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霍枯燥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霍枯燥!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同意在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18164 08:25 2006年7月13日 (UTC)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杜充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4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4
/Archive1

关于文言文翻译[编辑]

您好,看到了您给我的留言,需要澄清的是,我对中文维基百科深感失望,已经决定不再编写中文维基,我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百度百科和英文维基上,因而不打算在该页面发表意见。谢谢您的邀请。另外,资治通鉴的原文我本没有打算翻译,在金翅大鹏鸟提出以后,我采用意译,只翻译了大致意思。我自己是偏向不翻译浅近文言,只对部分生僻字和深奥难懂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的。—云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0:12 (UTC)[回复]

(:)回应 此地是完全Peer-to-peer模式,优点是比较自由,缺点是确实有些乱。英文维基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技术上讲,此地比百度百科要好得多了,百度的技术支持和内容过滤都很让人头疼,内容强制转化成简体,关键词过滤等等。政治上讲,这里主要看受教育的内容加上自我选择站立场,这个到哪里都不会改变的。总体来说,觉得失望的地方和人物可以选择不理,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对结果抱太大的希望,这就问题不大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5:37 (UTC)[回复]
(:)回应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英文Wiki比这里好多了,主要还是对中文维基的管理比较失望吧。其实我比较看好citizendium,是维基的一个创始人出走创立的。百度确实不完善,但它是大陆可以访问的,这点就足够了。—云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6:17 (UTC)[回复]
我的想法是把wikisource作为可靠来源,其白话译文放入wikipedia某地因为白话译文本身就是不错的wiki内容,wikisource本身却不收这些版权不明的白话译文。另外,白话译文最好不要一人一个版本,那样似乎太混乱了,以便引用。结果编辑中多次用copy来引用译文内容之下,发现合适的引用译文的方式绝不能是简单copy,因为copy的时候省事,改错的时候就难了。所以想搞成模板,统一引用,改错的时候只改一处;但这种纯内容的东西,和导航模板又不是一回事,所以想来想去,似乎增加一个Content:空间是个不错的方案。白话译文放入Content:空间,Wikipedia里则可用嵌入(Transclusion)调用这些译文内容。另辟Content:空间的原因是:嵌入(Transclusion)是个有争议的操作,嵌入调用主条目名字空间的条目会造成混乱,很多用户强烈反对嵌入调用主条目名字空间的条目,所以应该仅仅允许嵌入调用"Content:空间里的译文内容"和"Template:空间里的导航模板",这样就和主条目名字空间区别开来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0:51 (UTC)[回复]
分享一下我编辑历史类条目的经验和想法:我一般习惯将涉及到古人的书、奏、令、教的原文都已注释方式引入原文,然后大略的在原文中总结,所以基本上没有遇到翻译问题。但这样又造成注释文字太长,比如党锢之祸的条目就多少受此之累,大概70%的注释都是注引古人疏奏而非史书正文(但出木杉说该条目是翻译古文的条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这些文字根本没有翻译过)。因为史书也是引用这些文字,全文引入的好处是如果能找到更全面的版本,可以随时替换,但这样的缺点是如果该古人的文字已经结集,则很可能也被Wikisourse收入,不过对于秦汉三国的人来说,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浅近文言没有翻译的必要,只有某些诘屈聱牙的文字才有必要作出注解,但最好也只限于名词、动词的注释。—云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1:21 (UTC)[回复]
另外,用Wikisource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史书注引的他人文字,该归在哪个作者名下?如果是史书正文,当然好办,但如果是注里面的,引用某作者、年代都无法考证,或有争议的文字,该怎么办?Wikisource感觉太舶来品了,结构完全是西式的,不适合中国古文资料的收藏。—云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1:27 (UTC)[回复]
这个涉及wikipedia和wikisource的区别。这个想像中的Content:空间,和Wikipedia主条目名字空间不一样的地方,除了可以允许嵌入以减少多处copy改善难的问题以外,允许子页面也是一个和wikisource+wikipedia-Portal相像但和wikipedia主条目空间不像的地方。有这么一个想像的例子,比如关于“靺鞨”的所有可靠译文,可以如下组织:(1)生成“Content:靺鞨/旧唐书”、“Content:靺鞨/新唐书”、“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Content:靺鞨/旧五代史”、“Content:靺鞨/宋史”、“Content:靺鞨/辽史”这些存放具体译文内容的子页面;(2)在主页面“Content:靺鞨”里,可以做成一个目录页面,也可以用嵌入来调用各子页面形成一个组合页面,随便哪种看起来都很合理。(3)在一般维基百科主条目名字空间里,根据需要调用具体的译文内容子页面,这里可以看出属于Content:空间里的条目的组织,分得细点没有坏处,这个有子页面、甚至子子页面的支持,组织起来就没难度了。比如“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可以细分成“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黑水靺鞨”和“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渤海靺鞨”,调用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1:49 (UTC)[回复]
另外,我觉得并不需要把Wikisource的东西都翻译,这个也是不现实的。要翻译的只是有用的部分,比如前面这个“Content:靺鞨”的例子。还有其他例子,比如“Content:南阳”之类,把wikisource的资料里有关南阳的译文都攒到一起,可用于地方史。南阳只是个例子,每个地方都可以如此处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1:49 (UTC)[回复]
关于史书注引的他人文字,该归在哪个作者名下?这个可以参考一下维基文库《昭明文选》对李善注和胡克家文选考异的处理方式。技术上总还是有办法解决的。—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5:42 (UTC)[回复]
这个是专为此书所作的注,因此这样作没什么疑问,但要是“注引”别的书,该怎么办呢?比如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了汉晋春秋的大量篇幅,那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是不是也该注明?毕竟这不是裴松之本人的作品,或者干脆恢复成一个单独作品页面?佚名作者的曹瞒传之类,又该怎么注明?而且汉晋春秋这样的肯定需要单独创立页面的,那是不是又重复了?总之,我觉得Wikisource的整个构架不适合东方典籍,就像用地心坐标系求解行星运动,肯定能求的出来,但肯定比日心系繁琐百倍。—云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6:45 (UTC)[回复]
可以参考《s:文选》中对《文选考异》的录入做法。Wikisource是继承Wikipedia的架构,连录入英文图书也不是最初的设计目标,肯定不完美,但明显更好的网站也不太好找,比如百度的“百度国学”内容很多,但质量可疑,编辑支持也差。--霍枯燥 2007年5月27日 (日) 04:50 (UTC)[回复]

