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49年台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历史 | 台湾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台湾 | 20世纪台湾 | 21世纪台湾
年代 1910年代台湾 | 1920年代台湾 | 1930年代台湾 | 1940年代台湾 | 1950年代台湾 | 1960年代台湾 | 1970年代台湾
年份 1944年台湾 | 1945年台湾 | 1946年台湾 | 1947年台湾 | 1948年台湾 | 1949年台湾 | 1950年台湾 | 1951年台湾 | 1952年台湾 | 1953年台湾 | 1954年台湾
纪年 己丑牛年)、中华民国38年

1949年台湾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新台币。此外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也在这一年迁台,使得自二战结束后相隔四年,台湾再度与中国大陆分离,并延续至今,造成台湾问题

政府

[编辑]

省政府主席

[编辑]

成员变动

[编辑]

大事记

[编辑]
  • 台湾防卫司令部具有纪律,城中每天都枪毙抢劫者,人口涌入并未引发重大卫生问题[1]:529
  • 蒋介石认为解放军需要准备1年以攻台,蒋加强军事训练,并努力消除国军各种长期存在弊端;蒋集中管制一切军队财务,杜绝贪污和“吃空缺”[1]:528
  • 夏,台湾省政府派遣2,000多本省人担任中低阶公务员;乡镇和县市长选举已落实,但只有国民党员和无党派者可参选,地方自治法规到位[1]:538
  • 1月1日——蒋介石以总统明令发表陈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2]:8766
  • 1月5日——陈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3]:512,接任视事[2]:8766
  • 1月6日——台湾省政府颁布“台湾省取缔非军人穿军服办法”(3月1日,开始取缔)[3]:512
  • 1月7日——在台湾训练之国军新军增援华北。
  • 1月11日——蒋电示陈诚治台方针[3]:512
  • 1月12日——蒋告诫陈诚,“台湾法律地位与主权在对日和会未成以前,不过为我国一托管地之性质,何能明言作剿共最后之堡垒与民族复兴之根据地,岂不令中外稍有常识者之轻笑其太狂呓乎。”[4]
  • 1月18日——陈诚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彭孟缉为副总司令;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扺台就任[3]:513
  • 1月19日——鉴于南京政府一部分迁往台湾,美国向中国国民党警告,在对日和约签订之前,美国根据开罗协定,盟军总部对台仍负有任务,故南京可迁都广州,不能迁都台湾[5]
  • 1月21日——蒋介石发表“引退”文告,宣称:鉴于“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人民之涂炭曷其有极,因决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战销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宣布“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2]:8786
  • 1月22日——蒋介石如果到台湾,逃避中共报复或在台设立流亡政府,那么他将在一个非正式属于中国之领土上进行活动;根据1943年之开罗宣言,中国对于台湾仅有实际管辖权,而真正合法主权,有待对日和约签订之后[6]
  • 1月27日——中联企业公司“太平号”客轮于下午4时18分由上海驶往台湾,于当晚11时驶抵舟山群岛时,在迷雾中与自基隆驶来之货“建源号”相撞,两轮同告沉没,乘客大部分罹难,获救者仅26人[2]:8789
  • 台湾铁路管理局最后一次对台铁蒸汽机车更动编号。台铁蒸汽机车编号至此完全固定,不再更动。
  • 2月1日——上海市长吴国桢密电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提出对存上海物资予以紧急处理,凡为台方所需要者,应赶速运往[2]:8801
  • 2月4日——陈诚宣布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3]:514
  • 2月6日——美国经济合作总署中国分署署长莱普汉发表书面谈话,主张扩充台湾省肥料及电力生产[2]:8806
  • 国军评估台湾各要塞管制范围,因应需求不再扩大开放范围。
  • 台湾大甲、嘉义等地流行天花[3]:516
  • 3月1日――是日至3月7日,台湾召开1949年度全省行政会议;陈诚在会上宣布:在政治方面,推行地方自治,健全组织,提高行政效率,确立人事制度,推行土地改革政策;在经济方面,要增加生产,稳定物价,实行三七五减租;在文化方面,要奠立实施计划教育之基础,建设三民主义之新文化[2]:8831-8832。台湾省实施限制入境办法[3]:515
  • 3月5日――台湾省参议会驻会委员会决议,请省府转请中央援照新疆省例,准台省提前于半年内实行民选县、市长制度,以及于三个月内改选民意机构[2]:8836
