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Telegram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Telegram
Telegram 2019 Logo.svg
截图
iOS版本Telegram的截图
iOS版本Telegram的截图
原作者杜罗夫兄弟(尼古拉·杜罗夫帕维尔·杜罗夫
开发者Telegram FZ LLC
首次发布2013年8月14日,​9年前​(2013-08-14[1]
当前版本
  • 9.6.5 (2023年5月3日;稳定版本;Android)[2]
  • 9.6.3 (2023年5月1日;稳定版本;iOS、iPadOS)[3]
  • 9.6.3 (2023年5月17日;稳定版本;macOS)[4]
  • 4.8.3 (2023年6月2日)[5]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原始码库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系统平台AndroidiOSWindows PhoneWindows NTmacOSLinux、网页版
语言30种语言[6][7]
语言列表
类型即时通信
许可协议客户端:GPL v2GPL v3
服务端:专有软件
网站telegram.org 编辑维基数据

Telegram(非正式简称TG电报纸飞机)是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其客户端自由及开放原始码软件,但服务端专有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注 1],发送照片视频等所有类型文件。官方提供手机版(AndroidiOSWindows Phone)、桌面版(WindowsmacOSLinux)和网页版[8]等多种平台客户端;同时官方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因此拥有许多第三方的客户端[9]可供选择。

2022年6月,Telegram推出了付费的Telegram Premium订阅,标价4.99美元每月。订阅Telegram Premium后可以使用高级贴纸,频道中不会显示赞助广告,最多加入频道数量相较未订阅数量翻倍,更快的下载速度等额外功能。[10]

历史[编辑]

Telegram在2013年由杜罗夫兄弟(尼古拉·杜罗夫帕维尔·杜罗夫)正式发布。杜罗夫兄弟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VKontakte的创始者[11]。Telegram Messenger LLP是设立在伦敦独立公司,开发团队则位于迪拜[12]尼古拉·杜罗夫为Telegram设计了MTProto协议,同时帕维尔·杜罗夫自数字堡垒公司(英语:Digital Fortress)提供资金与基础设备[13]

2021年3月23日,帕维尔·杜罗夫宣布Telegram已发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债券[14]

2021年10月26日,帕维尔·杜罗夫宣布Telegram将很快推出官方广告信息服务。他还澄清说,广告不会显示在聊天、个人对话或群组的列表中,而只会影响已经发布广告帖子的大型频道[15]

2022年5月,在应用的描述中发现了一些付费功能,因为不是“Telegram 永远免费、没有广告、没有订阅费。”[来源请求]

2022年6月20日,发布名为Telegram Premium的付费会员,价格为$4.99/月。

竞赛[编辑]

  • 2013年12月19日,帕维尔·杜罗夫宣布只要有任何人成功破解已拦截的通话消息,他愿意提供价值20万美元的比特币做为奖金[16][17]
  • 2013年12月21日,一名信息技术社群的用户发现Telegram存在安全漏洞。漏洞得以修正后,他得到了10万美元奖金[18]
  • 2014年3月1日,首场竞赛没有任何赢家,而且官方公布解密方法[19]。官方宣称有多名挑战者破解它的权限管理,而且还宣布会做好更多的准备来迎接下一次的竞赛[19][20]

活跃人数[编辑]

  • 2013年10月,Telegram每天有10万活跃用户[21]
  • 2014年3月,Telegram公布其服务分别已达到每月3500万活跃用户和每日1500万活跃用户[22]
  • 2014年12月,Telegram拥有5000万活跃用户,每周新增100万新注册用户,每日消息量达到10亿条[23]
  • 2015年9月,发表声明,表示该应用程序有6000万活跃用户数,并且每天传递120亿则消息[24]
  • 2016年2月,Telegram公布他们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每天有35万位用户注册、每日传递150亿则消息[25]
  • 2018年3月,官方公布其服务达到每月2亿活跃用户数,相当于世界上人口数第六大的国家的人口[26]
  • 2020年4月,全球活跃用户突破4亿人次[27]
  • 2021年1月,创办人公布每月活跃用户数目突破5亿[28]
  • 2022年6月,全球活跃用户突破7亿人次[29]