郑芝龙叫唆主使袁崇焕 杀毛文龙 维护郑海上利益[编辑]

明末郑芝龙暗中掌控明朝,大到受传统历史教育养成的历史学家,想像不到!郑芝龙搞金权政治,养了明末两位掌权将臣:洪承畴与袁崇焕!不相信?你们慢慢去查、去研究,我裕纶研究民初政治经济历史,是best级哩!。 —[[User:裕纶|裕纶]] 00:45 2007年5月26日 (UTC)

这是“大话东游”?--霍枯燥 2007年5月27日 (日) 04:50 (UTC)[回复]

建议新条目推荐候选门槛提高[编辑]

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发起了这个话题的讨论,欢迎移驾屈尊,参与讨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07年5月29日 (二) 15:16 (UTC)[回复]

关于年号[编辑]

霍枯燥你好,我想请教你一件事。你认为年号条目中以建立该年号的君主为命名方法是否合理?愿闻其详,谢。zzz……很困 找我 2007年6月14日 (四) 13:05 (UTC)[回复]

以下是我以前在Talk:中国年号列表/以朝代排列中的看法:

年号的消歧义[编辑]

似乎是消歧义后缀越少越好。因为一个朝代内的年号是不会重复的(可能下一个皇帝继续用上一个的年号,如“天会 (金太宗)”和“天会 (金熙宗)”,时间上是连续的,但不会起一个从前已经用过的年号;唯一的例外是蒙元至元,有元世祖元惠宗重复使用),所以主要以“年号 (朝代)”来消歧义比较好,比如“大定 (金)”,而不是“大定 (金世宗)”。多出来的“世宗”两个字是多余的。—霍枯燥 2007年5月4日 (五) 00:47 (UTC)[回复]

