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豫州行政区划
外观
豫州是曹魏旧州,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范围在今河南省京广铁路以东的大部,山东省西南部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南端一路深入至湖北省长江北岸的武穴市。
郡级行政区
[编辑]西晋豫州领颍川、汝南、弋阳、陈、鲁、沛、谯、梁、襄城9郡。泰始二年(266年)增置汝阴郡,咸宁元年(275年)增领安丰郡,咸宁二年(276年)左右陈郡废除并入梁国。元康年间(291-299)增置新蔡、陈、南顿、西阳4郡。永嘉五年(311年)以后,石勒入侵豫州,郡县相继沦陷。西晋末年仅领谯、鲁、弋阳、安丰等郡。
- 颍川郡
- 曹魏旧郡,郡治许昌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领许昌、长社、颍阴、临颍、郾、鄢陵、新汲、阳城、纶氏、召陵10县。西晋初阳城县移属河南郡,纶氏县废县,咸宁三年(277年)陈国长平县来隶,永宁元年(301年)左右复归陈郡,增置西华县(300年置)。西晋末领许昌、长社、颍阴、临颍、郾、召陵、鄢陵、新汲、西华9县。
- 汝南国
- 曹魏旧郡,郡治新息县(今河南省息县西南),领新息、安阳(280年改名南安阳)、安城、慎阳、北宜春、郎陵、阳安、上蔡、平舆、定颍、灈阳、吴房、西平、西华、汝阴、南顿、汝阳、新蔡、褒信、新阳、鲖阳、慎、富陂、原鹿、固始25县。晋时废西华(晋初废)、新阳(晋初废)、富陂(晋初废)3县。泰始二年(266年)汝阴、慎、原鹿、固始、新蔡、褒信6县移属汝阴郡。泰始六年(270年)晋武帝司马炎封其子司马柬为汝南王,汝南郡改为汝南国。咸宁三年(277年)南顿县移属梁国,[参 1]鲖阳县移属汝阴国。[注 1]太康年间(280-289)梁国南顿县来隶。[注 2]永兴二年(305年)南顿、北宜春、平舆、定颍、汝阳、吴房等县移属南顿国。[注 3]西晋末领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定颍、濯阳、汝阳、吴房、西平14县。
- 汝阴郡
- 泰始二年(266年)分汝南郡置郡,并以此郡作为晋宗室司马骏的封国,称为汝阴国。[参 2]郡治汝阴县(今安徽省阜阳市),领原汝南郡的汝阴、新蔡、褒信、慎、原鹿、固始6县。咸宁三年(277年)汝南国鲖阳、[注 1]谯国宋县来隶。太康七年(286年)汝阴王司马谟去世,无子嗣,国除为郡。[参 2]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新蔡、褒信、固始、鲖阳4县移属新蔡郡。[注 4]西晋末领汝阴、慎、原鹿、宋4县。[注 5]
- 梁国
- 曹魏旧郡,郡治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领睢阳、蒙、虞、下邑、宁陵、砀6县。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肜为梁王,梁郡改为梁国。西晋初废砀县,[参 3]增置谷熟县(不详何时)。咸宁三年(277年)陈国陈、武平、阳夏、柘、项5县及汝南郡南顿县来隶,[参 1]太康年间(280-289)谯国苦县来隶,南顿县移属汝南郡,废除柘县[参 4]。永宁元年(301年)左右陈、阳夏、项、苦、武平5县移属陈郡。[注 6]西晋末领睢阳、蒙、虞、下邑、宁陵、谷熟6县。
- 陈郡
- 曹魏旧郡,郡治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领陈、武平、阳夏、长平、柘、项6县。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斌为陈王,陈郡改为陈国。咸宁三年(277年)陈王司马斌徙封西河王,[参 5]陈国废除并入颍川郡及梁国[参 1]永宁元年(301年)左右复置陈郡,领原梁国的陈、阳夏、项、苦、武平、长平6县。[注 6]
- 沛国
- 曹魏旧郡,郡治沛县(今江苏省沛县),领沛、杼秋、丰、公丘、广戚5县。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景为沛王,仍为沛国。[参 6]咸宁三年(277年)公丘县移属鲁国,[参 7]大约同时广戚县移属徐州彭城国,[注 7]谯国相、竹邑、符离、萧、洨、虹6县来隶。永嘉五年(311年)沛王司马韬(本纪作司马滋)战败遇害,沛国绝后。西晋末领沛、杼秋、丰、相、竹邑、符离、萧、洨、虹9县。
- 谯国
- 曹魏旧郡,郡治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领谯、酂、城父、萧、相、竹邑、符离、蕲、铚、龙亢、山桑、洨、虹、宋、苦15县。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逊为谯王,谯郡改为谯国。[参 8]咸宁三年(277年)左右相、竹邑、符离、萧、洨、虹6县移属沛国,宋县移属汝阴国。太康年间(280-289)苦县移属梁国。西晋末领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7县。
- 鲁国
- 曹魏旧郡,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领鲁、汶阳、卞、邹、蕃、薛6县。泰始元年(265年)封大臣贾充为鲁郡公,[参 9]咸宁元年(275年)左右,鲁郡改为鲁国。[参 10]咸宁三年(277年)沛国公丘县来隶。[参 7]。永康元年(300年)蕃、薛2县移属彭城国。[参 11]西晋末领鲁、汶阳、卞、邹、公丘5县。
