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筍(協作沙盒)
工具箱 |
下列各項的文字格式及顯示效果都在模板訊息列表中,請點選展開
管理工具 (以下帶*號者,請加簽名~~~~作結)
|
編輯條目工具
| |
協作目標:黎筍
- 原始:39位元組
- 沙盒:39位元組
來源搜尋:「"黎筍"」——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
黎筍 Lê Duẩn | |
---|---|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任期 1960年9月10日—1986年7月10日 | |
前任 | 胡志明 |
繼任 | 長征 |
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 | |
任期 1981年—1984年 | |
前任 | 武元甲 |
繼任 | 文進勇 |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任期 1957年—1986年7月10日 | |
越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 |
任期 1956年—1986年7月10日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黎文潤(Lê Văn Nhuận) 1907年4月7日 法屬印度支那廣治省 |
逝世 | 1986年7月10日 越南河內市 | (79歲)
國籍 | 越南人 |
政黨 | 越南共產黨 |
黎筍(越南語:Lê Duẩn/黎筍,1907年4月7日—1986年7月10日),越南政治人物,自1950年代末逐漸冒起,並於1960年越共三大中就任越南共產黨(曾用名「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透過集體領導制度延續胡志明的統治政策。1960年代中期胡志明健康轉差之後,他曾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直至他在1986年逝世為止。
黎筍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廣治省,出身低下階層,原名黎文潤(越南語:Lê Văn Nhuận)。外界對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所知甚少。他在1920年代擔任鐵路職工時開始接觸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黎筍在1930年成為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前身)的創始黨員。他在翌年被法國殖民當局監禁,至1936年始獲釋放。自1937年至1939年,他一直在黨內階梯上攀爬。1939年,黎筍因試圖在南圻發動起義而再被法屬印度支那當局拘捕,直至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後方可出獄。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黎筍是越南南方一位活躍的共黨幹部,並於1951年至1954年期間領導越南勞動黨南方局。黎筍在1950年代之後逐漸傾向南侵,並提倡以戰爭達成國家統一。 1950年代中末期,除了胡志明(越南勞動黨主席)之外,黎筍是黨內最具權勢的決策者,他又取代了長征(曾任越南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在黨內的地位。1960年,他正式成為越南勞動黨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胡志明。1960年代胡志明健康惡化,其職責則由黎筍代為履行。1969年9月2日,胡志明病逝,而黎筍則成為北越最高領導人。
越南戰爭期間,黎筍主張侵略,認為進攻是取勝的關鍵。及至北越在1975年戰勝,推翻越南共和國(南越)之時,黎筍和他的同事都對越南的前景過份樂觀。最終,越南當局在1976年至1980年推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失敗收場,使當地經濟陷入危機。在他的統治下,越南在國際社會中陷於孤立,並形成了「老人政治」的局面(即領導人歲數比當地成人平均歲數還要高)。1979年,依賴蘇聯經濟援助的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波爾布特,並與中國在邊境開戰。黎筍在1986年病故,並由長征於當年7月接替。
早年生活、事業
[編輯]黎筍在1907年4月7日[3](一說1908年[4])生於廣治省,原名黎文潤[5],父親是一位鐵路工人[6]。外界對其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時期的事跡所知甚少[4]。黎筍自青年時期起已踴躍參與革命政治活動[4]。他在接受法國的殖民教育課程之後,便在1920年代獲越南鐵路公司聘用,在河內擔任文員。因自身職務的緣故,他開始與一些共產主義者接觸[7],並成為馬克思主義者[8]。
黎筍在1928年成為越南革命青年會的成員[9],並於1930年成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創始黨員之一[10]。1年後,黎筍下獄,至6年後(1937年)始獲釋放[10]。自1937年至1939年,他在黨內冒升,並於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當選中央委員會委員。[10]。及至翌年,黎筍因試圖發動起義而再被囚禁,直至5年後八月革命成功,印度支那共產黨掌權後,他才再次出獄[11]。及後他得到越南共黨領袖胡志明的信任,成為他的部下[11]。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黎筍先在1946年擔任南部區委書記the Secretary of the Regional Committee of South Vietnam, at first in 交趾支那 in 1946, but was reassigned to head the Central Office of South Vietnam from 1951 until 1954.[12]。1950年代初、中期,越南民主同盟在南越的地位漸漸變得岌岌可危,而黎筍亦於1953年調回北越工作,其副手黎德壽則代替他,接任南方局書記[12]。
The Road to the South
[編輯]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54 Geneva Accords, which indirectly split Vietnam into North and South, Lê Duẩn was responsible for reorganising the combatants who had fought in South and Central Vietnam.[11] In 1956, he wrote "The Road to the South", calling for a violent revolution to achieve reunification.[12] His thesis became the blueprint for action at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Plenum in 1956.[12] Although "The Road to the South" was formally accepted, its implementation waited until 1959.[12]
