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核糖體核糖核酸: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gniX留言 | 贡献
IgniX留言 | 贡献
第44行: 第44行:
====16S rRNA====
====16S rRNA====
{{main|16S rRNA}}
{{main|16S rRNA}}
[[原核生物]]的30S核糖体亚基中含有16S rRNA。在此亚基组装过程中,16S rRNA与其[[初级结合蛋白]](包括[[核糖体蛋白质S4]]、[[RPS7|S7]]、[[RPS8|S8]]、[[RPS15|S15]]、[[RPS17|S17]]和[[RPS20|S20]])先行成初级复合物,其他蛋白质再分批与改复合物结合形成完整30S核糖体亚基。<ref>{{cite journal | title = Dependency Map of Proteins in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 author =
[[原核生物]]中30S核糖体亚基中含有16S rRNA。
Hamacher K, Trylska J, McCammon JA | journal = PLoS Comput. Biol | year=2006 |volume=2 | pmid = 16485038}}</ref>


16S rRNA的3'端(在核糖体中)能与待翻译mRNA的5'端靠[[夏因-达尔加诺序列]]结合。
16S rRNA的3'端(在核糖体中)能与待翻译mRNA的5'端靠[[夏因-达尔加诺序列]]结合。

2011年2月9日 (三) 13:43的版本

核糖體RNAribosomal RNA, rRNA)是生物细胞中主要的核糖核酸之一,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核糖酶,但其单独存在时不能发挥作用,仅在与多种核糖核蛋白共同构成核糖體(一种无膜细胞器)后才能执行其功能。rRNA在翻译过程中作为肽酰转移酶催化多肽(包括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肽键的形成。rRNA是单链RNA,但通过折叠形成了广泛的双链区域。

功能為提供一個環境能使tRNA對應到mRNA上的密碼子,而合成蛋白質。其中核糖體大亞基(large subunit, LSU)具有一或兩個rRNA分子(多數原核生物爲23S和5S,真核生物爲28S和5.8S),小亞基(small subunit, SSU)具有一个rRNA分子(多數原核生物爲16S,真核生物爲18S)。

在近年的系統發育樹中,核糖體RNA序列,尤其是小亞基RNA(SSU rRNA)成爲最常用的做樹依據,因爲SSU rRNA具有以下特點:

  • 長度適中,通常1200~1900bp,能夠提供足夠的信息,但又不過長。
  • 完全廣泛分佈于所有生物,而且具有相對緩慢的進化過程。其中保守區可用於構建所有生命的大一統進化樹,而易變的區域可用來區別或者
  • 所有的rRNA都是功能上和序列上同源的,且一個生物細胞中的rRNA序列完全一致或極少差別(除葉綠體線粒體等和極少數例外情況)。
  • rRNA基因的水平轉移非常難發生,因爲它們的功能太基本且重要,需要翻譯機制的精細調控才能夠正常實現功能。

核糖体内的rRNA

核糖体内的几条RNA链组成了两个亚基:大亚基和小亚基。信使RNA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大小亚基之间,而核糖体催化两个结合在核糖体RNA上的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

每个核糖体RNA都有三个不同的结合位点,称作:A位(氨酰-tRNA结合部位)、P位(肽酰-tRNA结合部位)和E位(出口部位)。

  • 核糖体里的A位点结合了氨酰-tRNA(结合了氨基酸的tRNA)。
  • 带着新氨基酸的氨酰-tRNA中的氨基(NH2)攻击包含着生长中的肽链中最后一个氨基酸的肽酰-tRNA(结合在P位上)中的酯键并形成新的肽键。此反应由肽基转移酶所催化。
  • 携带着最后一个氨基酸tRNA移动到E位,此前的氨酰-tRNA又变成肽酰-tRNA。

单个mRNA可以同时被多个核糖体翻译。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的rRNA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核糖体都能被分为两个可相互分离的亚基:

生物种类 类型 大亚基 小亚基
原核生物 70S 50S5S23S 30S16S
真核生物 80S 60S5S5.8S28S 40S(18S

注意:“S”(沉降速度)这个单位是不能直接简单相加的,因为它代表沉降速度的度量而不是质量。每个亚基的沉降速度既受到其形状的影响,又受到其质量的影响。

70S核糖体中的rRNA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共生体的70S核糖体中包含3种沉降系数不同的rRNA,其中30S核糖体亚基中包含16S rRNA50S核糖体亚基中包含5S rRNA23S rRNA[1]

编码细菌三种rRNA的基因常被按16S-23S-5S的顺序组合在同一操纵子中共同转录。在细菌基因组中,往往有多个rRNA操纵子(例如大肠杆菌有七个:rrnA、B、C、D、E、G和H[2] ),当其中一部分被敲除后,仍可通过基因转换的方式从其他操纵子上获得。[3]古菌则存在只有单组rRNA操纵子的情况。

30S rRNA前体

70S核糖体中的16S和23S rRNA由30S rRNA前体经加工产生,30S rRNA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 MDa。在该加工过程中,30S rRNA前体的特定碱基被甲基化,然后经水解断裂产生17S和25S rRNA中间产物,再经核酸酶的作用去除少量核苷酸残基才最终分别得到16S和23S rRNA。而5S rRNA是从30S rRNA的3'端分离的。[4]

16S rRNA

原核生物的30S核糖体亚基中含有16S rRNA。在此亚基组装过程中,16S rRNA与其初级结合蛋白(包括核糖体蛋白质S4S7S8S15S17S20)先行成初级复合物,其他蛋白质再分批与改复合物结合形成完整30S核糖体亚基。[5]