事故[编辑]

2017年9月20日下午(UTC+8),由于位于新加坡(编号为DC5)Telegram服务器发生了断电事故,导致亚洲用户无法使用Telegram。[30][31][32][33]六天后,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故。[34]Telegram在其官方 Twitter 账号发文称,他们决定将亚洲区的数据中心迁出新加坡更换到新的地点,但需要时间。30日,又因新加坡数据中心断电导致Telegram亚洲区停摆一小时。

政府监控[编辑]

2018年8月,Telegram修改隐私政策,如果执法调查单位能够证明特定用户的身份为恐怖分子,将配合法院要求提供该用户的IP、电话号码等资料。[35][36]

港区国安法通过后,部分香港市民忧虑即时通信软件安全性不足。2020年7月5日,Telegram市场推广总监Mike Ravdonikas接受香港英文网媒《Hong Kong Free Press》采访时表示,Telegram将暂停受理香港政府索取用户数据的请求,直至立法获取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强调从未向香港政府提交任何数据。[37][38][39]

特性[编辑]

图解秘密聊天模式
“秘密聊天”的确认通知(截图来自Android棉花糖

官方宣称Telegram具有强大的通信安全特性,与其他以普罗大众市场英语Mass market为主的即时通信软件例如WhatsAppLINE相比它更安全。

Telegram中的聊天会话分为两种:

  1. “一般聊天”模式,在双方的客户端与Telegram服务器之间创建加密连接,可以使用完整的功能[40]
  2. “秘密聊天”(英语:Secret chat)模式,使用端对端加密,部分功能(如转发)无法使用,且只能由双方各自发起会话的客户端访问。

官方宣称,当两名用户进行通信时,第三方包含管理人员皆无法存取用户的通信内容[41]。当用户在进行秘密聊天时,消息包含多媒体皆可以被指定为自毁消息,当消息被用户阅读之后,消息在指定的时间内会自动销毁。一旦消息过期,消息会消失在用户的设备上[42]

MTProto聊天记录加密方式

主要特性如下所示:

  • 创建组群的用户仍然可以选择“无管理员的民主模式”,也可以创建“指派管理员机制”[48][49],且非管理员皆无法任意移除成员。
  • 使用端对端加密通信的秘密聊天,消息不会被存储在服务器。
  • 进行秘密聊天的消息可选择定时自动销毁,像Snapchat一样。
  • 消息的读取状态分为两种:一只对勾代表发送完毕,二只对勾代表消息已获读取[52]

官方发行的客户端软件与部分的非官方客户端是开放原始码[53]的。然而,它的服务端软件是封闭原始码的专有软件。

一部分的加密社群成员包含信息安全研究人员马克西·马林史派克英语Moxie Marlinspike与泰勒·烘比(Taylor Hornby[54]都曾经批评它的加密竞赛与专用的MTProto网络传输协议[55][56][57][58][59]

Telegram账号自毁设置

为了节省服务器资源,若用户长时间不登录Telegram账号,系统会自动予以销毁(即永久删除),用户可以设置多久后自动销毁该账号,时长分别有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和一年后(默认时长为半年后),用户也可手动销毁账号

特色功能[编辑]

秘密聊天[编辑]

Telegram秘密聊天的加密密钥

秘密聊天是专为那些比一般人希望获得更高安全性的人们所设计的功能。秘密聊天的内容全部都是以直接的端到端加密来传输。这代表只有你与秘密聊天的对方,才能读取到这些聊天消息 - 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破解它们,包含Telegram团队本身。此外,秘密聊天消息也无法被转寄。而你也可借由设置在对方读取消息后的特定时间,自动销毁消息内容,这样一来不论你或者对方设备上的该消息就会永久消失。

秘密和一般聊天之间的最后一个区别就是,秘密聊天的内容不会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你只能从秘密聊天双方的设备中存取这些消息。

机器人[编辑]

