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字舞
外觀
![]() |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25年3月15日) |
忠字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用於廣場(大場地)或遊行的隊列行進間的歌頌性群眾舞蹈,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北京的金山上》《滿懷豪情迎九大》《長江滾滾向東方》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流行於文革高潮期,時間在1966年至1968年間;中共九大以後漸趨衰微。其功能、形式特徵與「毛主席語錄操」相似[1]。
忠字舞是當年主要活動的一種,是文革時期「毛澤東崇拜」的組成部分。[2][3]「1968年各地「三忠於」活動(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形成高潮,廣泛開展唱樣板戲,跳忠字舞和『早請示、晚匯報』」。[2][4]
跳舞時手裡還要揮動語錄本(紅寶書)或紅綢巾作為道具。它的動作有點像廣播體操,多僵直的、生硬的、對機械的物理位移的模擬。舞蹈者全身心充溢著朝聖的莊嚴感,情緒激盪,但由於舞蹈粗糙、僵硬、稚拙,卻又讓人產生滑稽的感覺。專業人士和一般民眾多批評說沒有美感,但也有人說舞蹈姿勢優美者可與後來勁舞媲美。無意間給革命時代的娛樂匱乏提供了某種補償。
遊行時的忠字舞方陣動輒成百上千人,前後相連可達上萬人、隊伍逶迤數里,同時載歌載舞前進,有時竟持續十多里路、好幾個小時。跳一會兒,步行休息一會兒,交替行進。其場面、規模之龐大,氣勢之磅礴,為史無前例地恢宏無比、狂熱亢奮。舉行「早請示、晚匯報」儀式和慶祝性的遊行時,都要表演這樣的舞蹈,有點類似1980年代、1990年代的中老年健身舞。無需特別舞蹈基本功和專門訓練,易學易會,男女老少都可以完成,而且必須參加(牛鬼蛇神、黑五類除外)。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史海探秘:文革时的语录操(组图). 鳳凰網.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7).
- ^ 2.0 2.1 黎勁風. 我的“文革”岁月之红歌与忠字舞. 共識網. 香港中文大學.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5) (中文).
- ^ 文革50年反思:唱红歌、跳忠字舞,中共缘何造神?. Radio Free Asia.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英語).
- ^ 李世華. 文革“再教育”札记(下):早请示,晚汇报.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05-25 [202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0).
延伸閱讀
[編輯]- 《舞蹈——八億人民共跳「忠字舞」》,《中國青年》「過去百年大回眸」
- 肖利民:《忠字舞》,《陝西工人報》2004年7月9日
- 《跳忠字舞的柴火酒家暫停營業》,「人民網」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