻因此興起。
1966年8月24日,毛澤東為北京大學新校刊題寫「新北大」的刊名,被《人民日報》譽為「破舊立新的動員令,興無滅資的號召書」,於是興起一股文革改名風。
更名對象
[編輯]許多青少年為自己改了個更革命的名字,如向東、衛彪、立新、志紅、永革、興無等。單位、街道、商店、公社也爭相改名。以北京為例,譬如[3][4][5]:
- 北京的長安街改稱「東方紅大街」
- 王府井大街改為「人民路」
- 外國使館集中的東交民巷改稱「反帝路」、東揚威路因為臨近蘇聯駐華大使館而被迫改名為「反修路」
- 北京協和醫院改稱「反帝醫院」、友誼醫院改為「反修醫院」、同仁醫院改為「工農兵醫院」、宣武醫院改為「東方紅醫院」
- 頤和園改稱「首都人民公園」
- 北海公園改為「工農兵公園」
- 景山公園改為「紅衛兵公園」
- 陶然亭公園更名為「勞動人民公園」
- 日壇公園改為「向陽公園」
- 天橋劇場改稱「紅衛兵劇場」
- 瑞蚨祥綢布莊改稱「立新綢布店」
- 公主墳地鐵站最早稱作「立新地鐵站」
- 榮寶齋改稱「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二門市部」
在上海,《新民晚報》改成《上海晚報》,大世界遊樂場改成「東方紅劇場」,上海江南雜技團改成「工農兵文工團」,豫園改成了「紅園」,等等[8]。天津勸業場改成「人民商場」,廣州《羊城晚報》改成了《紅衛報》,西藏歷世達賴居住地羅布林卡改成了「人民公園」等。
影響
[編輯]此章節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3月15日) |
文革改名風針對的首先是有鮮明個性特點、歷史傳統的名字,其背後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意識形態命名運動。它強烈地暗寓着舊秩序的顛覆和新秩序的建立。「搗毀舊世界,建設新乾坤」的口號此起彼伏。它刺激着年輕人熱血沸騰的虛幻想象,成為推搡着他們的強大動力。
作為官場時尚,後來包括江青在內的一些黨政領導人也紛紛附驥模仿毛澤東的舉動,動輒就以替人更名來塑造自己的親民形象,博取公關效果。
這些被更改的名字絕大部分在後來被復原,唯核對時間較長[9],但也有一部分沒有恢復舊名,如廣州越秀區北京路(1949-1966年為永漢路)。
這一改名風潮,一度使香港主權移交前的香港人心惶惶,擔心當地原有富殖民地色彩的街名地方名(例如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英皇道等)難逃改名的命運。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陆定一保故宫 毛泽东:拆几座牌楼就哭鼻子. 鳳凰網. 《瞭望新聞周刊》. 200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 (中文).
- ^ 韻聞. 力挽狂澜周恩来闭馆救宝. 光明網. 2005-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中文).
- ^ 3.0 3.1 回首“红八月”改名潮. 新浪. 《新民周刊》. 200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7) (中文).
- ^ 4.0 4.1 文革30年后再回首:标志事件今成语焉不详词汇. 鳳凰網. 《新民周刊》. 200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中文).
- ^ 5.0 5.1 王銳. 文革小报拾异 (PDF). 《記憶》. 2009-06-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9-28).
- ^ 宋任窮之女向文革中受傷害師生道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4年01月13日
- ^ 紀錄片《八九點鐘的太陽》
- ^ 李遜. 上海“红八月”:十七年阶级斗争的延续 (PDF). 《記憶》. 2013-02-28, (9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9-28).
- ^ 厦门60年:“文革”中被改的街区名复原. 台海網. 2009-08-31 [202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