  • 3月12日——台北《中央日报》创刊[3]:516
  • 3月14日——行政院授权陈诚节制撤退至台湾之各级军公机关[3]:516
  • 3月22日——美国赠驱逐舰两艘抵台[3]:516
  • 3月29日——李帮助成为台湾首位女牧师[7]
  • 3月31日——梅兰芳至台北公演京剧[3]:516
  • 4月6日——四六事件。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学生张贴进步标语、提出合理要求,认为是受“共党职业学生”煽动,是“中共潜伏台湾的匪谍分子一种有计划的行动”,下令师院立即停课整顿,并指示“要在不流血的原则下,清除匪谍,安定学校”,并于是日调军警包围师院及台大两校,逮捕学生20余人和两名记者,对未捕之学生一律重新登记,进行甄审;并将师范学院代院长谢东闵免职[2]:8866
  • 4月17日——台湾省三七五减租推行督导委员会成立[3]:517
  • 4月18日——台湾吕泉生作〈杯底不可饲金鱼〉,本日发表[3]:517
  • 4月30日——陈诚谈话,以台湾为基地,徐图复兴大业[3]:518
  • 5月1日——美国驻广州公使克拉克报告美国国务院他4月30日在桂林与李宗仁长谈4个小时,相信李是真正决心与蒋摊牌,并自认有希望成功;李说蒋想复出掌权,但蒋觉得除非蒋到政府所在地广州,否则蒋不能复职,而蒋不能到广州,除非李也在广州;李提到蒋在考虑退休时,曾想住在台湾,当时省主席陈诚曾把此项可能性向美国总领事提起,美国总领事非正式提到台湾的法律地位要等到对日和约签字才决定;据李说,美国总领事之评论转报给蒋,蒋才认定不能退休到一个中国主权可能被质疑之地方,因此才决定去奉化[8]:135-137。陈诚兼任台湾党部主任委员[3]:518。台湾进行户口总检查,自是日零时开始,午时结束,陈诚称此举“在于分别良莠,使奸犯无法逃匿”[2]:8900
  • 5月18日——汤恩伯经手从国库第四批运往台湾黄金20万两[2]:8919
  • 5月20日——台湾宣布戒严,基隆、高雄两港实施宵禁[3]:518。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宣布全省戒严,戒严区域划为台北市、北部、南部、东部、澎湖五戒严区;规定基隆、高雄两市实行宵禁;并颁布“罢市扰乱秩序者杀”等十条禁令[2]:8922。38年又2个月的“白色恐怖”时期开始。
  • 5月25日——美国国务院机密档案纪录:美国驻英国大使美国国务卿回报英国朝野对于台湾问题的反应,当中提到英国外交部官员埃斯勒·德宁英语Esler Dening表示:“万一有中国亡命政府或中国流亡政府被设在台湾——其目前还不是中国的合法领土——英国政府很可能就在淡水设立一间领事馆作为英国在中国的大使馆办公室。”并提到德宁认为:“任何设在台湾的中国政府都会处于一个非常模糊不清的处境,并且会给世界各国的政府以及尤其是联合国带来难题。”[9]蒋介石由马公岛到台湾高雄[2]:8927
  • 5月27日——解放军完全占有上海,国军自吴淞撤往台湾[3]:518。蒋自高雄台南,会见前来调解蒋、李矛盾之于右任;蒋对李宗仁来函不满意,仍不愿意和解,晤谈中即以“不再闻问政治”𢾾衍[2]:8928
  • 陆军训练司令部开始规划“台湾防守计划”。
  • 海军第一军区司令部由上海移驻定海,第二军区司令部由青岛移驻榆林,第三军区司令部由左营移驻基隆。
  • 6月1日——台湾省政府宣布经济独立,设立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省生产,由陈诚兼任主任委员;省府同日又宣布设中央在台物资处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亦由陈诚兼任[2]:8932
  • 6月2日——台湾省美援委员会成立[3]:519
  • 6月4日——阎锡山6月3日在台北发表谈话,谓渠所主持之新内阁系“作战内阁”,决与共产党斗争到底;是日,阎锡山在高雄与蒋介石晤商内阁人选及施政方针[2]:8933-8934
  • 6月6日——英文中国日报《China News》在台北市创刊[3]:519;蒋介石在黎玉玺司令陪同下乘“永兴”舰由高雄海关码头出港,沿海岸至左营军港及海军总司令部视察;蒋向黎等鼓励说:“共产党是决不会成功,但我们本身能否成功,要看我们自己的做法。”[2]:8935
  • 6月9日——美国外交部远东司和联合国司联合提出计划由联合国托管台湾,主张美国立即争取尽可能多之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英国支持,然后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提出由联合国在台湾举行公民投票,以达到由联合国托管台湾,实现台湾独立之目的;并由美国单方面宣布废除《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归还中国之规定[2]:8937
  • 6月11日——“台湾省通志馆”改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7月1日,正式成立。)[3]:519
