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酐
外觀
酸酐[註 1](英語:Organic acid anhydride;法語:Anhydride d'acide),是具有兩個酰基鍵合於同一氧原子上的有機化合物。[2]
稱為「酐」的原因因為它是由兩個羧酸脫水而成。若兩側酰基由同種羧酸衍生而來則稱為對稱酸酐,分子式可表達為:(RC(O))2O。對稱酸酐命名取決於相應羧酸命名,即詞綴「酸」改為「酸酐」。[3] 因此(CH3CO)2O稱為:「乙酸酐」(或醋酸酐、醋酐)。混合酸酐(或不對稱酸酐)以兩側酰基分別對應的羧酸命名,如:甲酸乙酸酐。低級酸酐遇水水解,但高級酸酐不溶於水。
反應
[編輯]酸酐是活性酰基的主要來源,其相關反應與酰鹵之反應類似。當酸酐與含活潑氫的底物反應時,可得到等當量的酰化產物與羧酸副產物:
- RC(O)OC(O)R + HY → RC(O)Y + RCO2H
其中:HY可以是HOR(醇),HNR'2=(氨,伯或仲胺),芳香環
酸酐跟格氏試劑反應與酸跟格氏試劑的反應類似,但反應時酸酐的一部分被浪費掉了,所以一般不用於製備反應。但二元酸的酸酐則不存在浪費的問題,可以與格氏試劑反應製備酮酸。
酸酐的親電性弱於酰鹵,且酸酐每次反應只可傳遞一分子酰基於底物,原子效率相對較低。乙酸酐價格低廉,使其仍作為酰化反應的常用試劑。
製備
[編輯]酸酐在工業中可通過不同的方法合成。
- 乙酸酐主要通過乙酸甲酯的羰基化合成。[4]
- 馬來酸酐在工業中主要通過苯或丁烷的氧化反應製備。
- 酸酐的實驗室製法主要通過相應羧酸的脫水反應製備,具體的方法取決於羧酸底物,五氧化二磷是該反應的通用脫水劑:
- 2 CH3COOH + P4O10 → CH3C(O)OC(O)CH3 + "(HO)2P4O9"
- CH3C(O)Cl + HCO2Na → HCO2COCH3 + NaCl
- 具有乙酰基的混合酸酐可通過烯酮合成:
- RCO2H + H2C=C=O → RCO2C(O)CH3
內酸酐
[編輯]多酸酐
[編輯]重要的酸酐
[編輯]-
乙酸酐,常用於製備其他酸的酸酐和乙酸酯。
-
萘四甲酸二酐, 為二酸酐,複雜有機物的前體。
-
順丁烯二酸酐,馬來酸酐,是一種環狀酸酐,廣泛用於製備工業塗料。
-
三磷酸腺苷,ATP,作為細胞內能量傳遞的「分子通貨」,儲存和傳遞化學能。
-
1,3-二磷酸甘油酸通常是糖解作用與卡爾文循環的中間產物。
-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APS)新陳代謝的中間產物。
其他
[編輯]非羧酸衍生酸酐
[編輯]- 其他有機酸衍生酸酐:酸酐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酰基還可由非羧基有機酸衍生,如有機磺酸或有機磷酸。
- 無機酸衍生酸酐:酸酐中任意一個酰基還可衍生自無機酸,如:磷酸。混合酸酐1,3-二磷酸甘油酸,其為通過糖酵解形成ATP過程中的中間體,[8]是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形成的混合酸酐。
硫類似物
[編輯]硫原子可替代酸酐當中的任何氧原子,包括羰基雙鍵氧原子和羰基之間連接的氧原子。當硫原子替代羰基氧原子時,將酰基用括號封閉防止歧義發生, [3] 如:(硫代乙酸)酐(CH3C(S)OC(S)CH3)。當硫原子替代橋接氧原子時,得到的化合物稱為硫代酸酐,[3] 如:乙酰硫醚((CH3C(O))2S)。
註解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酐」.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 ^ 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術語概略,第二版。(金皮書)(1997)。在線校正版: (2006–) "acid anhydrides"。doi:10.1351/goldbook.A00072
- ^ 3.0 3.1 3.2 Panico, R.; Powell, W. H.; Richer, J. C. (編). Recommendation R-5.7.7. A Guide to IUPAC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IUPAC/Blackwell Science. 1993: 123–25. ISBN 0-632-03488-2.
- ^ Zoeller, J. R.; Agreda, V. H.; Cook, S. L.; Lafferty, N. L.; Polichnowski, S. W.; Pond, D. M.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Acetic Anhydride Process" Catalysis Today (1992), volume 13, pp.73-91. doi:10.1016/0920-5861(92)80188-S
- ^ Lewis I. Krimen (1988). "Acetic Formic Anhydride". Org. Synth.; Coll. Vol. 6: 8.
- ^ Polypeptide Nanomaterials 1–4. Soft Matter and Biomaterials on the Nanoscale: World Scientific. 2020: 115–180. Bibcode:2020smb3.book..115K.
- ^ Heimo Held, Alfred Rengstl, Dieter Mayer "Acetic Anhydride and Mixed Fatty Acid Anhydrides"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2,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01_065
- ^ Nelson, D. L.;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3rd Ed. Worth Publishing: New York, 2000. ISBN 978-1-5725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