查了一下,还有一个上元唐高宗唐肃宗重复使用的,除此之外,再无特例。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引用年号时产生混乱,明明“大定 (金)”早就编写好了,结果有用户用“大定 (金世宗)”来引,结果是红字不存在,万一再有用户去重复编写,那就是浪费时间了。统一成“年号 (朝代)”来消歧义,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唯二的两对例外是至元 (元世祖)至元 (元惠宗)上元 (唐高宗)上元 (唐肃宗)四个年号,必须用“年号 (朝代君主)”来引,其它不再有二义性。—霍枯燥 2007年5月4日 (五) 01:24 (UTC)[回复]
一个朝代时限内出现的(注意:不一定是一个朝代的君主使用的)年号是可以重复的,再举多几个例子:北魏南安王北魏宣武帝永平、刘宋前废帝和武昌王的永光,与及其他时期的永贞永兴至元建始顺天顺德广德应天罗平。虽然我理解你和登录的主张;不过这样做的话,需要再一次经过选择才能制定条目消歧义。我一直建议的人名可以见简洁地消歧义。zzz……很困 找我 2007年6月15日 (五) 12:26 (UTC)[回复]
#“亦写作”这样的年号一般不会造成维基名字空间里的麻烦,因为其维基名会按正名,而不是 “亦写作”的偏名。偏名会在正文中提到并适当加上粗体,但并没有影响到wikilinks。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古人的字和号等别名,重复得很多,但一般不会造成维基名字空间里的麻烦,因为一般这些只影响正文内容,而不是wikilinks。这个情况包括北魏南安王的承平(亦写作永平),南朝宋刘浑其实是列在"元光"里的(亦写作永光),唐朝襄王李煴的建贞(亦写作永贞),
#史思明、董昌、朱泚等割据势力的年号,其实并不冲突,因为他们并不自称唐朝,用割据政权的名字消歧义是可以的。后燕建始之慕容详其实是割据势力,不算在后燕帝王世系里面。大理国在中国正史里是外国志里的,其年号不正规,用法相对混乱。
#真正在同一朝代里有冲突的,有金的天会、唐的上元、元的至元、北魏的永兴。这在正史的几百个年号里的比例太小了。算上割据势力的各色各样的年号,则是上千个才有四个(假设割据势力的年号都可用割据势力政权名消歧义)。
所以我还是倾向只用朝代名消歧义,因为这样照顾的是99%的绝大多数。但我也不反对你说的用君主名消歧义,那样的话就是说每个年号条目至少要用两个名字都可访问。--霍枯燥 2007年6月15日 (五) 21:40 (UTC)[回复]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记忆力的限制,我主要是记不大清有些年号和君主的对应关系,但一般而言很容易知道这个年号是哪个朝代的。所以写的时候用“年号 (朝代)”很容易,用“年号 (君主)”的相对难度就高些。所以我的要求实际上是说“年号 (朝代)”这个引用方式是必需的,至于条目的维基名字叫什么反而倒无所谓。--霍枯燥 2007年6月15日 (五) 21:52 (UTC)[回复]
还有的是,我们的讨论还是限制在中国年号里。人名消歧义可以将年号从不同地区(中日朝越)独立出来处理。zzz……很困 找我 2007年6月15日 (五) 12:28 (UTC)[回复]


信任机制的讨论[编辑]

刚才看到您在投票中表达了意向, 客栈现正在讨论一个重选方案, 很希望了解你的看法, 请看看有没有错漏之处和发表你的看法。谢谢!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构思:取消罢免机制,以重选代之 --Kevin wong 2007年6月19日 (二) 18:43 (UTC)[回复]

我不同意那里面列举的说法,但我自己的想法并不成熟,所以没有投票。我的想法就是“仿生”,既然现实生活中的管理机制就摆在那里,而且里面有一些还是scalable到一个巨大社群级别的,比如三权分立、总统两院制等等,不妨照猫画虎学一学:干脆搞一个内阁制(总统制似乎做不到)、两院制算了。内阁既有任期限制、又可随时罢免;两院有任期限制、没重大事变不可罢免;参议院按地域分配,众议院按人数分配,如何?呵呵,有点天方夜谭。--霍枯燥 2007年6月19日 (二) 23:16 (UTC)[回复]