  • 6月15日——台湾省政府正式颁布〈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新台币发行办法〉及〈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台湾省政府宣称此次新台币发行,有中央银行存台之80万两黄金作准备金,有美钞1,000万元作为台湾省对外贸易之基金[2]:8942。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新台币取代旧台币[10][11]:60-64。台湾实施币制改革,旧台币4万元换新台币1元,新台币对美元为5:1[3]:519。限于本年12月31日前兑换[12]。此外,台湾省政府为维持新台币币值,宣布割断台币与中国大陆上金圆券之一切联系[2]:8942
  • 6月16日——台湾停止金圆券兑换[3]:519
  • 6月18日——蒋经国日记中记载蒋介石说:“英、美恐我不能固守台湾,为共军夺取而入于俄国势力范围,使其南太平洋海岛防线发生缺口,亟谋由我交还美国管理……”。
  • 6月20日——蒋中正接驻日代表团电,谓“盟总对于台湾军事颇为顾虑,并有将台湾由我移交盟国联合国暂管之拟议”[13][14][15],即电复令与麦克阿瑟详谈,郑重申说政府立场[3]:519
  • 6月23日——国立编译馆从广州迁移到台湾[3]:519
  • 6月24日——蒋中正到台北,出席东南区军事会议;与吴敬恒长谈,决设总裁办公室,即驻草山[3]:519
  • 6月26日——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由广州飞台,先与台湾空军策划共同执行封锁港口事宜,后见蒋,报告执行封锁工作经过[2]:8953
  • 8月1日——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在台北草山(今阳明山)正式成立[3]:521
  • 8月6日——台湾与海南岛国军增援广州。
  • 8月13日——吴铁城在东京晤麦克阿瑟(8月6日,吴铁城在东京谈话,拒绝台湾托管)[3]:521
  • 8月15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于台湾成立,废警备总司令部[3]:520。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完成[3]:521
  • 8月17日——国军撤出福州[3]:521汤恩伯继任福建省政府主席。
  • 8月19日——中华民国海军开始点编[3]:521
  • 8月23日——高雄港“众利”轮爆炸,延烧岸上物资(糖2万4,000吨),死伤约300人左右[3]:521。众利轮靠泊十号码头装卸作业时爆炸,伤亡人数已查出计死8人,伤322人[16]
  • 8月30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派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3]:521
  • 9月1日—— 成立台湾保安司令部,彭孟缉为保安同令;设立台湾省防卫司令部,孙立人为防卫司令[2]:9000
  • 9月2日——李宗仁明令通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19人[3]:521
  • 9月14日——行政院决议通缉黄绍竑龙云贺耀组等54人[3]:522
  • 9月24日——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根据《开罗宣言》,台湾、澎湖列岛已移交中国[2]:9017
  • 10月3日——蒋介石乘机飞抵台北[17]:251
  • 10月7日——蒋介石乘船抵达厦门,部署福建厦门军事[17]:252
  • 10月11日——蒋介石飞往定海[17]:255
  • 10月14日——蒋介石飞抵台北[17]:256
  • 10月17日——解放军部队自福州南下,国军3时开始撤退,厦门失陷。国军自动放弃厦门,集中兵力固守金门[18]:173。国府宣布封锁珠江口,海军以第四巡防艇队改编为南山卫巡防处,专责封锁。
  • 10月23日——国防部拟定“国军作战计划大纲”。
  • 10月25日——古宁头战役,解放军登陆金门,与国军激战[3]:522。解放军大举进攻金门,利用人海战术,自古宁头登陆,遭国军围攻,解放军悉数歼灭或俘虏[18]:173。“中、韩贸易协定”签字;台湾举行全省运动会[3]:522-523
  • 10月26日——金门古宁头保卫战初捷,宣称歼灭解放军2万余人[3]:523
  • 10月27日——台湾保安司令部决定4项措施:一、强化入境检查;二、严禁放火、破坏;三、肃清匪谍;四、切断与中共区的电信往来[3]:523
  • 10月29日——国防部拟定“国军作战计划大纲”。
    • 海军陆战队第一、二师缩编为陆战队司令部及陆战第一、第二旅。
    • 撤销海军登陆舰队司令部,改编为海军训练舰队司令部,驻左营。
  • 10月30日——指挥金门三军作战之汤恩伯到台北,金门防务由胡琏负责[3]:523
  • 11月3日——解放军陈毅部自舟山群岛之桃花岛进攻登步岛,强行登陆[3]:523。台湾驻军第五十二军前往定海增防。
  • 11月4日——台湾省防卫司令部公布,通匪或隐匿匪谍不报者,造谣惑众、煽动军心者,破坏交通与电讯者,皆处死刑[3]:523
  • 11月6日——舟山群岛登步岛国军大捷,歼灭解放军5,000余人,俘共2,000余人[3]:523
  • 11月9日——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负责人率机12架投向中国共产党,各线空运中断[3]:523
  • 11月12日——香港政府限制台湾、琼州旅客入境[3]:523
