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節
祭灶節 | |||
漢語名稱 | |||
---|---|---|---|
繁體字 | 祭灶節 ‧ 小年 ‧ 謝節 ‧ 灶王節 ‧ 祭灶 ‧ 送神 | ||
簡化字 | 祭灶节 ‧ 小年 ‧ 谢节 ‧ 灶王节 ‧ 祭灶 ‧ 送神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Lễ cúng ông táo | ||
名稱 | |||
御願解き/ウガンブトゥチ uganbutuchi |
祭灶節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送灶、祭灶、灶王節等,琉球語稱為「御願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農曆臘月二十四當日,或前後一日,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習俗
[編輯]中國神話與道教中,灶君、太歲與民間諸神將會在農曆臘月廿四日的子時到日落之前,上升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報一年行政之事務。
人們相信,除了過路遊神以外,上天於家家戶戶設置了一位監督者灶君(或稱司命灶君、灶神、灶王爺、灶王),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農曆年底,十二月廿四日交年[1](類似今日小年夜),眾神登天,只留下部將守護廟宇與神龕,尤其灶君會向玉帝彙報人間家家戶戶的善惡,玉帝將據此決定下一年對這個家庭是賜福或降禍。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的節日。正月初四接神日傍晚接灶君以後,灶君再下凡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善惡。
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君)醉酒」的記載。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繼承此俗,有些地區的人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糖瓜)或米糕等甜食用火融化,抹在在灶神畫像的嘴上(華南則多用湯圓、年糕),使其「嘴甜」,以避免其於玉帝面前說自己一家老小的壞話,不過現代人常用糖果或巧克力輕輕往香爐方向劃過,略做表示。[2][3]琉球人祭灶的祭品有一種叫御茶子(ウチャヌク)的傳統甜餡餅。
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面目黝黑,要把舊像揭下祭拜後與紙馬(或紙鶴、紙轎子等交通工具)與紙錢一起焚化,新年後再拿一幅灶神畫像或神位,貼上奉祀。上香祭拜後燒紙錢。
如無供奉畫像者,則用紅紙寫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類字樣,貼在爐灶上平日祭拜,祭灶日更換後與紙錢一起焚化。也有的人沒有貼畫像,直接在家中爐灶前設置香案,或是直接在神明廳或者廳堂神畫(一般廳堂神畫中,繪有灶君神像)祭拜。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
在中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說[4]。為了讓灶君說好話,基本上會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畫像上的灶君嘴上或者神位上,讓他上天言好事,燒紙錢時才火化。到過年時,要再把灶君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君圖(畫有灶君,也有可能是灶君夫婦)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有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或「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橫批:敬神如在。
另外,閩南人大多認為,此日開始,除了城隍、土地神、境主等土地類神明以外,諸神都回天述職,只有部將留後掌管香爐,故不僅僅祭奉灶君,而多半在神案上一併祭祀家中供奉的諸神。送神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開始放鬆。送神日也是「掃塵日」,閩南語稱作「清囤」,意思是清理房舍,整理衛生,準備過年。將眾神送走之後,有人也會點香祭拜祖先,告訴祖先「要清囤,要開始打掃環境了」。然後可以清理神佛龕、祖先牌位上的灰塵。
兩廣、越南等地區也有說法是,送神完畢後,除夕晚上到正月初一,灶君還要與諸神下凡,與人們一起過年,故除夕夜,有許多人也會祭拜灶君。
馬祖地區每到年底,當地立法委員便印製灶君圖分送鄉民[5],鄉民多貼於廚房內,祭灶時備有豐盛食物及特別之「祭灶料」(包含芝蔴粩、紅白花生粒等甜食)。在福州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說法,即祭灶的時間,當官人家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百姓在二十四日,蜑民在二十五日。
文學
[編輯]范成大《祭灶辭》:「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爭鬪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東京夢華錄/卷十 十二月
- ^ 林如貞. 菁寮國小建大灶煮湯圓. PeoPo 公民新聞. 201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中文(繁體)).
- ^ 徐千禾. 【迎春報喜:典藏陪您過新年】系列一 | 年前.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2012-02-15 [2022-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 ^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 ^ 程平. 馬祖立委必印灶神圖像,連大陸福建民眾都爭索. 連江縣鄉土教育資源網. [201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