16S rRNA的3'端(在核糖体中)能与待翻译mRNA的5'端靠夏因-达尔加诺序列结合。

16S rRNA作为研究分类学系统进化的分子受到很大重视,[6]16S rRNA序列分析是当前对细菌进行分类学研究中较精确的一种技术。[7]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该技术在医学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对16S rRNA作为微生物分类依据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8]并已得到广泛认同。[9]

位于原核生物70S核糖体A位点的16S rRNA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对象,该类抗生素通过与16S rRNA的A位点结合而阻碍原核翻译[10]而由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能将16S rRNA甲基化,从而导致细菌产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高的抗药性[11]

5S rRNA

23S rRNA

真核生物

小亚基核糖体RNA的5撇端域,来自Rfam数据中。该例子是:RF00177

相反,真核生物在串联重复序列中通常拥有多个核糖体RNA基因的拷贝;人类大概有300~400个核糖体DNA重复段存在于五个基因簇中(在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上)。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18S 核糖体RNA位于小核糖体亚基上,而大亚基包含着三种核糖体RNA(5S5.8S28S 核糖体RNA)。

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两种线粒体核糖体RNA分子(12S与16S)以及4种叶绿体核糖体RNA(28S、5.8S、5S(大核糖体亚基)与18S(小亚基))。28S、5.8S与18S 核糖体RNA是被单独的一个转录单位(45S)所转录并被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分开而成。45S 核糖体DNA被组织于5基因簇中(每个簇中大约有30~40次重复)分布于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上。这些是被RNA 聚合酶I所转录的。5S存在于串联重复基因中(大约200~300个真5S基因且有许多分散的假基因),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一号染色体长臂41号带~42号带上。5S 核糖体RNA被RNA 聚合酶III所转录。

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核糖体RNA)的三级结构已被X射线晶体学所分辨出来[12]。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包含着4个不同的域——5撇端、中间、3撇端大域与3撇端小域。5撇端域的二级结构模型(500~800个核苷酸)如图所示。

翻译

“翻译”是蛋白质被核糖体从细胞核DNA模板的一份拷贝(信使RNA)中所合成的净影响。核糖体组件其中一个(16S 核糖体RNA)的碱基对是与信使RNA中起始密码子的上游序列相互补的。

rRNA的重要性

rRNA的某些特征在物种进化医药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

  • rDNA是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的基因,即所有拥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拥有rRNA[13]。因此可以通过对编码rRNA的基因进行测序来对某种生物进行分类学上的分类、计算出相关的种群或估测物种的差异度。已有逾千种rRNA已被测序,测序的结果被储存在特殊的数据库(如RDP-II[14]SILVA[15])中。

相关基因

参见

参考资料

  1. ^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474. ISBN 7-04-011088-1 (简体中文). 
  2. ^ Hillebrand A,Wurm R,Menzel A,Wagner R. The seven E. coli ribosomal RNA operon 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s differ in structure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efficiencies. Biol Chem. 2005. PMID 16006239. 
  3. ^ David Ammons and Joanne Rampersad. An E. coli 5S rRNA Deletion Mutant Useful for the Study of5SrRNA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PDF) 43. 2000. doi:10.1007/s002840010266. 
  4. ^ 聂剑出、吴国利、张翼伸、杨绍钟、刘鸿铭.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65–266. ISBN 7-04-007259-9 (简体中文). 
  5. ^ Hamacher K, Trylska J, McCammon JA. Dependency Map of Proteins in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PLoS Comput. Biol. 2006, 2. PMID 16485038. 
  6. ^ 陈国忠、李文均、徐丽华、姜成林. 16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5年, 25. 
  7. ^ 郭亚辉. 根据16S rRNA序列对假单胞菌属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4年, 24. 
  8. ^ 刘杨、崔晓龙、李文均、彭谦. RNA二级结构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分析上的应用. Microbiology. 2006年, 33. 
  9. ^ 张志明、孙海英、李建平. 16S rRNA在医学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0年, 31. doi:10.3760/cma.j.issn.1673-4130.2010.04.017. 
  10. ^ 吴琼、倪语星. 一种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决定因子: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9年, 4. 
  11. ^ 周颖杰、余慧、郭庆兰、徐晓刚、叶信予、吴湜、郭燕、王明贵. 16S rRNA甲基化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分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年, 10. 
  12. ^ Yusupov MM, Yusupova GZ, Baucom A;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ibosome at 5.5 A resolution. Science. 2001, 292 (5518): 883–96. PMID 11283358. doi:10.1126/science.1060089. 
  13. ^ Smit S, Widmann J, Knight R. Evolutionary rates vary among rRNA structural elements.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10): 3339–54. PMC 1904297可免费查阅. PMID 17468501. doi:10.1093/nar/gkm101. 
  14. ^ Cole, JR; Chai B, Marsh TL, Farris RJ, Wang Q, Kulam SA, Chandra S, McGarrell DM, Schmidt TM, Garrity GM, Tiedje JM. The 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 (RDP-II): previewing a new autoaligner that allows regular updates and the new prokaryotic taxonomy. Nucleic Acids Res. 2003, 31 (1): 442–3. PMC 165486可免费查阅. PMID 12520046. doi:10.1093/nar/gkg039. 
  15. ^ Pruesse, E; Quast C, Knittel K, Fuchs BM, Ludwig W, Peplies J, Gloeckner FO. SILVA: a comprehensive online resource for quality checked and aligned ribosomal RNA sequence data compatible with ARB.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1): 7188–7196. PMC 2175337可免费查阅. PMID 17947321. doi:10.1093/nar/gkm864. 
  16. ^ 张旭东. 两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16S rRNA A位点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200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