A POV user in en.wikipedia and here[编辑]

User:Nat Krause,美国人,中文名“曹建松”,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在en.wikipedia又在“东北/满州”之称的争论上全力支持恢复“满洲”之名称,POV行为相当明显。其编辑页面将被本人查看。--霍枯燥 2007年6月23日 (六) 18:07 (UTC)[回复]

第五次动员令[编辑]

第五次动员令将在7月15日开始,8月31日结束,欢迎各方维基人参加。

本次动员令是大动员令+小动员令的模式,3个主题的小动员令分别是:消灭外文动员令历史动员令世界遗产动员令。规制与前次大致相同。

“消灭外文动员令”要求参与者从翻译任务的100个条目中选择条目,完成翻译。

详细规定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五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将此邀请函发给其他维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品质。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谢君之合作。—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7月27日 (五) 02:10 (UTC)[回复]

请参与投票[编辑]

请参与投票 有人频繁破坏河南地域歧视未果,竟然发起投票要删除该条目,请您参与投票,决定删除还是保留。谢谢—十字花剑 2007年7月31日 (二) 06:11 (UTC)[回复]

Re:请君尊重讨论结果[编辑]

你的说法完全不实,什么叫强迫性统一叫zh-tw译名?中国大陆外交部的译名具有代表中国大陆的真正权威性和官方性,绝不是什么zh-tw译名。--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5:07 (UTC)[回复]

请你数一下大陆用户在Talk:首尔中的发言反对改译名的比例好吗?另外,中国大陆外交部驻韩国大使馆仍然使用“汉城”作为正式中译,请看网页最下面的驻韩国大使馆地址一栏“汉城特别市锺路区孝子洞54番地”。这是明显的事实,不能说没有就没有,是吧?--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5:12 (UTC)[回复]
鉴于你找出的大陆外交部的网页中确实频繁使用“首尔”,我认为zh-hans:的译法可以是“汉城(首尔)”。如果大陆外交部正式承认韩国官方的中译之后,zh-hans:的译法改为“首尔(汉城)”。这个还是比较尊重各方的作法。--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5:17 (UTC)[回复]
请见我的回复。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观点是正常的,比如你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语气请不要太偏激而且强迫他人(包括中国政府和接受了新名称的中国人)也一并遵守,不过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相应部门(中国政府)反映。--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00 (UTC)[回复]
我的上一辈人中无人接受“首尔”这个新名称,他们都还身体健康能上网,阁下的一刀切的作法,虽然不肯承认是强迫他人,其实就是强迫了这些人。另外,中国政府并没有宣布接受新名称,请你不要以尚不存在的事情作为公设,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中国政府反映,请他们发个声明。--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07 (UTC)[回复]
中国政府早已宣布开始启用新名称,我已给你发过消息来源[1]。不仅如此,中国大陆各部门和出版物早已采取实际行动采用新名。--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12 (UTC)[回复]
关于“中国政府早已宣布开始启用新名称”,你发过总共两条来源(1)中国近日将开始启用汉城市中文新译名“首尔”(2)韩国首都中文译名改为“首尔”。两条都出自于一个叫谭晶晶的女士的笔下,其实内容也大部相同,就是一条来源而已。而且这和官方声明差太远了,据某某透露,这是小道消息一样的东西,如何能作为正式宣称,这不是开玩笑么?--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17 (UTC)[回复]
你之前所发的关于中国大陆尚未启用的新名的消息也是来自于www.tom.com上的网络消息,而我上面的消息来源则来自更具权威性的新华网的消息。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各部门和出版物早已采取实际行动采用新名。新华网上的内容绝非什么小道消息。我当时就曾留意过,在2005年10月之前外交部等各部分都是使用的旧名汉城,但该消息发布的2005年10月后均已改为新名首尔。--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30 (UTC)[回复]
这个我也注意到了,因此我说过“鉴于你提供的大陆官方信息确实频繁使用‘首尔’这个译法”,(1)所以我认为“zh-hans:汉城(首尔)”是一个反映事实的维基名。但同时鉴于大多数zh-cn维基用户反对改名,一步登天改成“首尔”是不合理的。(2)等到大陆官方真正宣称了,那时我认为“zh-hans:首尔(汉城)”是一个反映事实的维基名。(3)等到大多数zh-cn维基用户赞成了,改成“zh-hans:首尔”才是合理的。--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40 (UTC)[回复]