- 弋阳郡
- 曹魏旧郡,郡治弋阳县(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领弋阳、期思、西阳、西陵、轪5县。太康元年(280)蕲春郡蕲春县来隶,太康二年(281年)武昌郡邾县来隶。后西阳、期思、西陵、邾、蕲春5县移属西阳国。[参 12]西晋末领弋阳、轪2县。
- 新蔡郡
- 晋惠帝永康二年(301年)左右封晋武帝司马炎之子清河王司马遐二子司马籥为新蔡王,[注 8]分汝阴郡新蔡、褒信、固始、鲖阳4县置新蔡国。[参 14]永嘉二年(308年)新蔡王司马籥徙封清河王,国除为郡。西晋末领新蔡、褒信、固始、鲖阳等县。[注 4]
县级行政区
[编辑]豫州(州治:陈县) | |||||
说明:本表为西晋时期豫州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来废除的县份 | |||||
颍川郡 (9) |
许昌县 | 许昌县 | 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颍川郡(265-316) | |
长社县 | 今河南省长葛市东 | 颍川郡(265-316) | |||
颍阴县 | 今河南省许昌市 | 颍川郡(265-316) | |||
临颍县 | 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 颍川郡(265-316) | |||
郾县 | 今河南省漯河市东 | 颍川郡(265-316) | |||
召陵县[注 9] | 今河南省漯河市东 | 颍川郡(265-316) | |||
鄢陵县 | 今河南省鄢陵县北 | 颍川郡(265-316) | |||
新汲县 | 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南 | 颍川郡(265-316) | |||
西华县 | 今河南省西华县南 | 汝南郡(265-266?)→(废县)→颍川郡(300-316) | 西晋初废县(不详何时),永康元年(300年)复置县。[参 16] | ||
纶氏县 | 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 | 颍川郡(265-266?) | 晋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17] | ||
襄城郡 (7) |
襄城县 | 襄城县 | 今河南省襄城县 | 襄城郡(265-316) | |
繁昌县 | 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 襄城郡(265-316) | |||
郏县 | 今河南省郏县 | 襄城郡(265-316) | |||
定陵县 | 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北 | 襄城郡(265-316) | |||
父城县 | 今河南省襄城县西 | 襄城郡(265-316) | |||
昆阳县 | 今河南省叶县 | 襄城郡(265-316) | |||
舞阳县 | 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 | 襄城郡(265-316) | |||
汝南国 (14) |
新息县 | 新息县 | 今河南省息县西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南安阳县 | 今河南省息县西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曹魏为安阳县,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南安阳县。[参 18] | ||
安城县 | 今河南省平舆县西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慎阳县 | 今河南省正阳县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北宜春县 | 今河南省确山县西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郎陵县 | 今河南省确山县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阳安县 | 今河南省确山县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上蔡县 | 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平舆县 | 今河南省平舆县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定颍县 | 今河南省西平县东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灈阳县 | 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汝阳县 | 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吴房县 | 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西平县 | 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南 | 汝南国(265-316,汝南郡265-270) | |||
