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良渚出土玉琮王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時代新石器時代
出土浙江省餘杭縣(1986年)
現藏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
入錄2002年

ㄘㄨㄥˊ是1986年在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為禮器或財富象徵,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故稱「玉琮王」。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形制[編輯]

這件玉琮呈黃白色,有規則的暗黃色瑕斑,紋飾繁復精緻。形為方柱體,內圓外方,通高8.8厘米,上下端為圓面的射,射徑17.1至17.6厘米,正中有對鑽圓孔,孔徑4.9厘米。重達6500克。

用途[編輯]

根據《周禮[1]和《說文解字[2]的記載,琮是一種玉制禮器,用來祭祀地神。良渚文化玉琮之內圓外方、中有圓孔的形制,可能是先民「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

注釋[編輯]

  1. ^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2. ^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註:「 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釭。」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