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資產負債表中的成本列法

經濟學商業會計學中,成本在經濟學中指的是無可避免的最高代價,成本因選擇而起,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1]意指為了藉由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某樣物品,或是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務,所花費或付出的金額,其中亦包括預定要花費或是付出的金額[2],往往和一個商業事件或者經濟交易相聯繫。

成本也經常被以適用性為標準進行分類。

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編輯]

會計成本或稱實際成本,表示要花的一筆數目的錢或物品的貨幣價值。是在發票和賬本上記着的具體數目。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以會計成本衡量,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以會計成本衡量。

機會成本或稱經濟成本指除了現在的行動外的最佳選擇能實現的價值。用現有資源做一件事就不能作其他事了,這些資源就是機會捨棄。

如果有個人得到了一份25元/小時的工作,睡覺的會計成本為0,因為他睡覺拿不到錢;而他的機會成本是25元,因為如果他工作就能掙到。

在經濟學理論里,成本如果沒有特殊說明就是指機會成本。

私人/社會/外部/精神成本[編輯]

當交易發生,會同時有內部成本外部成本。內部成本就是產品單價。外部成本也叫外部性,是說不參加交易的人受到的影響。這個成本的承擔者可能是個人或者整個社會,且成本不能用貨幣衡量。它包括了像污染一樣的東西,整個社會會或將以某種方式為之「付賬」,但這不包含在交易價格內。

社會成本企業成本外部成本的綜合。它既包含廠商生產活動的內部成本也包括外部成本

舉個例子,買一輛車的價錢就是製造商的「企業成本」。生產產品造成的空氣污染就是「外部成本」,生產者並不支付這部分成本也不包含在價錢裡面,它們在市場結構之外。而行駛過程中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外部性的一種。司機並不為污染環境掏錢,但在現代,車齡愈高,所繳的稅可能會愈高

精神成本是社會成本的一個子集,表示壓力的增加或生活條件的下降。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卷二,2011版
  2.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成本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1-06. 於2011 年3 月28 日查閱