  • 11月13日——外交部长叶公超、交通部长端木杰到香港,与香港政府交涉处理中国及中央两航空公司事件[3]:523
  • 11月16日——香港政府应中华民国政府之请,冻结中国及中央航空公司飞机[3]:523
  • 11月17日——外交部裁撤驻汉城总领事馆;美国宣布关闭重庆领事馆[3]:523
  • 11月18日——美国参议员诺兰经日本到台湾(11月17日,参观台湾陆空军。11月25日,飞抵重庆。)[3]:523
  • 11月19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提出“台湾保卫军事实施方案”。
  • 11月25日——联合国大会开始讨论中国控诉苏联案[3]:523
  • 11月29日——行政院迁至成都办公[3]:523
  • 11月30日——重庆、南宁陷入解放军之手[3]:523
  • 冬,蒋介石到革命实践研究院讲课,讨论国民党为何失败;蒋认为首要原因“军事监察制度”无能;通敌、叛国者层出不穷;其次是下野后所托非人及资深党员内斗自肥;因此蒋辞退很多文官武将并招募青年党员[1]:541-542。陈诚批评蒋[1]:543,但蒋仍拔擢他为行政院长[1]:545
  • 12月2日——行政院决议台湾省政府委员增加为23人(原为15人)[3]:523
  • 12月6日——周恩来通知英方,如不交出中国及中央两航空公司飞机,将以在华之英人资产作为抵押[3]:523
  • 12月7日——中华民国发布总统令,从四川成都迁设台湾:“政府迁设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19]:1
  • 12月8日——行政院紧急会议,决议迁都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指挥作战[3]:523-524。行政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由成都飞抵台北。
  • 12月9日——行政院开始在台北办公,并开首次院会[3]:524
  • 12月10日——蒋介石及蒋经国由成都飞抵台北。
  • 12月15日——台湾省政府改组,吴国桢代陈诚为主席[3]:524
  • 12月16日——台湾省政府委员李翼中、游弥坚、林献堂、南志信、朱文伯、马寿华、刘兼善、杜聪明、陈启清、李连春均予免职;台湾省秘书长浦薛凤呈请辞职,浦薛鳯准予免职;任命吴国桢为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蒋渭川为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任显群为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彭德为委员兼建设厅厅长,陈雪屏为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徐庆钟为委员兼农林厅厅长;任命彭孟缉、李友邦、杨肇嘉、李翼中、游弥坚、朱文伯、刘兼善、杜聪明、陈启清、李连春、华清吉、林日高、陈尚文、陈天顺、陈清汾、颜钦贤、邹清之为台湾省政府委员;任命浦薛凤为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兼台湾省保安司令陈诚呈请辞职,陈诚准免兼职;任命吴国桢兼台湾省保安司令,彭孟缉兼副司令[19]:1参谋总长顾祝同海口,研商西南战略。基隆港口司令部成立。
  • 12月17日——外交部照会各国,“中国关闭港口”,定12月21日起实行布雷[3]:524。所有外轮限12月20日前离开。缅甸承认北京政府(12月18日,外交部宣布与缅甸断交。)[3]:524
  • 12月19日——行政院院长阎锡山署名发布命令,以云南省绥靖公署主任兼主席卢汉反复无常,叛国媚匪,擅扣中央大员及重要将领,实属罪无可逭;着即撤去本兼各职,并通缉归案究办,以彰法纪[19]:1陈纳德之民航队宣布,收购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资产(12月23日,香港最高法院宣布,拒绝陈纳德收购。)[3]:524
  • 12月20日——政府正式请美国予台湾以军事经济援助[3]:524
  • 12月21日——任命李弥为云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派余程万为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1
  • 12月22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罗卓英呈请辞职,罗卓英准予免职[19]:1;派朱佛定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19]:2
  • 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密令,决定放弃援助台湾[3]:524
  • 12月24日——特派吴铁城为中华民国庆贺荷兰王国印尼联邦移交主权及印尼共和国独立典礼特使;派蒋家栋为中华民国庆贺荷兰王国向印尼联邦移交主权及印尼共和国独立典礼副使[19]:2
  • 12月28日——特派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任命余汉谋为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2
  • 12月30日——印度承认北京政府,外交部宣布与印度断交[3]:524