恭喜[编辑]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现授予您维基执行编辑荣誉。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

木木 2007年8月6日 (一) 20:52 (UTC)[回复]

请不要加入诗词歌赋[编辑]

霍兄,您在三国演义安史之乱等条目中都加入了大量诗词歌赋,我不同意您这种做法,这是百科全书,应坚持学术性,加入诗词则文学色彩太强,而且加入哪首诗词也完全没有标准,希望您能认同。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我会送交互助客栈寻求共识。谢谢。—鸟甲 2007年8月8日 (三) 07:36 (UTC)[回复]

三国演义的词是罗贯中写小说时选择的本来就有的开篇词,出自杨慎,已和三国演义连成一个整体,读三国演义不知道这个的恐怕没几个。安史之乱确实有些难办,但我希望类似情况处理起来考虑一下以下的个人意见:
  1. 加有“诗史”地位的诗词只局限于历史类事件历史类人物的文章。另外,关于诗人骚客和其代表作品的条目,也应允许加其1首代表作。
  2. 在历史类事件或历史类人物的文章中,加1首有“诗史”地位的诗词应该是可以的,1首也不能加有些违背中文的文化传统(毕竟中文的传统强项在诗词),但具体加哪1首可以有争论,有争论时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
  3. 我迄今为止最多一篇历史文章加3首,3首以上我认为就肯定太多了。既然有观点认为3首也太多,这个我看也可以讨论一下。如果可以加诗史的话,到底是以加1首题头诗为上限,还是2首(题头诗+结局诗)为上限安史之乱我从前加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节选“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题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结局。这在文化界也都是有代表性的。。--霍枯燥 2007年8月9日 (四) 01:26 (UTC)[回复]
除非是介绍这个诗歌或者诗人的条目,否则我反对在条目中使用任何诗歌。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规百科全书会不会在三国演义这个条目里横空插入一首诗词。杨慎的那个开篇词如果要出现,也应该以介绍的方式在正文中以百科的语言提及,而不能横空插入。诗词这种格式,是非常主观性的、个人化的文体,不适合百科全书的格式。希望您三思。我马上将把这个问题提交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鸟甲 2007年8月9日 (四) 09:00 (UTC)[回复]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规百科全书会不会在三国演义这个条目里横空插入一首诗词。” 这个我认为正规百科全书介绍三国演义这个条目时都会介绍罗贯中选的开篇词的正规出版社印刷的《三国演义》全有这个开篇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介绍。所以我觉得也许应该在如何加这种诗词上讨论一下,而不是不许加。也许正文里加几句如“杨慎的《临江仙》被选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内容见右栏”这样的介绍为好。关于安史之乱的诗史可以同样处理,只要不搞成横空出世,有点铺垫就可以了,毕竟白居易和杜甫关于安史之乱的诗史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说是个人化的文体似乎太贬低他们了,正文里加些常识性的介绍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霍枯燥 2007年8月9日 (四) 23:17 (UTC)[回复]

可供查证成为维基百科正式方针讨论中[编辑]

按英文最新版本翻译的Wikipedia:可供查证正在Wikipedia talk:可供查证#提议:可供查证成为维基百科正式方针中进行讨论,以得出是否应成为维基百科正式方针的结果。希望阁下能前往并参与讨论,谢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8月14日 (二) 04:10 (UTC)[回复]

维基研究协助[编辑]

霍枯燥您好,我是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学生邱家纬,目前正进行一项对两岸三地维基人的研究,需要许多维基用户的协助。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维基年会发表过,也访问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的维基用户。现在更需要大量的问卷资料辅助,希望您能够提供维基的编辑经验。这份问卷只需要花您两分钟时间,但是对维基领域研究有很大贡献,谢谢您的帮忙!

