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帽嘎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夏帽嘎布(Syamukapu,:威利轉寫zhwa mo dkar po),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八廓北街27號,是一家尼泊爾人經營的具有悠久歷史的商店,如今主要銷售古玩。[1][2]

簡介[編輯]

八廓的夏帽嘎布並不顯眼,其旁邊是過去噶廈時期拉薩的監獄朗孜夏。夏帽嘎布的房子與朗孜夏及另一所居民院構成一個「品」字。朗孜夏的台階下、夏帽嘎布旁邊的一小片廣場,曾是鞭笞犯人之處。21世紀初,據夏帽嘎布的店主熱特那·古瑪·吐拉達哈說,夏帽嘎布的房子與朗孜夏建於同一時期,但該一說法無法證實。建築業有說法:拉薩的老房子,屋牆越厚,歷史越久。夏帽嘎布的屋牆不像有500年的厚度。[1]

夏帽嘎布所在的家族生意的創始人叫巴蘇然納·堪薩嘎英語Bhaju Ratna Kansakar。他一生都未曾來過西藏,其龐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尼泊爾印度,拉薩的夏帽嘎布僅是其商業系統的一個很小的分支。如今,夏帽嘎布店堂內西牆上仍然掛著巴蘇然納的照片。[1]

熱特那·古瑪·吐拉達哈的爺爺是巴蘇然納的兄弟。20世紀初,熱特那的爺爺將從拉薩收購的羊毛運到尼泊爾出售,然後將交換所得的大米、布匹等物資運回拉薩獲利,並創建了西藏第一家羊毛洗滌廠。[3]

在巴蘇然納的支持下,熱特那的爺爺在1930年代來到拉薩,買下了大昭寺附近、朗孜夏旁邊的一座二層樓房,當起坐商。藏語「夏帽嘎布」意為白帽子(藏語「夏帽」意為帽子,「嘎布」意為白)。因為該店開辦當時,很多藏族人記不住他的名字,看到他頭戴尼泊爾白帽成天忙於生意,便叫他「夏帽嘎布」。久而久之,店名也由此而成了「夏帽嘎布」。[3][4][2]

夏帽嘎布鼎盛時期,經濟實力很強,西藏高原第一輛汽車便是夏帽嘎布從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瑪拉雅山口拖進西藏的。[2]

1930年代至1940年代,八廓十分繁榮,被稱為「小香港」。尼泊爾商人在此獨領風騷。達氏瑪·熱特那·土拉德哈1942年初來拉薩,因沒有本金,只能先在夏帽嘎布當店員。約1947年前後,他花5000藏元在八廓東街買下一間鋪子。據他回憶稱,當時八廓東街大部分被尼泊爾商鋪占據,連當時名聲在外的北京商戶也不及尼泊爾商戶多。因西藏同尼泊爾之間的亞東口岸、樟木口岸阿里的口岸開放,尼泊爾人從印度噶倫堡將商品販到拉薩,在八廓出售印度產的珠寶首飾、罐頭、廉價花布,也出售在西藏屬稀罕物品的歐美產品,例如瑞士手錶、德國相機、法國香水、英國自行車、義大利毛料等等。[3]拉薩的尼泊爾商人還成立了拉薩尼泊爾人商會英語Nepalese Chamber of Commerce, Lhasa

每逢尼泊爾大型傳統節日大鄯節期間,在拉薩經商的尼泊爾人均會聚集起來過「巴拉」——相當於中國的新年祭祖。鼎盛時期,在拉薩共同過「巴拉」的尼泊爾人達到100多人。尼泊爾商人通過「巴拉」結成聯盟,相當於一種商會。20世紀前葉,拉薩最著名的尼泊爾「巴拉」,其會所設在八廓南街背後的德欽熱丹大院,位於夏扎大院對面,如今新建的廓爾喀飯店處,那裡原為尼泊爾駐拉薩領事館。[3]

1951年前後,即中共占領西藏前後,拉薩的尼泊爾商人掀起了第一次大規模撤離浪潮。達氏瑪·熱特那·土拉德哈和其他一些尼泊爾商人選擇留下。但1959年藏區騷亂發生,導致拉薩的尼泊爾商人掀起了第二次大規模撤離浪潮,絕大多數留在拉薩的尼泊爾商人都撤離了。只有達氏瑪·熱特那·土拉德哈等極少數尼泊爾商人留了下來。[3]

熱特那的父親1942年來到西藏,40多年後回到尼泊爾創辦了尼泊爾第一個茶葉生產廠,生意大增,並繼續從事中尼互市生意。熱特那的父親從1942年來西藏之後,經歷了1951年的中共占領西藏,1959年藏區騷亂及隨後的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熱特那的父親繼續做生意,後來其家族發展成為尼泊爾最大的家族企業,企業掌門人還曾在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5]

改革開放之後,1983年,熱特那也追尋著爺爺與父親的足跡,從尼泊爾來到拉薩,成為夏帽嘎布的新一代店主。他親歷了改革開放八廓的變遷。起初,八廓沒有自來水,還常停電,下雨時道路泥濘。街上人少,商鋪更少,熱特那的夏帽嘎布出售的尼泊爾佛像、布匹、披肩等商品因做工精良而頗受歡迎,每年可收入一萬多元人民幣。當時熱特那從尼泊爾購入拉薩少見的摩托車,每次騎摩托車兜風,都會引來拉薩人好奇的目光。[5][3]

1990年代起,來拉薩旅遊的客流飈升,八廓的店鋪隨之猛增。八廓再度繁榮,成為西藏最知名的商業街[3]後來,國家對以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老城區進行大規模改造,通水、電,重新鋪設石板路。[5]

2012年時,54歲的熱特那與藏族妻子和16歲的小兒子住在夏帽嘎布的樓上,家裡有佛堂、客廳、臥室、廚房、餐廳,30歲的大兒子則已結婚生子。[3]熱特那的妻子是拉薩本地的藏族人,小兒子被送到四川成都的小學學習。[5]從1983年來拉薩之後,30多年間熱特那僅回過尼泊爾一次,家人中只有大哥來拉薩探望過兩次。熱特那是虔誠的佛教徒。[3]

21世紀初,在八廓僅剩下熱特那的夏帽嘎布,以及達氏瑪的精品紡織店這兩家真正由尼泊爾人開的商鋪。如今,夏帽嘎布專營尼泊爾佛像和飾品,熱特那主要從事紡織品生意。21世紀初,這兩家店的貿易額每年均各有數十萬美元。[3]

21世紀初,尼泊爾駐拉薩領事館早已遷至拉薩西郊,德欽熱丹大院也已拆除。德欽熱丹的「巴拉」雖已經消失,在八廓的尼泊爾商人也所剩無幾,但「巴拉」依舊存在,其中最知名的(或許是拉薩僅存的兩個「巴拉」)是位於嘎瑪貢桑東側的「喀擦巴拉」,以及熱特那和達氏瑪常去的「松阿巴拉」。「松阿巴拉」設在八廓東街沖賽康市場大樓南側,一棟黃色的唐卡店背後。如今過「巴拉」的只有熱特那、達氏瑪等十多個人,而且只有熱特那和達氏瑪兩人是真正自尼泊爾來的,其他人都是本地出生的藏尼結合的後代。[3]

參考文獻[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 Deb Shova Kansakar Hilker, Syamukapu:the Lhasa Newars of Kalimpong and Kathmandu, Vajra Publication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