新阳县 | 今安徽省界首市北 | 汝南郡(265-266?) | 晋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19] | ||
富陂县 | 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 | 汝南郡(265-266?) | 晋时废县。(不详何时)[注 10] | ||
汝阴郡 (4) |
汝阴县 | 汝阴县 | 今安徽省阜阳市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16,汝阴国266-286) | |
慎县 | 今安徽省颍上县北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16,汝阴国266-286) | |||
原鹿县 | 今安徽省阜南县南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16,汝阴国266-286) | |||
宋县 | 今安徽省界首市东北 | 谯国(265-277,谯郡265)→汝阴郡(277-316,汝阴国277-286) | |||
梁国 (6) |
睢阳县 | 睢阳县 |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梁国(265-316) | |
蒙县 | 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 | 梁国(265-316) | |||
虞县 | 今河南省虞城县北 | 梁国(265-316) | |||
下邑县 | 今安徽省砀山县 | 梁国(265-316) | |||
宁陵县 | 今河南省宁陵县 | 梁国(265-316) | |||
谷熟县 | 今河南省虞城县南 | 梁国(?-316) | 晋时置县。 | ||
砀县 | 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山镇 | 梁国(265-266?) | 晋时废县并入下邑县。(不详何时)[参 3] | ||
柘县 | 今河南省柘城县北 | 陈国(265-277,陈郡265)→梁国(277-289?) | 太康年间(280-289)废县。[参 4] | ||
陈郡 (6) |
陈县 | 陈县 | 今河南省淮阳县 | 陈国(265-277,陈郡265)→梁国(277-301)→陈郡(301-316) | |
阳夏县 | 今河南省太康县 | 陈国(265-277,陈郡265)→梁国(277-301)→陈郡(301-316) | |||
项县 | 今河南省沈丘县 | 陈国(265-277,陈郡265)→梁国(277-301)→陈郡(301-316) | |||
苦县 | 今河南省鹿邑县 | 谯国(265-280?,谯郡265)→梁国(280?-301)→陈郡(301-316) | |||
武平县 | 今河南省鹿邑县西北 | 陈国(265-277,陈郡265)→梁国(277-301)→陈郡(301-316) | |||
长平县 | 今河南省西华县东北 | 陈郡(265-280?)→颍川郡(280?-301)→陈郡(301-316) | |||
沛国 (9) |
沛县 | 沛县 | 今江苏省沛县 | 沛国(265-316) | |
杼秋县 | 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 沛国(265-316) | |||
丰县 | 今江苏省丰县 | 沛国(265-316) | |||
相县 | 今安徽省淮北市西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竹邑县 | 今安徽省宿州市北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符离县 | 今安徽省宿州市东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萧县 | 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洨县 | 今安徽省固镇县东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虹县 | 今安徽省五河县西北 | 谯国(265-277,谯郡265)→沛国(277-316) | |||
谯国 (7) |
谯县 | 谯县 | 今安徽省亳州市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城父县 | 今安徽省涡阳县西北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酂县 | 今河南省永城市西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山桑县 | 今安徽省蒙城县北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龙亢县 | 今安徽省蒙城县东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蕲县 | 今安徽省宿州市南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铚县 | 今安徽省宿州市西 | 谯国(265-316,谯郡265) | |||