黎筍在1956年當選越南勞動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並於同年8月接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的任命,前往越南南部,指引當地的革命鬥爭[12]。他又在同月從幽冥縣來到檳椥市,The same month he traveled from U Minh to Ben Tre and instructed the southern communists to stop fighting in the name of religious sects.[12]。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party had been split by factional rivalry between party boss Trường Chinh and President Hồ, who was supported by Võ Nguyên Giáp.[13] This rivalry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land reform in the North.[13] Lê Duẩn remained neutral, allowing him to act as the First Secretary (hea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n Hồ's behalf in late 1956.[13] In 1957, he was given a seat in the Politburo.[11]
At the 1957 May Day parade, Trường Chinh was still seated as the country's second most powerful figure.[13] Lê Duẩn was gradually able to place his supporters, notably Lê Ðức Thọ, in top positions and outmaneuver his rivals.[13] He visited Moscow in November 1957 and received approval for his war plans.[13] In December 1957, Hồ told the 13th Plenary Session of a "dual revolution"; Trường Chinh became responsible for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rth, while Lê Duẩn focused on planning the offensive in the south.[14]
By 1958, Lê Duẩn ranked second only to Hồ in the party hierarchy, although Trường Chinh remained powerful.[14] Lê Duẩn was a party man and never held a post in the government.[14] He made a brief, secret visit to South Vietnam in 1958, writing a report, The Path to Revolution in the South, in which he stated that the North Vietnamese had to do more to assist the southern fighters.[15] The Central Committee decided to initiate the revolution in January 1959.[16]
第一書記
[編輯]胡志明在1959年1月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不正式地挑選黎筍作為候任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後稱作總書記)的人選。黎筍在1960年舉行的越南勞動黨三大中當選黨中央第一書記,依法行使其職權。was informally chosen as the party's First Secretary (later known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by Hồ in 1959, at the January plenum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was elected to the post at the 3rd National Congress.[11] 據裴信所言,胡志明本來想讓武元甲出任黨第一書記,而非屬意黎筍;但是由於支持黎筍的黨中央組織部長黎德壽很有影響力,胡志明便讓黎筍出任這個職務[17]。由於黎筍曾在法國殖民政府當權時被囚禁,編寫〈The Road to the South〉論文,而且堅信越南統一的理念,所以勞動黨的主事者認為他是一個可靠的人選[17]。黃文歡被驅逐出國後曾表示越南勞動黨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清算了幾位黨員;而實際上,有三位前大使在這次大會中失去他們原來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中佔有的席位[18]。
參考文獻
[編輯]- ^ 某網站
- ^ 某網站.
- ^ Le, Quynh. Vietnam ambivalent on Lê Duẩn's legacy. BBC World News. BBC. 14 July 2006 [30 March 2012].
- ^ 4.0 4.1 4.2 Shane-Armstrong 2003,第216頁.
- ^ Lien-Hang 2012,第54頁.
- ^ Woods 2002,第212頁.
- ^ Sawinski 2001,第211頁.
- ^ Tucker 2011,第637頁.
- ^ Currey 2005,第229頁.
- ^ 10.0 10.1 10.2 Quinn-Judge 2002,第316頁.
- ^ 11.0 11.1 11.2 11.3 11.4 Ooi 2004,第777頁.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Ang 2002,第19頁.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Ang 2002,第24頁.
- ^ 14.0 14.1 14.2 Ang 1997,第75頁.
- ^ Brocheux 2007,第167頁.
- ^ Lomperis 1996,第333頁.
- ^ 17.0 17.1 Ang 2002,第21頁.
- ^ Khoo 2011,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