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Jane9306/檔案室/泰語人名
命名習俗 | |
語言 | 泰語 |
---|---|
使用情況 | 現存,為泰國諸多民族所使用 |
受影響於 | 梵語人名 |
結構 | |
名字 + 姓氏 | |
次要結構 | 小名 |
說明 | 泰語姓氏繁多,幾乎每個家庭的姓氏都不同,因此泰國人常用小名相稱。 |
示例 | |
頌猜·提拉威 | |
Somchai Theeravit | |
說明 | 頌猜是名字,提拉威是姓氏。 |
家庭關係 | |
傳承方式 | 子女承父姓 |
婚後改姓 | 傳統上已婚女子從夫姓 |
尊稱 | |
通用尊稱 | 坤(Khun) |
泰語人名的次序遵循西歐的命名方式,即先名後姓,不同於柬埔寨、越南及東亞各國的先姓後名。泰文姓名較為冗長,且每個家族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種類十分繁多。此外泰國人在出生時還會被賦予一個音節短、方便使用的小名,其被頻繁運用在學校、工作場所等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情況下小名比本名更優先使用,名字通常作為正式用途[1]。
以前的暹羅人沒有姓氏。暹羅政府在拉瑪五世在位期間開始記錄包括出生、死亡日期及家庭成員等公民的資料,但因為有相同名字的人太多而難以區分。1912年,拉瑪六世建立了出生、死亡及婚姻的登記制度,隔年頒佈姓氏法案,開始規定每位公民都必須擁有姓氏,他認為有名無姓會造成近親血統混亂[1][2]。
根據研究,以45,665個姓名樣本作為泰語人名多樣性的衡量標準,其中有81%的姓氏和35%的名字是獨一無二的。同姓的人皆來自同個家族,而名字的多樣性則是慣例[3]。
姓氏
[編輯]泰國人姓氏常含有積極的意義,而且較長,尤其是華裔泰國人的姓氏。例如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漢名丘達新),其姓氏「西那瓦」取用於1938年,意為「多多行善」。根據泰國現行人名法[4],泰人姓氏不能多於10個泰語字母,不包括元音符號和變音符號。該法律還規定新的姓氏不能與任何其它姓氏相仿,但這個規定在過去是無法完全落實的,因為當時並不存在電腦資料庫,因此也有極少數互相毫無關係的泰人擁有相同姓氏[5]。為了方便區分,有些地名會以後綴的形式出現在姓氏之中。
1913年頒佈的姓氏法案第六條指出:「已婚女子可以選擇從夫姓或保留其原本的姓氏」,但這項權利在1941年的個人姓名法中被剝奪,該法案第13條限制女性在婚後必須從夫姓。1962年其經過修訂,又允許離婚的女子可以恢復娘家姓,若是喪夫的寡婦則可選擇是否改回原本姓氏。2002年的個人姓名法再度恢復了已婚女子選擇是否從夫姓的權利,女性在婚姻登記時就必須決定更改與否[1][6]。
小名
[編輯]泰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小名(泰語:ชื่อเล่น)稱呼對方,非正式的小名在出生時就被賦予,其使用的程度十分廣泛,以致有時需要透過身分證明文件才能得知一個人正式的姓名。小名通常僅有一個音節、或是由兩個音節縮減而成,可能有日常用品或顏色、樂器等意義。除非是本名的縮略語,否則小名和本名幾乎沒有關聯[7]。所有泰國人都有自己的小名,有時也被同事或朋友取額外的綽號,其可能和某些身體特徵或行為有關。
泰國小名的歷史可追溯到素可泰王國時代,當時人們用名字來標記孩子的出生順序,比如以Ai、Yee和Sam命名兒女為一、二、三。後來到了阿瑜陀耶王國和拉達那哥欣王國時期,人們開始以身體特徵或理想的物品命名,例如Daeng(紅)及Thong(黃金)。相反地一些不討喜的暱稱諸如Mah(狗)、Moo(豬)或Gop(青蛙)則被用來防止惡靈對孩子們的覬覦。人民也因拉瑪四世而產生依據古代經文Namtaksapakorn中概述的占星術原則為嬰兒命名的興趣[8]。鑾披汶·頌堪統治時引入了基於性別的命名方式,「-sak」、「-chai 」和「-yot 」結尾的名字適用於男嬰,「-porn 」或「-sri 」適用於女嬰。21世紀後命名雖然很大程度仍依賴占星術信仰,但也會隨着潮流與時俱進。[9]
受到西洋文化影響,近代的泰國父母為兒女取英文小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一項調查顯示,泰國高達五成六的小學生使用英文名字,中學生有四成,大學生則僅佔百分之六[9][10]。泰國文化部為了多加推廣傳統的泰語小名,曾經將數千個小名案例收集成冊,供普通家庭參考[11]。
稱謂
[編輯]過去男女以不同的稱謂區分,Nai(นาย)或Ay(อ้าย)被用在男性名字之前,婦女的名字前則是使用Am daeng(อําแดง)或Ii(อี)。此為約定俗成的習慣,法律並無強制規定[6]。