某个机器人
如果帐号被Telegram官方禁言,可以通过官方机器人@SpamBot查询禁言原因和解封时间。

在2015年6月,Telegram开放了机器人API[60],更在2017年5月支持了付款功能[61]。机器人是Telegram上以程序运作的账号,可以回复人类的指令、消息,视开发者设置而异。

另一种功能称为内联机器人[62],支持快速发送相关的GIF动图、图片,其来自网络、YouTube视频、维基百科的文章,等等。

语音和视频通话[编辑]

2017年3月,Telegram 官方应用程序新增了语音通话功能[63]

这采用了跟秘密聊天相同的端到端加密技术,在网络环境许可的情况下,会采用点对点网络传输,否则会经由最近的服务器连线。

2020年8月15日,Telegram添加了端到端加密的视频通话。还提供画中画模式,以便用户可以在通话的同时选择使用应用程序的其他功能。

2021年6月,Telegram在其所有客户之间实施了群组视频通话。用户可以从他们的相机流式传输视频、共享他们的屏幕或同时进行。该公司表示,群组通话的人数上限为30人,并将“很快”提高上限。组呼支持选择性屏幕共享、分屏视图和改进的噪声抑制。2021年7月,Telegram的更新引入了最多1000人观看流媒体视频的能力。

即时查看[编辑]

在2017年5月时推出的新功能,并同时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竞赛,提供总额250,000美元的奖金[64],完善了对两千多个主要网站的支持。

频道[编辑]

2015年9月,Telegram增加了频道。频道是一种单向消息传递形式,管理员可以在其中发布消息,而其他用户则不能。任何用户都可以创建和订阅频道。可以创建频道以向无限数量的订阅者广播消息。频道可以通过别名和永久URL公开访问,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加入频道的用户可以查看整个消息历史记录。用户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频道。根据频道的设置,消息可能会使用频道名称或发布它们的管理员的用户名进行签名。非管理员用户无法看到已订阅该频道的其他用户。频道管理员可以查看有关频道活动的统计信息,因为每条消息都有自己的查看计数器,显示有多少用户看到了此消息,包括转发消息的查看次数。

自2019年5月起,频道的创建者可以添加一个讨论组,这是一个单独的组,频道中的消息会自动发布以供订阅者进行交流。这允许对频道中的帖子发表评论。

2021年12月,引入了内容保护功能,允许私人频道和群组的管理员在其社区中禁用屏幕截图、消息转发和保存数据。

翻译平台[编辑]

用户可以通过翻译平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安装官方未支持的语言及参与翻译。

导入聊天记录[编辑]

自2021年1月28日起,Telegram 能够从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包括WhatsApp)导入聊天记录和通信历史记录。[65]

Telegram Premium[编辑]

2022年5月,Telegram Premium在iOS上率先测试[66]

2022年6月20日,Telegram Premium上架iOS、Android等设备[67]

2022年6月21日,Telegram Premium上架Windows版[68]

2022年12月6日,Telegram Premium订阅者达1百万。

功能[编辑]

  • 可加入群组与频道数量(500 > 1000)
  • 置顶对话数量(5 > 10)
  • 公开链接(10 > 20)
  • 可保存 GIF 动画(200 > 400)
  • 收藏的贴纸(5 > 10)
  • 个人介绍字数限制(70 > 140)
  • 图片/视频描述文字(1024 > 2048)
  • 聊天分组文件夹(10 > 20)
  • 分组对话数量限制(100 > 200)
  • 可登录账号数量(3 > 4)
  • 单文件大小限制(2GB > 4GB)[69]
  • 更快的下载速度
  • 语音转文字
  • 无广告
  • 独占点赞图标
  • 独占贴纸
  • 可修改的默认分组
  • 会员标记
  • 动态头像
  • 独占应用图标

应用程序[编辑]

为了支持各种不同的系统平台,它提供多个客户端版本,并允许各地好手开发自己的版本。它的服务器系统分散并且分布在全球各地,以地理位置自动分配服务器,加快全球回应速度[70]。以下列出官方研发团队与社群研发人员提供的应用程序版本。

桌面环境[编辑]

Telegram Desktop(Windows版)

Android 设备[编辑]

iOS 设备[编辑]