出生

[编辑]

参见: 1949年出生

逝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陶涵英语Jay Taylor.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台北: 时报文化. 201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吕芳上总策划,朱文原、周美华、叶惠芬、高素兰、陈曼华、欧素瑛编辑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国史馆.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4. ^ 〈蒋中正致陈诚电〉,1949年1月12日,《总统手令录底》一(1949年1月1日至8月16日),台北:国史馆藏
  5. ^ 路透社南京電. 1949-01-19. 
  6. ^ 合眾社臺北電. 1949-01-22. 
  7. ^ 石素英. 〈臺灣設立第一位女牧師的時間〉. 《台湾教会公报》 (台湾: 台湾教会公报社). 2014, (第3239期) (中文(台湾)). 
  8. ^ 王景弘编译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9.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The Far East: China(194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igital Collections
  10. ^ 〈舊臺幣〉. 《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4-10-31, (127期)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11. ^ 刘政杰. 〈舊臺幣的故事〉. 《台湾文献别册》3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12-31. 
  12. ^ 《舊臺幣(四萬元)換新臺幣(一元)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余森林 (PDF).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3-19). 
  13. ^ 台湾人民的悲哀--从历史与法理说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社论, 2004-10-13
  14. ^ 蒋经国:危急存亡之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纪元新闻, 2008-12-24
  15. ^ 《蒋经国先生全集》, 第1册, 第446-7页
  16. ^ 衆利輪爆炸後 碼頭倉庫 餘燼未息. 华侨日报. 1949-08-25 [2015-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繁体中文)
  17. ^ 17.0 17.1 17.2 17.3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18. ^ 18.0 18.1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ISBN 9571406635.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总统府第五局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PDF). 台湾: 立法院国会图书馆网站─总统府公报影像系统. 1949-12-31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