鲁国 (5) |
鲁县 | 鲁县 | 今山东省曲阜市 | 鲁国(265-316,鲁郡265-277) | |
汶阳县 | 今山东省泰安市北 | 鲁国(265-316,鲁郡265-277) | |||
卞县 | 今山东省泗水县东 | 鲁国(265-316,鲁郡265-277) | |||
薛县 | 今山东省微山县北 | 鲁国(265-316,鲁郡265-277) | |||
公丘县 | 今山东省滕州市西 | 沛国(265-277)→鲁国(277-316) | |||
弋阳郡 (2) |
弋阳县 | 弋阳县 | 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 弋阳郡(265-316) | |
轪县 | 今河南省罗山县东 | 弋阳郡(265-316) | |||
安丰郡 (5) |
安风县 | 安风县 | 今安徽省霍丘县西南 | 庐江郡(265-269?)→安丰郡(270?-316) | |
雩娄县 | 今安徽省金寨县北 | 庐江郡(265-269?)→安丰郡(270?-316) | |||
安丰县 | 今河南省固始县南 | 庐江郡(265-269?)→安丰郡(270?-316) | |||
蓼县 | 今河南省固始县南 | 庐江郡(265-269?)→安丰郡(270?-316) | |||
松滋县 | 今安徽省霍丘县东 | 庐江郡(265-269?)→安丰郡(270?-316) | |||
新蔡郡 (4) |
新蔡县 | 新蔡县 | 今河南省新蔡县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01,汝阴国266-286)→新蔡郡(301-316,新蔡国301-308) | |
褒信县 | 今河南省新蔡县南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01,汝阴国266-286)→新蔡郡(301-316,新蔡国301-308) | |||
固始县 | 今安徽省临泉县 | 汝南郡(265)→汝阴郡(266-301,汝阴国266-286)→新蔡郡(301-316,新蔡国301-308) | |||
鲖阳县[注 1] | 今安徽省临泉县西 | 汝南国(265-277,汝南郡265-270)→汝阴郡(277-301,汝阴国277-286)→新蔡郡(301-316,新蔡国301-308) | |||
南顿国 (1) |
南顿县 | 南顿县[注 2] | 今河南省项城市西 | 汝南国(265-277,汝南郡265-270)→梁国(277-280?)→汝南国(280?-305)→南顿国(305-316) | |
西阳国 (5) |
西阳县 | 西阳县 | 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南 | 弋阳郡(265-291)→西阳国(291-316) | |
期思县 | 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 | 弋阳郡(265-306)→西阳国(306-316) | |||
西陵县 | 今湖北省团风县西 | 弋阳郡(265-306)→西阳国(306-316) | |||
邾县 | 今湖北省黄冈市 | 蕲春郡(280)→武昌郡(280-281)→弋阳郡(281-307)→西阳国(307-316) | |||
蕲春县 | 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北 | 蕲春郡(280)→弋阳郡(280-307)→西阳国(307-316) |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孔祥军据《左传》杜预注有“汝南鲖阳”,认为鲖阳县在太康元年(280年)以前仍然属于汝南郡,后移属汝阴郡。(《晋书地理志校注》第51页)
- ^ 2.0 2.1 孔祥军据《宋书·符瑞志》及《左传》杜预注有“汝阴南顿”,认为晋初南顿县移属汝阴郡,太康元年(280年)后归复汝南郡。(《晋书地理志校注》第51页)据《晋书·梁孝王肜》记载,“咸宁中,复以陈国、汝南南顿增封为次国”,陈国并入梁国在咸宁三年(277年)陈王司马斌徙封西河王之年,南顿县此年以前仍属汝南郡,《宋书》及杜预注疑似有误。
- ^ 3.0 3.1 孔祥军考证未能得晋代南顿国领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11页)。据《宋书·州郡志》南顿郡领县及据其郡名,南顿郡领县当有南顿县。
- ^ 4.0 4.1 孔祥军考证未能得晋代新蔡郡领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11页)。据《宋书·州郡志》新蔡郡领县及地理来看,领县可能有新蔡、褒信、固始、鲖阳等县。
- ^ 孔祥军据《宋书·符瑞志》认为汝阴郡曾领有楼烦县。(《晋书地理志校注》第52页)此楼烦县在东晋时期属侨县,后来划归汝阴郡管辖,疑《宋书》有误。
