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紀事本末
外觀
《宋史紀事本末》,是明朝陳邦瞻用紀事本末體編撰的記載宋朝歷史(960年-1279年)的史書,共109卷。
在陳邦瞻之前,馮琦、沈越都用紀事本末體編寫過宋代史事,但皆未成而歿。馮琦之書稿歸其弟子御史劉曰梧,沈越之書稿則爲應天府府丞徐申所得。萬曆三十二年劉曰梧與徐申約二人請陳邦瞻增訂馮、沈舊稿,合爲一編。[1]陳邦瞻將二書合為一編,於萬曆二十二年(1604年)著手編撰,歷時約一年完成。
《宋史紀事本末》按時間編排,全書歷史演變的脈絡清晰,從《太祖代周》到《文謝之死》,對從趙匡胤開創帝業到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每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等都講得有條不紊。宋代歷史本來就頭緒繁雜,《宋史》編撰史事更是支離破碎,首尾分離,《宋史紀事本末》對史事的敘述卻給人井然有序、清晰明了的感覺。比如《契丹和戰》、《西夏叛服》等篇,把歷經幾代的戰事及和議等在一個篇目就交代得很完整清晰,一目了然,在後面的篇目再讀到相關內容時,可以回查。
另外又如《天書封祀》、《王安石變法》等,均用了幾十頁的篇目進行完整敘述,尤其是《王安石變法》一卷,收錄大量朝臣奏摺,對政府內部和民眾對變法的態度,以及王安石本人對變法的堅決程度的交代都很具體,對後世研究王安石變法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宋史紀事本末》作為《宋史》的縮本,在寫作過程中,雖然也參考薛應旂的《宋元資治通鑑》、商輅等人的《續資治通鑑綱目》,但基本上仍以《宋史》為藍本,許多觀點明顯還是沿襲《宋史》而來。
注釋
[編輯]- ^ 《四庫提要》言:「初,禮部侍郎臨朐馮琦欲仿《通鑑紀事本末》例,論次宋事,分類相比,以續袁樞之書,未就而歿。侍御史南昌劉曰梧得其遺稿,因囑邦瞻增訂成編,大抵本於琦者十之三,出於邦瞻者十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