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網絡右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網絡右翼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ネット右翼
假名ネットうよく
平文式羅馬字Netto Uyoku

網絡右翼ネット右翼,簡稱網右ネトウヨ,是用來指代在日本社交媒體上支持右翼的網民的術語,具體而言是部份利用互聯網討論版發表親近極右翼、極端民族主義觀點言論的日本網絡人士[1],常活躍於匿名留言板網站2ch、映像分享網像NICONICO動畫[2]等,這些人多不喜歡與日本有外交摩擦的鄰國,如中國[3]韓國朝鮮[4]。這些網民在他們生活價值受到威脅的時候,會選擇離開互聯網,上街參加示威遊行等,於現實中發表自己的意見。

「網絡右翼」一詞在中文地區不被常用,一般在形容日本互聯網上的右翼網民時,通常直呼「日本右翼」或「右翼」。

簡介

[編輯]

雖然一般認為日本的網絡右翼可能主要經由釣魚島問題等中日政治領土摩擦問題而導向反中日本民族主義,但日本的「網絡民族主義」現象事實上最早是從反韓開始的,可以追溯到2002年,即日韓共同舉辦世界盃的那一年[5]。日本主流媒體忽視了民間對韓國隊不公平比賽的不滿,基本上保持樂觀的語氣,這導致日本的BBS和論壇成為這些不滿的流行渠道,由於媒體避免報道對爭議事件或韓國人的批評,互聯網被視為唯一不受官方政策或政治正確約束的媒體。200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助長了日本民間對主流媒體涉韓報道的不信任,並助長了反韓、反主流媒體的基調,這成為了之後日本互聯網右翼社區的一個決定性特徵[5]。2002年9月,朝鮮正式承認綁架了日本公民,而朝鮮此前長期以來一直否認這一事實,這更加助長了日本網絡右翼的反朝鮮半島情緒[6]

而於2005年5月8日《產經新聞》一篇文章中首度提及「網絡右翼」(ネット右翼),通常簡稱作「網右」(ネトウヨ),但這一文章主要意在將中國的網絡民族主義者和日本的網絡右翼作類比[7]。2006年在日本英語報章《日本時報》以「Net Uyoku」介紹網絡右翼,此後網絡右翼作為術語在日本及海外廣為人知[8]

觀點及對社會影響

[編輯]

日本網絡右翼普遍支持歷史修正主義觀點,這類觀點積極地描繪和美化了大日本帝國,同時充滿對朝鮮、韓國以及中國的負面描繪[9] 。日本網絡右翼支持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此神社已供奉1068名戰犯(包括14名甲級戰犯)的牌位,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經常遭到中國和韓國的譴責,因為這代表對日本帝國戰時存在的暴行缺乏悔意甚至基本的認同[10]

日本網絡右翼也經常表達對其國內左翼和中左翼政黨的批評,例如日本共產黨立憲民主黨日本社民黨等,同時也批評日本主流媒體,認為其皆有「自由主義偏見」[11] 。日本網絡右翼傾向於表達對移民的敵意,尤其是那些與日本有外交緊張關係的國家的移民。

網絡右翼對於他人相左之意見不容易接納,朝日新聞專欄曾寫道「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斷回覆留言」[12]

日本學者古谷經衡日語古谷経衡進一步觀察到,儘管網絡右翼在網絡上很活躍,但他們在線下缺乏制度性的政治代表,從而導致一種挫敗感,並傾向於在網上更活躍並更堅定地支持日本自民黨中的極右翼分子,尤其是那些屬於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派系的人士[5]

特朗普主義的興起

[編輯]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自9月開始白熱化以來,網絡右翼群體間的特朗普主義就開始抬頭[13],其中安倍晉三於2020年9月因為健康理由,突然辭任日本首相一職被認為是網絡右翼將崇拜對象轉移往唐納德·特朗普的一個重要契機,對他們來說特朗普是在對中強硬方針下一個升級[14],因此他們不停在網絡散播特朗普主張為了推翻總統大選結果的陰謀論英語Attempts to overturn the 2020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15]

相關主題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ie, Ayako. Xenophobia finds fertile soil in web anonymity. The Japan Times. 8 January 2013 [18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2. ^ 黨首討論の開催すら決められず 民自、お粗末な主導権爭い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1-27.
  3. ^ 外媒:日網絡右翼有熱情卻無知.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4. ^ 韓國朝鮮日報專文--日本國民為旭日升天旗自豪嗎?.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5. ^ 5.0 5.1 5.2 The Roots and Realities of Japan's Cyber-Nationalism. [202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1). 
  6. ^ Xenophobia finds fertile soil in web anonymity.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7. ^ 中国の『ネトウヨ』(1). 日経BP. 2011-08-01 [201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8. ^ Net boards venue for faceless rightists.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4). 
  9. ^ O』Day, Robin; Satsuki, Uno; Slater, David. The racialised and gendered online abuse of activists in Japan. Melbourne Asia Review. 11 May 2021 [18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澳大利亞英語). 
  10. ^ Japan's Yasukuni Shrine. BBC News. 2012-10-18 [2020-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英國英語). 
  11. ^ Internet Aggregators Constructing the Political Right Wing in Japan. 
  12. ^ 「萎縮の構図・4:炎上」、《朝日新聞》 2006年5月5日
  13. ^ 木下, ちがや, 限界ネトウヨと右翼ヘゲモニーの終焉, 朝日論座, 2020-12-22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日語) 
  14. ^ 古谷, 経衡, 「勝ったのはトランプ」と一部日本人までが言い張る理由, 新聞周刊, 2020-12-17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日語) 
  15. ^ 倉山, 満, ネトウヨ芸人も安倍信者も、社会から消えてもらうのみ, 雅虎新聞, 2020-12-14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