  • Telegram Messenger
    • Telegram X:使用Swift语言编写的版本,已并入Telegram Messenger。需注意的是,这与Android版Telegram X并无任何关系。

其他移动设备[编辑]

网页版[编辑]

对于中文用户,第三方客户端Telegrea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整理了Telegram客户端版本比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可供选择时参考。

相关情况与争议[编辑]

遭受干扰与屏蔽[编辑]

遭到滥用[编辑]

由于很多中国大陆用户(手机号以+86开头)使用Telegram向他人私聊群发广告,Telegram默认限制了+86手机号注册用户向非相互联系人用户发生消息以避免群发广告骚扰。+86手机号用户需要通过Telegram机器人@SpamBot 自行解除限制。

牵涉恐怖活动[编辑]

2015年11月,由于伊斯兰国(ISIS)相关组织使用频繁,Telegram移除了近250个所使用广播频道,并屏蔽其所属账号[48][49]并且持续每天移除近百频道[72]。除此以外,Telegram也被指其成为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卡伊达组织塔利班等极端组织活动的“温床”[73]

色情、侵犯著作权的内容[编辑]

iOS用户无法查看被标记为色情的群组或频道。

Telegram强调其不鼓励色情内容、侵犯著作权的内容存在[48][49],但用户举报的色情组群、频道仅会于iOS、macOS设备(App Store版)无法观看,官方并不会审查或下架相关频道。

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3月间,韩国境内有人通过Telegram组建多个聊天室并收取费用,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性虐待事件,即震惊韩国社会的N号房事件。

组织者通过Telegram群组发布的视频中不乏儿童色情内容,其中年龄最小的受害者年仅11岁。部分受害者亦于线下遭受性侵,一些聊天室甚至对性侵过程进行了直播。

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编辑]

2020年3月中旬,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园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的网络巡查中获取了一条网民通过Telegram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并于4月22日在广东东莞和湖南衡阳逮捕6名嫌疑犯,查获过百万条公民个人信息。[74]

2023年,中国多地警方发布公告,建议家长检查孩子手机,如有安装Telegram必须卸载,称犯罪分子可能利用该软件窃取青少年个人信息,然后销毁记录[75]

传播钓鱼木马[编辑]

2020年12月26日,金山毒霸安全团队发布

通过“捕风”威胁感知系统捕获一类新的钓鱼木马,该类木马在Telegram群组中传播,通过命名成各种时政热点消息的标题或者更改图标伪装成正规软件,诱使用户点击。该木马执行后会驻留在用户系统目录下,通过注册表启动项进行持久化。在用户电脑上进行键盘监控、命令执行、插件调用等操作。调用插件通过c&c服务端返回数据反射式注入dll加载,无新文件落地。更容易绕过杀毒软件的检测。一旦中招,用户的电脑对攻击者便是门户大开,危害极大。[76]

安全争议[编辑]

Telegram聊天不是默认开启端到端加密,而SignalApp默认开启端到端加密[77]。使用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需要点击用户名、点击右上角菜单后点击开启秘密聊天。且Telegram中的组群无法开启端到端加密。

Telegram认为信息加密存储在Telegram Cloud既安全且在手机丢失的情况能恢复数据。[78]

央视提醒家长“立即检查孩子手机”[编辑]

2023年5月22日,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每日新闻集合“八点见”,标题为“多地警方密集提醒!‘请立即检查孩子手机’”,并指近日,几款加密通信软件频繁出现在各地警方公开发布的通知中,各地家长被要求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上述APP,并称这些软件被指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其中一个被称为“纸飞机”的并拥有类似Telegram的应用图标的应用位于图片的第一排。[79]南京市公安局指认这些软件“阅后即焚”的功能,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使密聊软件成为“灰色地带”。并提醒使用这些软件可能会成为犯罪“帮凶”,甚至会犯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80]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自毁消息,英语:self-destructing messages,类似“阅后即焚”功能

参考资料[编辑]