1917年,拉瑪六世頒佈了有關婦女稱呼的法案。該法明定兩個新的稱謂形式:未婚婦女的Nangsao(นางสาว)和已婚婦女的Nang(นาง)。女子一旦結婚,餘生就必須在名字前使用「Nang」的稱謂,若離婚或喪偶亦然。這種稱呼方式僅適用於平民,王室及貴族並不在規定範圍內[6]。2008年此法案重新頒佈,更改為已婚或離婚婦女可自行決定使用Nang還是Nangsao作為稱謂[6][12]。
而今日泰國人會在對方的名字之前加上禮貌性的稱謂Khun,此稱謂則是男女通用[13]。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楊俊業. 泰國姓名學問大:你知道直至1913年,泰皇才下令要臣民自訂「姓氏」?.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8-09-12 [2021-07-25].
- ^ Baker, Christopher J.; Phongpaichit, Pasuk. A History of Thailand 2nd. Melbour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97. ISBN 978-0-521-767-682.
- ^ Doug Cooper. 45,665 Thai names: Examining passlist.96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2-26) (英語).
- ^ รศ. ดร.นิตยา กาญจนะวรรณ. เรื่องของนามสกุล (๑). Royal Institute of Thailand. [201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8) (泰語).
- ^ รศ. ดร.นิตยา กาญจนะวรรณ. เรื่องของนามสกุล (๒). Royal Institute of Thailand. [201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8) (泰語).
- ^ 6.0 6.1 6.2 6.3 Shigetomi, Supaporn. Marriage and Marriage Registration in Thailand (PDF). Kanda Gaigo Group. Kanda University. 2014 [7 August 2019].
- ^ 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同名泰星大盤點!相同名字在泰國娛樂圈發展如何?. LINE TODAY. 2021-04-17 [2021-07-10].
- ^ Wongsantativanich, Mingkwan. What's in a Name?: An Analysis of English Nicknames of Thai People (PDF). Humanities Journal (Kasetsart University). 2013, 20 (Special Issue): 133–166 [2 November 2016]. ISSN 0859-3485.
- ^ 9.0 9.1 Pongpipat, Kaona. What's in a Name?. Bangkok Post. 2 November 2016 [2 November 2016].
- ^ 鼓勵傳統小名 泰推正名運動. 人間福報. 2007- 09-06 [2021-07-11].
- ^ 五花八门的泰文小名文化. 多維新聞. 2015-01-15 [2021-07-25].
- ^ Form of Address for Woman Act, B.E. 2551 (2008) (PDF). thailaws.com. [2021-07-24] (英語).
- ^ Thailand. ediplomat. [2021-07-24].
外部連結
[編輯]- Peansiri Vongvipano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f Thai culture.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to a workshop of teachers of social science organized by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Summer 1994). Thai Lanuguage Audio Resource Center. September 27, 2009 [January 5,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