这份问卷的询问范围仅于编辑过程与经验,不涉及私人资料,请您安心。

问卷网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户去留言的份上,帮帮我吧!—樱花猴 2007年10月31日 (三) 11:21 (UTC)[回复]

新建条目请记得加上分类[编辑]

如题。—Kolyma (留言) 2008年6月8日 (日) 09:35 (UTC)[回复]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被认为符合快速删除的标准,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通知被错误地放到了这里,您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圆桌会 2009年12月16日 (三) 10:02 (UTC)[回复]

文件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Karakorumroutes.jpg已列入Wikipedia:档案存废讨论中,具体原因及讨论请参阅该页面。图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资讯,如是者请尽快补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时借此机会提醒您,维基百科极为注重著作权,请参考相关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等指导页面。谢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19日 (二) 15:49 (UTC)[回复]

条目建议[编辑]

您好,您参与编写的条目张浚·江淮抗金中,大部分内容复制自《宋史》,我将进行修改,特此告知。--王小闲人aka谢宝树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8:13 (UTC)[回复]

清朝撰写计划[编辑]

你好,我们正在招募对清朝有兴趣,熟悉清朝历史或文化的你参与清朝条目的编写,以祈让清朝成为优良或特色条目。目前有五个人参与此计划,分工的细节详见于此。如果有疑问或是想讨论事情,可以到此发表意见--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4日 (一) 15:08 (UTC)[回复]

秀州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秀州”已被提出存废讨论正在讨论条目的存废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请不要自行移除页面存废模板,讨论是因为有编者认为页面不适合维基百科。请参与页面存废讨论,您亦可以与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在讨论期间欢迎继续完善原先的页面,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删除指导存废复核请求IRC聊天频道--HNAKXR留言2013年9月16日 (一) 13:46 (UTC)[回复]

邀请您参加第十三次动员令[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 第十三次动员令邀请函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维基娘,第十三次动员令的吉祥物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霍枯燥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品质及数量,第十三次动员令会于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间进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详细动员事项请参见第十三次动员令,让您从动员令说明书中了解什么是动员令,并请参考主页的报名指引报名参与本次动员令(报名处现已开放)。

本次动员令分为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大动员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题中贡献的动员令项目,而小动员令主题有:地球科学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欧洲历史地理以及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

请收到本邀请函的维基人,将{{subst:动员令}}转贴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或参考推广工具),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务、品质及数量!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维基百科奖励纸本授奖机制调查[编辑]

维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实践策略调查[编辑]

您好。身为一个较新使用者具备更多经验的的维基百科社群成员,您可能已经了解到中文维基百科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参与贡献的状况,而为寻找优化中文维基百科使用者与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们举办了一场调查,希望利用调查取得的结果作为研究及策略规划参考之用。这个调查不会花费您太多宝贵时间,经过测试,完成调查所需的时间约为2到3分钟。这一调查的有效时间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们由衷期待您的参与。

[-现在就参与调查!-]

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Aotfs2013 留于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执行)[回复]

秽貊的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页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请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快速删除旨在加快处理显然不合适的页面。若您认为删除理由不合适或您已对页面做了改善,请在被提删页面快速删除模板的正下方加入{{hangon}},并在页面的讨论页中说明理由。您亦可以与提删的维基人进行沟通,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删除指导 · 存废复核请求 · IRC聊天频道--【和平至上】💬📝 2018年10月16日 (二) 13:06 (UTC)[回复]

蛮貊的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您创建的页面被提出快速删除,该页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如果您想查看已删除页面的页面内容,您可访问已删除内容查询。如果您认为删除不当,请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提出申请,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删除指导 · 存废复核请求 · IRC聊天频道--【和平至上】💬📝 2018年10月16日 (二) 13:10 (UTC)[回复]

管理人员选举及问卷进行中[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管理人员选举正在进行,ASidATannedBurgerManchiuUjuiUjuMandan四名用户参选管理员,另有行政员AT参选监督员。投票期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诚邀您踊跃参与投票并表达对候选人的意见。

请注意管理人员选举无当选限额,各候选人分开计票,支持票不限于一票。

投票连结 · 管理人员选举问答


社群亦正就未来仲裁委员会对管理人员除权的权力进行问卷调查,您可在上方投票链接找到表单匿名表达意见,或直接前往讨论页发表意见。


回馈请求服务已上线,诚邀您订阅有兴趣参与有关讨论的话题。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4:1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