  1. ^ Telgram Blog. Telegram Blog. [15 August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2. ^ Telegram. Google Play. [2023年5月7日]. 
  3. ^ Telegram Messenger. App Store. [2023年5月1日]. 
  4. ^ Telegram for macOS. [2023年5月18日]. 
  5. ^ Release 4.8.3. 2023年6月2日 [2023年6月2日]. 
  6. ^ Live Locations, Media Player and Languages. telegram.org. Telegram Messenger LLP.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7. ^ Translating Telegram. translations.telegram.org. Telegram Messenger LLP.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8. ^ Telegram Web. Telegram Web.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英语). 
  9. ^ Telegram Apps. Telegram.org.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10. ^ Roth, Emma. Telegram’s Premium subscription is here and it costs $4.99 / month. The Verge. 2022-06-19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英语). 
  11. ^ 11.0 11.1 Meet Telegram, A Secure Messaging App From The Founders Of VK, Russia’s Largest Social Network. TechCrunch. 2013-10-2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12. ^ Telegram F.A.Q. Telegram.org.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13. ^ Russia’s Zuckerberg launches Telegram, a new instant messenger service. Reuters. 2013-08-30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30). 
  14. ^ Telegram привлек более $1 млрд от размещения облигаций. www.kommersant.ru. 2021-03-23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俄语). 
  15. ^ В Telegram появится сервис рекламных сообщений. ТАСС.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16. ^ Crypto contest announcement. Telegram.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5). 
  17. ^ Telegram offers award to crack encryption. BBC. 2013-12-19 [2013-12-30]. 
  18. ^ Crowdsourcing a More Secure Future. Telegram blog. 2013-12-21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19. ^ 19.0 19.1 Winter Contest Ends. Telegram blog. 2014-03-02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20. ^ Telegram Contest FAQ.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21. ^ Shu, Catherine. Meet Telegram, A Secure Messaging App From The Founders Of VK, Russia’s Largest Social Network. TechCrunch. 2013-10-27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22. ^ Telegram Hits 35M Monthly Users, 15M Daily With 8B Messages Received Over 30 Days, TechCrunch, 2014-03-24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23. ^ Telegram Reaches 1 Billion Daily Messages. Telegram. 2014-12-08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24. ^ Lomas, Natasha. Telegram Now Seeing 12BN Daily Messages, up From 1BN in February. Techcrunch. 2015-09-21 [2015-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25. ^ 100,000,000 Monthly Active Users. Telegram. 2016-02-23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26. ^ 200,000,000 Monthly Active Users. Telegram. 2018-03-22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27. ^ 400 Million Users, 20,000 Stickers, Quizzes 2.0 and €400K for Creators of Educational Tests. Telegram. 2020-04-24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28. ^ Telegram surpassed 500 million monthly active users.. Durov's Channel. [202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9. ^ 700 Million Users and Telegram Premium. Telegram. 2022-06-21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30. ^ Telegram Messenger on Twitter. Twitter. Telegram Messenger.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1. ^ Telegram Messenger on Twitter. Twitter. Telegram Messenger.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2. ^ Hio, Lester. Partial services restored to messaging app Telegram after power outage in Singapore data centre.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3. ^ Global messenger Telegram suffers malfunction in Asia. 韩联社英文网.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4. ^ Telegram一周兩「死機」 原因竟然係無電. 香港苹果日报. 2017-09-26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中文(香港)). 
  35. ^ 林妍溱. Telegram更新隱私政策,必要時將交出用戶資料給政府. 电周文化事业. 2018-08-30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36. ^ Telegram Privacy Policy. Telegram. 2018-08-14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8.3.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If Telegram receives a court order that confirms you're a terror suspect, we may disclose your IP address and phone number to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37. ^ Exclusive: Telegram to temporarily refuse data requests from Hong Kong courts amid security law ‘terrorism’ fears. Hong Kong Free Press. 2020-07-05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英语). 
  38. ^ 《HKFP》: Telegram 將暫停處理港府索取用戶數據要求 直至國際對《國安法》有共識. 立场新闻. 2020-07-06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中文(香港)). 