- ^ 6.0 6.1 梁王司马肜因为依附赵王司马伦而被削减封国的领县。陈郡复郡后,孔祥军考证只得陈郡领有阳夏1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617页)。据《宋书·州郡志》陈郡领县及地理来看,其余领县可能为陈、项、苦、武平、长平5县。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廣戚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司马籥封新蔡王之事,疑在其父司马遐于永康元年(300年)去世后的隔年发生。
- ^ 《晋书·地理志》作“邵陵”。
-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49页。
出处
[编辑]- ^ 1.0 1.1 1.2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叔父〕肜为梁王。”;《晋书》卷38〈梁孝王肜传〉:“梁孝王肜……武帝践阼,封梁王……咸宁中,复以陈国、汝南南顿增封为次国。”
- ^ 2.0 2.1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叔父〕骏为汝阴王。”卷38〈扶风武王骏传〉:“扶风武王骏……武帝践阼,进封汝阴王。”卷64〈汝阴哀王谟传〉:“汝阴哀王谟,字令度,太康七年薨,时年十一。无后,国除。”
- ^ 3.0 3.1 《元和郡县图志》卷7〈河南道三·宋州砀山县〉:“汉砀县,属梁国,后汉不改。晋以其地并入下邑。”
- ^ 4.0 4.1 《元和郡县图志》卷7〈河南道三·宋州柘城县〉:“柘城县,续汉志属陈郡,至晋太康中废。”
-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叔父〕斌为陈王。”卷37〈西河缪王斌传〉:“西河缪王斌……武帝受禅,封陈王……〔咸宁〕三年,改封西河。”
-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叔父〕景为沛王。”卷37〈沛顺王景传〉:“沛顺王景……武帝受禅,封沛王。”
- ^ 7.0 7.1 《晋书》卷40〈贾充传〉:“咸宁三年,日蚀于三朝,充请逊位,不许。更以沛国之公丘益其封。”
-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叔父〕逊为谯王。”卷37〈谯刚王逊传〉:“谯刚王逊……武帝受禅,封谯王。”
-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以……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並為王公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彭城國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12.0 12.1 《晋书》卷59〈汝南文成王亮〉:“羕字延年。太康末,封西阳县公,拜散骑常侍。亮之被害也,羕时年八岁,镇南将军裴楷与之亲姻,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及玮诛,进爵为王,历步兵校尉、左军骁骑将军。元康初,进封郡王。永兴初,拜侍中。以长沙王乂党,废为庶人。惠帝还洛,复羕封,为抚军将军,又以汝南期思、西陵益其国。永嘉初,拜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复以邾、蕲春益之。”
-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安丰县名,前汉无,后汉属庐江,晋武帝立为安丰郡。”
-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分汝阴立新蔡。”;《宋书》卷36〈州郡志二〉:“新蔡太守,晋惠帝分汝阴立。”
-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分汝南立南顿。”卷59〈汝南文成王亮〉:“宗字延祚。元康中,封南顿县侯,寻进爵为公。讨刘乔有功,进封王,增邑五千,并前万户。”;《宋书》卷36〈州郡志二〉:“南顿太守,故属汝南,晋惠帝分立。”
-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陈郡太守〉:“西华令,汉旧县,属汝南,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立,属颍川。”《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西华,二汉属汝南,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属颍川。”
- ^ 《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道一·河南府颍阳县〉:“古纶氏县,本夏之纶国也,少康之邑在焉。汉属颍川,晋省。”
- ^ 《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汝南太守〉:“安阳令,汉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为南安阳。”
- ^ 《舆地广记》卷9〈京西北路·蔡州真阳〉:“汉新阳县属汝南郡,后汉因之,晋省焉。”
参考资料
[编辑]书籍
[编辑]-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