  39. ^ 【港版國安法】Telegram暫拒港府索用戶數據 直至國際社會有共識. 苹果日报(香港). 2020-07-06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中文(香港)). 
  40. ^ 為什麼Telegram不預設使用端到端加密?(中文翻譯,內含原文),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41. ^ New instant messenger Telegram protected even from spy intrusions, VentureBeat, 2013-11-12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2. ^ Telegram FAQ,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43. ^ Telegram technical FAQ for Advanced users, [2014-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44. ^ Telegram F.A.Q.: How secure is Telegram?,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5. ^ Description of MTProto Mobile Protocol,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6. ^ List of Telegram applications,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47. ^ Should WhatsApp be wary of Telegram?, 2014-02-13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8. ^ 48.0 48.1 48.2 48.3 DAVID MURPHY. Telegram Messaging App Adds Admins, 1K+ User Supergroups. PC Magazine. 2015-11-26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0) (英语). 
  49. ^ 49.0 49.1 49.2 49.3 陈晓莉. 千人線上即時密談有工具,Telegram推出Supergroups新功能. IThome (电周文化). 2015-11-27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2). 
  50. ^ Sumit Passary. Telegram Update Ups Supergroup Membership To 5K. Tech Times. 2016-03-14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9). 
  51. ^ The Telegram Team. Supergroups 10,000: Admin Tools & More. 2017-06-30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英语). 
  52. ^ Telegram F.A.Q.: What do the green checks mean?, 2014-02-23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3. ^ Telegram source code links,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54. ^ Taylor Hornby. Blackhat.com.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55. ^ Moxie Marlinspike. A Crypto Challenge For The Telegram Developers.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56. ^ Taylor Hornby. Telegram's Cryptanalysis Contest. Crypto Fails.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57. ^ Robin Wauters. Cracking contest: first one who breaks Telegram gets $200,000 in bitcoins (but really, nobody wins). Tech.eu.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58. ^ Geoffroy Couprie. Telegram, AKA "Stand back, we have Math PhDs!". 2013-12-17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0). 
  59. ^ Thijs Alkemade. Breaking Half of the Telegram Contest. 2014-04-02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60.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1.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2.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3. ^ Telegram团队. Voice Calls: Secure, Crystal-Clear, AI-Powered. Telegram Blog. Telegram团队. 2017-03-30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英语). 
  64. ^ Instant View Now Available for 2274 Websites. Telegram.org. 2017-08-04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65. ^ Telegram’s latest update lets you import chat history from other apps. GSMArena.com.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美国英语). 
  66. ^ 科技快娱. Telegram Premium 推出測試 iOS 率先提供 Android 稍後跟隨. unwire.hk. 2022-05-03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67. ^ 志峰. Telegram 正式推出付费版 Telegram Premium:iOS 版率先上架. 软餐. 2022-06-20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68. ^ 700 Million Users and Telegram Premium. Telegram. 2021-06-21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69. ^ 700 Million Users and Telegram Premium. Telegram. 2022-06-21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70. ^ Telegram, el chat que compite con Whatsapp [Telegram, the chat that competes with WhatsApp]. El País. UY. [201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8) (西班牙语). 
  71. ^ Telegram X:透過競爭取得進展. Telegram 中文支持站.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台湾)). 
  72. ^ ISIS Watch的Telegram频道(需安装Telegram)
  73. ^ Terrorists On Telegram. 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英语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 2023-05-03. 
  74. ^ 数百万条信息遭泄露 苏州园区警方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中国日报. 2020-11-17 [2020-10-20] (中文(中国大陆)). 
  75. ^ 多地警方密集提醒家长检查孩子手机是否装有密聊软件. 澎湃新闻. 2023-05-12. 
  76. ^ 远控肆虐,Telegram沦为"鱼池".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77. ^ Hoffman, Chris. PSA: Telegram Chats Aren’t End-to-End Encrypted by Default. How-To Geek.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美国英语). 
  78. ^ Telegram FAQ. Telegram.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79. ^ 【8点见】多地警方密集提醒!“请立即检查孩子手机”. 微信公众平台. [2023-05-24]. 
  80. ^ 多地警方密集提醒!“请立即检查孩子手机”. hunan.ifeng.com. [2023-05-2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